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213
崔燮就喜歡他那么似笑非笑的模樣,畫完正面忍不住又畫了側臉、半側臉、低頭、仰頭……又畫了相遇以來見過他的他沉靜、冷酷、深情種種神情,畫到脖子發僵才感覺到自己耗的時間太多了。 還有十四位千戶的人設等著立,怎么光顧著自己喜歡就畫起他一個人來了呢? 崔燮含笑搖了搖頭,換了張紙開始畫中所李千戶。 李千戶在自己的戲里也是個美中年形象,蓄有清須,沉穩端莊,思慮深遠。但這形象跟太多人撞了,沒特色,不能直接用。反倒是崔燮從謝瑛口中問來他本人的特點還比較萌——他本人喜歡養鳥、養貓、養魚,年紀輕輕就愛吃補身養生的藥膳,也不怎么好cao練,不太能打。 這樣的人物就適合當個武藝不高,帶點兒病態,深謀遠慮的軍師。 崔燮便不客氣地給他眉毛畫得微蹙,眼睛半垂著,神情楚楚,再配置上公孫策的白地兒墨竹衫,加一把折扇,讓他只在開會時出來搖扇子出主意。 第二位是后所的徐千戶,錦衣衛里便有兩位徐千戶,這位是大徐,還有一位是中后所的小徐千戶。既然有兩位姓徐的,那就甭客氣了,捆綁著來吧! 兩位徐千戶雖非同宗同族,卻情同親生。大徐千戶就是沉穩可靠照顧人的錦衣衛大管家,小徐千戶就是活潑可愛會闖點小禍的急先鋒——后面可以讓小徐千戶失手被敵人抓住,大徐千戶突然爆發無窮意志,殺入敵陣救人。 小徐千戶就是白袍白帶銀槍白馬的傳統少年英雄,大徐千戶穿深青的,顯得沉穩又重情。 一下子搞定三位千戶,效率簡直是剛剛的! 崔燮把畫好的稿子隨手堆起,換了張紙開始畫最容易立起人設,時髦值最高又最與眾不同的馴象所姚千戶。 戰場騎象,簡直是外掛般的存在??! 唯一的缺憾就是姚千戶身材略有些發福,而且年紀略大,不像別人那么積極減肥。若要按的本人原設來,人物就不夠好看,但若也弄成美青年的形象,又失了特色,不夠貼原形了…… 崔燮考慮了一陣,還是沒給他減肥,但給他設計了一身黑亮的烏銀鎧甲。套上甲就顯不出原有身形了,而且穿著黑亮的甲胄坐在象上俯視眾生,不管臉長什么樣,都能顯出十足的氣勢來! 除了這位馴象所千戶,錦衣衛中也還有另一名姚千戶,就是接替謝瑛管起了前所的新千戶姚敬。他年紀比謝瑛還大兩歲,當初謝瑛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襲了父職空降前所,他也任勞任怨,默默輔佐。 嗯…… 這個人設不用多搞,就忠心耿耿保衛謝大人的姚元芳好了!元芳平常穿什么來著?好像還是個兩件套,里面是唐代的圓領官服,外搭一件敞懷的黑披風吧? 他埋頭吭哧吭哧地搞人設,畫完了十四位千戶的單人人設,便開始設計分鏡圖。這種群像大戲的故事線倒不用太強,只要人頭熟、打得好看、特效好,就能斂一批觀眾。 要打戲好看,飄飄有仙氣,就只能上威亞了。 至于安全性……反正就在那么窄、那么矮的武臺上,又不要飛多高,用鐵絲替代一下鋼絲應該是可以的吧?唐朝有一個唐明皇游月宮的戲,演員就已經能從半空走了,明朝應該也有這技術,回頭好好問問。 畫好了十四位千戶的人設稿,他便開始設計背景和打戲形象。 這回有威亞配合,打戲肯定也不能跟傳統武戲一樣,他得把招式和武打場面畫細些,叫那些演員們排練起來,好凸顯出錦衣衛與普通盜賊武藝、氣勢、形象的全面對比! 他從硬盤里【局部濕地戰爭】文件夾里的江湖片借鑒打戲,連日都在鎖屋里玩命。吃飯時都只出來拿些點心、rou餅,就回書房鎖上門搞圖,邊吃還要邊想著故事情節。 小松煙見他成日家關在屋里,以為他是要備考會試,拼命讀書,生怕他熬壞身子,簡直想給他打小報告??衫戏蛉私掌忠蛲忸^兵荒馬亂的,急得犯了頭風,也起不來身管他。因他那書房平日不許人進的,這小廝無可奈何,便去叫崔啟來替自己送飯。 崔啟聽了也覺著不放心,忙去廚房裝了滿滿幾大盤飯菜、湯水、點心,提著大食盒去到書房里。 這書房除了他也沒別人進,崔燮聽到腳步聲就知道是他,頭也不抬地招呼:“你來了?正好我這些稿子改得差不多了,幫我描出成圖來吧?!?/br> 崔啟先把吃的給他擺在外頭臥房桌上,催著他洗手吃飯,盯著他捧起飯碗來吃了幾筷,才回去看那桌稿子。 桌上一角堆著成摞的鉛筆稿,頂上頭的是幾個武人對戰的圖,但從衣著上看不出是什么人物,驚訝地問:“大哥又畫新圖了?是三國的嗎?還是封云的?” 他拿起圖畫來細看,只見畫上的人都在空中飄著,衣裳飄飄,人又俊俏,連他都喜歡,想來買書的看著就更得愛不釋手了。 他的嘴角忍不住翹起來,笑著說:“咱家印完了那兩套完本、話本之后就光出科舉筆記了,頂多套套色,里頭都不夾圖,新來的匠人就能刻印,咱家那些老匠人都閑得手指頭亂動?!?/br> 他說得雖然夸張了些,但也真是發自心底盼著能再出幾本像當初的《三國》《窈娘》那么紅的書。 那些科舉筆記畢竟只有讀書人能看懂,普通百姓誰愛看那個?近日買書的到店里轉轉,見他們都是鄉試前那么久出的舊畫本,都催著伙計們要新的哩! 哪怕不印《水滸》,也印個《岳飛》吧? 他絮絮叨叨地說著,低頭翻著畫紙,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故事。 新設計稿里的人物又多又雜,衣裳也都是前所未見的形制,他將稿子從頭翻到底,最終也才認出他最常見著的一位,也正是畫得最多的一位——就是第一個興起錦衣衛戲的謝瑛。 崔啟這才確定他畫的是什么,“呀”了一聲:“大哥又要出錦衣衛的院本了?這回還是大哥找人寫本子,還是找上回那樂工寫本子?我老覺著柳營無頭案寫得不夠好,丟人頭的大事寫出來都不嚇人,不如還是請寫琵琶記的那位才子寫吧?” 崔燮咽下一筷鴨rou,苦笑道:“你也忒高看我了。當初能求著人家寫琵琶記已經用盡了我的運氣,哪得還有那么好的才子團隊給我寫的?!?/br> 別看院本作者署的都是沒人聽過的名字,掀開馬甲背后,滿滿一個翰林院大牛團,是跟他科舉筆記題庫一個團隊的!人家當初是看著他的院本新鮮,樂意寫一本占先;現在滿北京都是錦衣衛戲,那些大佬恐怕看都看絮了,更不肯自己寫了。 他嘆了口氣,懶得慢慢吃飯,索性舀了勺魚湯泡飯,加了幾筷雞脯rou飛快地把飯送了下去,回去接著研究他的場景圖。 崔啟把他趕離桌子邊,給他倒上茶水,叫他坐著歇會兒,消消食再回來。自己倒是一眼不錯地盯著圖畫,問他:“新故事也是謝大人的嗎?怎么這里沒有封云哪?這幾位千戶怎么都不穿飛魚服呢?還有這個竹子衣裳的,看著文文弱弱的像個文臣似的?!?/br> 崔燮得意地笑了笑:“市面上凈是錦衣衛戲,我想把他們都歸攏到一出戲里,大伙兒看著豈不親切熟悉?這出戲里肯定要有封云,回頭再畫他?!?/br> 崔啟正看到一張三名千戶手持直刀與敵人僵持的圖畫。畫中人物如矯龍升于九天,一個飛在半空;一個屈腿橫掃;一個雙手握刀橫在頸前,刀尖血跡橫飛,對面敵人頸上繞著一道紅痕,猶不知自己將死。他看得目眩神迷,忍不住喝了聲“好精彩”! 喝罷便睜著一雙大眼求他大哥:“好俊的身手!好有氣勢的圖畫!大哥給我講講這是什么故事吧,我心里急得怪癢癢的!” 崔燮卻不即回答,含笑反問道:“如今市面上最當紅的錦衣衛戲是哪一部?要新的,又要新又要看的人多的?!?/br> 崔啟幾乎不假思索地答道:“是上前所安千戶抓了拐帶人家女兒的假尼姑的故事!那拐子男扮女裝,裝作尼姑去大戶人家講經,連騙帶偷地拐了好幾個好人家的女兒。虧得安千戶帶著封云走訪各家,查出尼姑可疑,又在城周布防許久,抓著了那個把拐來的好女兒剃成尼姑帶走的拐子……” 崔燮聽他講完了那故事,長長地“嗯”了一聲:“咱們的新戲便是接著《安千戶智審沙尼》這出戲排,講的是安千戶將假尼姑交到鎮撫司后,謝鎮撫使審出這些尼姑背后其實是白蓮教妖人作亂,帶著十四位千戶追查白蓮教線索,將其一網打盡的故事?!?/br> 崔啟聽得目瞪口呆,看看手里的圖畫,又覺著這戲排出來定然是絕佳的好戲——不論別的,只要戲班能排出這幅圖里一樣的好武戲,就夠他們吃一輩子了。 他激動之余,腦中還有幾分理智,冷靜地勸崔燮:“卻是不好用‘白蓮教’這個名字吧?咱們書齋是有名有姓的地方,萬一那些白蓮教賊人恨上咱們,燒了書齋、殺了伙計,可怎么辦呢?” 崔燮“嘶”地倒吸了口涼氣。 大明的造反勢力真強大??!回頭得跟謝兄說說,叫他們錦衣衛多查查這些邪教組織。 不過崔啟說得有道理,小心駛得萬年船。反正是個反派組織,不叫白蓮教,不是還能叫明教、日月神…… 不對!這倆也不能叫!這個明可是大明朝的明,他在明朝寫出個以“明”為號的邪教,這不是逼著成化天子搞文字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