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孤家寡人_分節閱讀_82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這只豬歸我了、農家子寵夫記、我媳婦兒說他不是人、我穿過的歷史都崩了[快穿]、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撿了個霍去病[穿越]、天才棋士、不出國不許成精、末世寵物醫院、我真的很想原諒她[快穿]
林如海心中暗自叫苦,圣上不會想要亂點鴛鴦譜吧,因此,只是開口道:“臣慚愧,臣膝下荒涼,也找不到合適的族人過繼,因此,想著給女兒立個女戶,招個女婿,好傳承林家香煙呢!” 徒景年早就聽說了林如海的打算,含笑點了點頭:“林卿果然胸中別有溝壑,性子開明,不知可有了人選?” 林如海搖頭道:“不是臣夸口,臣這個女兒論起聰明機警,不下于男兒,臣說句沒出息的話,臣將女兒看做心肝一般,哪里能隨便找個人就將女兒托付出去,臣如今也在發愁呢!” 徒景年撫掌笑道:“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林卿卻是大丈夫了,所謂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林卿愛女之心,朕卻是知道了!” 徒景年然后就啥也不說了,林如海幾乎傻了眼,圣人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沒頭沒尾說了這么多,等到回了家,林如海還在苦思冥想,好半天才摸出點意思來,心中不由一緊,自己這是惹了圣人不喜了??!自己想著給女兒留點后路,叫人記得自己一點人情,對下面的人睜只眼閉只眼,拿著國庫的銀子做人情,倒是不得罪同僚了,卻直接得罪皇帝了。徒景年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你怕得罪別人,就不怕得罪朕嗎?別說你過世之后,人走茶涼,那些人是不是會記著你的人情,就算記得,日后自個秋后算賬,那些人自身還難保了!何況,皇帝若是想要報復一個人,法子可就多了。贅婿本就遭世人歧視,難道你林家招的女婿就是天生的窩囊性子?徒景年只要略施小計,就能鬧得林家家宅不寧,在這種年代,你女兒哪怕有著七竅玲瓏心呢,又能如何呢? 林如海一向不憚于將人心想得比較險惡,徒景年雖說沒有威脅等他死了,秋后算賬找林黛玉麻煩的意思,卻不能阻止林如海往這方面想,當即,林如?;帕?。這個時候,想要辭官乞骸骨顯然不是時機,林如海卻也是個八面玲瓏的人,回頭就開始補救。 徒景年登基不過一年多,之前幾次動作都挺大,哪怕針對的不是貪腐,也足夠叫人心驚了,因此,戶部那邊麻煩還不算大,林如海明里暗里示意了一番,知趣的人就知道趕緊收手,將之前那些灰色收入悄悄填補回去了,他們其實并不缺錢,戶部本就是油水非常豐厚的衙門,每年的冰敬炭敬,都少不了他們的,不過是人心不足而已。這會兒聽林如海表示,圣人似乎注意到了他們的事情,這點錢還不足以另他們不顧自己的前程,當即明白應該怎么做了。 徒景年那邊配合得也很好,直接就在都察院下面設置了一個廉政司,專門負責官員貪污受賄的事情,將官員的合法收入細化,那些處在一些中間地段的收入,徒景年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了,本朝俸祿雖說沒有像明朝那樣低,但是也高不到哪里去,跟宋朝那會兒比起來,實在是差遠了。徒景年也不覺得,高薪真的能養廉,何況,比起清廉卻無能的官員,徒景年倒是覺得能力很重要,若是你有本事讓治下安居樂業,全民奔小康,每年的稅賦也能保質保量地交上來,那么,貪污受賄什么的,就只能說是小節了! 徒景年是個實際的人,并不打算搞什么極端的事情,明朝那會兒對貪腐那般嚴厲,除了朱元璋那會兒還能夠保證執行之外,往后,當官的都比皇帝日子過得滋潤了。萬歷那會兒,萬歷自己掛簾子帳幔用銅鉤,張居正就能用金鉤了!萬歷花點小錢叫奢侈,弄個美女叫好色,張居正正兒八經地是玉食珍饈,身邊美女如云,戚繼光想要干點實際的事,都得給張居正送禮,最后,要不是張居正死了,又因為變法得罪了一大批人,萬歷一輩子都得生活在張居正的陰影下。臣權勢大如此,大明律弄得再嚴厲,沒人執行又有什么用呢?打個棒子也得給個甜棗,因此,設置廉政司之后,徒景年同樣弄出了一個對應的鼓勵機制,按照政績的好壞,給官員發放績效獎金,政績如何,就得看吏部的考評還有當地的官聲了。你要是連續幾年,都沒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績,一文錢的績效都沒拿到過,那你還死賴著干嘛? 朝堂上的變故叫人眼花繚亂的時候,后宮也有了個消息,新進宮沒多久的梅美人懷孕了。 梅美人外貌上屬于薛寶釵那種類型的美女,肌膚微豐,杏眼桃腮,性格挺開朗活潑,嬌俏可人,雖說是剛剛及笄的年紀,已經發育得非常良好,徒景年下手也沒什么罪惡感了。梅家是武將出身,世代駐守在云南那邊,梅家也是極精明的人家,一直就是跟云南那邊的少數民族聯姻,梅家在云南那邊跟土司有些差不多,他們也沒什么大野心,一直也是安分守己,何況,通過他們,朝廷也可以更好地跟那邊的少數民族交流交易,因此,梅家歷代承襲著參將一職,梅美人的生母就是白族一個部落族長的女人。 大概是因為軍制改革的事情,梅家這次才有了別的打算,選秀這種事情,朝廷一向是全憑自愿,你家有適齡的女兒,愿意參選就參選,愿意自家嫁娶就自家嫁娶,梅家一向都是上書請求免選的,這次卻直接將女兒的名字報了上來。 一開始,也沒人拿梅美人當做競爭對手,雖說梅美人的父親是個參將,但是梅美人顯然是在云南那個地方呆得比較久,為人比較直接,性子里面頗有些嬌憨沖動之處,也不怎么懂京中的習俗,私底下都有人叫她蠻子,大家都覺得梅美人只怕過了初選就撂了牌子,誰知道,梅美人居然被內定下來了。 梅美人去年就到了京城,太上皇挑選秀女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他當時只是想著,云南那些地方出美女,再想想梅家既然將女兒送了過來,自然不是指望皇家賜婚的,要知道,梅家的女兒一般都是嫁給當地的土司。朝廷對云貴之類的地方,一向控制力不強,那邊跟土司自治差不多,流官也有,不過多半是些不得志的人才會被弄到那里去,到了那里,光是水土不服之類的事情就足夠他們喝一壺,想要解決當地的事情,還得跟那些土司或者是在那邊扎根比較久的人家打交道。梅家既然有意送女入宮,太上皇想著兒子一向雄心勃勃,說不得就會對那些地方有什么舉措,再聽說梅美人挺漂亮之后,自然直接示意將人給留了下來。 結果,梅美人的確很符合徒景年的審美觀,徒景年看過之后,直接將她封了美人,賜住繁英閣。繁英閣雖說不大,但是,那邊號稱繁英,卻是因為那邊靠近御花園,旁邊就有一個玻璃暖房,種著各種奇花異草,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很是風光獨特,對梅美人的特殊待遇,讓后宮中的一眾嬪妃都滿是醋意。 徒景年毫無通過后宮平衡朝堂的意思,梅美人生得美貌,雖說對中原的一些習俗并不了解,有的時候還會鬧出一些笑話來,人也算不上溫柔體貼,卻挺有些個性,徒景年對她自然很有些新鮮感,因此,去繁英閣的次數也比較多,梅美人這么快有孕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哪怕還沒出生,這也是徒景年的第三個孩子,何瑜頓時生出了警惕之心,徒景年登基的時候還年輕,這會兒也是年輕力壯,在這個時候,年長并不一定是優勢。何瑜當年也是看過一些史書的,頓時覺得兒子的位置不保險了。她也不敢做什么小動作,擔心被徒景年發現,因此,想了想,便命人去找太子,也就是阿明。 阿明這個小名如今也就是徒景年和承慶帝才會叫了,大家記得的多半是他的大名徒瑞曦,當然,這個名字用上的頻率也不高就是了,頂多就是日后他登基,大家避諱這幾個字而已。徒景年對避諱什么的毫不在乎,他的名字用的頻率實在太高了,有什么好避諱的,因此,登基之后,禮部有想要拍馬屁的說什么,傳詔天下,避諱景年二字的時候,徒景年就直接拒絕了。 何瑜自從幾年前,刻意親近阿明被發現之后,后來的動作就小了很多,阿明如今看得也多了,對何瑜也沒了純粹的孺慕之心,何況,感情是需要培養的,在徒景年跟承慶帝兩人的眼皮子底下,何瑜也做不出什么大動作來,因此,無論是阿明,還是阿陽,對何瑜都比較生疏客氣,不像是親生母子。阿明在聽何瑜派來的宮女,說皇后想念太子,想要跟太子吃頓飯的時候,問了問,只有自己,沒有阿陽的時候,就有些厭煩,不過,還是跟了過去。 結果,何瑜如今根本搞不清楚阿明的喜好,準備的飯菜并不是很合阿明的心意,才吃了沒兩筷子,何瑜就在那里說什么梅美人有孕,如今又得寵,要小心你父皇對幼子更加寵愛,叫他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來云云。又說起當年的徒景睿,徒景逸,反正就是要阿明小心謹慎,不能叫別的弟弟搶了他的位置。 阿明臉一下子沉了下來,擱下筷子,直接道:“母后,便是梅美人生下皇子,那也是孤的三弟,父皇和母后你的兒子,母后這般憂慮,難不成是指責父皇不成?母后是一國之母,后宮之主,為何總是喜歡想這些有的沒的?父皇一向公正,并不會因為私情廢棄禮法,若是日后父皇對兒子不滿,那也是兒子不能體會父皇的苦心,母后是父皇的結發妻子,緣何對父皇這點信心都沒有呢?母后好好想想吧,兒子這就告退了!” 何瑜一點也沒體會到阿明話里的意思,阿明一走,何瑜就幾乎要崩潰,整個人歇斯底里起來:“太子什么意思?難道我不是為他好嗎?他做了太子,難道就能指責本宮這個皇后了?他要不是本宮肚子里面掉下來的一塊rou,怎么能做太孫,做太子?”聽著何瑜毫無理智的喊叫,長春宮伺候的人心驚膽戰地跪在那里,一聲不吭。 ☆、第129章 宮里面便是一塊石頭也會說話,何況,何瑜本事再大,也沒辦法將長春宮管得水潑不進,滴水不漏,很快,何瑜失去理智的那段話還有何瑜跟阿明之間的對話便傳到了徒景年和承慶帝的耳中。 承慶帝直接暴怒:“她怎么配做一國之母,善妒不說,竟是敢離間天家父子,簡直是膽大包天!”依承慶帝的心思,恨不得直接讓何瑜暴斃了。 徒景年得到消息,卻是皺了皺眉,何瑜這般,不會是有了什么心理問題吧!這年頭可沒什么心理醫生,就算有,后世有心理疾病的人那么多,也沒幾個真的治好的??!何瑜這般偏激,以后卻是不能讓阿明阿陽他們跟她做過多的接觸了。雖說這樣很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但是徒景年一點也不希望兒子受到一個腦子不怎么清楚的母親的影響。很多事情,根本是不能放到明面上來說的,哪怕是普通的人家,一個合格的當家主母,哪怕對丈夫的妾室還有庶子庶女再惡心,明面上你就算裝不出一副慈愛的模樣來,也別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訴諸于口??! 徒景年想了想,叫全福將自己命人繪制出來的大致的世界地圖給掛了出來,然后便找來了阿明和阿陽兩人。 阿明看到徒景年神情鄭重,心里也有些發慌,不知道自己隱瞞了母親之前說的話,父皇會不會生氣,徒景年看出了阿明的心思,卻也沒有多說,只是叫全福將地圖展開,然后將兩人叫了過來,問道:“知道這是什么嗎?” 阿明仔細看了一眼,他見過不少地圖,猶豫了一下,問道:“是海國圖志嗎?” 阿陽眼睛盯著中間的那一部分,驚訝地說道:“這個是大晉嗎?看起來好??!” 徒景年拿著一根玉尺,點了點中間圈出來的大晉那一塊,淡淡地開口道:“沒錯,這便是大晉!”他大致將大晉四周的部分介紹了一下,哪里是草原,哪里是俄羅斯,哪里是朝鮮,哪里是茜香國,哪里是瀚海國等等。 徒景年喝了一口水,曼聲道:“你們以往都覺得,中原很大,但是實際上,世界更大,大家都覺得大晉是天朝上國,世界的中心,便是畫這幅地圖的人,也是這么想,所以將大晉畫在了最中間,但是實際上呢?大晉就這么大,外面的世界非常廣闊,有很多很多的國家,雖說以前跟中原并沒有什么往來,但是,以后呢?” 徒景年看著阿明,輕聲道:“朕不希望我的兒子,眼睛只能看到大晉大地方,朕希望你們能看得遠一些,再遠一些,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