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211
無論如何,新劇里的千戶們都得穿著便衣出場,配飾要醒目、要有特色,沒到大結局千萬不能都上官服。不然的話這十四位千戶通都穿著綠官服,大部分又都是小白臉,只能靠披風顏色分辯身份,豈不就成了雙倍的葫蘆娃了嗎! 這個雜劇還真有點不好弄…… 謝瑛一聽這創意,便知道他是為了抬自己的身份才做的,心口發熱,忍不住握住了他的手:“你學業忙,如何能為我做這種事。我如今已轉升了正鎮撫使,這職位權勢其實比僉事、同知還高,你只管放心,不必成日想著我的事了?!?/br> 崔燮坦率地說:“我不是為了叫你升遷,我就是不忿他們也寫這種破案戲,還用在戲里亂用我的人——這封云明明是我給你寫出來的好下屬!” 唉,寫戲的不都這樣嗎?那些人只管自己要出名,哪里會想別的。與他們生氣毫無益處,只會害得自己心情郁郁罷了。 謝瑛微微嘆氣,攬著崔燮憐愛地說:“他們用你的人,咱們就用他們的人,也用他們的名聲給你的戲增色?!?/br> 他叫人搜羅了市面上的錦衣衛戲院本,一面教五禽戲,一面在習武間隙,給崔燮講同僚們在戲里的豐功偉績。只不過他在現實里也天天與這些人見面,跟戲里千人一面的英偉形象對照著,講起故事來總忍不住想笑。 他講得雖不大好,架不住崔燮愛聽,天天巴著他講,懶得自己看院本。兩人每天晚上消磨上這么一陣光陰,倒比從前初一十五見面的時候相處得更久、更安逸了。 這種日子過了一天、兩天、三天……他們竟都有種往后的歲月就能一直這么隱秘而親密地過下去的錯覺。 然而沒過幾天,這種錯覺就被突然打破了。 崔燮再去謝家時,謝家老管事便告知他謝瑛不在家,并送上了一封謝瑛的親筆信。里面只寫了一件事:東宮將娶元妃,要在北直隸諸府采選淑女,整個朝廷都忙起來。他們鎮衣衛要隨太監四處采選,還要鎮壓民間不穩情緒,要忙上一陣,他也不能再按時散衙了。 他還提醒崔燮,若家里有適齡的親戚女兒不愿入宮的,可以抓緊嫁人。 崔燮雙手拿著信札,兩眼放空,腦中晃過一個念頭——太子要選妃了!未來的弘治皇帝要選皇后了! 那謝瑛豈不要加班到太子成親了? 明年又是成化二十三年,估計太子結婚后皇上就該駕崩了。新皇登基肯定得處置萬貴妃的黨羽,人必定是要往詔獄塞的,那他這個鎮輔使得忙到哪一天才能正常上下班??! 第173章 青宮選元妃, 可是事關國本的大計。選妃的旨意下來,還沒明發示朝, 廠衛們就得先忙起來。 謝瑛雖然去值班了, 還留了個會武的家丁教崔燮五禽戲。教的人勤勤謹謹,學的也全心全意地學,一晚上就把五式練得精熟了。教習的人都覺得奇怪:“我們大人帶兵cao訓這么多年, 肯定比我教的強。怎地崔舉人前些日子學得那么慢,今天倒快了?” 謝山嗤笑一聲:“自然是前些日子大人都已經把崔公子教會了,今天跟著你就是練練從前會了的東西,哪得不快?” 崔燮沉穩地應道:“前些日子是謝兄邊教邊改,所以慢些。畢竟李師弟年才十歲, 身體又一向不好,之前還曾臥床兩月, 大病初起之人練拳腳也和尋常好人的練法不同?!?/br> 那家丁聽得有些慚愧:“小的卻只會按著練熟的打, 不會修改?!?/br> 崔燮寬慰他一句:“不必自責。你家大人從前要給衛所的人cao訓,思慮自然周全些。你教的也極精細,回頭我先教師弟謝大人改過的,等他身子養好些就能練?!?/br> 謝瑛不在, 他也不好成天泡在謝家了。 回家之后他便把太子要選妃之事告知祖父母,問他們有沒有親故人家, 提前通知人家趕緊結婚。崔家家主是從四品官, 不符采選良家子的條件,不必擔心這個,只要問問老夫人外家親眷就行。再就是叫人飛馬回鄉告訴崔源, 通知鄰里、匠人們早做打算。 除此之外,和他們家談得上有親,又夠得上選妃標準的就是前繼母徐夫人家了。 反正下任皇后姓張,崔燮也就沒多事去提醒徐家,反而去提醒了一下張齋長——他家是有個姑娘的,仿佛就在待選的年紀,不管想不想去,都得讓張齋長拿個主意。 張巒先是一驚,之后便滿面復雜地看著他。 崔燮以為他不信自己這小道消息,忙勸他:“這消息確實可信,齋長早做打算吧。你要是不愿意讓女兒入宮,此時叫她避回家鄉還來得及?!?/br> 張齋長嘆道:“我老家在興濟,亦是選淑女之地,此事何可避之?唯有想法子提前嫁女……” 只是他看好的女婿人選不肯成親,他原打算在家鄉給女兒訂的親事也沒定,真個是兩頭不到岸。 他待怪崔燮不肯早娶他女兒,崔燮又是在他剛有暗示時就一早表明了不肯成親的,并未拖著他家。今日又虧他提前告知選妃之事,讓自家能提早打算,實在是該感激的。 可先見了崔燮這么個年少俊美、品學兼優,還一日長進過一日的人,他哪里還挑得著別個合意的女婿? 他這姑娘聰明美貌,足配得過崔燮,他們倆情誼又好,簡直是天作的翁婿。這么好的婚事,怎么崔燮就不肯答應呢? 弄到如今翁婿成了主賓,崔燮跟自家女兒差著輩份,再不可能成親了! 張巒咳聲嘆氣地回到自家賃的宅子,告知妻女這一噩耗,叫她們準備成親。 張夫人一聽“選妃”就六神無主,恨不能立刻上街捉著個男人就成親。張大姑娘倒十分冷靜,父母急的就要去拉郎時還能穩穩坐在椅子上,握著親娘的手說:“母親別怕,此事我們躲不開,也無須躲,索性當入宮便入宮吧?!?/br> 張齋長愁眉不展地說:“皇宮哪兒是好進的,你要是選中了,這一輩子就不得出來了!運氣好的當上太子妃,運氣不好的便充作宮女賤役,我們當父母可怎么過日子!” 張姑娘搖了搖頭:“選妃不好,匆匆撿個男人嫁了便一定好么?崔家叔父雖是提前得知選妃之事,怕也早不了幾天,至多十天內朝廷便該明發旨意,采選淑女。父親為我的婚事挑到如今,尚未挑到合適的人物,難道三五天內就能找著合意的了?” 張齋長嘆道:“便是不好,總有父親和弟弟們替你做主,若嫁進宮里不好……哪怕是當了皇后,如當今那位王娘娘,又得了什么歡樂么?” 張姑娘垂眸答道:“選妃究竟與采選使喚宮女不同。我聽宋先生講過,今上選妃時只挑了一后二妃,落選的還要退回八字,送還寧家的。咱們張家雖然家法森嚴,女兒也算得略有姿貌,卻也只是尋常人家,未必有幸選作青宮元妃,到時候自然該還與父母?!?/br> 若有幸選中……當今太子正在少年,聽說又愛讀書,也是一樁好姻緣。 她端坐在椅子上,決意要參選。張齋長急得直跺腳:“我怕的就是你選中!宮里還有個萬皇貴妃呢!” 太子與萬貴妃不穆已不是一天兩天了,若不是泰山地震,去年就該廢太子了!一想起那位貴妃來,他都不擔心女兒當宮人了,只怕她當了太子妃,叫萬貴妃磋磨死。 張齋長的愁得恨不能殺進崔府,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著崔燮回家拜堂。 還不只他這么想。提前打聽到朝廷選妃風聲的也不是一人兩人,這消息就跟瘟疫一樣,仿佛一天之間就傳遍了京城。光國子監內便不知有多少人向崔燮伸出手,要把他拉回家成親。 崔燮一一遜謝了,不管那些人是不要聘禮還是倒貼嫁妝都絕不動心,只說父親不在家,無人做主,不敢隨意成婚。國子監的學生們也要些臉面,關鍵是也都不能打,崔燮左擠右擠,輕松逃了出去。 但出了國子監,更有搶親人。富商和小官吏家更是全家上陣,家丁們帶著繩索出來搶荒親,只要是男的,無論老幼婚否,都肯綁回家拜堂。 崔燮騎著馬左避右避,險些叫人拿繩子絆了馬腿。路上遇見錦衣衛巡街,欲要求助,走到近前才發現那些錦衣緹騎也叫人圍得動彈不得。 早年錦衣衛名聲不好,是緹騎一出,四野為空;如今這戲那戲演多了,百姓們都把錦衣衛當作英雄,搶親竟搶到了緹騎頭上,圍著人自薦女兒不說,甚至大著膽子就去牽馬。 領隊巡街的千戶臉都跟衣裳一般綠了,高聲喊著:“朝廷不采選役使宮人,百姓每當自安生活,不要胡亂婚配……不得強搶錦衣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