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一血灑南京之國防會議(上)
是夜,松井石根果然發動了夜襲,而時間就和我所習慣的時間一樣,午夜三點,距離我們撤退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小時,我們已經撤退完畢;鄭宇強率領虎賁營強力阻擊,借著夜色打了半個小時左右,鄭宇強率軍撤退,臨撤退前,鄭宇強拉響了我們事先埋下的炸彈的引線,一聲巨響,整個環形工事連環爆炸…… 據說是倭寇整整一個大隊的人最先進入了陣地里,結果被炸彈炸的只剩一個小隊,還是缺胳膊少腿兒的那種,而松井石根關于嚴防中國軍隊埋下炸藥的手令在十分鐘以后才到,松井石根又吃了一個大虧,算上這個,松井石根應該已經被我氣得差不多了。 鄭宇強撤入蘇州城以后又在城墻上和倭寇展開了一場大戰,又抵抗了半個小時左右,而后成功的撤退了,留下一座夜幕里的蘇州城,丟給了松井石根,那是一座空無一人的城市,幾十萬的民眾全部都被轉移走了。 而我率領軍隊穩穩當當的撤入了錫澄線里面,隨后,陳誠將軍的部隊也到了,三支軍隊合在一起,錫澄線的保障大大提高;嘉興方向留守的軍隊是張靈甫大哥的一五三旅,當時全旅只剩下不到兩個團的殘部,但是張靈甫大哥還是堅定的接下了任務。 并且將隨之而來的倭寇夜襲部隊打退,甚至還出城反擊,擊殺了倭寇數百,而后率領部隊趁夜撤退,往吳興方向追趕主力部隊。 至此,錫澄線以東的地區全部淪于倭寇之手,不過他們沒有得到什么實際上的好處,除了一些死活不愿意離開故土的人,剩下的人,基本上都離開了;而倭寇所需要的糧食和水源,糧食被我們帶走的帶走,銷毀的銷毀,水井基本都被污染,倭寇還是只能從后方調運物資。 松井石根應該會被氣死吧?不知道我在蘇州留下的房屋炸彈會不會再讓他生一回氣呢?老人家身體不好,還是不要太過生氣了,我應該留一封信給他的,恐怕他會氣的直接進醫院。 打開房門,引線被點燃,“轟”的一聲,房屋和闖入的倭寇同歸于盡,消失在沖天大火里,那樣的場面一定非常的壯觀,可惜我看不到了;不過這也是倭寇應得的報應。 第三階段作戰,要正式展開了;而就目前收到的戰報,我們的陣地已經穩固,已經可以再次作戰,但是前面兩段作戰中的損失,尤其是第二階段倭寇毒氣作戰所受到的損失以及其引發的連環損失,是我們損兵尤為嚴重,但目前為止,我手上能夠調動的軍隊,只剩下不到十二萬,也就是說,前面兩段的國防線防御作戰,損兵八萬有余;這還是目前已知的戰死或病亡的人數,還不能算上受傷的士兵。 而倭寇的損兵數量,應該在六萬左右,他們的戰力,還是在我們之上的;相較于上海之役除去一百師之外的戰斗傷亡比例以外的其他部隊和倭寇的戰斗傷亡比例五比一來看,我已經將全軍的團體戰斗力提升到了二比一的地步,能夠兩個人對抗一個倭寇,比之五個人對抗一個倭寇而言,要好得多。 上海之役,經過我們的最終檢查,我們擊殺倭寇八萬七千左右,受傷的倭寇自然更多,但是倭寇的醫療水平,高于我們,所依據我們的估計,他們的最終死亡也就是八萬七千左右;而我軍戰死數量在二十萬左右,因為我軍的醫療水平極低。 而這八萬七千死亡的倭寇,倒是有一大半是一百師在羅店區域殺死的倭寇,包括那被全殲的十一師團和大量的海軍。所以其他部隊殺死的倭寇,只有四萬不到,而我們的傷亡卻在二十萬左右。五比一的比例還是成立的。 而在國防線作戰中,一百師擊殺的倭寇除了第六師團的大部二萬有余,包括那四千余倭寇除外,其他的四萬余倭寇軍隊是別的部隊擊殺的;而在傷亡上,一百師的戰死人數是一萬一千左右,其他的部隊戰死人數是在六萬左右,所以戰斗力的提升是不可置疑的。 看來這一段時間里面,損失的兵力雖然多,但是經過和倭寇的殘酷戰斗存活下來的軍隊,其戰斗力已經比原來提高了一倍有余,面對倭寇,也不再具有最初的那種恐懼感,因為自上海之役以來,他們斬殺的倭寇,已經有十五萬左右了。用倭寇的人頭和鮮血喂出來的殺氣和戰力,將使得他們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而這存活下來的十二萬左右的強軍,這些中堅力量,幾乎人人都有了做基層軍官的能力和資格,等到大擴軍的時候,有了他們的帶領,軍隊的戰斗力一定會大量提升,快速回復;這樣就對我們軍隊的戰斗力持續性有很好的維持作用。 松井石根手上的兵力目前為止還有二十萬左右,倭寇不斷地從華北和東北調來部分軍隊,而他們的本土,似乎已經沒有什么軍隊了;看來除去倭寇的關東軍,倭寇可以發動的軍隊,已經沒有多少了,他們的戰爭資源,已近枯竭,而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方面的短板。倭寇雖然窮兵黷武的擴軍,但是他們的人口數量和短缺的資源將是他們最大的短板,他們之所以希望速戰速決,就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他們的作戰了。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很慶幸,慶幸校長可以忍辱負重多年,沒有在民國二十年東北事變的時候就和倭寇決戰,要是那個時候就決戰了,恐怕中國已經亡國了…… 我很快的就安排好了作戰計劃和作戰單位的布置,尤其是關于江陰要塞的問題,江陰要塞已經受到了倭寇海軍的猛烈攻擊,我軍的海軍剩余的艦只正在大江上和倭寇展開殊死搏斗,但是我軍的海軍實在是實力太差,根本應付不了倭寇的海軍,所以,還得靠陸軍和要塞炮。 既然如此,我就要擺放幾支強悍的部隊放在江陰,包括一百師保存最完整的一零八團譚勇所部五千人,譚勇也是最早跟隨我的五二四團的軍官之一,文化基礎較高,有很好的文化修養,也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說起來還是我的學長,成績排在當年的第六名,跟隨八十八師參加了最早的德式訓練,能力很強。 此次作戰,一零八團也放在了前線,但是也許是譚勇對軍隊的要求較高,為人也謹慎,所以一零八團在全師九個團里面的損失是最少的,建制最完整;所以我將一零八團安排在了江陰,除此之外,我還將四十三軍的一支部隊和炮兵四團的一支拉到了江陰要塞,協助江陰的海軍和陸軍對抗倭寇,力保錫澄線最北段不失。 北段一旦失守,錫澄線就等于是被突破了,倭寇可以繞過我軍的防御,直撲南京,那就糟了,所以江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因為此,我請陳誠將軍率軍坐鎮江陰;而我則率軍把指揮部設立在了無錫,太湖邊上的美麗小城。 江蘇自古以來人杰地靈,當然也出了許許多多的名流人物,江東英才大部分出自于江蘇,便是到了如今,也有大量的知名人物是江蘇人,我們已經失卻了浙江的一部分,江蘇的大部分,一旦無錫失守,江蘇省可就不保了,可惜啊,如此繁榮的省,卻要毀于戰火…… 其實多虧了四川,要是沒有四川,我真的不能想象失去了沿海諸省,我們還怎么繼續抗敵。 而就在我剛剛主持好指揮部的建設以后,我就收到了來自南京的電報,是校長發來的,主要的內容就是說政府將在十二月一日在南京召開非正式國防會議,基本上出席的都是地方實力派和主要的掌權人,沒有其他閑雜人等。也就是說,這是一場真正的中國最高權力掌握者的集會。 校長的意思,就是要在這個真正地權力大會上,推薦我來擔任南京衛戍司令,校長覺得,只有把南京交到我的手上,我國才不會在國際上有失國格,也就是不會輸得太難看,保證了我國的尊嚴,而校長也會在大會上宣布將首都遷移到重慶,以重慶為陪都。 我也明白校長為什么這么說,南京衛戍司令,其實是個燙手山芋,打得好,那就好,打得不好,那就是罪人,別想掌兵了;而我是整個計劃的提出者,要想既保證我國的尊嚴,又不會使我喪失掌兵之權,也不會讓部隊受到較大的損失,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我來做這個司令。 并且我的名望和戰績以及和地方部隊比較良好的關系,這倒也適合;中央諸將,或多或少都和地方有恩恩怨怨,難以協調各個實力派的軍隊,而我是個新人;沒有和任何軍閥打過仗,這從歷史上就有比較好的優勢;更兼我在大戰中的戰績和對地方部隊的優待,使得我受到了不少地方勢力派大佬的暗中贊賞和支持。 所以相比較而言,我雖然年輕,卻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國防線作戰計劃已經快要結束了,政府決定在那之前就正式遷都,那么就在這個時候把最重要的政府遷都之后的指揮作戰問題落實了,也就算是解決的大問題,接下來的戰斗問題就交給我,校長他們會在后方準備預備役兵源的征集和經濟的恢復建設。 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定要立刻使各大工廠公司恢復營業,政府才能得到稅收,才能支持抗戰,軍工廠的建設恢復更為重要;還有根據德國軍事顧問提出來的提議,我們將在后方建立大型的練兵基地,雖然時間不足,但是至少要訓練出一大批有基本軍事素質的新兵,才能補充完成。 現在各部隊的損失都很大,但是援兵也是有建制的,不能把人家的兵拉到我們的軍隊里面,那樣的話就太不夠意思了;現在戰事緊急,損失極大,什么部隊都很需要士兵,我作為他們的指揮官,更不能這樣。 不過所幸義務兵制度已經展開,立為了國策,相信只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優秀的兵源;新兵的訓練任務交給了德國軍事顧問團的一些人員,在他們的訓練下,這些新兵的素質,我是非常相信的。 所以政府的工作量非常大,校長作為主要掌權人,也將極為勞累,要是在這個時候南京作戰又出了問題,那么校長就真的分身乏術了;為校長分憂,這是我理所應當的職責,況且校長的年紀也不小了,精力體力都大不如前,要是這樣勞累下去,校長可能會生病的;校長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和中國的領袖,絕對不能出事! 于是我把一切事情都交代完畢,把軍隊指揮權交給了謝晉元大哥和勃羅姆,讓他們兩個共同決定一切軍務;自己率領唐宇和一百多警衛,坐車趕往南京參加這個重要的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