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玉茗來之前就問過明朗,晚上會有哪些人,明朗只說有jiejie一家三口和姐夫的徒弟,其余并無旁人。 玉茗是個細心人,就給慧哥兒準備了這個小巧的小銀錠。那小銀錠小的很,估計也就值個半兩銀子,好在是花樣好看。 梅香忙謝過玉茗,“meimei還沒吃過我們一口茶,我們倒先偏了meimei這樣好的見面禮?!?/br> 堂屋里,八仙桌已經擺好了。明朗把秦玉炔和黃茂林請到了東面坐上席,他自己帶著明盛坐在北面,梅香抱著慧哥兒與秦大奶奶坐在西面,葉氏帶著玉茗坐在南面,旁邊加了個高凳子,讓蘭香坐在一邊。小柱、麥芽和秦家丫頭沒有上桌,葉氏在廚房給他們留了飯菜。 葉氏買了一壇子酒,黃茂林來的時候,把自己從縣城帶回來的一小壇好酒也帶了過來,葉氏家里還有米酒。 明盛起身,給秦玉炔、黃茂林和明朗各倒了一盅酒,又給眾女眷們一人倒了一小碗米酒。 秦玉炔起身,先向葉氏敬酒,感謝葉氏辛苦準備的酒菜。 秦家是女方家,卻這樣客氣,葉氏忙說了一堆謙虛話。但她是個婦人,不好和秦玉炔說太多。 韓敬平不在了,黃茂林這些年在韓家對弟弟meimei們來說,如兄如父。他忙向秦玉炔敬酒,表達一下男方的感激,將姿態擺低一些,顯示出娶親的誠意。 有黃茂林和秦玉炔客套,葉氏不再說話,明朗即將要做新郎,也不好開口。 說著說著場面就熱鬧了起來,秦玉炔這幾年和外頭人打交道,十八般本領樣樣都會,與黃茂林劃起拳來,哪里還看得出他是個秀才郎!若不看他的相貌和穿著,只看他劃拳的氣勢,就跟那街頭糙漢子似的。 上席上兩個人喝的熱鬧,梅香也陪著秦大奶奶說話,葉氏照顧玉茗和蘭香。 秦大奶奶生養過兩個孩子,與梅香說起養兒經來,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一頓酒席,賓主盡歡。 自那以后,梅香每天下午都會回娘家幫忙。葉氏和梅香cao持家里的事情,外頭定花轎和吹鼓手的事情,葉氏都交給了黃茂林。 一日,梅香與黃茂林吃過了午飯,把小柱留在家里照看豆腐攤,夫妻二人抱著慧哥兒一起去韓家。 才剛出家門沒多遠,忽然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你道是誰,正是已經從韓家學堂退學了的王存周。王存周剛從縣城里回來,也沒想到會遇到黃茂林夫婦。 雙方都愣了一下,王存周看見慧哥兒,再見梅香一身紅裙,頭戴金簪,雖生過了孩子,容貌卻越發俏麗。 他的心中又涌起了一些酸澀,但為了撐住場面,他主動向黃茂林夫婦拱手,“梅香meimei,妹夫好!” 黃茂林也拱手,“王家二哥回來了!這是要往哪里去?” 王存周笑了笑,“我只是路過,你們這是要去哪里?” 黃茂林瞇著眼睛對他笑,“明朗要娶親了,我們去給岳母幫忙!” 王存周沉默了一下,半晌之后嗯了一聲,“那你們去忙吧,我先回家去了!” 雙方別過,整個過程中,梅香一句話沒說。 黃茂林若無其事從梅香懷里把慧兒接過來,兩口子一路說笑著去了韓家。 梅香平日不怎么打聽外頭的事情,黃茂林卻知道很多。 王存周始終過不了院試,后來,他到縣里找了一家商行做賬房,總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但他年紀大了,說親事卻有些難。王存周的阿娘趙氏對媳婦又百般挑剔,年紀大的不要,長的丑的不要,家里姐妹太多的不要,嫁妝太薄的不要。 就這幾個不要,生生把王存周拖成了二十歲的老光棍,王存周年齡越大,趙氏越不肯服輸。 也就今年春天,終于有人給王存周說了一個能讓趙氏看得上的兒媳婦。 這姑娘就是那家商行掌柜的外甥女,今年十六了,長得不賴,家里條件也不差。 黃茂林曾經很是好奇,這姑娘按說條件不差,怎的就看上了王存周?黃茂林三天兩頭去縣里,沒費多少勁就打聽清楚了。 好家伙,這姑娘原來私底下和人相好過。那相好原是個戲子,長得冠冕堂皇,卻一肚子壞水。只想勾搭的姑娘和他好上了,然后父母給一份豐厚的陪嫁,從此他就能靠著婆娘的陪嫁過日子。姑娘見他長得好,又滿嘴甜言蜜語,頓時把什么規矩都拋到了腦后。 被父母發現時肚子里都懷上了,父母一碗藥把剛懷上的孩子打了下來。 姑娘懷孩子的時候才十五歲,也沒人能看得出來。無非就是忽然精神不濟,過一陣子又好了。 王存周對外說定過親,因八字不合又退了,遲遲未有合適的。掌柜的一聽就上了心,外甥女的事情他也知道,親meimei托他幫忙尋摸。 掌柜的一見王存周就相中了他,年紀大一些也無妨。在掌柜的撮合之下,雙方定了親。 趙氏得了個這么好的兒媳婦,頓時熱鬧的整個平安鎮都知道了。梅香略有耳聞,并不放在心上。王存周如何,早就和自己沒有關系了。 平安鎮的人自然不知道那姑娘的底細,但縣城里,只因那戲子嘴巴不嚴,有不少人都知道他把人家黃花大閨女弄大了肚子。 黃茂林聽到了許多閑言碎語,但他只是聽一聽,回來后并沒向任何人多說一句話。 如今自己和梅香過得好,那管他王存周娶了什么樣的婆娘!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梅香不想惹事,趙氏卻仍舊不肯放過她。 王存周上個月才定親,趙氏覺得小兒子終于找到個可心意的兒媳婦,又年輕,又漂亮,還是縣城里有錢人家的姑娘,把那韓家母老虎甩出了五條街去! 趙氏開始到處炫耀自己的兒媳婦,話里話外無非是當然自己有眼光,及時退掉了母老虎,若不然哪里有現在這樣好的親事。 這些閑話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飛遍了平安鎮。 葉氏本來正在準備兒子的親事,無意中聽到了兩耳朵,頓時氣的飯都吃不下了。 黃茂林的消息更靈通,一聽見趙氏話里話外編排梅香,他立刻把那姑娘和戲子的風流韻事傳了出去。 趙氏聽到后,如同晴天霹靂!她立刻質問王存周,姑娘可是有不妥? 王存周平日里只顧著干自己份內的事情,并沒有去打聽太多,且他如今對娶妻之事并不抱太多幻想。 院試兩次落榜,讓王存周曾經夢想中的官家小姐紅袖添香的場景成了泡影。這次定親,他感覺自己終于完成了一項任務,阿娘也不用再整日咒罵。 趙氏有沒有打聽到姑娘的實際情況,黃茂林并不清楚,他也不想去cao心此事。王家如何與自己并無關系,但誰也不能中傷梅香。 小鎮上每天都不缺新鮮事,趙氏的閑言碎語很快就被淹沒掉。葉氏后來聽到了王家兒媳婦的閑話,暗地里呸了兩口,活該! 既然流言已經平復下去,葉氏自然不會到女兒面前傳話,黃茂林就更不會說了。楊氏不敢說,如蓮香等人只有幫著痛罵趙氏的,也不會傳這種流言。從頭到尾,梅香毫不知情。 街頭的一次偶遇,就如同樹上掉了一片葉子一樣簡單,連灰塵都沒打起幾個,很快就被黃茂林和梅香拋到了腦后。 忙忙碌碌準備了一個多月,明朗成親的一應事宜終于都預備妥當了。 梅香是明朗的親jiejie,從頭到尾一直在幫忙。成親當日,韓氏族人都到鎮上來了,學堂里的學子們都放假回家去了。 有一些家長還跑來送了份禮,喝了杯喜酒回家。 各路親戚都來慶賀,外面有韓文富、韓敬奇和黃茂林cao持,內事有蘇氏、周氏和梅香幫襯。 正日子那一天,葉氏坐在上首,穿了一身新衣裳,受了兩個新人的禮,激動得熱淚盈眶。 玉茗的嫁妝看起來不多,分量卻極重。 縣城的商鋪一間、學堂的宅子一棟,金首飾四件,銀首飾若干,壓箱銀子十兩,其余衣裳被褥也比較多。 折算起來,總有個一二百兩銀子。 成親的第二天,新人見禮,葉氏特意把女兒叫了過去,讓兩個新人給jiejie姐夫行禮。 辦過明朗和玉茗的婚事之后,秦家人又在平安鎮逗留了幾日,等小夫妻三日回門過后才走。 葉氏想到玉茗一個人遠嫁而來,娘家人都離得那么遠,定然是十分不舍。怕她難過,葉氏每天都帶著她,一起說說笑笑,也分散一下精力。 每天上午,周氏送菜過來之后,葉氏讓玉茗帶著蘭香和兩個丫頭一起收拾,自己在倒座房招呼上門打油的客人。 玉茗剛開始對家里油坊里的事情一竅不通,有時候葉氏上午有事情,蘭香又小,玉茗偶爾也會去照應照應。 頭一次玉茗應付了兩個打油的人之后,葉氏滿口夸贊,“我還想著你怕羞,故而從來不叫你去倒座房,沒成想你竟然做的不錯?!?/br> 玉茗笑著回答葉氏,“這是咱們家的事情,我既然嫁過來了,阿娘忙不過來,我豈能袖手旁觀。我雖然不如阿娘做的好,那些瓶瓶罐罐的還沒弄明白,多做幾回也就清楚了?!?/br> 葉氏見兒媳婦能干,成親沒多久,就開始把學堂里做飯的事情交給了她。 玉茗很欣然的接過了這個任務,明朗在學堂做先生,她是師娘,合該給學生們做飯。從小她就看著阿娘一直給學堂做飯,如今輪到她自己,再沒有半點不適應。 原來玉茗小的時候,干家務活不是特別利索。自從定親以后,秦太太和秦大奶奶開始好生教導她cao持家務。 兩三年的功夫過去了,玉茗也能做出像樣的飯菜來。 娘家里一切順利,梅香也跟著高興。如今弟媳婦進門,家里又有兩個小丫頭,能幫阿娘分擔不少。 家里人一多,葉氏的空閑就多,她又開始經常過來給梅香幫忙。有時候是她單獨過來,有時候是帶著兒媳婦和女兒一起過來,漸漸的,梅香和玉茗也越發熟悉,偶爾玉茗也會單獨過來給梅香送一些家里新得的吃食。 冬天是梅香家里最忙碌的時候,辦喜事的多,喜饃鋪子天天都沒閑著,豆腐坊里的生意也比夏天好多了。除了這,今年仍舊要幫葉厚則和韓敬奇等人帶賣木炭。 葉氏不會做喜饃,也不想去學。這是他們三家的生意,自己若去幫忙,人家到底分不分錢。她索性不去管,只幫女兒干一些家務活,有時候抱著慧哥兒看她們干活,在一邊一起說說笑笑。 慧哥兒已經一周八個月了,跑起來橫沖直撞。每天穿著厚厚的棉襖,快速的往前扭動。 他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前梅香每頓飯單獨給他做些吃的,現在只要把飯菜做得淡一些,慧哥兒可以跟著大家一起吃。 梅香自己弄了些豆瓣醬,家里炒菜鹽放的少,誰若覺得太淡了吃不下,加一些醬在自己碗里拌一拌。 能和大家吃一樣的飯菜,慧哥兒特別高興。他已經知道用勺子往自己嘴巴里填東西,但總是撒的到處都是。 有時候用勺子去舀飯菜,舀了半天都舀不起來,一著急,慧哥兒還是會用手去抓。 一頓飯吃完,他胸前粘的都是米粒,臉上糊的跟只花貓一樣。飯沒吃多少,倒是折騰的大人夠嗆,最后還是要喂他。 梅香家菜園里的菜都長起來了,現在她再也不用去街上買一根綠葉了。才入冬的時候,梅香就腌了一大缸的菜。 梅香用的是那種最大號的缸,里面放了雪菜、蘿卜、辣椒和大白菜。 每隔一天,梅香會從腌菜缸里撈出一些菜,洗凈捏干水,切碎了,下油鍋爆炒。 早上吃紅薯稀飯的時候,配上雪菜炒雞蛋,那味道才好呢。有時候夜里吃搟面條,里面加一些腌蘿卜條,或者把腌辣椒切碎了和香豆腐丁一起炒,梅香覺得比rou都好吃。 今年家里沒有紅薯,郭舅媽和郭二姨每人帶了半袋子過來,梅香從家里拿了一些豆腐作為回禮送給二人。 郭舅媽和郭二姨每次上門來做喜饃,嚴格遵守自己的規矩。不在外甥家吃飯,不拿外甥家一針一線。 親戚是親戚,生意是生意。做生意期間就不講親戚,等親戚間走動時不談生意。 早些時候,梅香經常想把家里的豆腐送給她們一些帶回去做菜。但郭舅媽和郭二姨嚴詞拒絕,并讓梅香從此再不要提此事。梅香見她們堅持,也不再勉強。 這樣相處下來,這喜饃鋪子在三個女人的運作下,像模像樣的。這一年多以來,賬目清明,沒有發生過任何矛盾。 繼續說菜園,各種菜先后長起來了,梅香家里吃不完,經常給葉氏和楊氏送一些。蓮香那里不需要,周氏經常會送一些給她。 黃炎夏經常會出去撈魚,每次得了魚之后,也往大兒子這邊送一些。葉氏這邊從不跟女兒客氣,反正她現在過來的勤,能給女兒幫不少忙。偶爾有學生家長送給明朗的東西,葉氏也會給女兒分一些。 十月中旬,天忽然下起雪來。因黃茂林時常去縣里,家里實在走不開,梅香今年沒有進山砍柴,而是花錢買了許多柴火。 柴房里堆得滿滿的,花了二百多文錢。 葉氏倒不反對,女兒家里豆腐坊和喜饃鋪子,合在一起一個月能掙不少錢,倒不必為了這二百多文錢特意往山里跑。 一日下午,家里不用做喜饃,外面雪下的大,冷得很,家里柴火充足,梅香就在廚房里燒了個火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