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開始
一眾心腹謀士,在書房與連晉連夜商議對策。 一謀士道,“雖然殿下先見之明,部署了一些,但是此次我們損失太大,消息傳遞已經花費了數日,謝靈一定會抓住機會打擊我們的人,楚京的情形恐怕更為慘烈,我等多年心血,盡然一朝毀于他手?!?/br> 另一個謀士看起來老成一些,不慌不忙道,“現在還不是計算損失的時候,我大商的使臣已經進入了楚國,此事一出,兩國恐怕會撕破臉,我們現在雖有一定的把握拿下楚國,卻不得不防著背后,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br> 站在邊緣的一個老者躬身道,“我等十年部署,就算那謝靈是天縱英才,也不可能在一夕之前摧毀殆盡,我們需要的東西,這些年已經一點點拿到手了,剩下的一部分人手,是隱藏最深的,最有用的,所以不必驚慌?!?/br> 連晉道,“只是楚京現在已經脫離了我們的控制,扶植傀儡,亂其朝綱的計劃,恐怕要落空了,謝靈果真是我天生的對手?!?/br> 那老者道,“殿下是天選之子,未來的萬里山河之主,謝靈不過是一介臣子,不必介懷,他一人又怎能扭轉乾坤?!?/br> “我大商使臣入京,必然是被楚國人嚴密監視,目前兩國的關系,全靠他們維系了,諸位可有什么主意?” 那老成的謀士道,“楚國現在必然不敢動手,只要他們咬緊牙關,咱們在加派人手前去交涉,此結可解?!?/br> 一人反駁道,“看謝靈等人的作風,都極為強勢,以強對強,咱們恐怕還討不到什么便宜?!?/br> “我大商兵馬早已嚴陣以待,不如借此機會,指其污蔑,先動用鐵騎,拿回當年的邊境七城,以振軍心?!?/br> 立刻有人駁道,“不可,陛下如今健在,此等大事,若是殿下私自決斷,大家會以為殿下擁兵自立,蔑視陛下的存在,咱們的計劃,陛下不知,屆時陛下起了戒心,讓殿下如何自處?!?/br> 大家一陣沉默,這個密謀了多年的計劃,雖然周密,但是也把自己局限住了,內外皆敵。 見他們不再爭論,連晉道,“有人給我獻了一計,諸位看看可行否?!?/br> 眾人忙道,“殿下請講?!?/br> “事情已出,證據確鑿,狡辯無益,不如借此在商國內扳回一城,我商國黨派相爭極為嚴重,我們這些年也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有些障礙不得不除,不如就此次,將這次障礙,拋給楚國?!?/br> “殿下的意思是,提前開始清洗我商國內部的計劃?” “不錯,我們一直在等待機會,可是合適的機會到底是什么,大家都沒有定論,現在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好機會?!?/br> 那老者道,“殿下的部署已經完成大半,威信日增,只是缺個引子,現在引子有了,的確是可以用上一用?!?/br> 連晉點點頭,表示贊同。 “不知此計是何人所獻?” 連晉道,“是寧明,隨楚國的消息一起傳來的,看來他確實是胸有溝壑?!?/br> “不錯,年輕人就是果決,我們這些老頭子,等的太久,已經沒了銳氣了?!?/br> “諸位可是贊同?” 眾人互相看看,一致道,“此計可行?!?/br> “那我們就要商議商議,把哪些障礙,踢給楚國了?!?/br> 此夜,書房里面的燈,沒有滅過,即使有些謀士年紀已經大了,還是精神爍爍,激動不已。 籌備多年,終于到了動手的時機,讓這些人怎么不激動。 而商國皇宮內,商帝與一眾美人飲宴玩樂至半夜,方才帶著醉意沉沉睡去。 謝靈行事雷厲風行,此次又是一擊而中,知曉內幕的人很少,但是一些真正掌控權勢的大人物,還是收到一些消息,畢竟各國只見互相監視,互相試探已經是慣例,各國的探子都不少。 自從珺王跟秦國攝政王蔡元辰私下通信之后,蔡元辰更為密切關注楚國動向。 珺王在楚國本不起眼,不過在目前看來,他也不是常人,漸漸的嶄露頭角,無論是因為他自己,還是因為有謝靈等人相助,這都是他的實力,當下的情況,如果能與楚國結盟,對于秦國來說,也有不少好處。 云媚出使楚國,也不知她打的什么主意,就算自己是為了秦國著想,可這天下,終究是云澤的,叔侄相爭,沒有好處,結盟之事,不能草率,還要聽他們的意見才好。 只是他們姐弟,都將自己當作敵人,斷不會輕易支持自己的決定,此事還須好好綢繆,若是要與楚國結盟,還需想法子,讓她姐弟二人決策,正好為云澤樹立威信。 想到此處,攝政王苦笑一聲,好人難當,自己只有當個“壞人”了,她們姐弟一日一日的成長起來,也不知日后自己有沒有功成身退的機會。 一生權勢滔天也無用,權勢總是輸給人心,只是王妃和云陽,這些年虧待了他們了,無論如何,也要為她們母子留一條后路。 江山萬里,承載著無數人的野心,江山未變,人物總是不同。 提筆寫下書信幾封,分別送出。 謝靈連續審問了好幾天的犯人,根據犯人的口供,整理出連晉這些年在楚國所獲得的各種消息,各種機密,順便摸清連晉的路子,以此從新做出調整,以求打破連晉的計劃,可是時間終究還是太短,這些調整也不是一時就能完成。 上奏之后,皇帝立刻指派人手,根據謝靈的調查,在各要處,換防換人,查漏補缺,壽辰之事,完全交由三位皇子安排。 十皇子犯上作亂,謀逆之罪已成定局,陛下卻遲遲沒有下旨處置,百官心懸不已。 全府待罪的鄭國公府,先是接到鄭氏在宮中的死訊,府中人心惶惶,后又是皇后派人將鄭氏尸首送回鄭國公府。 鄭氏雖然被貶了位份,終究還是皇子生母,是皇族的人,出嫁之女,不能葬入鄭家陵園,又因身份不能隨意棄尸,一家上下,惶惶不可終日,難有決策之人。 隱居后府已久,不問家事的老太爺拄著拐杖,看著被人用一塊木板,一條厚白布送回的孫女的尸身,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都這個時候了,還想著這些,三兒已經去了幾日了,你們還不讓她快些入土為安?!?/br> 鄭氏的嬸嬸卻埋怨道,“她是出嫁之女,陛下之妾,我們怎好處置,再者府上如今的情形,都是她造成的,她是個罪人,還想如何?!?/br> 老太爺瞪著她,將拐杖狠狠在地上敲了幾下,“她為什么要入宮,為什么要爭皇位,還不是為了你們的榮寵,你們若是爭氣些,能幫把手,她也不會走了錯路,一事無成,還整日給三兒煽風點火,害得如今沒了后路,你現在好意思說這些?!?/br> 那婦人才低下頭,不敢反駁。 老太爺只覺那白布十分刺眼,心痛萬分,大廈將傾,不過一夕,鄭家人的下場,也不會比三兒好到哪兒去。 “把我的壽材拿來給三兒用著吧,終究是咱們家的女兒,不能讓她一塊白布就葬了?!?/br> 無人反駁,管家看看諸位主子的臉色,也就連忙安排人去辦了。 那白布一揭開,一股子異味,再也掩不住,時值夏日,尸身已經放了幾天了,有異味也是正常。 鄭氏的母親哭的衣襟都濕了,也管不上,勉力和鄭氏的幾個嫂子嬸子一起,給她收拾一番。 看著她頸子上的可怖傷口,斑駁血跡,女眷們那還忍得住,不管親疏遠近,皆是淚眼婆娑。 女眷們走了,府里各位主事的主子,管事,都聚在一起,圍著老太爺,希望他能給個逃過一劫的法子。 老太爺道,“這次是證據確鑿,逃不過的,趁著還沒抄家,把家仆們都遣散了吧,也算積德,陛下若是留我鄭家一男半女,也算為后人贖罪?!?/br> “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咱們只能等死?” 老太爺搖搖頭,不語。 那些管事見此,心中動搖,只是普通家仆就算了,不至于牽連,這些管事,又有幾個沒有為主子辦過幾件越界的事兒,大家的下場也不會有多好。 鄭氏的父親,鄭府二爺道,“罷了,就由我們二房出了這筆遣散費,能走的都走吧?!?/br> “二叔,現在銀子可不能亂花,咱們上下打點,還要用許多銀子呢?!?/br> “上下打點?此事陛下看在眼里,你去打點陛下嗎?不如做個好事罷了,管家統計一下,到時候來我二房結算銀子,也算是最后良心發現吧?!?/br> 老太爺點點頭。 人群中有小輩道,“十皇子還沒有被處置,陛下可能要手下留情呢?既然陛下留十皇子一名,說不定順便放我們一條生路?!?/br> “是啊是啊,不咱們去求求端王,讓他順便為我們求求情,咱們不能放棄啊?!?/br> 二爺到,“端王求親有用,三兒還會自盡嗎?不要再瞎說了,等陛下處置吧,希望陛下念念舊情,不要趕盡殺絕?!?/br> 老太爺道,“你們愿意如何就如何吧,將三兒葬入后府竹園吧?!?/br> “這樣不妥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