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滄海橫流_分節閱讀_18
PS:覺主明天要休息,明天只有一更?。?!事先說明?。?!就算有長評或者收藏滿六百最多以后再補,周日要參加聚會,沒有時間更新! ☆、第二十四章 陷絕境出城尋兵將 還京城大軍來勤王 一騎快馬入了邯鄲城,馬上的騎士正是老保齡侯的三兒子史鼎,他來的目的只有一個——求援! 戰戰兢兢地站在廳堂之中,史鼎的心情復雜得很。雖然他心思不夠縝密,官職也不算很高,但身為勛貴之中少數握有實權的人物老保齡侯最疼愛的小兒子,他知道的情報一點都不比王子騰少。他很清楚為了拖死睿王和延遲勤王兵馬進京的時間,大皇子截斷了京城以南的訊息,他們以為只帶著兩萬兵馬的睿王對戰齊、魏二十五萬大軍怕是得性命不保,就是萬般僥幸活了下來且未被敵人擒住而逃回了京城,丟了趙國的他就算定不了失土的大罪也得落個辦事不力的罪過。到時候四、五兩個皇子兵敗,太子失了圣心,睿王能不能活下來還不一定,得用的皇子也就只有大皇子一人了。到得那時,大皇子帶領著勤王兵馬掃平三藩,攜大勝之勢還朝,今上必然將皇位傳于大皇子。 想得倒是很好,可現在呢? 四、五兩位皇子確實是兵敗了,還把太子給咬了出來,太子儼然是要倒了,怕是兵戈一停就要被廢黜,可這勤王救駕的兵馬卻遲遲未到。 他們未到也就算了,京城那四萬多兵馬雖然無力反抗,但是守城還是綽綽有余的。雖然眼看著圣上對勛貴有所不滿,可現如今京城里得用的兵將都出自勛貴,今上也不得不借重幾分,雖然斥責了王子騰,但也就只是輕飄飄罵了兩句而已,這兵權不還是掌握在勛貴們手中嗎?當然,皇上也有點兒不放心,因此將大皇子派去督軍,他老爹也說了,今上是想著大皇子就算為了將來的皇位考慮也必然會小心謹慎斷斷不敢讓京城出事的。 想的倒是沒錯,大皇子也確實小心,被命令以身殉城的王子騰更加小心謹慎生怕出了差錯,勛貴們瞪著兩雙大眼睛晝夜不敢掉以輕心生怕被攻破城池,是以遼王攻城三日也沒有什么斬獲。所有人都以為事情也就這么著了,遼王攻不破城門,京城里糧草充盈也不怕他圍城,總是能撐到援兵到來的。誰知就在當晚就出了個驚天動地的霹靂!也不知那遼王使了個什么妖法,一聲巨響響徹云天,那足有八寸厚的城門竟出了個大窟窿,只這么一夜外城便失了,還損了外城城墻上的一萬守軍! 現如今余下的將士都在內城上守著呢,可那內城又沒有護城河,城墻也薄,不知能撐到什么時候,皇城都已經戒嚴了,生怕內城也失就得依仗皇城來退守了。沒辦法,圣上派人殺出城去求援,十路人馬殺出去的只剩下自己和鎮國公府的牛繼宗。牛繼宗南下去尋勤王大軍,他史鼎死馬當成活馬醫的來了邯鄲……他打的主意是若是睿王還活著,這趙國離京城不遠,總能讓他帶回去一些兵馬守護京城。就算睿王死了,他也能探聽出齊、魏兩軍到了哪里,有多少人,也好讓京里面有個防備,可待他到了邯鄲,心境卻驟轉。 開始的時候那城外綿延十數里的大營他還以為是魏王的叛軍呢,可誰知一看營口的旗幟,竟是睿王的軍隊,那么大的軍營里得有多少人?! 入得城來他向著兩旁軍士打聽了幾句這才知道睿王已然戰敗了齊王魏王,齊王已死,魏王遭擒,兩國叛臣和藩王妻妾兒女等人俱都拘役押解到邯鄲城,齊國、魏國和趙國盡在睿王掌控之中。這位三殿下可不是出征之時的寒酸相了,他如今擁兵十數萬,戰功彪炳,借機提拔戰將無數,收得門客若干,可謂風光無限,躊躇滿志,而那張牙舞爪逐他去送死的京城卻得來求他回兵去勤王救駕了。 這情景可不應了那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面對這樣權勢滔天的睿王,他敢不老老實實的嗎? 司徒晟和江源進得門來看到的就是老老實實站在廳堂中央連坐都不敢坐的史鼎。這個史鼎可是京城里出了名的霸道蠻橫,肆意妄為,四品以下的官員連看都不屑看一眼,而今卻乖乖低頭躬身縮在了那里,配上他那高大的個子怎么看怎么滑稽。 “微臣史鼎參見睿王殿下?!笔范κ莻€龍禁尉,倒也稱得上微臣,見到睿王進來連忙跪下參見。 司徒晟懶得難為他,揮手讓他站了起來,問道:“史鼎,你不在京中任職,來此何事???” 史鼎連忙把這段時間以來京城的事情竹筒倒豆子的全說了出來,只求睿王帶領兵馬回京解圍。 聽到城門被毀,司徒晟皺了皺眉,看向江源,在他眼里江源見多識廣大概能知道遼王是怎么做到的。 江源大概猜到是什么做的,但還是問道:“史禁尉,你再仔細說說那城門是怎么回事,那遼王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史鼎也知道此事很重要,若是不能防住遼王的手段,怕是會再失城門,若是城門再失就算睿王立刻發兵也來不及救駕了?!奥犝f當時有一批死士拼死沖到城門門洞那里將不知什么的一大包東西架在了城門之上,接著便是火光一閃然后就一聲巨響,城門上就開了個半人高的口子。當時的守軍說了,聞到一股硫磺味。王節度使猜測那物事能發火光又有硫磺的氣味必是與火有關,所以守軍見到攻城便打水從城門上向下澆去,這法子大概是有效,直至我等出城內城幾處城門依舊沒事?!?/br> 都說到這種地步了,還不明白就是傻子了。既然元代才出現的青花瓷前朝都已經流行開了,那么宋代才大規模用于軍事的火藥為何不能現在就出現呢? 有不少人以為黑\火\藥威力不足,那純粹是胡說!若是它威力小,為什么經常有人因為放爆竹被炸斷了手指???江源上輩子當兵的時候有一次做任務無法攜帶槍支潛入,他就用一個鐵罐頭倒上帶進去的鞭炮中一公斤的黑\火\藥封好之后用導\火\索點燃陰死了目標,那玩意硬生生在地上炸出個兩尺深的深坑,目標的一個手下反應比較快,立刻撲倒在土坡后面結果還是被彈片射進了腦袋??谷盏臅r候用的土地雷,里面添的就是黑\火\藥,威力嘛,看看地雷戰就知道了。 古代的時候沒人懂化學,只不過憑著經驗加減火藥里的東西,里面有不少沒用的事物,再加上硝石、硫磺難以提純,才導致火藥威力不大,所以太平天國的時候為了炸城門需要堆上十幾口棺材裝滿火藥才能成事??涩F在火藥還沒有出現,京城的城門是木頭做的,也沒包銅皮,若碰上威力強勁的火藥被炸個窟窿當然有可能。一千克梯恩梯能炸倒一個二層小樓,換算成黑\火\藥也不過就是十幾斤而已。 王子騰也算是歪打正著,那種土質的火藥包根本就不防水,這時候的火折子也是如此,潑水這招確實是管用。 江源沒說什么,只是對司徒晟點了點頭代表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司徒晟放下心來立刻答應了明日便拔營回京。帶下了史鼎之后,司徒晟忙問那事物是什么。 江源回答道:“若是臣沒有料錯,那物事名為火藥,乃是硝石、硫磺、木炭等物制成,易燃易爆且用好之后威力巨大。此物臣雖懂得,但卻是墨家我這一支的獨傳,聽聞先遼王喜道教好煉丹,怕是無意間做出了此物。難怪他只帶著十數萬兵馬就敢反叛,原來是得了這樣的寶物啊?!?/br> “火藥制作不易,保存更不易,受潮便難以點燃,然不受潮又要擔心其爆炸,那遼王手中必然沒有多少,所以前面攻城不敢用,只有京城城厚池深難以攻克才用此物炸門。那王子騰歪打正著想出了潑水這法子倒是管用,就算那火藥用油紙包裹能夠躲得過去,引火的火折子也躲不過去,足夠保住內城城門了。將來若要防范,可將城門用厚銅皮包裹,雖不能完全防住,但若要炸開城門便難上加難了?!?/br> 聽江源這么說,司徒晟才安心,幸虧江源是他表弟,連這么偏門的東西都知道,又一想,江源懂得制造和保存火藥,正可將此物用來對付異族。想到北蠻的國仇,再想想擁有鹽池的吐蕃,物產豐富的南越,時常擾邊的茜香國……開疆擴土的誘惑還真是大啊。 與魏國的戰爭平息之后,司徒晟收編了魏國的軍隊,裁撤了年齡不合適的,家中獨子的,又得了三萬軍隊,派出一萬占據了魏國,一萬鎮守邯鄲看守俘虜,余下的十萬大軍盡皆拔營隨睿王返京。打敗齊王魏王的好處除了得了軍隊更在于得了他們全數的軍糧和民夫,司徒晟不必擔心糧草及運送的事情,還真需要感謝后勤大隊長齊王和魏王。 全力行軍之下一千里路只用了八天便趕到了,司徒晟于城外十里處駐扎,只等來日與遼軍作戰。遼軍是炸開了外城城門沒錯,可是這城門急切間根本沒法修復,他們又要擔心會不會被內城人馬前后夾擊,所以根本就不能踞城而守。若是不靠城墻,遼王現在有兵不到十四萬,司徒晟有兵十萬,誰勝誰負還未可知。要知道遼王的軍隊里可是有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啊,司徒晟的軍隊卻都是正當年的男丁,就算遼王多出四萬人也沒什么必勝的把握。 聽到睿王趕來救駕,不說臣子,就連今上也有些尷尬。當初臣子們算計睿王,將他趕去送死,他不是不知道,不過考慮再三還是把人丟去送死了?,F在諸人都沒了辦法卻要將他找回來救援,兩月之間竟然滄海桑田,怎能讓人不感慨?皇上雖然略尷尬,卻很快就調整好了,畢竟睿王司徒晟是他的兒子,兒子有本事就是他自己有本事,他過去不過是被別人蒙蔽才冷落了這個三兒子,現在要重修父子關系還不容易?現在見司徒晟跋涉千里來救駕,可見他這個兒子還是敬愛忠誠于他的,他這個父親、君主,難道還需要為了冷落兒子、臣子道歉嗎?只要他勾勾手,那睿王司徒晟還不得哭著喊著撲過來和他父子情深。 江源要是聽到了他的心聲估計只能呵呵了,這么自以為是的回答讓人實在不知道說什么是好?;实鄞笕说酶兄x現在還是封建社會別人就是敢想也不敢說,敢說也不敢做,換成現代他早就得被唾沫星子給淹死了,被套麻袋揍一頓都有可能。這年頭當皇上的都這么狂霸酷炫拽嗎?如此一個天然白果然難得。這世界沒有隋煬帝楊廣,但是楚穆王、越王朱句總有吧,弒父奪\權都不知道嗎?呵呵。 父子君臣之情,這算神馬東西?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避髯痈钦f:“誅暴國之君若誅獨夫?!笨兹谒闶强鬃拥闹毕底訉O吧,他卻說“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备缸泳贾g作為維系的不是利害關系便是感情,若是沒有利只有害,連感情都沒了,難道還指望別人上桿子巴結你嗎? 自古至今父殺子,子弒父的絕對大有人在,這可不是一句“孝親”就能挽救得了的。除了那些真正迂腐得不成樣子的人,誰還不能理解呢?難道親爹不把你當人看,每天欺辱折磨你就要站在那里任人宰割嗎?難道親兒子鄙棄你,每日毆打辱罵你就干受著嗎?真要那么做,那就是個傻子。司徒晟對皇帝的父子之情有和沒有沒什么差別,說到底還不是皇帝他自己作的。 江源不知道此事,他在司徒晟那里聽探子的回報?;貓蟮拇蟾艃热菥褪蔷┏堑膬瘸沁€沒有丟,這些天遼王瘋狂攻擊內城,一日可發動數十次沖鋒,簡直是玩了命了,好在王子騰和勛貴這一次也是玩了命了才能抵住他這么瘋狂的襲擊。進入外城之后士兵沒辦法像城外那樣整個鋪開,所以攻城人數上難免受了影響,也因為那些外城房屋的阻擋,守軍也使不上全力,所以雙方雖然交戰頻繁但真比起來還是沒有外城交戰的時候那么激烈。 最讓江源無語的是,因為火藥炸開城門這件事,京城中人心惶惶,開始有謠言散播,說遼王乃是天命之主,所以天帝才會派下雷神相助?!疤斓坜D世”——司徒晟和“雷神轉世”——江源:…… 這種傳言相當有市場,現在就連官員之中也有不少人動搖了,想來若不是皇帝將守城的勛貴們全家全族都給扣下,那些守將已經開門獻城了。情況已經危急到了極點,內城已然危如累卵,破在旦夕之間,若沒有睿王帶兵前來估計這個天下就要換人坐了。 司徒晟向左右看了看,兩旁門客大將盡皆肅立,他正色道:“明日出營,與司徒標一戰!” 作者有話要說: 捉蟲~ 好多口口,改了好久才發上來……傳說中的400收藏加更~請收藏大軍們再接再厲! 那種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混合物其實威力很大的,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對付哦。二戰時期飛機大炮的年代這種土法制作的武器在中國照樣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是現在也還在被很多人應用。 文中舉的那個例子來自于覺主看到過的一個帖子,“【黑\火\藥爆\炸威力】大神們鑒定一下真假”,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不過看過地雷戰的人應該有印象吧,那些土法制造的武器還是很厲害的。 火折子:很多武俠片里都出現過的物品,實際上就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紙卷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后再把它吹滅,這時候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余火 ,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復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這種東西防水效果相當不好,所以潑水絕對管用。 PS:請看我那真誠的大眼睛(⊙o⊙),明天覺主要休息,再強調一遍,明天只有一更,覺主明天有約要去和筒子們聚會~因為一大早就要出門,所以發稿的是傳說中的存稿箱君,發牢sao也沒有用哦~就是這樣(~ ̄▽ ̄)~ ☆、第二十五章 列軍陣少年斬敵將 亂軍心遼軍如灰散 天明,出營,列陣。靖遼雙方軍旗招展,鎧甲鮮明,一時之間氣勢沖天。 一聲怒喝,只見遼軍軍中沖出一騎,于陣前勒馬站定。此人年歲四十有余,蓄著兩尺長須,手中持著長槊,大聲喝道:“對面靖軍,我主天命所歸,已為正統,天帝亦派雷神相助,爾等還不速降,更待何時!” 對面遼軍立刻大聲呼喝,“天命所歸,天命所歸”,倒是頗有一些氣勢。 江源一身戎裝,身披鎧甲,騎于踏雪烏騅之上,卻是滿頭的黑線?,F在他是確定了,在城內散布天帝論謠言的必是遼王派去的細作,遼王為了給他的反叛來個正統的名頭也是蠻拼的,陣前還試圖動搖對手的軍心,可惜了他遇上的卻是睿王的軍隊,望天…… 對面遼軍喊得震天徹底,可惜這邊的靖軍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一陣秋風吹過陣前,顯得那叫一個蒼涼。 在這群靖軍心中最近最大的談資是什么?那就是睿王乃天帝轉世,江源為雷神再生。這個近乎評書的故事版本每天都在耳邊晃悠幾次,各種證據充斥其間,已經快將他們催眠了,在他們心中睿王便是天帝,江源就是雷神,對面的遼軍連個說服力強一點兒的謊話都說不出來,實在是……唉。 這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是什么?不是你說一句話大家都撲過來揍你,而是你說了一句話,對方直勾勾地看著你,仿佛在看一個智商個位數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絕世傻子……現在對面的遼將就這個感覺。 那遼將估計自己也覺得沒了面子,于是又喊了一句,“對面軍馬,可有敢與本將一戰者,速速前來送死!” 果然來了,江源微微一笑。 有些人認為評書小說里說的斗將都是作者胡編亂造說著玩的,其實卻不然。斗將之事早在春秋之時就已經存在了,于南北朝逐漸興盛唐代到五代十國時期逐漸達到頂峰,宋代時期偶爾也會零星出現,直到元朝以后才基本絕跡的?!度龂尽防镪P羽陣前斬了顏良,《新唐書》里秦瓊常常被李世民派去陣前挑戰,陣斬敵將,可見這斗陣之事絕不是作者們生編硬造出來的。靖朝此時也很流行斗將,不止國內如此,就連北蠻等外族那里斗將也是很有市場的。其實也可以理解,遼王人多,睿王人精,雙方都不確定必然能戰勝對手,這時候將為兵膽,若是能在陣上把對方砍了幾個當然可以讓自己這邊士氣大盛,勝算大漲。 這年頭又沒有□□,最強的床弩才能射三百步,弓射的只有更近,離著這么遠叫陣一點危險系數都沒有,反而若是不敢應戰,便要有損士氣了。 江源不認識敵將,但旁邊也有認識的,張大海立刻催馬走到司徒晟身邊說道:“殿下,對面那賊將乃是遼王麾下武力魁首,姓洪名浩的便是,他十多年前考過武舉,因文試不佳沒能得中,后來就投了遼王。此人武藝高超,力量極大,聽說能挽六石強弓,舉五百斤巨石。他那槊長一丈有余,份量很重,可您看,他提在手里卻輕如鴻毛。北蠻襲擾遼國時他曾出戰,一戰陣斬十將,威名煊赫。末將恐怕一般人不是他一合之敵啊?!?/br> 司徒晟很熟悉張大海,他這人是個火爆脾氣,最是不肯服人,整個睿王麾下他只肯服江源一人,除此之外誰也不服。雖然沒說他自己與洪浩相比如何,可若不是自知不是對方的對手此時他怕是已經沖出去了。張大海本就是他麾下武力極高的那幾個了,他都自認不是對手,那么就只能是江源出戰了。 他素來知道江源的厲害,可前些時日,眾將無聊在cao場擺擂,幾個新收的將領不服江源向他挑戰,結果馬戰步戰都無人能敗江源,車輪陣下江源一個人連挑五將,可謂他麾下最善斗將的戰將了。此時眾將皆是不敵,只能派江源去了。 江源一聽就明白必須得他親自出戰了,司徒晟一下令他就拔刀摧馬沖了上去。洪浩一見有人應戰,立刻舉槊摧馬迎上,那槊乃是特制的,怕有四十多斤,一般軍士根本揮舞不動,只能用一手將其固定在一定位置以馬的沖擊之力來攻擊敵人,可看他動作卻和揮舞一根草棍一樣,足見其力量之大。而且從他舉槊的速度來看,這人雖然力大卻一點也不笨拙,果然如張大海所言是一員良將。 槊,冷兵器時期重要的沖陣武器,雖然在亂軍之中用起來沒有馬刀方便,可若借著馬力用來沖陣絕對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利器。眼見雙方行近,洪浩迅猛出槊,正奔著江源前胸而來,江源也不側身躲避,一伸手就用左手將馬槊向旁邊一推,這一推看上去輕飄飄的,可對洪浩來說就像是一陣大浪拍來,若不是他力氣大,光這一下怕是整個人都得失去平衡跌下馬去。 他反應極快,一見刺沒有刺中,橫著就是一掃。和刺不一樣,掃這一下不但考驗人的力氣,也考驗馬的能力,就算江源力大,他座下的那匹烏騅馬也未必能趕得上自己騎著的北蠻寶馬,若是馬失前蹄也就只能任自己宰割了。 江源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嗎,他知道自己胯/下的烏騅是匹好馬,可也未必是對方那匹寶馬的對手,手中的環首刀斜向下就是一砍,他這么一帶,那馬槊的力氣就不是橫來的了,而是轉而向下走了,偏他力大,差點沒把對方的馬槊尖砸到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