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孤家寡人_分節閱讀_80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這只豬歸我了、農家子寵夫記、我媳婦兒說他不是人、我穿過的歷史都崩了[快穿]、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撿了個霍去病[穿越]、天才棋士、不出國不許成精、末世寵物醫院、我真的很想原諒她[快穿]
何錚眼看著大孫子被抓走,氣得幾乎當場吐血,聽說老妻之前找皇后求情之后,頓時,又是一陣氣苦。他不是季氏,也不知道何瑜的處境如何,但是,后宮不得干政,這一向是鐵律,何思賢做出這種事情,違反的是國法,皇后不大義滅親也就算了,居然還貿然求情,在圣人那里肯定印象壞了。何況,不管是什么人家,講究的都是嫁乞隨乞,嫁叟隨叟,皇后嫁到天家,就該以天家的身份處事,如今這事,雖說何錚還不知道牽扯到了前宋想要復國的事情,單看這事里頭最大的受害者是宗室里面輩分也比較高的理郡王,就該知道,即便不偏幫著宗室,起碼也該兩不相幫。 何錚想要大罵老妻一頓,但是看著季氏神情恍惚,以淚洗面的模樣,卻有些無力。季氏出身算不上高,想不了那么多事情,他又能如何呢?因此,勉強讓季氏先好好休息,不要過于憂心,便急急忙忙找自家那位老爹去了。 前宋的后裔雖說經營日久,但是他們動作太大,并非沒有蛛絲馬跡,何況,這么多年來,主事的人變了不知道多少個,大家心思也不一樣,有的人謹慎,有的人冒進,錦衣衛通政司在這事上自然得合作,結合往年一些事情的卷宗,加上捉拿到的一些對這些事情有些了解的人犯的供詞,直接快速行動起來。 論起信息的傳遞速度,朝廷自然遠勝過那些野路子,無論是錦衣衛還是通政司,都有自己的情報傳遞系統,外面的人還不知道京中發生的變故,錦衣衛和通政司的人已經調遣了當地的官兵,到處捉拿相關的人犯了。很多人直到被抓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當然,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這么多年來擔當的是什么角色。他們不過是作為這個組織的斂財工具而已,只當自己投靠了某個達官貴人,因此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每年只需要給那些達官貴人供奉一大筆錢財便是了,結果就莫名其妙牽扯到了這樣的事情。 那些人竟是還勾搭上了一些山賊水匪,又勾結了一些軍營里的軍官,借著每年更換軍械的空檔,積累了不少軍械,這下,這事自然變成兵匪勾結的大案了。 徒景年根本沒有打出老趙家有陰謀的旗號,說實話,當年大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名聲還是很有影響力的,那時候的文人,是過得真的很滋潤,何況,前朝皇室后人這種事情,鬧出來很是難辦,說句老實話,中原其實一直有不殺亡國之君的傳統,雖說這個傳統被踐踏的次數挺多的,但是,傳統就是傳統,這會兒若是真冒出一個確切的所謂宋朝皇室的后裔,本朝跟大宋覆亡也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下面那些大臣說不得就要糾纏不清,逼著徒景年給人家冊封個世襲罔替的爵位什么的。徒景年可不樂意養著一個腦子后面有反骨,成天想著復國的人家。別說人家認命了,瞧瞧天龍八部里頭,人家慕容家的大燕覆滅了多少年了,還孜孜不倦地進行復國大業呢!雖說干的事情有些逗比,不養兵,不知道積蓄糧草,靠著幾個家臣,在江湖上攪風攪雨,但是這種人,若是干些行刺之類的事情,也足夠惡心人了。 因此,徒景年很快宣布,這件事是有邪教作祟,反正歷朝歷代,邪教都不少,尤其是白蓮教,摩尼教什么的,唐宋那會兒就在鬧騰,不管是誰在朝,都以犯朝廷為己任,何況,這次的事情的確跟白蓮教也有些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事扣他們身上,絕對是不冤枉的。 很快,朝廷在邸報上明確指出,這些邪教假造神跡,吸引信徒,為了大肆斂財,無惡不作,借用賭場青樓之類的地方,對上諂媚行賄,以求官員庇護,對下威逼勒索,逼得人家破人亡,另外,他們常年從事非法人口買賣工作,而那些被拐騙來的少年男女在他們的洗腦調教之下,流落煙花之地,或者被賣給官員富戶為侍妾孌童,還要為他們做細作等等,總之,在邸報上,這些邪教無惡不作,什么拆散骨rou至親,逼良為賤,草菅人命的事情,在他們眼里簡直是家常便飯。 另外,又有傳言表示,經過調查,白蓮教現任的圣女,應該就是當年一個被拐子拐走的官家千金,結果如今不光不認識原本的父母家人了,甚至其傳教的過程中,因為她原本的家族發現了白蓮教的端倪,就被白蓮教的人煽動愚民,上門鬧事,還直接放了一把火,最終,竟是沒幾個人得以逃生,而那白蓮教的圣女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直接害死的一家子,竟然是她生身的骨rou親人。 人家邪教為什么做這種事情呢,當然,是想要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朝廷,全民尊奉他們所信仰的什么無生老母、光明天主之類的神靈,對于官員來說,這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平常到寺廟里面燒燒香,給點香火錢,讓佛祖什么的保佑自己升官發財也就算了,難不成將一家子的身家性命全部寄托在不知道是真是假的神佛身上,那不是開玩笑嘛!尤其這些邪教邪乎得厲害,一個莫名其妙的圣女一句話,下面那些狂熱的信徒就敢直接殺人放火,誰肯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干活,稍微有點不對勁,就要被那些信徒打著神的名義懲治一番,自己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因此,朝廷將此事定性之后,各地自然掀起了打擊邪教的運動,順便開始清查那些沒有度牒的和尚道士,誰知道他們是不是假冒的,信奉的是不是朝廷認定的正神呢?那在原著里面出現過幾次,每一次出現都會引起一場糾紛,這會兒正在為了亂套的所謂天命東奔西走的癩頭和尚跛腳道士因為拿不出度牒,被投入了大牢,結果又使了神通跑了,更是讓官府堅信,這兩人定是邪教里頭的中堅人物,要不然哪來這等妖法呢,因此,上報了刑部之后,直接繪下了畫影圖形,下了海捕文書,天涯海角到處追捕去了。 理郡王在知道,自己的女兒居然差點被白蓮教的人帶走之后,氣得直跳腳,白蓮教哪有什么好東西,萬一自個的女兒被白蓮教的人蠱惑,最后跟自個這個父親兵戎相向,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那才是天大的笑話。這么一想,甚至覺得女兒的死,也不是不能接受了。既然,罪魁禍首已經知道是什么人了,朝廷又在花大力氣,追緝邪教中的成員,那些人在傳教的時候,搞什么神打,符水之類的手段,結果在面臨真刀實槍的時候,那叫一個不堪一擊,尤其,徒景年為了速戰速決,直接出動了神機營,燧發槍還有火炮的威力,可不是那些粗制濫造或者是面臨淘汰的刀槍乃至農具能夠擋得住的。 當然了,那所謂的大宋復國組織的成員同樣被一股腦兒打入了邪教的行列,他們敢對人說,自家跟邪教沒關系,只是想要復國嗎?這個問題真要說起來,比傳播邪教還嚴重呢!起碼,一個暫時只是愚民,威脅不到朝廷的統治,一個就是整日里搞風搞雨,就想著天下大亂??! 加上這些人搞出了大煙,徒景年對此自然是深惡痛絕的,鴉片這種東西,在另一個時空,幾乎毀掉了整個中國,結果現在居然在小范圍內已經彌漫開來,有人已經為此家破人亡了,徒景年不得不為此好好打算一番了。 對大煙的危害,其實很多醫生都已經發現了,在哪些大夫看來,這玩意的確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但是,其鎮痛作用來源于其藥毒,若是使用過量,便會致命。而且,這玩意的成癮性也是個大問題。 徒景年叫太醫院公開了大煙的原料還有危害性,然后覺得光是文字上的事情,不足以表現這玩意的危害,干脆將幾個被那所謂的神仙逍遙散禍害了的人給弄了出來,直接將其公開示眾。 挑選的這些人沉迷于此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此,一個個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看著就是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毒癮發作的時候,幾乎全無神智,瘋瘋癲癲,只要給他們一口煙吸,他們什么事都肯干,倒是讓見到的人心有余悸。加上一些人對這些人的描述,比如說原本家中頗有錢財,染上這個之后,先是賣房賣地,后來老婆孩子也不要了,全都被賣了,用來換這什么神仙逍遙散,這玩意,才是真的褻瀆神仙,要一個好好的人變成惡鬼,叫人家破人亡的!頓時,原本覺得這些人挺可憐的人也覺得這些人活該了,同時,對那些拿著毒品當仙丹賣的人,大家都是深惡痛絕,官府稍微一引導,很多人就直接七嘴八舌地告發,什么地方賣這些東西,甚至直接聚集了人,跑過去打砸一番,倒是讓官府又揪出了不少不安定份子。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那些牽扯到這件事里頭的紈绔子弟還有一些官員也算是倒了大霉,畢竟,這事的性質已經變了,變得更加嚴重,完全是勾結邪教,進行反社會反人類的活動了??! 偏偏這事牽扯到的人家還比較多,誰家沒個不肖子弟呢,朝中這些大臣雖說不好在朝堂上開口求情,卻也眼巴巴地盯著順天府大理寺那邊怎么判案,那邊也很頭疼,一邊是一眾大臣,一邊是宗室在虎視眈眈,人犯里面還有皇后的侄子,圣人又是一直不表態,他們也很煩惱??! ☆、第126章 不能當面在朝堂上求情,但是,誰家沒點路子呢,因此,后宮,宗室,只要能走的路子,那些有家中子弟涉事的人家幾乎都跑了個遍,還有人不開眼,找到了理郡王那邊,卻被理郡王親自拿著棍子打了出來,一邊追還一邊破口大罵,渾然看不出來他已經快是花甲的認了,來人只得抱頭鼠竄,狼狽而逃。承慶帝那邊自然也沒少了說情的,承慶帝卻是知道內情的,何況,對這些人,他也沒什么好感,干脆一個都不見。 徒景年沒多久就表態了,他直接就在朝堂上開了口,表示,這事哪怕不涉及白蓮教之類的邪教教派,他們這些人,家族屢受皇恩,卻在外充當那些不法分子的靠山還有幫兇,害得人家骨rou分離,家破人亡。即便不是他們親手殺人,但是,這與親手殺人有什么區別! 徒景年表示,大晉立國以來,一直以民為本,便是你們這些官員,拿的俸祿不也是民脂民膏,一方面受百姓供養,一方面魚rou百姓,這算什么父母官!一干大臣自然更說不出什么求情的話來了,回家之后,對著家人期待的眼神,一個個都沒什么好聲氣,權當沒生這個孩子就是了。 徒景年定了性,又表露出了快點結案的意思,大理寺那邊很快判決也下來了,雖說絕大多數人性命無礙,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樣的判決還不如干脆一刀兩斷痛快呢!大理寺嚴格按照大晉律,涉事的這些二代三代們,不光得受十到八十不等的杖刑,還得充軍流放,流放得最遠的那個,直接被流放到了遼東。那邊如今可不是什么塞上江南,是正兒八經的蠻荒之地,女直人還在那邊深山野林子里面過日子,介于本朝對外的嚴厲制度,他們又沒有足夠的武力,沒辦法跟那些韃靼人一般,經常跑到邊境打打草谷,跟邊軍作戰一番,只得三五不時地拿出珍貴的皮毛藥材什么的,到互市的地方跟商人交易,換取糧食鐵鍋布匹茶鹽,至于價錢嘛,跟白菜價差不多。 徒景年做了太子之后,便有意開發遼東,那邊雖說冷了些,但是土地肥沃,資源豐富,何況,那邊徒景年還想著開發西伯利亞呢,那邊自然是一處比較完美的補給地。這些年來,徒景年派出去的人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比較成功地在那邊種起了水稻玉米,雖說生長周期長了一些,但是產量和品質都很不錯。徒景年登基之后,已經有意招安一部分女直人,在遼東開發大農場,女直人日子過得很苦,他卻是不相信,他們不愿意放棄原本那種不安定的捕獵采集生活,走進農耕時代。 徒景年因為打算采用經濟措施,實現和平的民族融合,草原那邊,如今已經開始了,徒景年已經命人在草原上跟那些牧民交易,大量收購羊毛,同時,向那些胡人中的貴族推銷各種來自中原的奢侈品,等到草原那邊人心思定之后,甚至可以在草原那邊直接創辦工廠,在草原上就對那些羊毛,牛羊皮進行精加工,然后將成品賣回中原甚至是外洋,將草原上的經濟跟中原緊緊聯系在一起,再輔以漢族的遷徙,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有什么胡漢紛爭了! 這種和平的不見血的手段,在朝中還是很有市場的,倒是武將對此挺不滿,覺得以后沒仗打了,徒景年卻是來了句,想要通過經濟手段對草原進行同化,武力也是不會少的,徒景年的想法就是,盡可能聯系那些中小部落,打擊乃至拆散那些大部落,這些自然需要邊軍出力,何況,北方除了那些胡人,不還有俄羅斯人嘛,那些人可不是什么老實的,胡人常年南下,很多就是被俄羅斯人攛掇的,跟曾經受過中原文化熏陶的那些胡人相比,這些人才是真的非我族類呢! 當然了,這些事情都是后話了,一眾紈绔子弟被打得哭爹喊娘,傷口還沒好全,就得走上充軍流放之路,一個個如同瘟雞一般,再沒了往日的囂張。他們的父母也只得好言安慰,又找了心腹下人跟隨服侍,心中卻也沒什么怨懟之心,畢竟,之前徒景年擺明了做出嚴懲的架勢,但是好歹沒要了他們的性命,也沒有追究的意思,雖說自知在皇帝那邊記了這一筆,日后只怕前程有限了,但是以后的事情誰知道呢?有些家里比較有遠見的,已經叫自個的孩子到了邊鎮那兒,好好表現,若是能掙上幾分軍功,日后就是浪子回頭的典范,圣上不會看不到。 何瑜因為何思賢的事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得了徒景年的好臉色,在聽進宮的季氏說,何思賢已經走上流放的路了,何思賢在這里頭罪名并不是最重的,他被流放的地方并非北邊,而是東南,說實話,徒景年對他已經挺優待了,何家當年在東南經營過一段時日,如今那邊自然還有些故人可以照顧,日子過得不會太差。 但是何瑜只覺得徒景年半點不給何家面子,心中郁郁不已,再說,選秀的日子已經來了,來自各地的年輕少女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地進了宮門,看著那些年輕鮮艷的少女,何瑜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臉。 何瑜這些年雖說養尊處優,在物質上,徒景年半點沒有虧待何瑜,何瑜享用的東西,可比懿元皇后當年強多了,徒景年搞出了人工養殖珍珠之后,每年各個品級的珍珠,何瑜那邊就不知凡幾,除了一些比較大,顏色比較稀奇的,其他的,磨成珍珠粉都能把何瑜給淹沒了。但是,沒有圣寵,兩個兒子跟她也不親近,何瑜這些年性子也有些扭了,變得陰郁沉悶起來,哪怕有更多的保養品,但是一來她畢竟不是年少的時候了,心情不好,人也老得快,這會兒已經有了些細細的魚尾紋,哪怕用最好的脂粉遮著,也不能掩飾,她已經不再年輕的事實。 偏偏這會兒,何瑜還得親自給徒景年相看那些年輕漂亮的美少女,她的心只有更見不平的。 徒景年自個對選秀的事情并不是很上心,因為對何瑜更加失望,選秀的事情他不光是交給了何瑜,還找了賢太妃和淑太妃幫忙。她們兩個資歷深,都是懿元皇后那會兒的老人了,自個也沒個兒子,本朝有郡王親王奉養太妃的,可沒公主奉養太妃的先例,因此只得枯守慈安宮,整日里也是無聊,如今年紀大了,也沒有什么爭風吃醋的心思了,徒景年對她們也比較厚道,份例什么的從來不缺,也不叫那些宮人怠慢了她們,平常又有一些同樣年紀不小的太妃太嬪們湊在一起玩樂,因此,日子過得還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