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碧血銀槍_分節閱讀_71
誰不知道公孫瓚與曹cao在巨鹿一場大戰,盟約早毀,談何不信不義? 可他手下的兵士,這城中那么多百姓,又何曾會關心這天下哪一家和哪一家何時何地打過一仗!就連陶謙,怕是這結盟之語既出自王嫵之口,也要好好細思一番。王嫵這分明是故意胡言,要討回他從平原帶出來的數千精兵! 當日平原城破,他幾乎沒怎么抵抗就率軍退入徐州,為的就是能借戰事保全這些兵力,為他所用。如今他大事未成,立足未穩,又如何能再這么輕易地就交回去? 王嫵卻不給他多余的時間思考,只稍稍頓了一頓,目光在劉陶二人面上一掃,便續道:“嫵乃女子之身,于禮不該拋頭露面,妄談兵勢進退。然我父念及劉使君與子龍之間多有誤會,恐子龍孤身前來,不足取信使君,反誤了家父之意,令故友之間徒生間隙。但我兄如今正與袁紹殘軍對峙于太行山下,陳先生又為青州之事繁雜所累,田楷將軍等更是隨軍而戰,身負重任,實無能相托之人。不過好在兩位與我父也算是相交數年的知交,嫵執晚輩禮,此行亦為全父兄當世信義。如還有失禮之處,他日我父兄必備厚禮,向使君賠罪?!?/br> 劉備以信義為托,她便也以信義為題。 話中之意,為了取信于劉備,顧全他的面子,公孫瓚百戰之中,只能讓自己的女兒不顧女子矜持,出來送信。 若他還是驅著那數千從平原郡帶出來兵士和曹cao拼戰,未免就落實了這據他人之兵為己有的名頭了。 這話說得極為淺顯,既沒有引經據典,也沒有依附經史,分明就是故意說給那些不識字不知天下事的愚民所聽! 相比劉備發青的臉色,陶謙的神色卻猶疑不定起來,幾經變幻。王嫵此言,令他他愈發擔憂自己是否會得罪了公孫瓚。 徐州本就兵弱,他的兩個兒子又不是領兵之才。若是引得公孫瓚和曹cao一同來攻,他可是如論如何,也無法抵擋的。而同時,他也立刻想到,既然公孫瓚和曹cao結盟,那他是否可能借著和公孫瓚的交情,不戰而退曹兵? 這兩個神情五顏六色,唯有趙云的眉頭越挑越高,微微低了下頭,掩住幾乎繃不住要往上翹的嘴角。 而就在這個時候,在劉備身后的親衛軍中,也不知是誰,突然叫了一句:“白馬將軍平了平原之亂,派人來迎我們回去探望老父妻兒!” 劉備猛地動容,平素里溫潤平和的目光瞬間變得如刀鋒一般銳利,回頭再人群中四下一掃。怎奈他們幾人站在州府門前這許久,加之陶謙為一州之首,行事寬厚,他又素來以仁義示人,平日里見不到官模樣的市井百姓對他們沒什么懼色,還大多生出了好奇心,紛紛圍了上來。這一眼望出去,只見人頭擠擠,哪里還見得到方才那句話究竟出自何人之口? 而此時一直心虛地躲在人群中的張飛意識到了事態有變,大吼一聲“住口”,一個箭步掠身向前,推開擋在他面前的幾個人,尋著聲音的來源,準確無比將那喊話的人拎出來摜到地上。 “劉使君這是何意?”趙云突然上前一步,擋住劉備找不到那喊話之人后,冷森森落在王嫵身上的目光,沉聲厲喝,“主公不愿破盟,只想保兩軍將士不白送性命,使君若還是不信我等所言,大可派人快馬趕赴巨鹿,親自求證主公?!?/br> 一百親衛紛紛向外退開,近處的面面相覷,嘴唇翕動,欲言又止。而站在稍遠一些的,已經開始了竊竊私語。 雖說男兒志在四方,可又有誰愿意背負戰敗而逃的名聲,不曾辭別父母,不知妻兒安危,一聲交代也沒有地就流落四方? 主將要召他們回去!主將與曹軍是盟軍!接連的兩個消息,好似一塊巨大的石頭落入湖面,漣漪如浪,平靜不再。跟著劉備一同前來的百余名兵士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得頓時sao亂起來。 上一次張飛向王嫵借兵時,曾許諾處置跟隨劉備偷襲劇縣的兵士,現在又是突然知道劉備居然要他們去打自己的盟軍!人人都盯著劉備,又看看被摜在地上之后就沒了聲息的那個兵士,再看看趙云臉上的厲色,和一身短褐,卻長發一束,容貌嬌美的王嫵,腳下不由一步一步地往后退。 王嫵挑了挑眉,決定干脆再加一把火。 她從趙云身后緩步走出來,向劉備和陶謙端端正正斂衽行禮:“劉使君素有鴻鵠之志,周公吐哺之德,仁德為懷,寬厚為名。我父只求不做那背盟忘約之人,不敢強求劉使君回平原。今日只要使君千金一諾,應我平原數千將士,不復抗曹,不白白喪命,也算嫵此行,不辱使命?!?/br> 不抗曹,尚可與其他諸侯勢力一爭長短。劉備原也想如此順勢退讓一步,逼王嫵一逼,然而卻不防這話被王嫵先說了出來。 他若是答應,無疑是當著將士百姓的面承認了那數千將士確實為平原屬兵,那日后趙云要是再說要收回這支兵,他又有何托詞拒絕?但若不答應,這背盟望約,背信棄義的名頭怕是下一刻就要落到他頭上! 寬袖之下,緊握成拳的手掌控制不住地發抖。若還想要這支兵,除非……除非他跟著一同回平原! 莫說他離開平原時是戰敗而逃,此刻還有何面目回去?劉備自問素有識人之能,公孫瓚何許人也,他又豈能久居于下? 王嫵給他的印象極深。上一次是在平原城下,那個明明已經累得隨時能從馬上栽下來的小女子,偏偏毫無形象地扯著嗓子,眾目睽睽之下言辭如刀,逼得他在進退兩難,不得不出兵卷入袁紹和公孫瓚之爭中去,不得獨善其身。 又是這個女子,先是不念張飛救援領軍之情,在軍營之中擺了張飛一道,而后又挾兵掐勢,趁火打劫地令張飛不得不處置了隨他一起偷襲劇縣的領軍副將。一個亂軍先亂心之策,令他在軍中的威勢大受影響。 而今天,又是在眾多人面前,和趙云兩人一唱一和,單憑一句信義,就要逼他自棄經營了許久的數千兵馬! 叫他怎能不恨! 王嫵輕輕挑眉,心中大暢。 趙云是胸懷磊落的英雄男兒,心中縱然不忿,也是放于疆場之上較量,時局之間算謀,坦坦蕩蕩,還要考慮到立場的不同,時機的好壞,有所收放顧慮。 而她卻是個小女子,不怕被人說言辭鋒利,咄咄逼人,斤斤計較的小女子。 哪怕有人說她不遵婦德,甚至牝雞司晨,她都不管。她奈何不了郭嘉,算計不過郭嘉,還不能趕在郭嘉到來之前向劉備算一算新仇舊恨,討一討那幾架守城弩的欠賬么? 三千精兵,又是久居平原郡,熟悉城防的精兵,為何要白白便宜了劉備這個兩面三刀的東西? 還沒和曹cao正式開打,就白白出送了三千精兵,她可舍不得。 “曹孟德無功而貪徐州之地,備與恭祖,雖不比伯珪有同從一師的舊誼,亦不忍見徐州之地被曹軍所侵,百姓失所,殺戮遍地!”劉備一字一頓,話里話外,聽得陶謙心頭微凜。 如劉備所言,公孫瓚與他有舊誼,若是這個時候抽回小沛之兵,仍由他獨自面對曹軍,豈不是重視與曹cao之間的盟約高過和他的情誼?這可同樣是輕義之舉! “這事好辦!” 王嫵一臉“正中下懷”的神情令劉備心中一跳,本就長得略高的眉骨更是不由自主地挑了起來,眼睛微微瞇起,眉梢眼角隱隱滲出幾分殺機。 若是她下一句話是要說項陶謙與曹cao化敵為友,那他便立刻提議由她這個白馬將軍之女為使,出赴曹營。公孫瓚與曹cao在巨鹿一戰,他就不信王嫵還能有這膽子入曹營!若不敢,誰還敢說兩家為盟。 王嫵目光往四周一掃,故意將聲音壓低了幾分,卻又恰恰讓一旁的陶謙也能聽得到:“嫵此次離開冀州時,恰逢曹公遣使來我父帳中,相約一同赴長安奉迎天子,清肅朝綱。我父念及使君一向自稱漢室宗親……” 說到這里,她刻意頓了一頓,劉備縱然城府再深,想起方才在街頭聽到的那些話,也不禁怒極。偏偏王嫵這句話里透出來的消息令他根本無暇,也無心去深究這一點,滔天怒色只眼中一閃而過,轉眼就被震驚所遮蔽。 奉迎天子! 他當然清楚這四個字代表著什么。天下歸漢,作為“漢室宗親”,又有仁德之名,足以服眾,若是能得見天子…… 劉備覺得自己的呼吸都不由重了起來。討黃巾,伐董卓,征戰多年,幾多兇險,可他從沒有像現在這樣緊張過。公孫瓚和曹cao擺明了就是想借用他這個“漢室宗親”的身份,想名正言順地將天子掌控于手中,才將如此大好良機生生送到他手里。而他要是有了這么個機會,又豈會俯首聽命? “此言可當真?”劉備半是緊張,半是猶疑,一面又要生生壓下心頭泛起的殺機。任他長袖善舞,再喜怒不形于色,臉上的神色此時也不由出現了一線裂縫,連聲音都聽著有些陰郁低啞。 王嫵卻是一副看好戲的姿態,目光在劉備和陶謙身上來回打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事情,她就不信陶謙想不到。陶謙已是風燭殘年,兩個兒子卻都不成氣候,他要在死后保住一家老小,就只能依仗這個“天子皇叔”了。 王嫵甚至毫不厚道地想,陶謙若是有個女兒孫女,定會想法設法地塞到劉備房里去。 “曹使郭嘉,與劉使君也算舊識,近日便會攜曹公手書至徐州。此事是真是假,使君自可權衡?!壁w云的聲音鏗鏘有力,如金石之音,擲地有聲,自有一番坦蕩。 怎奈劉備一聽到郭嘉的名字,不由心中先忐忑了起來,小沛城頭的守城弩,莫非趙云已經察覺了? 劉備的目光中的探查之意,趙云只作未見,續道:“使君既然憂心陶公徐州有失,不妨趁郭嘉此行有求使君與之同行之際,提議曹軍就此退兵,解徐州之圍?!?/br> 王嫵忽然提高了聲音,朗聲向圍觀的百姓兵士道:“劉使君能不戰而退曹兵,兵不血刃,免徐州一場大戰,此恩此德,想來徐州的百姓定然銘刻于心?!?/br> “不用打仗了?”王嫵話音一落,街頭巷角,頓時為之一靜,片刻的安靜之后,轉而又傳出窸窸窣窣的悄聲疑問。 王嫵笑吟吟地看著劉備,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她集中到劉備身上。 事到如今,劉備難道還能說他為了要掌握兵權,要提升軍中的威望,要囤集更多的軍糧輜重,非要打這場仗么? “不用打仗了!”也不知是誰突然大叫了一聲,好像點燃了炮竹的引線。這五個字從一個人口中傳到另一個人口中,這里話音才落,那里立刻又有人接了下去,此起彼伏,一時之間,只聽到不斷有人在喊:“不用打仗了!” 片刻之后,人群中陡然爆發出震天的采聲。人人睜大了眼,扯了嗓子激動地跟著一起大聲歡呼。從街頭到巷尾,先是圍著州府的人群開始,一層一層,如山呼海嘯一般,往四周傳去。沒親耳聽到這句話,不知緣由的人,急急抓著最近的人問,問了之后立刻也跟著一同歡呼起來。 戰亂之年,人人自危,曹兵壓境小沛的消息早已傳遍了徐州,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已經收拾好了行囊,就等著戰事一起,立刻趁亂出逃,不惜背井離鄉,缺衣少糧,只唯恐被抓了當兵丁綁上戰場。 現在聽到不用打仗了,于百姓而言,不用日日驚惶朝不保夕,天天一邊舍不得家鄉水土,一邊又唯恐逃得晚了逃不過兵荒馬亂的征伐戰場,又怎能不高興? 劉備的神色有瞬間的怔忡。 若是能得天子,何惜那區區幾千不是自己的人馬? 更何況,如此事當真,此去長安,定是兇險萬分。被王嫵幾番如此挑唆,無論公孫瓚與曹cao究竟是敵是友,他都不能放心帶著那些人馬去迎奉天子! 站在州府門口任人圍觀了半天,陶謙幾番權衡之下,終是答應若是曹cao順利退兵,解了徐州之圍,那待劉備北上迎天子之時,便抽三千精兵,沿途護送。 而來自平原的數千人馬,則于同時重歸青州。 這么一來,劉備等于是和公孫瓚交割了干凈,正式投于陶謙。 劉備一心全在奉迎天子一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