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223:宣旨定狀元與增新職
沒有辦法,百官的心里即便是有再多的無奈,也只能是暫時的忍著,然后看李煜的發揮了。 “公元960年,唐顯德七年惡月十五,大唐科考畢。 榜上有名者,總計有五十人。 三人除名。 三人位列榜首。 十三人入此榜不與此共評。 三十一人皆為本朝進士。 除名者,為撫州王偉,撫州楊凌,信州張紙。 入榜首三人,為狀元郎:金陵城人氏張良友。 榜眼:金陵城人氏張良墉。 探花:金陵城人氏張良鋒。 入榜首三人全城揚名三日,張貼告示唐國全境。 除名三人,以以下犯上罪行懲處,處以極刑,永不錄用三族,昭示天下?!崩铎显谛@道旨意的時候,由坐著改為了站著,說到最后他幾乎是咬著牙說的,很顯然他是被氣到了。 在聽到李煜的旨意之后,百官們的表現和心情都是不一的,尤以禮部尚書張若風的情緒波動最大。 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表現,這位太子殿下的動作實在是太過難猜了些,不是說好了將狀元郎給自己的大侄子張良墉,怎么又給了二侄子張良友。 還有自己那個紈绔兒子不過是走個過場,竟也有了探花的獎勵。 至于那三個除名者,張若風沒有心情去理會,這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反正這些人的死活又影響不到他,現在他在乎的只是自家子侄的未來。 他這么多年來為了李唐天下的輔佐,不就是為了將權利交接給下一代,不至于讓后代處于艱難的境地嗎? 現在達到了他就心滿意足了,拿到未來新國主第一次舉行的科考,必然在新朝的時候能得到重用。 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接下來禮部尚書張若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讓李煜這位太子殿下,對于他們張家產生什么厭惡心理,從而導致權利交接失敗。 至于那十三位還未宣布的全才,張若風知道接下來就該是正戲了。 雖然剛剛這些東西,在往年就已經足夠震撼了,但是在今年很明顯就不是這樣了。 那十三位堪稱妖才的治世之才,在張若風看來恐怕只有這位同樣古怪的太子殿下才能找到他們的職位和符合他們的科考評價吧。 “太子殿下英明,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卑俟賯兟犕炅死铎系乃f后,他們先是慶賀道,然后這才站起了身來。 他們神情各異的消化起剛剛李煜所說的東西來,這次的科考取士似乎很不錯。 但是這個順序就有些令人不解了,為什么狀元郎不是他們一直所看好的張良友,反而是張良墉。 最令他們不解的還是禮部尚書張若風所同樣疑惑的東西,那就是為什么那個張家紈绔張良鋒成了探花了。 他們的心里雖然疑惑著,但是他們沒有人卻愿意在這里出頭來引起李煜的記恨。 現在李煜正在氣頭上,他們冒出去,李煜若是不計后果起來,那么他們可是沒有什么好果子可吃的。 前幾次的血腥事件,早就證明了這位平日里看起來儒雅好說話的太子殿下瘋狂殘暴起來,到底會是怎樣。 “好了,你們都先安靜。還有一事孤要與你們商討一二。 張愛卿你先去將外面等著的參與殿試的五十名考生請進來?!笨吹贸鰜砬懊娴脑?,李煜是對百官說的,后面就是對禮部尚書張若風說的了。 “是,太子殿下,臣遵命?!倍Y部尚書張若風領了命,向著殿門處走去。 他一路走到了站在殿門外的考生面前,看著跪倒一片,早就撤去桌椅筆墨的考生們,清了清自己的嗓子,開口便道:“諸位,跟本尚書進來吧,太子殿下有請?!?/br> 禮部尚書張若風說的輕飄飄的,好像見太子殿下是件很習慣的事情,雖然與他而言確實如此。 但是在場的這些考生,不管他們的結果到底如何。 他們現在的情緒不由自主的帶上了一些緊張,那可是他們寒窗苦讀時,朝思暮想都想見到的人啊。 現在就要見到了,他們當然是緊張了。 接下來,意味著什么,他們比誰都清楚。 …… 禮部尚書張若風在前面引著路,將這些考生帶到了殿堂之內,他彎腰拜道:“太子殿下,人帶到了?!?/br> 然后張若風又向朝中諸官抱拳,“諸位同僚,本次考生皆以帶到?!?/br> “恭喜張大人啊,一族三鼎甲?!贝綇埲麸L說完后,朝中百官之中有著七成的官員都是向著張若風還禮道。 至于剩下的三成不清楚的官員在悄聲詢問了緣由后,立馬恭喜起了張若風這個禮部尚書。 不提百官熱情的恭喜張若風,單說這群稚嫩的年輕人們在來到這大殿后心情就起伏起來了。 “好了,你們要恭喜也應當是先恭喜你們這四十七位新同僚,張愛卿的那份恭喜,你們留在私底下去慶賀吧?!崩铎霞尤肓顺贾械墓?,打趣道。 “太子殿下說的是?!倍Y部尚書張若風立馬接口道,想要從這些圍攏過來的朝臣身邊抽出身來。 “四十七位?!蹦切﹣淼酱蟮钪系目忌鷤兟牭竭@個數字,心突然一揪,開始擔憂起來,那三位不幸的人到底會不會恰好是他們自己呢。 雖然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可是那三人要是自己了,他們豈不是很失敗。 “好了,看來我們的新官員有些好奇啊,張愛卿趕緊給他們一個回答?!崩铎鲜疽舛Y部尚書張若風趕緊重復一邊自己剛剛宣布出去的旨意。 “臣遵命?!睆埲麸L身為這次科考的主考官,只能是忙前忙后的忙起來了。 他領了李煜的命,就轉身向這些新任進士們轉達起了剛剛李煜所宣布的旨意。 “公元960年,唐顯德七年惡月十五,大唐科考畢。監國太子李從嘉有詔: 凡本次科考榜上有名者,四十七人。 原科考榜上三人除名。 三人位列榜首。 十三人入此榜但不與此共評。 三十一人皆為本朝進士。 除名者,為撫州王偉,撫州楊凌,信州張紙。 入榜首三人,為狀元郎:金陵城人氏張良友。 榜眼:金陵城人氏張良墉。 探花:金陵城人氏張良鋒。 入榜首三人全城揚名三日,張貼告示唐國全境。 除名三人,以以下犯上罪行懲處,處以極刑,永不錄用三族,昭示天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