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剛醒來就cao心,果真是要當娘親的人了?!比径滩蛔〈蛉?,幫她掖好被角后將一把玉骨團扇擱在枕畔,叮囑道:“徐太醫說了,少夫人如今身子弱,半點疏忽不得。門窗不好常開,若嫌悶了,先用扇吧。熬過這幾日就好?!?/br> “已熬了半年,不怕這幾日,快去吧?!?/br> 魏鸞催促罷,瞧見染冬掀起簾帳出去時,腰間香囊露出來,成色很新,花樣卻頗為眼生。猜得緣故后,低聲自語道:“等你成婚生子,沒準比我還cao心?!?/br> 帳外染冬沒聽清,回首道:“什么?” “沒什么?!蔽蝴[笑得歡快。 等她走了,便仰靠在軟枕上闔目養神。 誰知沒坐片刻,外頭卻傳來人語歡笑。 即使隔著窗戶紗帳,周驪音的聲音也遠遠地從院門傳進來,“想著鸞鸞產期將近,總是管不住這雙腿,往這邊跑。誰知這么快就生出來了?快帶我去瞧?!痹捯袈涮?,廂房里魏夫人含笑招呼,帶她去看孩子。 安靜了片刻后,兩人的說話聲便往正屋里來。 原本因魏鸞歇息而頗為安靜的北朱閣,經周驪音這一番歡快笑語,漸漸熱鬧起來。沒過多久,盛老夫人便帶著長房的慕氏婆媳、剛下值回來的盛聞天和盛明修等一堆兒孫,說說笑笑地來了。 盛聞天是個剛硬男兒,不慣在北朱閣多待,瞧著魏鸞母女無恙,沒多久先走了。 老夫人卻舍不得走。 她原就十分疼愛魏鸞,經了章氏下毒、魏鸞求藥的事,祖孫倆感情更甚從前。這孩子她也是盼了許久,沒少在樂壽堂的小佛堂里燒香,如今總算盼來個小千金,瞧著襁褓里闔眼安睡的小丫頭,慈愛的笑都快從眼睛里溢出來了,將一枚赤金長命鎖放入襁褓。 慕氏等人亦有所贈,而后就著仆婦侍女搬來的繡凳,圍坐說話。 周驪音從前特地拜訪過盛家女眷,如今湊巧碰見,也頗融融。除去滿屋女眷,里面還摻了個少年郎——盛明修原打算湊完熱鬧便隨盛聞天回去的,瞧見周驪音也在,卻沒挪腳步,只管站在母親身后,裝作對小侄女極感興趣的模樣。 女眷笑談間,他的目光不時瞥向周驪音。 周驪音卻沒怎么看他。 不像是在長輩跟前避嫌,反像是在鬧別扭。 魏鸞直覺有貓膩,因滿座都是長輩妯娌,只能裝眼瞎瞧不見,暗里留意兩人神情。等兩盞茶喝完,盛老夫人帶著女眷們和盛明修走了,她才捉住周驪音,趁染冬她們出去送客,屋里沒人,低聲道:“你倆鬧什么呢?” “誰???” “還能有誰?” 這一問,周驪音神色稍黯,垂眸掐住了衣袖。 魏鸞戳她的腰,“他惹你生氣啦?” “沒有。他很好?!敝荏P音低聲,被魏鸞連著戳了幾回,終于嘆了口氣,低聲道:“自打母后和皇兄出事,除了你和姨母,就數他最傷心,時常借著學畫的名義寬慰開解。鸞鸞,我是真的喜歡他,也很感激,可是盛家……” 她頓了下,神情里黯色更濃,“前兩日我聽人說,你婆婆在給他尋摸親事?!?/br> “其實也是應該的。盛家這么些兒孫,只有他尚未成親,做長輩的當然心急。何況如今盛統領身居高位,重權在握,肯定有不少人想上來攀親事,牽線搭橋。他又生得那樣出色,京城里原就有不少女子傾慕,不缺登門結親的?!?/br> “可我們的事,原就遭人反對?!?/br> “他就算愿意對我好,陪著我走了這一段愁云慘淡的日子,卻不能輕易背棄家門,我也不忍心看他為我而與家人爭執。至于我,皇祖母薨逝未久,母后和皇兄身在囹圄,這般情勢,也不好跟父皇提起,免得前路未定,拖累了他。這些消息我聽著難受,卻無能為力?!?/br> 想出手阻止,她卻未必能給盛明修足夠明朗的前程。 想坐視不理,心里卻著實難受得緊。 當初招惹盛明修,皆因見色起意,看上少年郎的玉貌瓊姿、颯然風采,后來漸漸熟悉,亦慢慢沉淪,生出占有之心。彼時沒想到盛家會反對,更沒想到自家后院會起火,如今走到這地步,種種情緒交雜,如同慢刀割rou,悶悶的疼。 周驪音借軟枕靠著,抱住魏鸞的手臂。 “有時候真的羨慕你跟盛統領,當時誰都不看好,如今卻能生出這樣可愛的小寶寶。而我呢,總以為前路無憂,卻原來拐彎處有這些挫折等著,這樣煎熬作難。說實話,他若真的聽了家里的安排,我也不會阻攔。這輩子能碰見他,有這兩年的回憶,該知足了?!?/br> 極輕的話語,憂愁而迷茫。 魏鸞心疼地握住她的手。 “當初我嫁進曲園時,其實比你更害怕。他當初的名聲你也知道,跟個鐵石心腸的人廝守一生,多可怕?而你就算是最壞的境地,明修另娶旁人,你難過之后仍能另尋良緣,各生歡喜。如今連我都走過來了,柳暗花明,你又何必杞人憂天?沒準兒明修能扛得住呢?” 這般安慰,倒是讓周驪音聽進去了。 畢竟,比起沒法嫁給心上人,被迫嫁給個心狠冷厲的男人顯然更可怕。 她也明白魏鸞的意思。 既然無力扭轉,只能邊走邊看,盡力而為了。 落寞的臉上微露笑意,周驪音貼過去咬耳朵,“這話要是讓盛統領聽到,當心他真心狠手辣給你看。好了,我這些都是往后的事,你可得好生養著。聽宮里的嬤嬤說,月事里萬不可疏忽,你得聽姨母和太醫的話,回頭出了月子,咱們仍各處張揚去?!?/br> “狐假虎威我最拿手了?!蔽蝴[莞爾,因瞧見染冬在簾外探頭探腦,想是有事稟報,便道:“孩子已經看過,該動身啦。三弟大概等急了,我瞧他那樣子,必定會在外面堵你?!?/br> “少胡說!”周驪音嗔她。 轉念一想,她無緣無故地故意不理人,以盛明修的性情,沒準兒真會懶洋洋藏在哪棵樹上,等她經過時跳出來問緣由——少年風華正茂,心計百出,耐心溫柔之外,也沒少故意嚇她。 遂沒再耽擱,起身辭行。 果不其然,出了北朱閣沿著曲廊向外,靠近垂花門時,便有道身影從天而降。 少年錦衣玉冠,抱臂倚樹,甚是囂張。 …… 甬道曲折,連通垂花門隔開的內外院。 盛煜陪著永穆帝徐徐往里走。 當了這些年君臣,走過無數遭性命攸關的危機,這還是頭次陪皇帝微服外出。因怕曲園里倉促間應對不及,自偏門出宮后,他還特地讓盧璘回府通風報信,免得前往北朱閣賀喜的女眷撞見皇帝。 方才看盧璘的神情,女眷果然都走了。 他再無擔憂,放心引路。 結果才進垂花門沒走兩步,君臣倆就愣住了。 甬道旁嘉木掩映,綠意深濃,揉碎的樹影下站著兩個人——少年身姿挺拔如玉樹,姿貌昳麗遠超同儕,少女則華服美飾,裙角搖漾。兩人站得很近,一眼便能瞧出來的曖昧親近,身后兩位公主貼身使喚的侍女側身而立,各自垂首。 陽光稀疏,樹影搖動,盛夏天光里的兩人如珠玉相映。 永穆帝認出了周驪音,卻不認識那少年,側頭道:“那是?” “是舍弟盛明修?!?/br> 盛煜瞥向那邊,神情有點復雜——千算萬算,避開了滿府女眷,卻沒想到竟會撞見這對冤家。周驪音便罷,魏鸞生了孩子,她聽說后定是要火急火燎來看的。盛明修是鬧哪樣?他在曲園里一向如此肆無忌憚嗎? 皺眉未已,那邊兩人聽見動靜,齊齊望過來。 盛明修不認得那穿著暗紋錦衣的男人,只覺他身姿威儀,氣度不凡,料想定是哪位朝堂重臣,忙拱手作揖。周驪音認出父皇,驚愕慌亂之余,忙抬步要過去行禮,被永穆帝輕輕擺手阻止。 “我來看看孩子?!庇滥碌劬彶竭^去,目光在盛明修身上來回打量幾遍,朝盛煜道:“令弟姿容出眾,倒有幾分時相那孫兒的風骨?!?/br> 說著,拍了拍周驪音的肩,徑直擦肩而過。 剩下周驪音呆站在那里,手足無措,滿臉詫異。 …… 同樣詫異的還有魏鸞。 聽見染冬說永穆帝要微服親臨曲園,看望剛出生的孩子時,她著實吃驚不小。畢竟,她從前做公主伴讀時,雖沒少跟周驪音一道在御前晃悠,但那都是因章皇后的干系。如今章皇后倒臺,永穆帝揣著舊年的仇恨,對她定不會如從前般和善。 之所以來,自是因盛煜之故。 亦可見,她從前關于盛煜身世的猜測并無差錯。 驚愕過后,又忙著收拾屋舍,預備接駕。 等永穆帝在盛煜的陪同下抵達,北朱閣里已是院落整潔,桌椅儼然。進了院,仆婦侍女齊齊行禮,留在曲園照顧女兒的魏夫人也沒想到皇帝竟會駕臨,既得了風聲,便在廂房外的甬道旁恭敬施禮。 永穆帝瞧見她,倒是一怔,“你也在?” “鸞鸞頭回生育,我過來幫著照看?!蔽悍蛉思戎俏⒎鲂?,便未行叩首重禮,端莊屈膝時,姿態仍舊恭敬。 永穆帝頷首,瞥了眼盛煜。 他確實沒想到魏夫人竟會在北朱閣,畢竟以盛煜對章皇后的仇恨,瞧見周驪音時都冷冷淡淡的,對著章皇后的親meimei,想必也有點芥蒂。卻沒想到,他竟會讓魏夫人來曲園居住,盡釋前嫌。 還真是難得。 永穆帝微笑了笑,問道:“魏鸞和孩子呢?” 魏夫人遂引他入內,看望母女倆。 永穆帝既是微服來訪,也沒擺架子,且他身為人父,知道初生育的女子吃過何等苦頭,也不讓魏鸞行禮,擺擺手免了,而后親自接過孩子抱在懷里。綢緞做成的襁褓觸手極軟,比之更軟的是里面的孩子。 才生出來半天,她這會兒睡得正香。 那樣小巧而柔軟,仿佛稍稍用力都會令她不舒服似的。 永穆帝臉上忍不住泛起笑意。 周驪音出生時,他曾這樣抱過,只是彼時帝后貌合神離,他即使愛護女兒,心里也是五味雜陳。而此刻,心里卻都是歡喜——這是盛煜的骨rou,身上有他摯愛之人的血脈,二十余年陰陽相隔,還能留在身邊的彌足可貴。 他小心翼翼的抱著,要不是眾目睽睽,幾乎想親一口。 盛煜站在旁邊,神情亦柔和起來。 從今往后,他奔波歸來,會有母女倆在昏黃柔暖的燈火里等他,令人掛懷。而此刻,永穆帝難得的流露溫和,顯然也是念及舊事,心有所思。原以為時隔多年,永穆帝早已遠離舊事,卻原來仍有記掛,于是破天荒地微服來瞧初生的嬰兒。 遂試探道:“孩子尚未取名,可否請您賜名?” “還沒取啊?!庇滥碌酃嫠妓髌饋?。 盛煜在旁頷首。 其實是想過名字的,在魏鸞生孩子之前,夫妻倆就商議過,若是男孩該如何取名,女兒又當如何,想了好幾個,各個都覺甚好。不過,既是永穆帝親自來探,由他賜名會更好。只不知魏鸞…… 盛煜瞧向自家嬌妻。 魏鸞坐在榻上,亦含笑道:“若能得長者賜名,是孩子求之不得的福氣?!?/br> 既是如此,永穆帝哪會客氣。他望著襁褓里的孩子,目光柔和,片刻后開口,道:“姮。月宮皎潔,仙人所居。叫她阿姮,如何?” 月色千古,照盡離人思念。 于盛煜,于永穆帝,在那個女人悄然湮滅后,這個小姑娘顯然寄托甚多。 而月中仙娥,也是女兒家極好的名字。 魏鸞同盛煜對視一眼,齊聲含笑謝恩。 永穆帝則抱著孩子仍不撒手,除了單獨賞賜的錦緞金帛外,又將個貼身玉佩塞進襁褓里。那玉佩的成色質地不算絕品,卻被皇帝多年來隨身佩戴,絕非尋常物件能比。于孩子而言,這顯然也是份殊榮。 再想想外婆的心意、祖母的心意、周驪音的心意和盛家眾人所贈,小阿姮今日當真收獲極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