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373
崔燮的詩雖說寫得不怎么樣,文章拿出來還是有狀元水準的,且又是從背唐宋八大家起家,文風大有韓、柳氣概,古樸拙稚,辭情如江河奔涌,令人心魂馳蕩。大明當今cao持文章權柄的茶陵派上下都把這篇文章夸出花兒來,普通書生還能說什么? 大多數看著文章就叫他說服了,少數仍覺著不服的,也寫文辯駁,卻沒有他這樣的流傳度,也駁不倒他文中的論點。 這篇文章很快傳遍兩京,也傳進了宮里。太子叫他夸得天花亂墜,看著文章都不敢相信里面寫的那位賢明太子是自己了。 孤當初是這么想的嗎? 孤當初真想到這么深了嗎? 孤實在是個替百姓著想的好儲君,以后更得依此行事,將家事當作國事,處處想著天下萬民。 太子琢磨了一陣子,對自己勤學不倦、愛民若子的心性品質有了更深的了解,決心等娶了元妃進來,就叫她也撰一本女經,教天下女子懂得求知窮理的重要。想著想著,不禁拿出書,多抄寫了幾條公式定理,又找了些自己覺得難的題目,想等待元妃進宮后,夫妻們同心研究。 雖說這考選元妃之法很是折騰了京里人一通,可天下畢竟臥虎藏龍,考試結束后,他還是如愿挑著了一名和他志同道合的才女做元妃。 歷史上的朱厚照是在登基后匆促立后的,選出的皇后在歷史上太透明了,崔燮其實不記著她是誰,但估摸著不是眼下這位。這位元妃是通州人士,姓王,父親和張國丈一樣是監生出身,而且正是從國子監撿選來學番文算學的監生之一。 王家家學淵源,父女都懂得拉丁文、數學和幾何,解得出太子的難題。王元妃還擅長蒔弄花草,擅書畫,無論是細胞結構圖還是太子書房的萬國輿圖都能描下來,簡直是可著太子心意長的。 朱厚照自從成親之后就流露出一副人生贏家的氣質,每每崔燮給他講時政、農事,總忍不住炫耀自己的愛妃兩句。 不過崔燮堅強地扛住了這些秀恩愛,在內心鄙視著小男孩的輕浮。 不就是會做個題么,有什么可炫的,當初謝瑛拿著化學書上的簡圖就能釀出高度白酒來,他跟誰炫耀過?他都是很低調地往老師、上官家里送幾壇,淡淡地說一聲“這是謝家酒”而已。 崔老師不跟這種毛頭小子計較,但回家之后也打算跟謝瑛干些夫妻該干的事。 比如說,秀恩愛。 當然不能像少年人那么張揚,可也不能只關在家里享受二人世界,總得出門逛逛街,吃吃東西,看看電影什么的。 崔學士為了體會一把少年人拿著可樂、爆米花到電影院約會的感覺,決定花大價錢多包幾天黃家花園子,反復搬演居安齋精心制作畫面、請了京里幾家名班名角共同配音的最新畫影。 楊廷和學士從成化年間便開始籌備,就因為成化天子與萬貴妃的緣故一聲沒能排成的大作——《青蓮記》。 劇中講的是青蓮居士李白與好友劉、楊二位侍御史因得罪宮中梁、韋二力士,被誣陷下獄,后來在朝中眾正與高力士救援之下得以昭雪冤情,又諫使圣天子處置了梁韋二監的故事。 這部戲是楊大佬披閱二十載,增刪數十次而成的,滿紙云霞、字字珠璣。 戲中人的一舉一動在他心里都有影子,叫戲子來演根本演不出他記憶中李東陽與劉瓚、楊應寧的風采。所以他幾乎是一幅畫面、一幅畫面地指點著崔燮畫出小圖,再交匠人放大,配上背景、特效,做成比當初《錦衣衛之塞上風云》海選時更精致的畫影。 這部畫影仍在元宵節搬演,不過不用再等到十九號假期臨近結束時才上映,黃家人早早替他們空出了場子,從正月十五到十七,最好的日子都留給這部大片。 崔燮也決心跟謝瑛好好兒過一回元宵節,不要每次都為了依節令吃團圓飯,就耽擱他們兩口子相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