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自掘墳墓
“湘湘不懂賢妃娘娘的意思,請您明示!”湘湘繼續站在賢妃面前,不慌不忙的對答。 “別跟本宮這裝糊涂,本宮今日自會給你一個明示,不過稍安勿躁,你們也都坐下等吧?!辟t妃說完,朝著眾人望去,賢妃說話的時候是命令的口氣,所以在場的女眷,都乖乖的落座,自然也有人抱不平的,向麗貴妃投去同情的眼神,但麗貴妃被湘湘用眼神制止著,麗貴妃不知道湘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也不想壞了她的事,所以暫時保持緘默。 此刻,有宮女進來,給各位女眷奉茶。 湘湘伸手接過宮女手中的茶,示意宮女下去,然后邁步走近賢妃,伸手將茶盞遞給賢妃。 賢妃瞅著湘湘,遲疑了一下,伸手剛好去接湘湘手中的茶盞,湘湘突然壓低了聲音道:“聽說廣源錢莊跟三皇子的關系匪淺,您是要自掘墳墓嗎?”湘湘冷冷的口氣,而且滿滿的威脅之意。 其實這是上一世湘湘知道的信息,至于現在廣源錢莊跟三皇子李世秀有多大的關系,湘湘其實并不清楚,她也只是在賭,賭賢妃知道這件事,賭賢妃必然會因為這句話而惱怒。 果然,賢妃在聽到湘湘這句話的時候,剛才伸出去接茶盞的手,突然變成利掌,朝著湘湘臉頰揮去:“南宮湘湘,你胡說八道,你敢威脅本宮?” 湘湘看到賢妃的手掌揮過來,微微一側身,賢妃的手掌直接打在湘湘的端著茶盞的手臂上,湘湘的手臂被賢妃的打出去,手中的茶杯隨之飛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旁側的怡妃身上。 “??!”怡妃一聲驚叫,彈跳起身,怕打身上的水漬,她身側的宮女也上來幫忙,方才的水很燙,怡妃不但濕了衣服,而且還被水燙到手,大喊大叫起來。 賢妃頓時失了方寸,也趕緊上前來幫忙,但怡妃的叫聲并沒有因為眾人的幫忙而停止。 在場眾人都并沒有聽到湘湘給賢妃說了什么,只是看到賢妃將湘湘經上去的茶盞打翻,而且直接打到怡妃身上,眾人也都驚訝的站起身來,看著面前混亂的場面。 湘湘分開眾人,對著怡妃急切道:“怡妃娘娘還是趕緊去內室換身衣服得好?!毕嫦嬉痪湓?,頓時提醒了眾人,怡妃的衣服沾染了茶漬,本來就是淺粉色的衣服,十分明顯的被污穢了。 “就是,娘娘還是趕緊去換了衣服吧?!迸赃叺膶m女也隨聲道。 “還不趕緊扶本宮去換衣服?!扁鷼獾恼f完,已經站起身來,雖然是一肚子的火氣,但面對賢妃,卻也不敢發泄,只能朝著宮女身上發泄。 “怡妃娘娘請!”麗貴妃很是禮貌的請怡妃去內室換衣服。 怡妃不顧形象的跟在麗貴妃身后,被眾人簇擁著朝內室走去。 賢妃因為方才的失手,所以心中有愧,也不好阻攔,所以目送怡妃的背影進入內室,她感覺道事情仿似不妥,但也說不上來什么地方不妥。 此刻,門口處,悄無聲息的進來一人,朝著賢妃微微點頭,賢妃也朝著她點點頭。 然后臉色才平靜了下來。 湘湘將一切盡收眼底,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么發生,賢妃到底去做了什么,讓眾人等在這里看好戲。 正思忖間,忽然聽到外面安道海的聲音:“皇上駕到!” 聽到聲音,眾位女眷,趕緊整理衣衫,跪倒在地,:“恭迎皇上!” 門簾挑起,皇上邁步走了進來,臉色不虞的問道:“聽說有人在皇宮里易貨,是誰這樣大的膽子?” 眾人聽到皇上這樣說,都斂聲屏氣,不敢吱聲,沒想到皇上這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看來這皇宮里什么事也瞞不過皇上的眼睛。 這打小報告的人也太多了。 眾人心知肚明,但是誰還敢說出來不成,有幾個膽子大的,瞅著賢妃娘娘,一臉不屑。 而此刻麗貴妃正在內室幫著怡妃換衣服,湘湘站在內室的門口沒有說話,現在要表現的可是賢妃,湘湘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果然,賢妃見皇上進來,早已經是滿臉笑容,朝著皇上施禮道:“啟稟皇上,您看看這麗貴妃的香馨殿,都快成布市了,您若再不管管,恐怕這后宮都要被麗貴妃鬧翻天了,后宮若人人效仿麗貴妃,后宮豈不成了集市?” 皇上聽到賢妃的一番話,朝著周圍看了看,的確,現在很多人手上都還抱著綢緞,沒有來得及放下。 有膽子小的,嚇得背在了身后,唯恐被皇上發現治罪。 要知道,在皇宮,易貨雙方都是重罪,而且買賣雙方都同罪論處,而且之前皇宮因為私自易貨,導致皇宮中引來了刺客,差點要了皇上的命,所以皇上聽到易貨二字,便毛骨悚然,所以曾經下令,凡是在皇宮私自易貨者,均安刺客對待。從此易貨便是皇宮大忌。 麗貴妃見此情景,邁步上前,屈膝施禮解釋道:“臣妾哪里有膽量在宮中易貨,不過是因為喜歡這上好的雪緞,便賣了來送給各位姐妹,大家都是皇上的女人,而且,臣妾現在協理六宮,總要做個樣子出來,讓眾姐妹更加和睦相處,而且還能讓眾位姐妹裝扮的更加漂亮些,讓皇上看到了,可以賞心悅目,如今被賢妃娘娘說成了易貨,真真是臣妾思慮不周,讓賢妃娘娘和皇上誤會,臣妾愿意領罪?!?/br> 說完,跪倒在皇上面前,一臉悲戚。 皇上見麗貴妃如此,一時不知是真是假,方才有人稟告,說麗貴妃在宮中易貨,鬧得沸沸揚揚,如今這場面的確夠大的,但麗貴妃的說辭,卻跟傳言相去甚遠。 皇上的目光轉向賢妃。 賢妃聽到麗貴妃的辯解,一臉陰險的嗤笑一聲道:“皇上,眾人都在場,您只肖問問眾位姐妹便可知道真相?!?/br> 皇上將目光轉向眾人,用目光在詢問。 此刻無論是宮里的嬪妃,還是大臣的女眷,都不敢輕易吱聲,唯恐說錯了話,大家本著少說為佳的原則,站在原地,沒有人主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