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媳婦_分節閱讀_129
榆哥歪頭細想后,煞有其事道:“不吃小花生的蛋,小花生的兩個都不吃?!?/br> 他還牢牢記得那只叫小花的雞生了兩個蛋呢。 張惜花的情緒受兒子影響,霎時間開朗不少,她便有心思逗一逗兒子。 恰在這時,一輛高頭大馬拉著車廂經過何家門前,馬噠噠噠踏著步子往村子里走去。 “馬兒……”榆哥拔腿便要沖馬車而去,張惜花趕緊拉住他。 馬車走的速度快,一瞬間就離了何家很遠,張惜花抬頭望過去,只瞧見是往村中央去。 如此豪華的陣勢,實在少見,因此馬車行過,不時有村民伸頭觀望。 估計是找村里正的。張惜花心想。 不過那馬車一路行走,最后并沒有??吭诶镎?,而是往更中央走去了。 那地兒,住著的大多是羅姓。 想通了是去誰家,張惜花立時沒了興趣。 羅二狗家攀附上縣里做官的老爺,而今能使得起馬車的人家,估計除了他家,便沒有第二家了。 過得片刻,秀娘抱著自己養得胖乎乎的兒子,一臉八卦地上門沖張惜花說道:“那家又來顯擺了呢?!?/br> 不過是賣女求榮而已,偏還一直出來惹人眼,活脫脫的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秀娘撇撇嘴心想。 稻子急急忙忙收完后,要趁著日頭足趕緊翻曬,因此曬谷的場地非常重要,就因為曬谷場地的事情,羅二狗家仗著自己有個縣里的官老爺當靠山,強行占了別家不少的場地曬谷子,這其中便有何二叔家的。于是何二叔家跟羅二狗家起了點兒沖突,秀娘如今對羅二狗家真是恨得牙癢癢。 自古民不與官斗,沒辦法,羅二狗家再過分,村里人也得忍著。連里正家都要忍呢,何況無甚根基的普通村民。 秀娘罵罵咧咧一陣子,她見張惜花并沒有附和自己的話頭,一時覺得沒趣,說一聲要去村中央玩,抱著寶哥兒就走了。 秀娘的兒子取了個乳名叫“寶哥兒”,那可真的是她心尖尖的寶貝兒,走哪兒都不離了身。 張惜花心知秀娘嘴上埋怨,其實心里是羨慕羅家的,她現在出去肯定是瞧熱鬧去了,就沒阻止她。 羅家又得了啥好的玩意,張惜花并不敢興趣,望一要到午飯的點了,她就牽著榆哥的手往家門去。 小姑子出嫁了,丈夫又出遠門,家里愈發清冷了。今天何大栓與何曾氏要給地里的黃豆苗除草,家中只張惜花與榆哥。 張惜花進了灶房后第一時間先洗米,洗完后的洗米水放置在一旁。榆哥拿著一個小水瓢,開心地玩著渾濁的洗米水。 這些洗米水可是有大用處的。 常年打理家事,張惜花無意間就發現了洗米水的用處。在院子里選一塊肥沃的土地,蓋上茅草后,每天固定將洗米水澆到茅草上,過一段時間后,那塊土壤里就會長出很多的蚯蚓。 蚯蚓的個頭又大又長,不管是喂雞,還是喂鴨子,雞鴨吃了蚯蚓后都長得又肥又壯實,特別是母雞和母鴨,吃了后特別肯生蛋。 這個簡單的生活小技巧,張惜花教給了公公婆婆小姑后,又手把手的教給了自己的兒子。 張惜花為了培養兒子的動手能力,每天都帶著他挖蚯蚓,然后將蚯蚓喂給家里的雞鴨吃。 也算從小就開始培養他的責任心罷。 榆哥雖然平時調皮了點兒,但是很聽爺爺奶奶、娘親的話。娘親將投喂雞鴨的事情教給他后,他就記得每天定時定點要喂雞鴨了。小小的人兒,非常有責任感。 張惜花對此很欣慰。 她的肚子越來越大,平日照顧好玩好動的兒子,就感覺越發吃力了。因此不得不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午飯剛做好,何大栓與何曾氏就家來了。 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用完飯后,何大栓將榆哥抱了去,帶著他午睡,何曾氏就幫著兒媳婦收拾碗筷。 午飯剛過去沒多久,何家來了一位客人,是鎮上許淮娘子安排來的。 何大栓客氣的請對方上座,來人只是許家的一位仆役,知曉這家人與主家交情匪淺因此并不敢拿大,快速就把來意說了。 原來是許淮娘子請張惜花上門給家中孩童看病,許娘子生二胎時艱難了點兒,孩子自從出生后一直很嬌弱,鎮上的名醫也請了好幾位了,孩子依然沒大好,許家急得上火也不知道該怎辦,本來因為張惜花大著肚子出門不便利,因此不打算麻煩張惜花的,可如今沒辦法只得使人來請。 何家一眾人聽說是孩子身體的問題,心知耽誤不得,何大栓便道:“我立時趕了牛車拉阿生媳婦上門?!?/br> 來人趕緊道:“不勞煩何大爺你出力,太太特意讓小的牽了馬車,車廂布置得很寬敞舒適?!?/br> 何大栓聽了,點點頭。 何曾氏猶不放心,便道:“您看這樣,我陪著我家榆哥她娘一道上門,途中有個啥不適,也好照顧?!?/br> 兒子如今不在家中,兒媳婦大著肚子,何曾氏覺得十分虧欠張惜花,何曾氏便想將張惜花照顧好。 不為自己家,只為了兒子何生著想,也得把兒媳婦照顧妥貼。 大家沒意見,就覺得立時出發。 張惜花原本是想帶榆哥一道去鎮上,何曾氏怕許家孩子的病氣過到榆哥身上,就不讓帶他,何大栓下午也不下地干活了,在家中看著孫子榆哥。 車廂里鋪著細軟的毯子,空間寬闊,加上車夫趕得十分穩當,張惜花與何曾氏坐在里面并不難受。 進了城門,沿途熱鬧起來。 小販推著攤子叫賣,有賣珠花的、賣糖葫蘆串的、挑著擔子賣麥芽糖的,水果、蔬菜等等,聽著熱鬧的人聲,何曾氏感嘆道:“鎮上變化可真大,往年都沒這般熱鬧呢?!?/br> 許家的仆役笑道:“往年亂著,跟現在沒法比呢。如今縣老爺嚴格把控城里的治安,咱們現在的縣老爺可是這個!” 他豎起大拇指對著何家婆媳揚了揚手指。 因為許淮在縣衙當差,許家的仆役見識的比別人多,他對于城里的變化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何曾氏笑著附和對方的話。當官的老爺是否清明、才干如何,老百姓是不知道的。何曾氏唯一的感受,便是今年糧食收完后,差役上門收賦稅,吃拿卡要的情況,比往年好多了。老百姓唯有得到了切實的利益,才能感受到官老爺的剛正清廉。 馬車進了城門后,慢慢減了速度,穿過人聲鼎沸的街市,往東一直走,進了許家所在的街道。 許家雖說如今落魄了,早年也是縣里數得著的大戶人家,現今住的宅院就在城里比較有名的富人區域。 許家是個二進的宅子,仆役將馬車??吭陂T前,何曾氏首先下馬車,她站穩后就扶住張惜花下車。 這一帶地價貴,中間的道路很寬闊,幾乎可以并排著停下兩輛馬車,而宅院之間挨得并不緊密,鄰里間很少打照面,區別于市井,如此可以有效的保護自家的*。 剛下了車,許娘子親自出門來迎接,她剛出了月子不久,整個人瞧起來有些瘦弱。 “哪里由得您親自來接,咱們自個兒進去便是?!泵鎸υS娘子的熱氣相邀,何曾氏很不好意思的說道。 許娘子和氣道:“應該的?!?/br> 幾人進了屋后,張惜花不敢耽誤,立時去查看了新生兒,孩子有點輕微發熱,現在天氣漸冷,許家怕凍著孩子,因此就給孩子穿得很嚴實。 “幼兒體熱,勿需給他穿這么多?!贝┑脠A滾滾的,只剩下一張臉還露在外面了,張惜花給孩子解下幾件厚衣褲后,這才仔細給孩子看病。 許家人都緊張的等待著。 張惜花皺著眉頭檢查,一會兒后見她眉目舒張開來,許娘子等人揪著的心瞬間放下了。 許婆婆沉不住氣,立時問道:“怎么樣?怎的一直不見好轉?” 許淮今天上衙門并不在家,許家只有婆媳兩個主事的,許娘子早年生下大兒子后,這個小兒子過了三年才懷上,得來不易,讓許家如何不緊張? 張惜花輕聲道:“不是啥大問題?!?/br> 見張惜花只顧著給孩子解衣服,并不開方子拿藥,許婆婆趕緊道:“那何娘子,你啥時候給我家二郎開方子?我好安排人煎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