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道人從袖中奉上一方木匣:“此乃貧道游歷時偶爾的奇楠香,郎君可派人將此制成安神香助眠?!?/br> 鄭玄將木匣隨手放在書案上,讓陳敬送走道人,陳敬回來后,鄭玄讓陳敬打開木匣。 陳敬打開后稟告道:“郎君,的確是奇楠香?!?/br> 鄭玄隨口吩咐說:“送到太醫院,讓太醫制成安神香?!编嵭蚕胗冒采裣?,但極品奇楠不易得,鎮國公府上的奇楠上回都被臨海用完了,只留了些品相稍次的,這道人奉上的奇楠倒是最極品,“你好好賞他?!?/br> 陳敬知道郎君說的“他”是道人,他心中暗忖,那牛鼻子要的恐怕不是賞賜,而是從龍之功吧。 王珞跟兒子在農莊里散步回來,母子兩人臉都紅撲撲的,鄭玄笑問:“去哪里了?” 王珞說:“我帶虎兒在農莊上走了一圈?!?/br> 鄭玄對王珞招手,王珞緩步走進,“郎君?” 鄭玄低頭細看愛妻,還是熟悉的眉眼,跟她初次跟自己相見時相差不大,只比之前成熟了些,畢竟那時還是尚未長成的小姑娘,現在都是一個孩子的娘了,不過天生鳳命? 鄭玄啞然失笑,他從來不信這些東西,難道他不娶嬌嬌就登不上那個位置了?當然不可能。鄭玄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那位道人這么說,是想借此機會投誠,想為道家博個出路吧? 畢竟先帝信佛,幾個皇子也都奉行佛教,道教在民間遠遠不及佛教那么盛行,如果他能在佛家之前相助自己,自己將來肯定對更崇道。當然此人終究是高真,說的話也有幾分道理,至少他看出來了嬌嬌來歷不凡,鄭玄摸著妻子的面頰,“這段時間你就待在我身邊吧?!?/br> 王珞聞言雙目一亮:“好?!蓖蹒筮@段時間認真的回憶自己淺薄的歷史常識,她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近階段可能是歷史上“鄭太師”暴斃的時間。 而自己的夢可能是某種提示,只可惜自己無法得知夢中的內容,不然她就能知道歷史上“鄭太師”的死因了。王珞從來沒有把鄭玄跟歷史上的“鄭太師”劃等號。 鄭玄是鄭玄,他迄今都沒有冊封太師,而且歷史上他肯定不會娶自己,所以一切都不同了,如果不是涉及鄭玄生死,王珞肯定不會執著于歷史了,畢竟她自身就是最大的變數。 王珞這段時間借著生病的機會,也讓太醫給鄭玄診脈,太醫很確定的說鄭玄很健康,那就代表歷史上的“鄭太師”很有可能是死于意外的。 畢竟一個身體那么好的人,怎么可能會突然死了?現在鄭玄肯把自己帶在身邊,王珞就放松了。她不覺得自己能保護鄭玄,但是以鄭玄對自己的重視,只要自己在他身邊,他就會分外關注自己安危。他們身邊有人保護,她就不信鄭玄會遇到什么危險。 虎兒聽說阿耶要讓阿娘一直陪著自己,連忙湊到王珞面前:“阿娘我呢?我怎么辦?”虎兒可憐兮兮的看著阿娘,阿娘不會把他丟了吧? 鄭玄正想說話,確聽妻子說:“當然是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彼?,這個臭小子有什么好帶在身邊的,就算有人想要刺殺自己,他們也不會把精力浪費在一個孩子身上,刺殺自己不是更好嗎? 當時王珞卻不放心兒子一個人留在家里,萬一家里再有什么死士怎么辦? 虎兒得了阿娘的許諾心滿意足,鄭玄也只能無奈的帶著兒子進出府衙,而王珞依然是女扮男裝,裝成他的隨從。眾人見鄭玄進出都帶著兒子,猜他可能是在培養兒子,畢竟他現在只有一個嫡子。 鄭玄屬下也借著機會,趁機仔細觀察小郎君,他們越看越是驚訝,郎君智絕無雙,小郎君同樣聰慧過人,虎父果然無犬子。也幸好這些人只是心里說說而已,并未真正說出來,不然王珞肯定不服氣。 因為男孩子的智商是繼承母親的基因,而女兒的智商則是父母各一半,虎兒聰明分明是自己的功勞,怎么就成了鄭玄的了? 鄭玄攜妻兒出入府衙,親近的心腹早見慣不慣了,外人也見慣不慣了,畢竟鄭大都督喜歡孌童早不是秘密了,只不過大都督可真長情,那個孌童待在他身邊也好幾年了吧? 孟繼宗以前甚少來鄭玄府衙,從來不曾見過隨鄭玄進出的王珞,他第一次看到穿著男裝的王珞時候都愣住了,他向來平靜無波的臉上露出了顯而易見的詫異。 王珞有些尷尬的對上他驚訝的目光,她輕叫了一聲:“孟將軍?!?/br> 孟繼宗有禮的避讓,讓王珞先行,等王珞離開后,他臉色才微微泛白,因為他剛剛又看到幻想了,這一次他看到自己也是這么帶著王珞出入府衙的。 帶妻兒府衙,這是需要底氣的,就算孟繼宗現在跟王瓊感情好,他也不可能帶王瓊和孩子出入府衙,因為他不是鄭玄。孟繼宗若有所思,說來自己幻境中從來沒出現過鄭玄,唯一跟鄭玄有點聯系的就是,當初那個可能是他兒子的青年男子說過的“鄭太師”。 可是鄭玄迄今都只是大都督,不是鄭太師,所以這還是幻境?孟繼宗自嘲一笑,果然是因為這段時間太過厭惡王瓊,心有不甘,才會有幻象嗎? 這段時間,不止王珞緊繃了精神,擔心鄭玄會出事,王瓊也是數著日子等鄭玄的死訊,只是現在跟前世有些不同的是,前世鄭玄是死在戰場的,而這世他一直待在京城,他還會遇險嗎? 王瓊又想到前世有人說,鄭玄會死在戰場上,是因為他被人刺殺,既然是刺殺,他留在京城和去外面打仗也沒區別,總會有人刺殺的,她現在要做的是,隨時做好準備,一旦鄭玄出事,她就一定要讓孟郎出面,將京城局勢穩固。 王瓊一輩子養在深閨,對前世的了解,只來源于家人的只言片語和外界的傳言,她根本不懂,也不會明白,這輩子即使鄭玄死了,孟繼宗也沒有上位的可能,因為鎮國公、世子和鄭亶都在。 前一世鄭玄對大房不像這世那么手下留情,他將長房大部分都殺光了,跟鎮國公反復成仇,鎮國公抑郁而終、臨海也隨鎮國公一起走了。 后來鄭玄出事,世子為穩定風雨飄搖的鎮國公府,戰死沙場,鄭亶也身受重傷,甚至瘸了一條腿。 不過鄭亶也是有決斷的人,他自知鄭家大勢已去,自己獨木難支,便選擇跟孟繼宗合作,孟繼宗有了鄭亶相助,收攏了鄭玄大半勢力,最后一朝登頂。 那一世蕭相和裴相雖出名,但孟繼宗最倚重的宰相卻是鄭亶,只是鄭玄那時已經是舉世皆知的孽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因此鄭亶行事比蕭長之還低調。這也是王瓊從未聽過鄭相之名,只知道鄭家在新朝依然是大世家。 第191章 圣人千秋(上) 鄭玄還不知有人心心念念的等著自己死期, 他正欣喜于嬌嬌晚上終于不再做噩夢了, 果然還是因為這丫頭還是黏人嗎?自己因公務繁忙,稍稍疏忽她,她就給自己出幺蛾子。 鄭玄一面沾沾自喜,一面問妻子道:“讓你早點把虎兒送到外院去你不聽, 還說什么舍不得虎兒,現在你是舍不得他?還是舍不得我?” 這種三五不時會出現的問題, 答案王珞想都不用想都能直接回答,“肯定是舍不得郎君的多?!?/br> 鄭玄捏捏她小鼻子:“巧言令色?!?/br> 王珞笑著偎依在他懷里:“那也要郎君給我這機會, 要是換了別人, 郎君恐怕早讓人拖走了?!?/br> 鄭玄被妻子哄得眉目含笑, 他低頭輕吻妻子的貝殼般的玉耳, 輕笑道:“今天小嘴怎么這么甜?是想要什么東西?” 王珞不悅的說:“難道在郎君的眼中, 我就只有想要好東西了, 才會討好你?” 鄭玄聞言立刻改口道:“嬌嬌是我的解語花, 怎么會如此勢利?” 王珞皺皺鼻子, 挑刺鄭玄說:“你說我巧言令色,我看你才巧言令色, 我一問你就改口, 怎么立場如此不堅定?” 她這無理取鬧的模樣,讓鄭玄莞爾, 小丫頭初嫁自己時,對自己小心謹慎,一句話都要在心里過上幾遍才開口, 現在倒是好,都開始給自己挑刺了。 妻子語笑嫣然,神采飛揚,一改之前的倦色,讓鄭玄一點氣都生不出來,心里只有歡喜,他微微而笑道:“嬌嬌是我掌上明珠,只要能哄得你開心,我再巧言令色又如何?” 王珞見鄭玄甜言蜜語信手拈來,要不是他恨不得連睡覺都到自己夢里,她都懷疑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人,她頭靠在鄭玄胸前,“虎兒現在還小,等他大了,我才不會管他,我才是郎君要照顧一輩子的人?!?/br> 王珞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成親這么多年,基本都是鄭玄在照顧自己,即使將來兩人都老了,鄭玄年紀又比自己大,恐怕也是他照顧自己的時間更多。 鄭玄輕拍她的背:“你是我妻子,我自然會照顧你一輩子?!?/br> 王珞暗忖,剛才還想他會說甜言蜜語,現在又不會了,說什么是他妻子才會照顧自己一輩子,難道自己不是了,他就不照顧了? 鄭玄詫異的看著她,“你胡說八道什么?你怎么可能不是我妻子?”她想當誰的妻子? 王珞沒想自己這么輕的嘀咕他都能聽到,“我就是隨口一說?!?/br> “胡說也不許?!编嵭土P的輕咬了她耳垂,“你這是想我教你讀女誡了?” 王珞愕然的看著鄭玄,滿懷敬意的問:“女誡您都能讀出花來?”他歪曲古籍就算了,班大家寫的女誡他都能曲解?他也太厲害了!王珞都不覺得他流氓了,流氓到一定程度就是高人! 鄭玄一怔,隨即明白妻子這是誤解了自己意思,他不由啼笑皆非,都怪自己平時逗她太過,害的她什么都想想歪,他輕咳一聲:“別胡思亂想,不然我真讓你抄女誡了?!?/br> 王珞這才明白過來,鄭玄說這話是字面意思,她忍不住羞惱道:“既然您這么好為人師,我看您也別做什么大都督,干脆讓圣人封你當太傅算了!”鄭玄遲早要封三公的,封太師絕對不行,太不吉利!還是當太傅比較好。 鄭玄哈哈大笑,摟著妻子哄了好一會,才把她哄得轉嗔為笑,他看著懷里粉腮暈紅的嬌嬌,輕笑一聲:“嬌嬌說得對,正好過段時間圣人千秋,就讓他冊封我為太傅,正好也能讓我與君同樂?!?/br> 王珞腹誹,還與君同樂呢?恐怕樂得人只有你吧? 王珞猜的一點都沒錯,圣人聽到鄭玄要求時,差一點就繃不住臉上的假笑,他說什么?要自己在千秋的時候,冊封他為太傅,說什么好讓他跟自己“與君同樂?” 他這算與君同樂?他這是要讓自己千秋都過不開心吧?不過自登基之后,自己沒一個生辰是過的開心的,圣人也知道按照現在的趨勢,他遲早要冊封鄭玄為三公,只是就這么輕易的給鄭玄冊封,他到底不甘心…… 圣人沉吟了一會,滿臉憂傷的對鄭玄說:“玉郎,我年紀也大了,不知什么時候就要去見先帝,我現在最大的指望,也就是跟兒女團圓,不如你讓二郎回來如何?”二皇子已經貶為庶人,圣人不能稱呼兒子封號,只能喚他二郎。 讓老二回來?鄭玄淡淡一笑:“圣人說的極是,二皇子是金枝玉葉,縱然一時糊涂,犯了大錯,這么多年流放嶺南,吃得苦也夠多了,該讓他回來了?!?/br> 圣人簡直不敢置信的看著鄭玄,他都做好了長期跟鄭玄討價還價的準備,可他居然一口答應了?鄭玄答應的太容易,讓圣人反而有有種不真實感,他遲疑的問:“你這是答應了?” “臣愛子如命,走到哪里都愛帶著兒子,想來陛下也是如此疼愛太子和皇子們的?!编嵭劬Χ疾徽5囊幌碌恼f著違心之論,即使他是只有一個兒子,讓他愛子如命,也還是太為難他了。 圣人附和道:“玉郎所言甚是,我這些年每每想起二郎,就夜不能寐,淚沾枕巾!” 鄭玄不動聲色的打量了一眼圣人近些年越發富態的身體,真看不出來他有半點夜不能寐的樣子,倒是嬌嬌前段時間夜不能寐倒是rou眼可見的瘦了,鄭玄暗忖的回去該讓她多吃點什么,務必讓她再胖起來。 鄭亶聽到鄭玄說,圣人想把老二召回來,他揚眉問:“你答應了?” 鄭玄笑著說:“老二要是不回來,我們這盤戲怎么唱下去?”鄭玄等這一天等了很久了。 鄭亶皺了皺眉頭:“你也別太托大,萬一有什么差錯,我們家就萬劫不復!” 鄭玄冷笑:“天下哪有什么保準成功的事?即便有也不可能是篡位,要按照以前,能有兩三成的成功的可能,就該做了?!爆F在這可能性提高到五成,已經很高了。面對鄭亶,鄭玄毫不避諱自己的野心。 鄭亶嘆氣:“也虧得你娶了娣婦,要是沒有她,也不知道你現在會怎么樣?!?/br> 一天之內兩次聽到人說,如果嬌嬌不嫁給自己,自己會如何,鄭玄心里非常不悅,但一個是自己的掌珠,鄭玄舍不得罵,對二哥他就沒那么多顧忌了,他沒好氣道:“她除了嫁我還能嫁誰?” 鄭亶知道娣婦是小弟的死xue,笑了笑也不跟他辯解,“圣人身邊那位道士是怎么回事?”最近圣人身邊突然出現了一位異常受寵的道士,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牢牢抓住了圣人的心,讓圣人對他言聽計從。 “前段時間嬌嬌夢魘,我擔心她中了魘術,就派人把他接回京城,他給嬌嬌調了一副安神香,嬌嬌這些天身體就好多了?!编嵭忉屨f,對于道士鳳命說法,他將信將疑。 傻子都能看出自己將來要篡位,既然自己是未來的皇帝,嬌嬌就肯定是鳳命了。鄭玄懷疑這廝就是來慫恿自己篡位了,所以將他推薦給了圣人。 “你還信這個?”鄭亶錯愕道:“要是魘術有用,你早被圣人咒死?!毙〉苁裁磿r候這么蠢了? 鄭玄:“……”他沉默了一會:“我自然不信?!钡婕皨蓩?,鄭玄真是什么法子都想了,太醫把過脈,說她沒病,他除了往魘術方面想,還能怎么想?要換成自己,鄭玄肯定不信,這種東西要是有用,不用等圣人,先帝在時他就會被人咒死了。 鄭亶心中感慨,本以為小弟是他們三兄弟中最冷心冷情的人,可誰能想到他居然也有寵妻如命的一天,鄭亶心中的感慨一掃而過,又跟鄭玄說起了正事:“這人可信嗎?” 鄭玄哂笑一聲:“有什么可信不可信的?橫豎他現在干得就是殺人命的活?!?/br> 歷代帝皇不管年輕時是不是信道,年長之后都會信仰道家,因為只有道家才有長生不老的指望。圣人為什么信任那老道士,就是因為老道士讓他重振雄風,只是他還不知道,老道奉上的秘藥,不是治病的良藥,而是殺人的毒藥。 鄭亶一想也是,他提醒鄭玄說:“既然準備動手,家里女眷是不是也要送走?”萬一亂起來,他們可無暇顧及女眷。 鄭玄道:“我們在這里,她們還能去哪里?只有在我們身邊,才是最安全的?!?/br> 鄭亶無言以對,在他們身邊才是最危險的吧? 鄭玄想法跟二兄完全不同,在他看來天下除了自己,沒人能妥善保護妻子,嬌嬌是他僅有的軟肋,她只有在自己身邊,才不會給別人可趁之機。 是故鄭玄回去以后,毫不避諱的跟王珞說起了自己的計劃:“圣人千秋想召二皇子回來,我答應了?!?/br> 即使王珞心里早有準備,聽到鄭玄的話,她心頭微顫的問:“您準備動手了?想要一網打盡?”二皇子暗中跟劉春生聯系的事,王珞也知道,她不知道劉春生,但聽鄭玄說,此人跟他一樣狼子野心,但比自己蠢了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劉春生是絕對不可能真正去幫圣人“清君側”,他只有可能借著“清君側”的名義,跟鄭玄做一樣的事。鄭玄猜劉春生可能會借著幫忙的名義,讓圣人暗中配合他帶兵入城,然后出其不意的攻擊鎮國公府,只有將鄭玄、鎮國公、世子和鄭亶都殺了,他才可能真正上位。 鄭玄笑道:“劉春生應該會在圣人千秋時動手,屆時也是我最好的機會,也虧得你提醒我,不然我說不定這次真栽了?!?/br> 王珞搖頭說:“不會?!?/br> 鄭玄笑望著妻子:“對我這么有信心?” 王珞說:“他想要快速的殺您,起碼也要用幾百人,您是什么出身?那么幾百人入城,您會一無所知?” 鄭玄大都督當久了,以致于很多人都忘了他以前是禁龍司指揮使嗎?別的地方不好說,可是京城是完全在鄭玄掌控之下的,就算是圣人也不可能在他眼皮底下做手腳。 王珞猜的沒錯,前世圣人也聯系了劉春生,也想來上這么一出,鄭玄并沒有提早知道此事,但是在劉春生派軍士入城時,被他手下的探子發現了,鄭玄按兵不動,等劉春生出手時,他第一時間殺了劉春生。 鄭玄前世根本不是被人暗殺,他只是無聊去了戰場,在對戰時沖鋒陷陣,腳不慎被劃破了,傷口感染而死。后來人曾感慨說,這是老天爺也要鄭玄死。 至于他被刺殺的傳聞,只是民間流言,大家都覺得鄭玄作惡多端,所以有高人出面,殺了鄭玄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