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舉_分節閱讀_154
第129章 四十板子打下去, 崔衡的屁股已是腫得高高的, 皮綻血流。 崔燮吩咐孫管事帶人把他抬回院子,請醫官醫治, 又讓老夫人先回房歇著, 自己陪著秦太太和劉表弟吃了晚飯。 他們家里雖沒有參鮑翅肚之類的好干貨, 但也都是時興的京中菜式,炊羊rou、羊rou羹、鴨鵝等物色色俱備。還有謝家往日送的臘rou、火腿、瑤柱等物, 配上他家蒸的高梁酒, 做出來也一桌極看得過眼的酒宴。 劉表弟小小年紀,竟也挺能喝, 品著他家的酒說:“這比咱們在邊關喝的麥酒好, 不想京里還有這樣的好東西。咱們回去時也得捎些回去?!?/br> 這酒可是謝家自釀自蒸, 不是外頭買的著的東西。崔燮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垂眸掩飾了過去,含笑答道:“這是我一位好朋友家里自釀的酒,倒比外頭許多店家的酒更好。我家里還有兩壇, 只怕不夠外祖家里那么多舅舅和表兄弟們分的, 明日我再叫人去他家里要幾壇來給你們帶上?!?/br> 秦太太道:“怎么好叫他白送, 我們這趟回來也帶了不少銀子,便問他家多買幾壇豈不更方便?!?/br> 崔燮笑著搖了搖頭:“那位是錦衣衛千戶所的千戶,釀酒也都是自釀自吃,肯定不會要咱們銀子的。舅媽和表弟不用多想,我回頭親自問他討些酒,他不會吝嗇的?!?/br> 錦衣衛實權的千戶…… 劉表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京官的人脈確實廣!難怪他們家這樣的人家、這樣的脾氣, 當初姑母難產出了事也才只上門爭執了一回,都沒把崔姑老爺真的怎么樣了呢。 秦舅母也驚訝地問:“當初不曾聽說你爹還認得錦衣衛,他是什么時候肯和錦衣衛走動的?”他背后若真有這么個靠山,那想叫三弟找人到云南教訓他一頓都不容易了,誰知道錦衣衛能查到哪一步…… 崔燮笑著解釋道:“家父是清流人物,自然不認得錦衣衛。我當初偶然摻和進了一個案子,蒙那位謝千戶相救,才算認得了他。后來徐氏誣告官員的案子也是他審的,我也算個證人,與他見過幾回面。他喜歡我送的書畫,也時常還些禮物,總算是……有些交情?!?/br> 這么個孩子竟就和錦衣衛的大人套上交情了?秦太太初聽這話,眼睛都瞪圓了,后來想起他那副母子圖,又覺著理所當然,點著頭嘆道:“你的畫確實好,凡有眼光的人都得喜歡?!?/br> 劉允壽倒不關心書畫,上下打量著崔燮,目光閃閃地問道:“我想起來了,方才我要打那小子時表兄你攔了我一下——那個步伐和抬手的架子像是軍營里訓出來的,不會是跟那位千戶學的吧?我還沒見識過京營的武藝,表兄能不能跟我練練?” 秦太太朝他頭上打了一記,嗔道:“胡鬧什么,你表哥可是斯文人,哪能跟你這從小只知練武的傻小子比?!?/br> 崔燮方才攔那一下就知道他勢大力沉,遠勝過自己,笑著搖了搖頭:“我是兩年前回老家時結識了興屯右衛王指揮的公子,跟著他家學的武,跟外祖家的工夫應當差不多吧?不是什么錦衣衛特有的武藝。不過我家里還有劍和竹竿,表弟要練武也有不怕沒兵刃,只是院子小點兒,不好舞開?!?/br> 劉允壽驚喜地叫道:“真能練???我來之前還以為你們文人家規矩大,這也不許那也不許的,只能坐在家里念書呢。那我明天早晨找你練武成不成?” 崔燮笑道:“我那院兒里人多,我叫人把兵器架子搬到客院里,明天早晨跟你練一會兒再上學去?!?/br> 秦太太拉著侄兒念了幾句,叫他別攪擾崔燮念書,又對崔燮說:“你別太寵著他,我們過來只為了看看你過的好不好,恐怕待不了太久,這幾天別叫他折騰了。過兩天我們還要回老家掃一趟墳,看看老劉家的祖宗和你娘,年前就要趕回家,下回再叫你表弟來多住些日子?!?/br> 崔燮雖然是頭一次見著劉家的人,跟他們又沒有真的親緣關系,卻不知怎地就覺得和他們打交道時心里痛快敞亮,不用費心琢磨怎么處關系,自然就能親近起來。 他起身施了一禮,誠懇地說:“我年底怕是回不去了,還請舅母和表弟替我看看母親墳塋,外甥在此多謝了?!?/br> 秦太太一把抱住他,憐愛地說:“我當嫂子的自然要去看看小姑,壽哥也該替他兄弟們去給姑母磕個頭,你這孩子還謝什么?!?/br> 榆林距北京一千多里地,他們乘車緊著走也得二十來天,又要回鄉一趟,能留在京里的時間確實不多。崔燮這幾天早早起來陪表弟練一趟武,從國學下了課也不再補課,抓緊時間陪著舅媽和表弟逛遍京城,白天還叫人帶他們去城西戲園看自己搞起的三國戲和高肅捧紅的《西游記》。 秦太太買了不少時興的衣裳首飾,又從崔家的胭脂鋪買了胭粉、眼線膏子、新出的桃花眼影和紫粉眼影。結帳時崔庭本說不肯要親家太太的銀子,卻叫她硬塞了過去,照顧外甥家的生意。 劉表弟對美容不大感興趣,卻愛看戲,看完《西游記》興奮了一下午,拿著毛竹桿子在院子里當棍棒耍弄,大晚上的還跑到崔燮院子里要和他對練。 崔燮彼時正因為月考將至,做題做得腦袋發僵,給崔衡搞著《大誥》卷子解壓。劉表弟從外面疾沖而至,提著棒子興沖沖地來叫他出去練武,嚇得他手頓了頓,一個墨點重重地壓在了紙上。 劉允壽也嚇了一跳,看著卷上那滴顯眼的墨點,擔心地問:“我壞了你的文章了?我不是有意的,表哥你別生氣……” 低頭看去,那篇竟然不是文章,而是一些似帖經墨義而非帖經墨義,似時文題目又非時文題目的東西。有的題中間留空,有的題后附了幾個詞,有的題后面空著一片白紙,像是留著答題用的…… 他好奇地問:“這是什么考卷吧?莫非表兄能給國子監的書生們出題了?這可出息的不得了了!” 崔燮笑道:“哪有這事,不過是看弟弟不聽話,出些題來叫他沒事做做罷了。不過這卷子倒挺管用的,原先衡哥鬧騰的厲害,只做了二指多厚的卷子就老實了,只是你們來那天他見了人多,才又以想鬧起來的?!?/br> 劉表弟看著上面猶如天書似的題目,心里那股要跟孫行者一般上了天的心氣兒也落下來了,敬畏地看著表哥,干笑道:“表哥你真是厲害,這題目上的字我都認得,可是叫我答我也都答不出來。你竟能寫出這些題來……” 他原先對崔燮還有種憐惜弱小的感情,看了這滿篇題目,往自己身上一代入,竟覺著他的身形格外偉岸,連忙叮囑他:“這題可不敢叫大伯母看見!家里大人們都嫌咱們這輩兒的兄弟都進了大營,還恨不能有個走科舉的呢,萬一他們知道你這樣會調理人,惦著讓我也改行科舉,我可就完了!” 他連毛竹桿子都藏到了背后,兩只腳左倒右倒,仿佛回了學里的教官面前。 崔燮很能體諒這種小學生見了先生通有的恐懼心理,把卷子收起來,拿出幾份挑好的蜀漢英雄書箋給他,問他喜歡哪種裝扮,要做幾身送給他和表兄們。 劉允壽抓了抓頭發,低聲說:“大伯母說不許我問你要這要那的,你一個孩子,日子不寬裕,也不好動用家里的東西……” 崔燮看他眼巴巴兒地看著趙云那張箋,輕笑了一聲:“我都十六了,這個家如今正是我當的,已經不算是孩子……你先留下來量個尺碼,回頭我叫人問問表哥們的,替你們做件京里也沒有的新樣式衣裳。你跟大舅母去掃墓時也就能叫裁縫做出來了,回頭幫我捎回姥家去?!?/br> 劉表弟到底年紀小,家里又嬌慣著長大,不太懂得大人口中的生計什么的,推托了一陣子,還是忍不住選了件雪白的武生袍。 倒是沒有盔甲,這個崔家真弄不出來。 崔燮拿他的身材比量著,又叫計掌柜問了四位表兄的尺碼,從硬盤戰爭古代戰爭濕地局部戰爭中找了一套白衣飄飄、外罩輕紗的大俠專用款,熬夜畫出三視圖,叫崔良棟去請于裁縫按新樣子縫制。 于裁縫接過圖樣子看了一陣,想象著做成的樣子,喜滋滋地應下了,又假意跟崔良棟抱怨:“我還以為崔公子貴人事忙,忘了我們小店了。前兩回那衣裳雖好,可大管事看看外頭,如今不是都做成那樣的了?我這小門小戶的,還比不上學我們的大店的客人多,正苦盼著公子再送圖來呢?!?/br> 崔良棟笑道:“于掌柜說笑了,你家不是又在南關開了新鋪子?我們公子還擔心你如今客人多了,趕不及給我們家做衣裳呢?!?/br> 把誰家的推后,也不能把新款設計師的推到后頭啊。于裁縫滿口保證,送他他出門,回頭就叫徒弟們跟著研究怎么打版縫制,急可可的就要推新品。 秦太太在崔府住了四五天,便要帶侄兒回鄉掃祭。他們要在老家盧龍衛住上兩天,還要去遷安看看小姑的墓,再加上來回至少要五六天工夫。崔燮請了一早上的假送劉家上下回鄉,連同計掌柜也放回去了,叫崔啟在店里暫頂一頂。 這天晚上放學后,他卻也沒留校補習,而是正大光明地往謝瑛家跑了一趟。 他那弟弟回來后,因怕有廠衛盯著,撞破了他們的私情,兩人一直沒什么合適的約會機會,這趟到謝家要酒可是理直氣壯的了! 謝家門子見了他都有些驚訝,連忙接了他的帖子,帶他進花廳等著。不一時謝瑛就從正院里過來了,站在廳門口先是看了他一陣,仿佛是直到看夠了才走進門問:“崔賢弟怎么突然到我家來了?” 他之前靜站在那里,走起來速度卻極快,崔燮剛站起身來擺了個行禮的架子,手還沒拜到胸前就叫他接住了。兩個人十根手指不由自主地攪在一起,叫寬大的儒服袖子落下來罩住,相牽著走回了位子上。 謝家小廝又換了新茶和點心上來。崔燮捧著茶杯,指尖在杯邊輕輕摩挲,雙眼看著謝瑛,仿佛要劃在他手上似的,一面笑說:“我舅母和表弟前兩天從邊關來看我,吃飯時盛贊謝兄家釀的好酒,我這不是厚著臉皮上六上來討幾壇,給他們帶回家去?!?/br> 謝瑛垂眸看著他的手指,緩緩啜了口茶,笑道:“幾壇酒而已,遣個下人來拿就是了,又何必你親自跑一趟?現下已入了冬,外面天又陰又冷的,可不是春秋間好出門的時候了?!?/br> 他吩咐隨侍的小廝多添幾個火盆,再拿個手爐給他捂手。待人都出去了,才摸了摸崔燮的凍得發白的臉頰說:“怎么這樣不知道愛惜自己?京里有好幾處路都結了冰,萬一車子打滑了,撞傷了你呢?” 崔燮側著臉朝他手心里蹭了蹭,笑道:“不是天越冷越顯得我誠心么?我又不是真的為了酒來,多半兒是為了見見你?!?/br> 謝瑛胸口泛起暖意,手心發燙,熨著崔燮臉頰慢慢熱了起來。這些日子因不知有沒有廠衛盯著崔家,兩人都不能安心約會,難得見這一次面他也舍不得錯過,索性把另一只手也放了上去,揉著崔燮臉說:“也就這一陣子不方便,下回得了機會,我也去你家一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