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八章 跳下去
皇帝同時派兵取幽州和太原,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按著時間算,幽州那邊確實有些危急,大軍到現在已經走了七日,即便全是輕騎也不一定能攆的上。 梁王孟修遠身體已經無法上戰場了,李茂和芶安又跟著孟良辰來了太原,整個幽州就只有一個張奎撐著。 如此,到還算不得危急,最怕的是營州那邊。 之前韃靼人入侵,營州離的那么近都沒有援手,如今的異動,怕是得了皇帝的授意。 營州離幽州實在是太近了,一旦動起手,幽州那邊定然是措手不及。 唯一的好處那便是孟良荀可借此勸說李茂芶安離開,后面,若是孟良辰想從這邊抽身就容易的多了。 而這頭,孟良辰直接去尋了孟九黎,簡明扼要的說了他的意思。 他要用常玉瀟帶來的人馬,攻打京城。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寧中易這會兒重傷未愈,皇帝提防著英國公,只有一個鄭楊,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大楚九州各地的錦衣衛精銳都被他掌控在手中,鄭楊就算被委以重任重掌崇明堂又能如何,終究是成不了氣候。 幽州無可用之人,同樣,朝堂不也無可用之人。 這個時候,攻打京城,是最明智的舉動。 當然,也不是沒有隱憂,這份隱憂來自一直沒有動作作壁上觀的晉王和趙王。 晉王世子和趙王世子還在京城,若是他們也起兵,別說孟昌藺和孟衡,兩府的人怕是都活不成。 難保晉王和趙王不會臨時倒戈,借此勤王,與皇帝前后夾擊。 想到這個,孟良辰又想起京城的梁王府。 小寧氏在那里,元寶也在那里,還有劉福來,全府上下百余口人,自己這么一動怕是全都活不成了。 可是眼下他顧不得那么許多了。 機會只有這一次,他必須拿下京城,替孟九黎背上弒君的罪名,而后才能有籌碼身退。 “你確定?” 他想到的孟九黎又如何會想不到,所以,很意外。 攻打京城是個好機會,但是權衡之下,弊大于利。 孟良辰沉聲道:“我沒得選。幽州也好,大楚也罷,都與我無關,我只要我父王安好?!?/br> 孟九黎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道:“好!” 這一聲,算是他對孟良辰的承諾,只要孟良辰不是狼子野心要問鼎那個位置,做什么決定他都會答應。 孟良辰看著他反問道:“你問我,我倒是想問你,你真的決定好了嗎?” 他不止一次的覺得,孟九黎這廝就是腦子有病,好好的愛惜著自己的羽翼,將皇上熬死了名正言順的幾位不好嗎? 或者,不想等也行啊,想個辦法神不知鬼不覺的弄死不就完了,他又不是沒有干過這事,栽贓嫁禍之前他干的不是挺溜嗎? 這會兒直接造反奪位,簡直…… “那可是你爹!” 孟九黎勾唇,眼里露出一抹譏諷:“皇家無父子,何況,孤本就沒有打算要他的命?!痹挳?,看著孟九黎道:“你也不用,那種名聲背負著,不值當?!?/br> 孟良辰看著他不客氣的嗤笑:“名聲這東西,現如今我還有嗎?” 自從他決定抗旨不進京開始,他就是亂臣賊子,而后孟九黎又借機拖住了他,名聲這東西早就跟他沒有關系了,千年萬代,他是注定要遺臭萬年的。 孟九黎看著他臉上的笑眸子里閃過一絲愧意,但是很快便又恢復如初。 輕聲道:“孤自知對不住你,但是你要相信孤,定不會讓你背負那等罵名?!?/br> 孟良辰眸子里滿是寒意,臉上卻還帶著笑:“罵名什么的,我早就不在乎了。我只盼殿下能夠守諾,給梁王府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地方?!?/br> 話畢,也不等孟九黎再開口,抬腳就朝外走去。 既然是要攻打京城,點兵點將自然是刻不容緩。 這種事情孟九黎不會出面,孟朝惜更不會出面,出面的便只有孟良辰。 云一等人去了幽州,他只留了孟璋,連青黛都被支使去了幽州。 孟九黎大概也能猜出他這番舉動之中的深意,但是并未點破。 孟九黎自己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與幽州的兵馬撕破臉,借此讓其退回幽州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了。 十萬人馬,全部交付孟良辰,孟良辰為主,身邊一左一右跟著孟璋和常玉瀟。 常玉瀟的臉一直緊繃著,周身滿是殺意。 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叛出京城,與當今皇帝拔刀相向。 他不想這樣,卻又不得不如此。 純溪和昭昭是他這輩子要護著的人,他不能棄之不顧。 明明知道孟九黎不會拿二人如何,但是還是不敢冒險。 等到城破,他只能以死謝罪了。 十萬大軍來勢洶洶,皇帝也并不是毫無防備。 三皇子四皇子雖不出彩,但是那不是有孟九黎和孟朝令壓著么? 如今這二人皆不在了,連孟朝元也完了,成年的皇子里,也就他們兩個了。 皇帝能使喚的便就只有他們倆了。 何況,愚鈍也有愚鈍的好處,事事不敢專斷,都要請示皇帝,這讓皇帝的心里得到極大的滿足。 所以,兵臨城下之時,城墻只是不僅僅有鄭楊在,還有三皇子孟朝筠,四皇子孟朝邛。 身后,站著一排身穿白色衣服的人。 孟良辰騎在馬上抬頭仰望著城墻上的人,眸子一縮。 那一排白衣人是梁王府的人。 小寧氏,元寶,劉福來,一個都沒有落下。 鄭楊命人將梁王府眾人都推到城墻邊上,居高臨下的看著他道:“孟良辰,梁王府的人都在此,你若一意孤行,今日就是他們的死期?!?/br> 孟良辰眉頭緊蹙,仰頭看著他,以內力傳音道:“我若不一意孤行,他們就可以安然無恙嗎?” 鄭楊沒有說話,居高臨下的遠遠的看著他。 孟良辰又道:“看吧,你也明白,這會兒我即便是自裁在此,他們依舊是死路一條,所以,你說這些又有什么用呢?” 話畢,冷聲道:“拿箭來!” 從身后的士兵手中拿過弓箭,搭箭上弦,對準了城墻之上的人。 鄭楊心中一緊,大喊道:“孟良辰,你可想清楚了,這站著的可是梁王妃,你的繼母,你真的要親手殺了她,落個繼母的罪名,遺臭萬年嗎?” 孟良辰拉弓的手微不可見的一顫。 小寧氏的手被反過去捆綁在身后,看著城墻下面黑壓壓的大軍目光中閃過一絲驚恐。 不過,那驚恐只是一閃而逝,很快臉上便是釋然了。 對,就是釋然。 她不傻,自然知道,走到這一步,她是活不成了。 既然知道自己必死無疑,那么她何不死的更有價值一些呢? 她從小就是極聰明的。 老長寧侯嫡女只得一個寧心令一個,可是庶女卻有好幾個。 她姨娘是個沒有成算的,她自己小小年紀能入了寧心令的眼,走近孟修遠,全靠那一顆七竅玲瓏的心。 所以,她比任何人都會審視奪度,將一件事情的價值利用到極致。 哪怕就是死,也是一樣的。 她這輩子,卑微過,也風光過 ,眼下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以前,孟修遠并不喜歡寧心令,可是她死了,反而讓孟修遠記在了心上。 小寧氏覺得,自己在那個男人的心里,總歸是比自己長姐的分量多一些的吧。都說活人是爭不過死人的,那若是自己也死了呢? 是不是,那個男人就只記得自己,一輩子也忘不了了? 看了下面一眼,也不知道有沒有看真切下面的人,身子猛然朝全面一沖,誰也沒有提防住她這突如其來的舉動,便見她如同一只折翼的鳥一般朝下墜下去。 這樣的死相一定是血rou模糊難看到了極點,可是她沒有選擇。 她總不能讓孟良辰背負弒母的名聲。 哪怕她再如何的不喜,那個,終究是孟修遠的兒子。 孟良辰眸子一縮,手中的箭瞬間離弦,破空朝城樓而去。 鄭楊徒手一把抓住飛來的箭,那力道沖的他踉蹌了幾步才堪堪站穩。 站穩之后,顧不得發麻的手,上前兩步查看,那城墻下頭的士兵已經如同潮水一般的朝城墻涌上來。 “滾木巨石準備,定不能讓這些叛軍攻上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