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305節
越這樣,皇阿瑪心里對他的認可越足,朝臣們對他的評價也就越高。 老四繼位,已經成了早晚的問題。 宛若板上釘釘。 塵?;韭涠ǖ那疤嵯?,他們是瘋了、對這個人間厭倦極了,才會跑去跟準新君討嫌。 于是乎,胤禛就變得格外忙碌起來。 每日里處理如山如海的奏折之余,還得一日至少三次地往昭仁殿請安。幫自家皇阿瑪檢視方藥,伺候他湯藥。 短短月余,人就消瘦了不少。 但他始終無怨無悔,只看著略微好轉些的康熙露出欣慰笑容。 康熙感動之余,自然也少不了頻頻夸贊。千言萬語,都凝聚成一句老四是個好的。 原本,德妃還有些懊惱好大兒這連番抗旨,不肯遵旨而行。見了康熙如此,方知胤禛是個能隱忍又足夠聰明的。 并再次感嘆傻人有傻福。 還好十四是個有自知之明的,當年被自己那般慫恿,也始終未肯點頭參與到奪嫡之爭。否則的話,她們娘倆加在一起,怕都不是老四幾合之敵。 又一次被皇上稱贊生了兩個好兒子后,德妃歡喜之余,還忍不住對小兒子耳提面命:“現在你四哥忙碌不休,你這當弟弟的,好歹多替他分擔些。別整天不言不語,好像事不關己似的?!?/br> 要知道不行春風,難得秋雨??! 你們哥倆原本就不怎么和睦,全靠那個誤打誤撞的相救之恩與雕玉佩還情才略微親近了些。結果老娘這心才剛剛放下,你小子怎么不趁熱打鐵,還退回到原位了? 再這么下去,莫說比不上虎威了,連十三都要后來居上。 十四:??? 十三哥打小就愛跟在四哥屁股后頭,額娘您忘了么?四哥被皇阿瑪賜銀子,都得給十三哥送去一半兒。逢年過節,雍親王府總免不了大車小輛地往十三阿哥府送東西。 那滿滿登登的,都是四哥對十三哥的心意。曾幾何時,讓他表面不屑,內心深深嫉妒。 至于現在? 十四有些悶悶地開口:“我又不是那些個阿諛奉承之輩,瞧著四哥要起來了就巴巴湊過去!我cao持好自己那一堆一塊兒,為他省心便就罷了。剩下的……皇阿瑪雖欲傳位,但畢竟還未傳?!?/br>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的。四哥身邊可不宜圍著太多人,免得讓皇阿瑪心生忌憚。您只瞧著兒子不努力,沒見虎威表哥、虎頭表哥、三胞胎等,都在除非必要之外跟四哥保持距離?十三哥幫忙,那是人家真能幫得上……” 滔滔不絕,入情入理一席話。 不但德妃愕然,連早就被她安排在內室的胤禛都有些意外。再想不到,十四瞧著年輕氣盛好像不大聰明的樣子,實際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呢。 這故意疏離之外,還有良苦用心。 胤禛勾唇,臭弟弟雖然長大得晚了些,但終究是長大了啊。 真好。 時光就在胤禛協理政務,康熙專心養病之間悄然流逝,轉眼就是五十八年春。 經過小半年的恢復,康熙嘴不歪了,眼不斜了。說話也不再含含糊糊,精神大勝以往。只是右半邊身子依舊不大爽利,右手使不得半點勁兒,右腿也依舊走不得幾步路。 離再度臨朝還頗有些距離,但胤禛覺得他多少能經手些個政務了。 比如去年虎威大捷,立下不世之功。偏率軍回來沒多久就被拉去巡幸塞外,不幾日趕上皇上重病。這相關獎賞、封爵等事,可不就一直延宕至今? 胤禛捧著尺余高的折子,對正跟阿靈阿下棋的康熙笑:“底下陣亡兵卒撫恤、低階有功兵丁獎賞等,兒子都已經按規矩一五一十地落實好了。保管不會讓那些個曾為咱們大清抵御外敵、開疆拓土而流血犧牲的兵士。但幾名主要將帥、相關有功之臣該如何封賞,卻不免要問過皇阿瑪意思了?!?/br> 說句實的,康熙八歲登基,奮勉到看書看得累吐血。 十四歲親政后,更自覺沒有一日懈怠過。大到八旗生計、河道漕運,小到普普通通的請安折子、賀折等,都必仔細看過,認真回復。這些年批閱過的奏折加起來,怕不是要塞滿整個皇宮。 記事兒到現在,竟只有這幾個月的養病生涯最為悠游。 大事小情有胤禛處理著,身邊有孝子賢孫們輪流探視著。大小愛妃們一日三餐地換著法兒晉羹湯,心腹臣子們三不五時地過來請安。 再不用打開一本折子說要給他獻特產芒果,他說知道了。二度那家伙又說要給他獻芒果,明確說了不大喜歡吃,下回別送。結果那廝消停了一年,又上折子要給他獻芒果。軸到不行,還不好過度申斥,只把自己氣樂。 什么旱啊,澇啊,有沒有生蟲,又如何賑濟的…… 統統交給胤禛去cao心,他只在孩子有迷茫不解的時候,略加指導便是。 然后就能看到他那一日千里般的進境。 擱在以前,康熙保準萬般防備,甚至出手打壓。絕不肯讓他太過冒頭,以至于影響了皇父權威。甚至再來一次公推太子,再被所有朝臣們逼著認下這個能力卓絕的繼任者。 但是,經歷過胤禛兩度拒絕,只一心一意孝順照顧他這個老阿瑪后??滴跏菓岩烧l,都不可能懷疑自家四兒子。 只有滿腔驕傲,看著他的眼神都格外欣賞。 可這回,小子不但問他虎威幾個該如何獎賞,還給他老子抱來了這么厚一沓子折子? 已經悠閑了數月的康熙有些排斥,并不如何想回到以往那日不出便起床上朝,日落后還要點燈熬油批折子的生活。 略想了想便道:“這個問題,朕也反復思量過?;⑼昧藘H僅三年多,就徹底將準噶爾汗國變成歷史,其地并入大清版圖。又在某種程度上說,加深了朝廷對藏地的統治。其功勛之卓著,古今罕有,便是封為王爵都不為過?!?/br> 這話一出,胤禛還未等開口,阿大人先跪了:“皇上一片厚愛之心,奴才與奴才犬子自是感激涕零。但依著祖宗規矩,非宗室出身者,最多能封一等公。那小子小小年紀就被您封為冠勇侯,并一路簡拔,加以重用。已經是亙古未有之隆恩,又豈可為他再破規矩,以王爵封之?” “這例子可不能輕易開,皇上萬萬三思?!?/br> 甭管康熙怎么說虎威有大功于朝廷,別說區區個郡王,就是親王也不為過。阿靈阿都只堅持無規矩不成方圓,讓皇上千千萬萬以祖宗規矩為重。 生靠一個磨字,將康熙原本要給虎威封的郡王變成了一等公。 從今兒起,冠勇侯就升級成冠勇公。 阿靈阿歡天喜地地替好大兒叩謝隆恩,康熙只道他過于忠誠。時時處處為他這個皇上考量,虧待自家兒子。 胤禛也琢磨著這公爺到底不如王爺好聽。 什么時候他即位了,一定要給自家弟弟個郡王當當。不管是為了他們這么多年的手足情,還是那兩枚至關重要的乾坤蛋。 阿靈阿才不管他們爺倆怎么想,他回到一等公府后,只一臉邀功地對著自家好大兒說:“臭小子,阿瑪可是又救了你一回?!?/br> 虎威詫異眨眼:“不知阿瑪這話從何說起?” 爺倆一前一后進了書房,淑寧也趕緊借著給兩人斟茶的名義跟了上去。誓要了解全部的前因后果,再配合上自己的預知夢,更好的為家人趨吉避兇。 除非上回皇上突然傳旨那樣改天換地的大事,否則的話,阿靈阿在她面前也沒有什么秘密。 見她感興趣,自然也就不瞞著。 特別驕傲地,就把皇上原本有意封虎威為郡王,結果被他一頓懇求降級為一等公的事兒說了說。 那滿是邀功的表情,得瑟到讓淑寧都擔心家中會發生什么父子相殘的慘劇。 趕緊上前一步,擋在他面前,萬分慈愛地看著虎威:“好孩子,你也知道,咱們鈕祜祿家已經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你去年里又立下這么個不世之功,你阿瑪、二弟、三弟都在朝廷被重用。咱們若是不低調謙虛點,恐怕是禍非福。你阿瑪恰逢其會,自然免不了為你周全幾句?!?/br> 確定自家書房如銅墻鐵壁,再沒有絲毫走漏消息可能。 淑寧還說了些個皇上大概率也只是這么一說,并沒有真心封你為郡王的意思。否則也不會被你阿瑪一勸,就直接就坡下驢之類頗有大逆不道意思的話。 看得虎威嘴角微抽:“額娘不必多言,兒子明白的。越是這個時候,哥跟咱們家就越得小心仔細,容不得半點差錯?!?/br> 不就是個郡王嗎? 他雖然稀罕,但也不至于遺憾,更不會因此遷怒自家老子。畢竟他哥是下一任帝王,他確定自己絕不會受了虧待。 只要他想,別說是郡王,就是親王他哥也再沒有舍不得的。 見他滿臉真誠,沒有絲毫勉強,淑寧才長舒了一口氣。又用滿滿好奇的目光看著阿靈阿:“你剛剛說四阿哥除了向皇上請示這些封爵事之外,還準備了一些奏折恭請皇上過目,結果被皇上果斷拒絕了?” 阿靈阿點頭。 淑寧跟虎威雙雙錯愕,覺得這很不康熙。 想當年,皇上可是中風之后右手不聽使喚還苦苦瞞著,一把年紀練了左手書,堅持以左手批閱奏折都不肯放權的主。 按理說如今病情大有好轉,該是迫不及待就收攏皇權的??! 這怎么奏折都已經送到面前,四阿哥想要歸政的意思都明確擺出來了,他老人家反倒一臉你無情無義無理取鬧的樣子呢? 竟還當即傳太醫令其為自己請平安脈,并勒令太醫如實相告。是不是他瞧著精神尚可,但實際上久病未愈,斷斷不可cao勞。 作為若不治好皇上,就很可能會被勒令追隨而去的苦逼太醫。難得見皇上這般配合,自然點頭如搗蒜。 連說皇上英明,確實如此。 您老人家再如何康健,那也有了些春秋。再加上自康熙四十七年以來,風疾已經犯了三次之多。更得小心謹慎,容不得半點差池。 那次第,就算阿靈阿過后想起來還忍不住唏噓:“皇上聽了太醫的話之后,那叫一個歡喜啊。當即理直氣壯地看著四阿哥,言說你小子聽見了吧?朕這身體還虛著呢,斷斷不可cao勞??炷弥愕淖嗾垡坏拦虬舶?,無甚緊要之事莫來攪擾朕?!?/br> 直讓四阿哥哭笑不得,且連連認錯。 至于那些個奏折? 當然是怎么抱來的,再怎么抱回去咯!皇上體虛,還瞧不得這個呢。 可就是這個體虛的皇上,打發走自家四兒子之后又拉著阿靈阿下了一個多時辰的棋。阿大人這老腰都有些隱隱作疼了,他老人家還安然無恙。 他臨退下時,還聽內侍稟報,說密嬪娘娘應皇上之命,親手做了花椒雞來。 皇上歡歡喜喜地道了個宣字。 真·寧可陪后妃用膳,也不多翻哪怕一本折子。 放心程度讓阿大人都有些嘆為觀止,且摸不清楚這位爺到底是大病之后大徹大悟。明白了再如何大權在握,也不如最后多享受兩年來的快樂的道理。 還是明松暗緊,暗戳戳給四阿哥挖坑。 倒是他們爺倆這一商量,與策旺阿拉布坦一戰相關功臣遲來的獎賞終于確定好了。 作為首功,虎威這個撫遠大將軍從侯爺被提拔到了公,成為非皇室宗親所能晉升的爵位之最。就這,康熙也還覺得不能盡述自家心腹愛將之功。 于是命人刻石立碑以展示其與相關有功之臣的功勞。 淑寧夢中這塊被命令記載十四那個大將軍王功績,后被雍正以只夸耀大將軍王而不表述皇上功績為由毀掉的石碑終究還是立了起來。 其上碑文還是由雍親王親自撰寫,皇上過目。 一改雍親王以往踏實樸素、實事求是的風格,略過開篇那點子例行對皇帝的歌功頌德之外。通篇都是對冠勇公的花樣贊美,那欣賞之意簡直撲面而來,躍然紙上。 讓虎威每次聽到旁人提起,都有些微妙的羞澀在臉上。 偏偏十四那個表哥吹還嫌不足:“四哥到底還是內斂了些,不能完全說出咱們冠勇公的指揮若定,勇猛無匹。這要是換我來寫,定然更能大書特書,寫盡虎威表哥風采?!?/br> 虎威由衷慶幸,還好不是他來。 否則的話,他就沒有最尷尬,只有更尷尬了。 封爵跟刻石紀功之外,康熙還做主賞了虎威白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