第228章:平局收手
這是一首仙詩,作詩之人可能就是無從考證是否存在過的仙人,紫皇當時閱歷雖然不高,但是可以肯定可是一首仙詩,絕非諸神時期的人可以做得出! 同時紫皇也知道自己得到了天大的機緣,不,是仙緣!紫皇從這首詩中悟道,開辟了屬于自己的秘術,半步圣皇開創秘術,這是絕無僅有的一例! 最終紫皇把這首仙詩毫無保留的教給了自己一生之中最大的對手,也是最敬重的朋友子虛圣皇,從這里也可見紫皇,紫明宇的胸襟是多么的寬廣! 其實紫皇不知道,并非是他的福澤深厚,那個地方可不是尋常人去得了的,倘若悟不了這首詩的內涵,即使是神主也要死在哪里。 可是,大氣運者,冥冥之中自有機緣,這首詩闡釋的是鴻蒙大道,而紫皇恰好是鴻蒙道體,于其他人來說是禍患,但是對紫皇來說卻是天大的福緣。 而且紫皇還不知道的是,他能成道,并非是因為這首仙詩多么的厲害,他能成道皆源于那一道道看似虛無飄渺的聲音。 總上多條原因,紫皇成功開創了屬于他的真正的第一個秘術。 這可以說是屬于鴻蒙道體的專屬秘術,一般人施展也就是相當于普通的皇道神通,只有流有紫皇血脈的紫家人才可以施展。 如今紫峰與紫皇同樣的體質,施展起來簡直就像是為紫峰量身定作的神通一般,紫峰一掌劈出,達到了二十倍的音速,巨大的蘊含著濃厚先天紫氣的手掌,宛如開天辟地一般,直奔神潛和魔無極而去! 三人的蓋世秘術碰撞在一起,發出了驚天的轟鳴! 天闕臺竟然有了些許的或深或淺的痕跡,這爆炸的中心恐怕已經有了重樓境大能全力一擊的威力,眾人徹底震撼了。 中域的這些勢力有些苦澀,那些少年天驕一個個都收斂起了自己的傲氣,。和天闕臺上的這三位相比,他們還有何種值得驕傲的資本?! 就連一向心胸狹隘的黃衫少年都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異樣,林天知道黃衫少年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神主,魔主,紫家大長老都在這里,他要是敢流露出深深的嫉妒,難不保他們給他穿小鞋。 畢竟,這三位都是無敵王者,甚至可能達到半步至尊戰力的圣人九重天巔峰的強者,他們憑借種種手段足以滅掉一個帝君世家,如果惹得他們不滿,那真的是找死了! “少年圣皇,少年圣皇???!”一位帝君世家的家主顫聲說道。 周圍的各大教派的教主,各大圣地的圣主還有少數帝君世家的家主,都露出的贊同的神色,甚至連中域皇道勢力的領袖人物都不得不承認,少年圣皇也就是如此罷了! 現在活生生的擺在他們面前的竟然足足有三位!三位少年圣皇,有著證道成皇資質的少年圣皇,而且都是出身在榮耀星三大巔峰勢力之中,這難道要代替他們的祖先中興他們所在的勢力嗎?! 紫皇,神皇,魔皇等諸皇逝去之后,他們的后代并沒有太過于耀眼的存在,雖然身為皇道勢力,每一代都有王者出現,但是半步至尊幾乎在黃金大世都寥寥無幾,更別提是至尊。 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從掌控一大星域的勢力,逐漸縮水到連一顆主星球都掌握不了,可是這一次不同了,連出少年至尊,難道他們所在的勢力真的要中興?! 一般來說皇道勢力很難再出圣皇,要想中興更是難上加難,陰陽圣皇那么厲害的人,陰陽教一門三皇,也不過落魄到現在之能在一個小小的陰陽州翻騰。 只有像學院,或者是佛教,儒門,道盟,這樣的聯盟型的組織才可能與世長存,永葆活力,但是這就造成了對于權力做不到絕對的掌控,形成了皇帝輪流做,強者為尊的局面。 一般的皇道勢力是不敢,也絕對不會這么做的,因此造成了他們注定的沒落! 論起勢力,當然要數起道盟,天下勢力出道盟,這句話含金量十足,道盟里面培養出來的圣皇多大十余位,就連大帝都有三位。 可是就是因為道盟太大,太過分散,因此,如今的道盟名存實亡,但是倘若有一尊無敵人物坐鎮,那么道盟瞬間就可以變成雄霸整個宇宙的超然勢力。 道盟占據大義,有著號令天下道門勢力的權利,理論上來講,陰陽教,星辰宗都屬于道盟的勢力,道盟之下的附屬帝君世家不計其數,皇道勢力也有為數不少。 可是現在道盟的各大附屬勢力都是各自為戰,沒有人再聽從道盟的調遣,道盟也是越發的沒落,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道盟可是一條巨龍??! 尤其是道盟的直系勢力可是四位大帝打造的,其中還有一位是末法時代的第一位大帝鴻蒙大帝!這樣的鐵桿底蘊真的是雷打不動! 道盟就是一個例子,一個失敗的例子,雖然現在的道盟還是道盟,但是卻和打造道盟的那批人沒有絲毫的聯系,當年創建道盟的四位大帝的直系勢力早就在無盡歲月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的道盟只不過是得到了以前那個道盟的底蘊罷了。 這樣的事情別的皇道勢力允許發生嗎?!如果紫皇留下的勢力卻和紫皇的后人沒有半毛錢關系,或者說已經沒有了紫家的人掌管,那還能叫紫家嗎?! 相對而言佛教就好了許多,畢竟出家人嗎,四大皆空,沒有后代,自然也沒有了這些顧慮,而且天下佛法是一家,自然精凝聚成了強大的向心力,所以佛教是雷打不動的超級勢力,代代皆有天驕出! 至于儒門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甚至連修煉法門都和諸天萬界的主流都不同,儒門的人要么一朝悟道,立地成圣,要么如同凡人,百歲而逝。他們修煉的是一種聞所未聞的能量,名叫文氣。 天生能感悟文氣的人太過稀少,導致儒門并不像道盟,佛教那么強盛,但是儒門在世俗界的影響力卻是道盟和佛教加起來也難以企及的。 儒門分六院,不,現在應該是五院外加一個浩天府,自從易院出了一個蓋世朱子朱易之后易院開始脫離儒門,直到有件不為人知的事情發生之后朱子公開反出儒門建立了浩天府。 好像是因為教義之爭,但是具體發生了生么恐怕只有當年的當事人才能知曉,反正從此以后儒門一分為二,但是后世無數歲月過去了,浩天府和儒門的關系有所修復,承認只有一個儒門! 人們也通常把浩天府稱為儒門,目前一般來說儒門就是五院一府,而不把浩天府和儒門再過多的作為區分! 話分兩頭,天闕臺上,這一來一往,三位少年至尊已經打了三個時辰,天地靈氣徹底混亂,天闕臺上的痕跡越來越多,三大少年至尊再次對決了一次秘術終于停手了。 這是三大少年至尊第四次對決秘術,同樣,誰也沒能奈何誰。 平手! 情理之中,也同樣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