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有九條尾巴_第66章
那學徒身無長物,怎用得起整塊銀子? 再加上,的確有人曾聽他吹噓過走了大運,遇見了貴人。結合那身上帶的銀票,案件似乎已經清晰明了。 京兆尹抓了姚家家人訊問,動了刑,果然拷問出一個店鋪的掌柜,說是有把柄落在那學徒手里,被敲詐數次,終于忍無可忍痛下殺手。 也不知沉迷修道的景和帝從哪兒聽說了這件事,還專程下旨申飭姚家,惠妃娘娘的求情都不管用。 李霖心知肚明這不過是表面文章,然而京兆尹再三拷問,都沒有挖出別的事,只能就此結案了。談昌起先還好奇景和帝為何會下旨,李霖一解釋,談昌就明白了。景和帝雖然寵愛惠妃和三皇子,但他最愛的,還是自己的權力。正如他對陳皇后追思不已,對長子和陳吉銘下手卻從沒心軟過一樣,任何威脅到帝王權力的人,都不值一提。 何況外戚當權,本就是任何帝王都無法容忍的。今日姚家一個掌柜仗著三皇子的勢力就敢行兇,明日朝臣是不是也要為三皇子驅使? 這種情況下,三皇子李霽對于太子長兄的態度越來越惡劣,也是情理之中了。 李霽雖封王,卻還未就藩,李霖在朝會上,或者遇事前去吏部時總會碰到。李霽眼中的怨恨一日深似一日,李霖看得心知肚明,回到咸陽宮與談昌說起,也不由感慨:“我這弟弟原先還是有幾分才干,如今硬要與我較勁,反把那才干都耽誤了?!?/br> 吏部侍郎是許家人,李霽說話不頂用,愈發煩躁,仗著自己是郡王總與他對著干??稍S侍郎做了多年吏部侍郎,行事有準則,與同僚也都熟悉,李霽這樣對著干,在官員中的口碑自然是一落千丈。閣老們談起三皇子靖江王,就沒有不嘆息的。 連李霖都感到有些奇怪,與談昌對坐下棋時也忍不住說:“他性子雖左,也只是遇到關于我的事才別扭,從前至少面子上的功夫還是做得很足的,怎么現在連做樣子也不做了,逮住誰頂撞誰?” 談昌想了一會,說:“想必是有人挑撥離間?!?/br> 三皇子能在宮中平安無事長大,還得景和帝喜愛,雖這喜愛只是淺薄的兩三分,也是很不容易。他并非蠢人,這樣三番兩次生事,氣性越來越大,恐怕是有人跟他說了什么。 挑撥離間是最容易做的事。無論聽者是否有意,相處時都會有一絲不自在。而那一絲不自在,再經過對方反應的回饋,變成了挑撥離間者的證據。 只是就算李霖想查,李霽也沒這個意愿。李霖自然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談昌盯著棋盤看了好一會。他腦子活絡,算力驚人,每一步都有后手。但他終究非那殺伐果決之人,遇上棋力相當的,比如李霖,便落了下風。 方才有一步險棋,談昌猶豫良久還是沒有用上,如今卻被李霖借用,把那退路一步步斷掉。 看著白子落了下風,談昌索性把棋子一摔,甩手不管了。 “你恨他么?” 李霖不是第一次與談昌下到一半推翻。他正熟練地把棋子復原,為談昌復盤。聞言他動作不停,眉眼也不動?!拔液匏魃?。他不愿低人一等,我的吃穿用度,又的確是高于他的。但我也不愧,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他走上這條,我也攔不住他。即便是怨,怨的也該是給了他不切實際幻想的人?!?/br> 那就是景和帝了。 只為分權,把其余兒子捧起來與太子爭斗,卻全然不顧,若是斗倒了,這兒子該如何自處。 “若是你輸了呢?”談昌饒有興味地問。他之所以每回悔棋還要和李霖一起下棋,不就是為了贏他一次么! “成王敗寇,若是他真斗倒了我,這個位子交給他也并無不可?!崩盍卣f,渾然不覺自己說的是什么大逆不道的話。 談昌連連搖頭?!皠e了,我還是覺得你更適合當太子?!?/br> 被拍了馬屁心情很好的李霖笑道:“嗯,我也覺得。所以我不會輸的?!?/br> 李霖沒有叫停,決明手下的人還在查。溺水的事不好與京兆府搶,火災的事倒是查出一點眉目:當時屋子里也查到了桐油的痕跡。 桐油可以做燈油,也可以用來做菜,價格并不低,一般人家都會省著用。就算是張御醫,按照官職俸祿看,也不會到處潑灑桐油。 這無疑是在提醒他們,查的方向對了。 至于和宮中有關,存有大量桐油的地方,以油浸泡制造藤牌的兵部算一個,利用桐油入藥的太醫院算一個……香火不絕的真元觀,也算一個。 至于《起居錄》,則是最難有進展的。原因無他,帝王的言行舉止的記錄實在太過重要,重要到了需要專門設立起居舍人這個官職,且所書寫的東西皇帝一概不能過目。別說李霖試想偷偷查閱,就算他擺出太子的身份,光明正大地想看,也沒戲。 那么問題來了,這樣不對外公開的東西,談太傅是怎么拿到的呢。 吃著點心的談昌慢悠悠地說:“昔日老師曾問我們,若要取一物,困在一處被嚴加看守之地,當如何。你可還記得?” 李霖怔忪片刻,回憶了一會,才想起確有此事。 談太傅也是個放浪不羈的性子,什么問題都敢拿出來考他們兩個。李霖那時還在學習騎射,聞言一板一眼地回答:“自然是打倒了他,闖進去?!?/br> 談太傅微微搖頭。少年李霖心高氣傲,被否決了趕忙說道:“若是打不過,以重金許之,誘其離開?!?/br> 談太傅這才微微點頭。 至于談昌的回答,李霖到現在還記得。 少年打了個哈欠,懶洋洋地說:“自然是讓看守的人自己拿出來,這有何難?” 少年李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怎么會有這樣的答案!于是,不等談太傅發話,他便問:“怎么讓他拿出來?” “唔,當然是……”談昌說到一半,卻不知因為什么緣故,突然又掩住了嘴,想了一會才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若無法以情理說服,便掌握其弱點,各個擊破?!?/br> 談太傅笑了,他說:“沐澤還是不夠圓滑?!?/br> 如今被提起往事,李霖有恍然大悟之感?!澳惝敵跸氲镁褪?,控制別人來拿出?” 談昌尷尬地清了清嗓子,“我當時法力還不足以……提起這事不過是告訴你,談先生有他的法子?!?/br> “你說得對,我也該有我的法子?!崩盍厝粲兴?。 這個法子,是從已故的陳皇后身上找到的。 不多久,李霖便在給景和帝的奏章中寫,自己自拜祭以后常常夢見陳皇后,卻見母后面目模糊,恐怕是幼時即別,時日太久,已經見見我那個了,愿查閱史料、作一祭文,抒發孺慕之情。 一般的折子,景和帝是絕不會看的。但是景和帝身邊的人都有眼力。別的折子不看可以,太子殿下的這一本,不遞上去卻是萬萬不行的。 果然,景和帝看過之后,不耐的神情漸漸消失,立刻下旨準其所奏,令禮部配合。 陳皇后在閨中的種種,娘家仆人自然知曉,而在宮中的事,最直接的就是《起居錄》里的記錄了。景和帝的旨意同樣,往起居舍人那里傳了一本。 這不合情理。大多的官員卻都視而不見。他們都知道景和帝有多懷念已故的陳皇后。其實這也無妨,瘋狂地追思一個死人,總比后宮三千偏寵一人要好。再說這事原本是情理之中,他們也不愿為了這件事難為太子殿下。 但是很顯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這么想的。 比如,禮科都給事中盧大人,在陛下下旨當日,便上書彈劾,認定此舉于理不合,懇請景和帝收回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