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謀逆(六)
“此等大事,難道不應連夜處置嗎?大家都盼望陛下主持大局,難道陛下就給大家一個這樣的交代?今日枉死之人,陛下就視而不見嗎?” “你?!?/br> 皇后雖然也想讓瑞王立刻處死,但是看著謝姊顏露出不甘的樣子,還是覺得快意,遂平淡道,“陛下才清醒,你怎能如此逼迫陛下,忠心護主的人,會得到應有的賞賜,等陛下心情平復,再行處置,不好嗎?” “胡太醫賭上全家性命,只為了等陛下醒來之時,沒想到陛下卻不愿面對此事?!闭f著,定定的盯著皇帝的眼睛,“卿月不僅制藥為陛下解毒,更用秘方,為陛下調理身體,治療頭痛之疾,陛下此時應當是身輕體快,您到底在猶豫什么?!?/br> 皇后喝道,“謝姊顏,放肆,陛下也是你能質問的,一切不過是你的臆測而已?!?/br> 皇帝少時承學謝老太傅門下,也聽自己父皇說過謝太傅年輕時在朝廷上直言不諱,傲骨錚錚的樣子,可惜未曾親眼見過。 而今日,看著謝姊顏,梗著脖子,只為一件自認為不平之事,當庭質問,也仿佛看到了老師眉宇間從不曾的一絲堅持。 但是,還是不行,瑞王是朕的兒子,若是今日當庭叛罪,只有死路一條,只希望留他一命吧,人老了,總是不行再沾染自己親人的血,當年的父皇,也是這樣想的吧。 見皇帝不語,姊顏眼中的質問已經轉為失望,“當日十皇子刺殺親兄,陛下姑息,今日十皇子想也不想的向陛下下手,難道陛下還要姑息,給他茍活之機,那下一次,又會如何?!?/br> 皇帝閉目養神,不與回答,皇后道,“陛下只是說明日再論,并不是就此放過,你還要如何?!?/br> 皇后此時極力維護皇帝,而不是急于弄死瑞王,也只是為了能掩蓋她和陵王今日目的不純之事,若是陛下姑息了瑞王,那陵王自然也要赦免,瑞王找死,自然活不了,能替陵王擋一箭,也算死得其所。 姊顏已經不想再說,“那今日宴會想必也該曲終人散了,姊顏希望可以親自送胡太醫回府?!?/br> 皇帝睜開眼睛,正好撞上姊顏還沒移開的眼神,里面是滿滿的失望,再一看,姊顏已經微微低下了頭,“去吧?!?/br> 姊顏和天沉行了一禮,有宮人立馬抬起胡太醫的尸身,從皇座下方,抬到姊顏身前,姊顏和太沉扶住他,用宮人準備的的布巾,掩住傷口,以免內臟之類的流出,天沉矮身背起胡太醫,給賀州一個眼神,讓他先留下,等會兒護送謝家人回府。 今日之事,謝運一家還不知情,想必也受了不少驚嚇。 走到謝靈身邊,謝靈低聲道,“你們先出宮,這事兒還沒完?!?/br> 姊顏微微點頭,與眾人擦身而過。 今夜發生的事令人應接不暇,重要的人,都沒有損傷,只是死了一個太醫而已,這些人慶幸之余,已經有了多余的力氣幸災樂禍,完全忘了胡太醫曾經也幫他們診脈治病,只是想著,死的不是自家人就好。 人心涼薄,在鮮血面前,表現的淋漓盡致。 大殿外圍的御林軍,已經尊從圣意,有序退下,換上了皇帝自己的心腹,更有數百龍影衛,守在廊下。 鄭鈞帶著其它御林軍,守著各個宮門,方才宮中消息傳來,他親自鎮壓下御林軍的sao亂,這些御林軍,反而沒有陷入此事。 這也是他和襄陽候一起,商議出來是計策,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守在這宮門口,限制大軍,不能參與叛亂,又能切斷宮內和宮外的聯系,讓事情如珺王和謝靈的計劃進行。 圣令要求原地待旨,鄭鈞就盡職盡責的守著宮門,半天也沒見有人出來。 一盞燈籠,遠遠而來,近了才看清,是兩個人影,不對,應該是三個,那女子手執燈籠,比她高了一頭男子跟在身后兩步,背著個人,二人腳程很快,后面遠遠的還跟著個內監。 待他們走到眼前,才看到二人容貌過人,同款面無表情,一身紅衣上,有暗紅色的血跡還未干,二人身上一股濃烈的血腥味,難怪后面那內監不敢跟的近了。 一旁的副將,忙問道,“你們二人是什么人?” “謝姊顏和暮天沉,奉命,送胡太醫回府?!?/br> 那內監才忍住害怕,氣喘吁吁跑過來道,“胡太醫不幸遇難,謝小姐和暮少俠送他回府準備后事?!?/br> 在京里長大,又長時間在宮里辦差,鄭鈞也不是不認識胡太醫,甚至少時練武受傷,也是父親親自請胡太醫來為自己治病,沒想到這次被波及的無辜,竟然在與人無怨的胡太醫。 看著他毫無生氣的趴在暮天沉背上,緊緊閉著眼睛,平日里呵護至極的長須,也沾滿了鮮血。 沉痛道,“放行?!?/br> 二人聽了,自然往外走,鄭鈞看著那一盞昏黃,漸漸淹沒在無盡的夜色,抬頭看看夜空,明明是滿月之夜,卻烏云密布,難見月華。 在眾人看來,執拗的謝姊顏終于走了,正要松一口氣。 謝家剩下的人,也不肯就此罷了,為了讓瑞王伏法,大家的付出太多了,陛下又怎么能逃避。 謝靈站了出來,行跪拜大禮,一字一句道,“臣以為此事不能拖延,臣自請清查此事,請陛下恩準?!?/br> 皇帝怒道,“你們兄妹怎么回事,非要抓住此事不放嗎?” 幾個老臣看不下去,也跪請道,“十皇子此案,已經明朗,只需整理即可,陛下身體不適,可以交給謝少卿辦理?!?/br> 皇帝不耐道,“此事乃家事,外人不可置喙?!?/br> 謝靈不慌不忙道,“臣有證據,證明十皇子與外敵勾結,此乃國之大事?!?/br> 皇帝想起謝靈一直在查此事,已經數月,現在應該查出什么結果了。 “臣以為,國事一刻不可耽擱,請陛下恩準?!?/br> 勾結外敵?這可是大罪,就算陛下想保瑞王,也不能再包庇他,謝家到底是真有證據,還是為了置瑞王于死地,隨口胡說。 皇帝看著表現不一的臣子們,手不自覺的摸上了冰涼的皇座扶手,外敵不可任其亂國。 “罷了,傳旨,十皇子之亂,交由大理市徹查,大理寺少卿謝靈為主審,御林軍左翼校尉鄭鈞,并麾下三萬御林軍,全力配合,大理寺卿舒賦與珺王監察,將十皇子打入大理寺牢獄候審?!?/br> 舒賦和珺王,也跪拜下來領旨。 陵王算是被皇帝略過不提,想來皇帝自有打算。 姊顏和天沉,將胡太醫送回府中,他的家眷,還未回來,府里空落落的,門房也沒想到,好好的老爺,怎么回來就是這個樣子了。 府里突然熱鬧起來,也每個主人安排,仆從們手忙腳亂的準備。 管家讓人把壽材搬出來,姊顏道,“胡夫人馬上回來了,讓他們見最后一面,再安排吧?!?/br> 卿月得了通知,也急急忙忙趕過來,她也知道今日是個極為重要的日子,卻沒想到,會波及胡太醫這個無辜。 前幾日還說著,要告老還鄉,要上山去拜訪師父的前輩,現在肚子上破了一個大洞,了無生機的躺在這里,到死也沒能和家人團聚。 姊顏就站在三步開外,不說話,也不靠近,就默默的看著,聽著大家壓抑的啜泣。 過了半個時辰,被十三等人救回的胡家人,回來了,笑意還沒綻開,就已經看見了院中的尸體,不可置信的張大了嘴巴,待反應過來,胡夫人差點一口氣暈了過去。 手忙腳亂的救了過來,胡夫人顫顫巍巍的站起來,一步一晃的走到近前,眼淚漫出眼眶。 還是故作鎮定的吩咐上下人等,準備胡太醫的后事,一眾小輩,跪在遺體前,泣不成聲。 天沉將事情前后說過,一眾人等,敢怒不敢言,那是皇帝的兒子,誰敢拿他如何。 卿月在一旁,一面心里難過,一面要防著誰傷心過度,發生意外。 宮里安排妥當,眾臣帶著家眷離宮,謝靈和珺王,被皇帝單獨留下密談許久。 待他們出宮,京城中就沸騰了,禁軍各守崗位,城防加嚴。 御林軍在城中四處抓人, 大家人心惶惶,陛下就這么信任謝靈。 珺王,謝靈,鄭鈞,舒賦四人,徹夜未眠,一直在收集證據,審問犯人。 謝靈心里還是很擔心,不過也顧不過來了,還好有天沉和卿月陪著姊顏。 自己能做的,是盡快給瑞王定罪,給枉死的人一個公道。 謝運一家人先回府去,雖然有驚無險,謝運的眉頭,還是不能舒展,沒想到謝家這么快就卷入了朝廷漩渦之中,謝靈和小九的性子,還不穩重,太過剛烈,怕是會成為眾矢之的啊。 白氏母子三人,默默跟著,不打擾謝運想事情。 大理寺大牢中,一個穿著中衣的女子,被關押在重刑犯的深獄中。 有人提著一個小籠子,不急不緩的走近。 女子防備的看著那人,卻聽到熟悉的吱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