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這場仗打了很久,將士們只得在遠離家園之地駐守了無數個寒冬。 沒有任何將士被允許離開戰線。上流人士在觥籌交錯間享樂的時候,他們將劍刃插在被積雪覆蓋的凍土之中,暴風雪將士兵的胡須和手指凍得僵直,使這群飽受思念之苦的人甚至沒有力氣提筆給親人寫一封家書。 于是,在這個時候,暴動發生了。 遠征的聯盟軍反戈一擊,以武力撞開帝國邊疆上的第一道城門,掀起了另一場沒有止境的世界戰爭。 帝國被連年戰火踐踏得四分五裂,光明聯盟在硝煙中名存實亡。 唯有沙塵與漫天飛雪見證了盛世的落幕。 在一次足以震碎半座大陸的地震后,魔法在大陸上漸漸絕跡。 誕下精靈的世界樹凋落了第一片枯萎的落葉,整個季節都未有精靈從樹上誕生;失語海下通往深淵的入口不知何時消失無蹤,僅剩下一處神秘的石窟;驕傲的大魔導師驚恐地發現,就連最后的圣地魔法塔也逐漸展現了頹態…… 種種跡象促使人們失去了對魔法的敬畏。一群靠著認知與改造自然的智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他們大多來自于艾維爾矮人王國的澤切肯曼商業都會,以極其聰慧的商業頭腦侵占了幾乎所有人類邦國的財富。密集如齒輪的工業充塞了社會,仿佛一頭饑餓的雄獅,在滿是獵物的草原上收割美食。 只有人類領悟到,從一開始就沒有神族的存在,唯獨他們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這是新時代的開始。 據說,這部跨世紀的史詩,是由一位名叫奧米加的老人與他的助手們一同完成的。 在同時代乃至當下,沒有任何同期斷代史著作在相關歷史事件的陳述上擁有比奧米加名下所著的史料典籍更詳盡的細節記載。然而,縱使是在技術發達的現世,也無人知曉“奧米加”究竟是何方神圣。 有人說,世界上最后一位神使便是此人,而非神話人物希德·那維亞;也有人認為,奧米加是遠古時期隨神族一起神秘失蹤的精靈族的后裔,由于犯下大錯被驅趕出領地,成為了大陸上最長壽的吟游詩人;更有人猜測,他得到了傳說中的不老靈藥,活了上千歲才回歸天堂的懷抱。 無論如何,著名史學家及詩人“奧米加”的身份已無從考證。在老人完成這部上百萬字的傳奇之作的同時,他便在椅子上停止了呼吸,將諸多疑團永遠留給了后世。 為此,不少當代學者對他的記載提出質疑,諸如,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神明”與“魔法種族”的存在,并且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光明圣院教皇“希德”應該姓切爾特,即使后來下嫁給救世主,也該改名叫作“希德·奧爾德”才對。 不過,不論這部極富有爭議與傳奇色彩的史詩在史學界地位究竟會是怎樣的結果,最近幾年,它在電影院的熒幕上卻很吃香。 不少靈感枯竭的導演從中獲得了賺錢的新良方。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將目光聚集在最后一任教皇希德·那維亞與勇士奧爾德的故事上。 無他,奧米加對于這一段故事情有獨鐘,為此大書特書,使這段歷史充滿了曲折性,不僅有刺激的大場面戰爭和皇宮權斗,更有女孩子們所熱衷的愛恨糾葛和狗血橋段。忠貞、出軌、信任、背叛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在奧米加已經為他們寫好藍本、捏好人物設定的情況下,導演編劇只需要按照歷史正常翻拍,就能吸引來一大波觀眾。 熒幕上,飾演希德·切爾特的當紅小鮮rou坐在通往黑暗神殿寶座的金階前,他衣衫散亂,銀發如織,白皙的皮膚被添上數道血痕,四肢與脖頸被深淵巨獸的觸須纏緊,喘息脆弱而急促,仿佛被鎖在柵欄里的荊棘玫瑰,充滿了禁忌、病態的美。 他聽見劍刃砍斷須手的聲音,抬眸望去。他與浴血奮戰的勇者遙遙相對,眼中有一瞬間的明亮,很快歸于暗淡。 “奧爾德,你不用管我?!北汇Q制的光明圣子勉強笑著,嘴角淌下血絲,“走,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br> 觀眾座席間響起一片壓低的尖叫。 “我老公絕了!” “那個眼神!我可以!啊啊啊啊啊啊啊??!” “誰再敢說我哥哥演技不好,我拿刀等在他家門口??!” 顯然,這是一部粉絲向電影。 在一群冒著粉色泡泡的小姑娘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兩人尤為突兀。 那維亞盯著幕布上的觸手怪,臉色陰郁。 自魔法元素從大陸散落之后,人類就愈發膽大包天。 雖然他不像一代神明,需要借助來自大陸的信仰,但這也不代表他能接受一群無神論者將他的肖像肆意涂抹成亂七八糟的樣子。 黑暗共主認為,這是某半精靈對于他的蓄意報復。 奧米加見過他的本體,也能聽懂深淵種族的語言。 起初,他看到那部史詩還比較欣慰。奧米加將希德的名字后面主動添上了他的姓氏,算是識趣。 但后來他發覺,奧米加在使用這個名字時,并沒有給出任何史料支撐。 那維亞記得自己分明在畢業后更改姓名,才正式將他的夫人娶到手。居心叵測的半精靈卻故意抹去了這個過程,直接導致后人在瀏覽這段記載時,會產生誤解,錯以為娶到國民男神教皇陛下的是勇士奧爾德而非勇士那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