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慶王跟著官家一起坐車,問道:“父皇,北疆那二十萬遼軍……聽說昨日集結完畢……” 官家道:“已經放出消息,大宋天子未死,武國公夫婦也健在,胡杭謀反失敗,遼側又有西夏虎視眈眈,朕不覺得遼還敢貿然出兵南下,這次集結估計明日就會撤軍了,若是明日不撤,就遣笑陽出去收拾一下即可?!?/br> 慶王不解:“為何不是武國公,而是明兄?” 官家微微一笑:“借此機會讓他們知道,不但武國公健在,又出了個青出于藍的小武國公,好讓他們收收心,冷靜冷靜?!?/br> 慶王小聲道:“哦,原來如此,父皇啊,兒臣還真不知道六弟武功那般嚇人,何時練的?” 官家笑道:“靜貴妃武藝不凡,教你六弟很正常。你六弟是個內斂的孩子,你以后要多仰仗你六弟才是?!?/br> 慶王面露凄慘:“六弟就是我的命,父皇若是哪天真的駕崩了,六弟要是不理朝政,兒臣就不活了,反正也得國破家亡,還不如提前選個舒服的死法?!?/br> 官家最近受的刺激已經不少了,聽聞此言,不覺臉都抽了一下…… 明笑陽跟著爹娘回府,進了竹齋,問道:“既然是胡杭勾結遼夏,可遼夏為何愿意聽從胡杭出兵呢?” 白赫云道:“據皇城司和白氏密衛的情報來看,這事大體很清楚了,夏是地小人口多,胡杭送去了相當于三年歲幣的錢財給夏,并承諾如果他當了皇帝,愿意給夏雙倍歲幣,只求夏佯裝調軍。至于遼,是和他們的內政有關,遼的太子和承王相爭,太子主張攻夏,承王卻始終覬覦我大宋,胡杭怕太子從中掣肘,便沒找承王,而是說服了遼太子,讓太子提議攻宋。承王自然是樂見其成,舉薦了一個老將掛帥,想借著胡杭給的瓊州劇毒‘見血封喉’除掉你爹,而后南下攻宋。遼帝見太子和承王都提議攻宋,又考慮到我大宋內亂將至,也覺得可行,便調集了十萬遼軍于北疆?!?/br> 明笑陽道:“那我爹是真的中箭了?” 明瑞然道:“沒有,擦傷而已,爹是故意的?!?/br> 明笑陽沉默了一會兒,感慨道:“每天日升日落,平靜無奇,可平靜之下卻這么兇險暗涌,瞬息萬變?!?/br> 明瑞然道:“那有什么平白無故的歲月靜好。都知皇帝尊貴,哪知他的辛苦和不易?!?/br> 明笑陽沉聲道:“嗯,身為天子,想要整肅朝綱,激濁揚清,還要被逼得詐死,冒著生命危險面對宮變,這要是萬一出個差錯……豈不是真的悲劇了?!?/br> 白赫云道:“看上去結局順暢無阻,可是從百密一疏到萬無一失,這之間的差距,就是生與死,成與敗,國之存亡。官家與我們的心思和付出不僅僅是嚴謹慎重就能完全概括的。笑陽你可能領會嗎?” 明笑陽鄭重地點了點頭:“一夜之間朝野內外抓捕官員千余人,不會引起朝局動蕩嗎?” 白赫云道:“如果人沒有可以替換的衣服,他還會隨意脫下自己身上的嗎?他若是舊衣破了,自然要先備好新衣,才能換下舊衣。一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國?” 明笑陽道:“嗯,也是?!?/br> 傍晚,明笑陽一個人坐在書房之中,反常的安靜,心想:“趙逸無論當不當皇帝,將來都是要主政的,難怪會郁悶到出家,確實該好好想想?,F如今官家有我爹和我娘,還有一些忠臣良將,可如果將來趙逸主政,誰會幫他?!毕氲竭@,一陣莫名心疼。 遼帝震怒,朝上當著眾臣的面大吼:“什么?明瑞然沒死?大宋皇帝也沒駕崩?內亂一夜之間平息了?我十萬勇士就這么不明不白的沒了?膽敢欺君,你該當何罪!” 遼帥跪在殿前,瑟瑟發抖,一聲不敢吭。遼帝大吼:“給我拖下去,押入大牢!” 侍衛上前將遼帥帶了下去。 遼帝道:“該死的胡杭,我十萬將士不能這么白死!傳我令,二十萬大軍立刻整軍,攻宋!” 太子一聽慌忙上前:“不可啊,二十萬大軍難以滅宋,又有夏在側躁動,明瑞然尚在,我軍何人統帥???萬萬不可呀!” 承王道:“有何不可,這窩囊氣要是平白這么受了,旁人倒是覺得我們遼軟弱可欺,更會讓他們生出冒犯之心,契丹勇士們寧愿一戰,遼的鐵騎也不是擺著好看的!本王愿意親自統帥!” 武將們都紛紛表示愿意參戰,南下攻宋。 太子道:“承王莫要急躁,軍國大事豈能意氣用事?!” 承王道:“那就這樣白死十萬將士?” 遼帝喊道:“好了!都給我住口!唉……二十萬大軍邊境叫陣,看他大宋何人統兵,如果是明瑞然,那在我軍商議出新的戰法之前不要妄動,撤軍便是。如果是旁人,我們就先攻下他幾個州給我十萬將士祭靈!” 清晨,明瑞然和明玦父子倆去早朝,白赫云通常是有事進宮,沒事不朝。明笑陽自從襲了爵,站了一回早朝,覺得兩個武國公真是個很奇怪的事,官家也沒做調整,慶王那個傻子也不會調整,所以這倆武國公去一個就得了,明笑陽在家。 經過最近時日的折騰,白赫云的白氏事務自是堆了不少。趙安辰“出家”了,明笑陽經歷了“官家詐死”和“父母雙亡”之后,性情沉穩了很多,自己在書房中老實地用功。 火童無事,就在院中練功,武國公府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