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滄海橫流_分節閱讀_23
賈赦本來是萬事不管的,祭田之事剛傳出來的時候他狠狠罵了賈政一頓,偏賈政還不能還嘴,他心里正樂呵著呢,轉過頭來才知道賣了田產的是賈母。這,他總不能找母親去鬧吧?可讓他偃旗息鼓也不行,借著這股東風他就帶著邢氏住進了榮禧堂。賈母開始的時候還不愿意,想讓小兒子住進榮禧堂,可過去她能憑著“孝道”的帽子壓制大兒子,現如今她自己頭上不賢的名頭還亮閃閃呢,拿什么來轄制賈赦? 還沒等她緩過勁兒來,王氏立刻把幾個兒女給搶了回去,名頭也正大光明,過去將兒女養在史氏這里是因為覺得國公夫人教養得好,現如今史氏名頭可以臭大街了,頂風都能傳出五里路來,被她教養長大豈不是要被外人嫌棄。賈母一句話也說不出,只能由著她帶走了幾個孩子。 史氏賣了田產,還嫁禍給兒媳婦王氏,可見是保齡侯家家教不好。最開始還在批王家的家教問題,還沒過兩天就轉成史家女子不可娶了。史老侯爺倒是沒親自去賈府,可史鼐史鼎兩個人卻被他爹派了過來。史鼎還好,只說了史家女兒難出嫁的事,其他倒沒說什么,那史鼐滿嘴的陰酸刻薄,諷刺的人心臟跟被刀子捅了似的,直接就把賈母給氣了個倒仰??伤才率芳以俨还芩?,若失了娘家這等外援,她如今這般如何能管得了下面的兩個兒媳,只能聽著侄子在那里明褒暗貶,指桑罵槐。 也不怪史鼐刻薄,這套詞里不少都是王子騰的原話。前日,王子騰就去保齡侯府說了這么一套,差點沒把史老侯爺給氣死,這還不算完,史家還得給王家賠不是賠錢財,說盡了好話才算把事情壓了下來。這股火都在史鼐心里存了兩天了,可不是就到賈家發/泄來了。 私賣祭田,說白了不過是一族族內之事,律法上都沒什么規定,可就這一件事就讓榮國府婆媳反目,夫妻失和,母子離心。這還不算完,榮寧二府生了隔閡,賈、史、王三家反目成仇。 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那對祖孫,現在那對祖孫卻換上了綾羅綢緞,坐上了富麗堂皇的馬車,離開京城了,他們也沒回金陵,賈母想找人都找不到。外人只說是被賈家滅了口了,把賈家說的難以做人…… 深夜,李達回了冠英侯府,立刻就被江源找了過去。他一見江源不等問就立刻回稟,“侯爺,事情都辦妥了,那對祖孫被送去了蜀中,等過上幾年,誰還能認出這賈員外和賈少爺就是當年那對要飯花子呢,賈家這輩子都別想找到他們?!?/br> 江源很滿意,打發李達去賬上領賞去了。月華這一招可謂明謀,總共不過花了點錢找來金陵一對活不下去的賈家祖孫就鬧出這么大場風波來,偏她連推波助瀾都沒用,總共就用了“賣祭田的是周瑞”這一句瞎話就把三家勛貴鬧了個底朝天,歸根究底就是榮國府內、榮寧二府之間、賈史王三家之間早就有了齷齪,不過是借著這件事爆發出來罷了。他這位小妻子果然是個能人,大大的能人,必須好好犒勞,江源這就起身去廚上叫了碗湯圓親自端著去給月華當夜宵。 至于林家,呵呵,就憑賈家現在的名聲,賈敏早晚也得為人詬病,再加上她至今無子,林家內部也消停不了。別當他不知道,那林海名義上簡在帝心是陛下孤臣,實際上早就搭上了甄家這條線成了大皇子的錢袋子,還腳踏兩條船和五皇子一脈有所牽扯,哼,他倒要看看這位新封的巡鹽御史能笑到幾時…… 作者有話要說: 決定把四大家族拉出來溜溜。仇是沒辦法一次性報完的,因為老皇帝還在那里戳著呢,想動勛貴也的看他同不同意,不過先來點利息總是好的。 月華公主威武!找來兩個人幾句話就逼得三家大亂,其實月華公主是很有才能的,不愧是覺主弄出來的女主……自吹自擂ing 看到大家的評論覺主真的很興奮~ 感謝: 柳斜斜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50526 16:07:03 讀者“許?!?灌溉營養液20150526 19:26:06 讀者“許?!?灌溉營養液20150526 19:26:00 讀者“大丹”,灌溉營養液20150526 09:24:59 讀者“浮釋”,灌溉營養液20150525 16:41:40 讀者“浮釋”,灌溉營養液20150525 16:41:21 萬分感謝大家的支持,覺主會繼續努力的~ ☆、第三十一章 出妙招世家難招架 練新軍心中有遠圖 見到賈家過得不好,江源也就放心了,他這一放心就開始給別人找不痛快了。 活字印刷技術在他的指點之下,依靠著工匠們的辛勤勞動最終還是被攻克,并且開始大規模使用。弄出活字印刷本來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打擊世家的勢力,所以睿王和江源根本就不怕商人們知道方法,而是將活字印刷的步驟直接公開,短短數月,這套方法就已經被全國的書商運用起來,讓活字印刷的書籍占領了全國。偏偏因為睿王旗下的店鋪賣書賣得便宜,這些書商怕別人嫌貴不肯買也不敢提價,只得跟著他賤賣,書本的價格一下子就降成了過去的一半。 這還只是剛開始,紙張、油墨和活字還在進一步改良之中,只要將成本降下來成品的書本價格還可以繼續降下去,有錢人家當然還可以選用排版更好印制更精美的木板書,可對于家財不豐的平民來說,這種廉價的活字印刷書本就是他們的最佳選擇。這樣的平民家庭未必能培養出一個舉人,但讀書識字之后明白事理也是對一個國家的推動。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無論是教育還是醫療,甚至是軍事和農業,都需要有知識的人作為后盾才能得到發展,書本的成本降下來可以使全國增添數以萬計的脫產讀書之人,而難以脫產的農民也有機會學習知識,這就是一種進步。 廉價書本只是摧毀世家壟斷知識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讓人能夠短時間內就認識文字可以自己讀書并將文字加以利用的最強利器——漢語拼音!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沒有之一,如何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能夠快速學會使用漢字呢?后世的中國依靠的就是兩樣利器:簡體文字和漢語拼音。 有人說簡體文字簡直就是數典忘祖,我們應該恢復繁體字!那都是胡扯。全世界的文字從古到今都是走的從繁至簡的道路,關鍵的點在于方不方便使用,能不能將意思表達清楚,能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較真。如果非要恢復繁體字,怎么不見他們喊著恢復小篆啊,那個比繁體字文化還深刻,去學吧,他倒要看有幾個人腦抽到好好的簡體字不用,平時寫東西全用小篆的。文字的作用是應用,相對比難以學習而反復的小篆,當然是簡體字更適合被大面積推廣了。就像阿拉伯數字,當這種數字沒有被普及的時候,無論哪里的人們都難以表達反復的數字,而有了阿拉伯數字整個世界的數學才被推動起來,有了飛躍式的進步的,歸根究底就一句話,因為它簡單好學且能表達清楚。 當然,在靖朝這個歷史背景下簡體文字要推行絕對是不可能,真要推行的話那些讀書人非得造反不可,估計全天下的文人都得罵街。不過漢語拼音就沒有問題了,當然,考慮到歷史背景可能符號的選用不會再用拉丁字母,但是將它完美地復制到古代來應用卻是沒有問題的。 江源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弄出一個非拉丁字母版漢語拼音的大概方案來交給了睿王,司徒晟看了此法大感興趣。其實此時已經有了漢字的注音方法,最流行的注音方法就是直音法和反切法,不過對于初學者來說還是太困難了。直音法就是找一個同樣音的字來標注生字,比如說庵就可以用安來注音。而反切法就復雜了,比如說西,就注音為先稽切,意思就是用先和稽反切西的讀音。先的聲母與西相同,稽的韻母和音調與西相同,所以以先稽就可以反切西了??扇羰遣徽J識先和稽就怎么也讀不出西這個字了,而且反切對于初學者來說相當困難,很容易出錯,而漢語拼音就沒有這個弱點了。只要給出聲母韻母和音調,教會使用方法,一般人都能在數月以內完全掌握,那么只用數月時間這個人就可以讀出被漢語拼音標注過的書本了。 江源沒敢把創造漢語拼音這么浩瀚工程量的功勞安在自己頭上,就是安了怕是也沒人相信,這么大的工程絕對不可能一人就能做到的,更別提他現在還沒到二十歲,就算他剛一出生就研究,二十年也不足完成這樣一個沒有破綻的語言體系。江源只能說是一個叫做盧戇章的文人帶著手下的學生皓首窮經一輩子才編出這么個法子,還沒來得及將此法推行這位盧先生就去世了,而后就遇到燕朝末年的戰亂,也就沒機會推行這種方法了,拼音之法就被他的學生記錄在一本書上加以流傳,他也是從搶齊王的戰利品中找到了記錄此法的孤本,最近翻書的時候才發現的,經過他的進一步整理才交給了睿王。他這也沒算騙人,那一位盧先生確實是中國文字改革的先驅,可以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了,他這么說也不算有錯。 能讓人在一年以內就可以自行讀書認字,這簡直就是曠古無人能完成之事,也是對壟斷知識的世家最沉重的打擊。司徒晟二話沒說就帶著這套漢語拼音方法入宮找皇上議事去了,緊接著在朝會之上,皇帝就命禮部研究推廣拼音之事,拼音推行之勢決不可擋!世家若是敢攔,就得被全天下的讀書人的唾沫星子淹死,可他們若是不攔,那么除了家族書庫之中藏著的各種孤本古書,其他的優勢將會被其他的寒門讀書人慢慢吞沒?;蛟S一時未必看得到,可是十年呢,二十年呢,總有一天世家會泯于眾人矣。 此時的世家早就沒有了兵權,在無數代的消耗之下,他們已經成了純粹的文人家族,早沒了先祖的武勛,就算想造反都造不成。就算能反又如何?民智一旦開啟你還能給掐回去嗎?拼音如此好用的方法難道他們有本事讓天下讀書人都棄之不用?有可能嗎? 不得不說,江源掐人軟肋找的相當是地方,光這一招不但讓睿王得到圣上青眼,更是廢了四皇子的半壁江山,四皇子實力大減,不足懼矣。 江源也沒光忙著廢了世家之事,有人喜歡說攘外必先安內,可若沒有震懾外人的力量,只怕還沒等安內就被外人一鍋端了,曾國藩的北洋新軍倒是把太平天國給掀翻了,可是面對列強的逼迫不還是不行嗎,安內而不能攘外絕對要不得,所以軍事上的改革絕不能停。文治而武功,文治告一段落,剩下的事情都是工匠和官員們的了,武功還需要他加一把力才行。 陌刀陣,重騎兵,輕騎兵,這樣三個兵種的實驗性部隊已經被他打造完畢了,只等待實驗之后看看具體效果了。 感謝三藩作亂讓他收回了遼國,遼國北部的地理條件在沒有大規模改建水利措施之前是不適合種植水稻的,最適合種植的作物卻是黃豆,而那些優質的黃豆可以壓制出最好的豆油。油脂的攝入可以保證士兵能夠進行重體力的訓練,也可以保證他們能夠負擔得了沉重的盔甲和武器。油脂的攝入可以加強戰士的力量,大豆中的蛋白更能改善一個人的體質,現在這個時代每天給士兵足量供給rou類有些困難,一天一杯牛奶更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只能強迫麾下士兵每天一碗羊奶或是馬奶,配以雞蛋和豆腐這樣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改善士兵的體質了,當初他所在軍隊增強士兵體質的法寶就有雞蛋和牛奶,現在這種替代食譜當然也是可以的。 陌刀兵說白了就是重步兵的一種,要求選入的士兵必須高大有力且耐力出眾。陌刀兵身穿厚甲,手持兩米有余的陌刀,備有弓一把,箭二十,配備馬車。以馬車來運送陌刀兵,增加其行進速度并且節省兵士體力,增加后勤供給能力,對方騎兵來犯,先以箭射擊敵人,待到敵人近前,則以陌刀迎擊敵人。陌刀鋒利異常,兵刃沉重,騎兵的馬匹人員根本就沒辦法抵擋,一刀劈下甚至能將人和馬一同砍死,再加上厚重的鐵甲讓騎兵沒辦法沖開陣型,長刀揮舞之下,立刻就能做到如山而進,人馬皆碎的效果。這樣的士兵最是難選,即使有江源的營養支持,又借助兵部的力量也不過選出五千人而已,再多的話就算能找出合格的士兵也難以武裝,但江源相信如果有了皇帝的支持,他就能讓軍隊的數字擴充到令人滿意的地步。這種士兵不用多,有個幾萬人就足夠了,大規模配備根本沒必要,而且過于耗費精鐵,這個數字就足夠推平整個西域了,沒必要再加以擴充了。 而在重騎兵上,江源還是保持他先前的改動,減少馬的負重,人的鎧甲不變,配備弓一把,箭三十,矛一柄,盾一面,橫刀一把。在敵我雙方應戰之時,陌刀兵絞殺敵人,而重騎兵繞到敵后沖陣,牽制敵人主力,達到兩面夾擊的效果。先以箭進行射擊,臨近沖陣時使用矛,進入敵陣之后使用更靈活的橫刀斬殺敵人。最終聯合步兵抗敵,達到側翼迂回,前后夾擊的效果。 輕騎兵雖然不能用來沖陣,可是卻必不可少,不但可以擾敵,還可以完成一些戰略層次的構想。對于輕騎兵的配置只需要皮甲,橫刀一把,標槍一把,弓一把,箭要盡量多配備,絲質長袍一件,每人兩馬。其他的都好解釋,輕騎兵一般不會接近敵人,所以拖累速度的鐵甲根本不需要,他們只需要有遠距離襲擊敵人的標槍和弓箭就足夠了,為了保持弓箭用沒了之后的持續戰斗力也只需要一把橫刀就夠用了,其他的配備最有用的就是箭!配備兩匹馬是為了保持長途奔襲的能力,兩匹馬輪換來騎可以保持足夠的續航能力。這兩匹馬中最好有一匹是母馬,這樣士兵可以取馬奶來代替干糧,可以把干糧占據的地方換成其他裝備,也可以加快用餐的速度。至于絲質長袍,是用來急救的,箭頭很難穿透絲衣,所以穿著絲質長袍,箭只會帶著衣服一同插/進傷口,這樣只要將絲衣拉出就可以將箭頭順勢拔出,可以快速治療傷病的速度,減少戰斗減員。 這樣一支輕騎兵可以很容易的插入敵后,長途奔襲,經過訓練之后就可以完成江源的最終構想——蒙古騎兵大迂回戰術,達到牽制敵人主力目的,為重騎兵和陌刀兵絞碎敵人部隊贏得足夠的時間。 騎射不是問題,內地雖然擅長騎射的兵士很少,那是因為缺乏訓練,北疆這樣的士兵一搓一簸箕,隨便挑出來個就會騎射。馬匹也不是問題,別說大靖已經在北疆蓄養了幾十萬軍馬,大靖還可以以戰養戰,通過對北蠻的襲擊贏得更多的馬匹配備輕重騎兵。他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那就是在這三種絞殺敵人的兵種徹底實驗成功之后,將其擴張擴張再擴張。當這些部隊及其輔助兵種的數量達到二十萬的時候,就足以與北蠻一戰甚至掃平整個西域了。 不客氣的說,現在這個世界除了中東的阿拉伯這樣的強國,其他的全都是些脆弱不堪的小國,根本就沒有能阻擋大靖鐵蹄的國家,當初北蠻就能把他們打得雞飛狗跳,那大靖有什么不可以?只要占下來,派幾個王爵把那里一分封,幾十年后那里就會變成大靖朝的固有領土了,若子孫能夠一直占據,那么光是那里的石油就夠后世國人吃得滿嘴流油了。這條通往歐洲,可以保證貨物傾銷的通道必須打通,只要此路一通,那些因為兼并土地而失去活路的農民就可以通過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存活下來,那么社會矛盾就不會大規模升級,只要歐洲這個傾銷點還存在,而且對大靖軍隊沒有反抗之力,那么靖朝就可以存活數百年,甚至一千年,直到生產力發生根本性巨變之前這種模式都是安全的。 至于大航海,火器研發,我們要一步一步來,在見到利益之后,就算他不說所有人也都會想方設法降低傾銷的成本,增加傾銷面積的,這是必然!要想完成一個大的戰略目標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把全國所有人都綁上戰車就可以了。 真到了那個時候,什么親善睦鄰,呸,誰敢攔著他們戰爭,那些現在最反戰的老夫子都能用唾沫淹死他。 兵部尚書劉方老得就快致仕了,右侍郎姜堃已經被宰了,位置還空著,整個兵部事實上只有江源說了算,再加上睿王戶部的支持,江源很容易就在自己掌控的京城大營里挑選了一萬五千士兵實驗這三大兵種。 對于練兵這種事江源有著充分的經驗,一兩年的時間足夠讓這些挑出來的士兵具備初步的戰力。他需要加快實驗的步伐,在實驗全面成功之后準備一場展示,讓皇帝和睿王認可他的成果,并且將這部隊的數量進行擴張。在那之前他必須保證太子還占著那個位置,不至于讓其他幾個皇子占據了那個重要的位置,而當這支隊伍成型之后,別說是那幾位皇子,就連今上也別想阻擋睿王登位之勢!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參考了唐、元兩朝的軍事體系,不過也有一些調整,以適應靖朝的環境。 當然如果在歷史上真的這么發展軍隊一般是吃不消的。無論是重騎兵還是重步兵陌刀手都是吃鐵大戶,如果是在同等時間的唐代的話,依仗當時的冶鐵技術很難裝備出這樣一支軍隊。哪怕到了元朝,成吉思汗的年代,重騎兵的數量也是要遠遠少于輕騎兵的,一是因為對馬的力量的要求太高,二是鐵資源供應不上,三是論起機動能力來說重騎兵實在沒有優勢。不過一支軍隊如果沒有重步重騎就像抗戰時期沒有坦克一樣,正面面對敵人的時候太容易被橫推了。因此發展重武力是必然的,大家就當做靖朝的冶鐵技術已經有明清的水平了吧,反正是架空歷史可以隨便作弊……(眾人:打死你呦?。?/br> 漢語拼音和簡體字確實是推動了整個新中國的語文建設,一個學生能在小學5~6年時間內可以掌握兩千字左右,這個數字放到古代簡直嚇死人,借助一本字典就能讀通一本書,這種事情古人完全不能想象。感謝漢語拼音的發明吧,否則你就知道沒學過音標上來就要學英語專業八級課程是什么感覺了…… PS: 嘛,這一章對于后文是很有推動作用的,不過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意思……沒關系,今天放血大甩賣,晚上六點還有一章加更!覺主是不是很體貼?反正我自己覺得自己萌萌的哦~ 感謝: atomicxx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50527 08:40:01 大丹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50527 08:52:27 沫沫郗墨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50527 13:31:45 你們的支持就是覺主更新的動力,謝謝你們支持覺主,覺主會繼續努力的~ ☆、第三十二章 終出孝榮國府混亂 收弟子司徒燁拜師 賈寶玉?! 看到這個名字,江源皺了皺眉,不會吧…… 也不能怪江源不知道。這賈政二兒子的生日正好是賈代善的忌日,抓周自然也就辦不了了,以后連個壽誕都過不成。這等日子出生,萬萬不能張揚了,所以無論是滿月百天周歲還是起名字入族譜都只能一切從簡,也就沒了原著中滿城盡知的事情。江源這幾年太過忙碌,空閑的時間也都貢獻給自己的老婆了,哪里注意得了一個小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當初聽說生來含玉他還沒當回事,卻沒想到那小孩真是千古奇文《紅樓夢》的主角。這賈寶玉四歲了(古人出生就算一歲),榮國府也就出孝了,為了防止不著調的榮國府又出什么幺蛾子,江源就派李達打探了一下,結果就打探出這么個玩意來…… 對于沒看過原書,只不過聽人偶爾提過幾句的江源來說,他對賈寶玉的印象就是一身紅,帶塊玉,在兩個女人之間猶猶豫豫,最后考上舉人就出家了。果真應了那句于國于家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