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
書迷正在閱讀:偏執男主白月光我不當了、不如縱情、七零炮灰女配的錦鯉日常[穿書]、渣遍全仙界后我從良了、小妙人、總有辣雞想嚇我[無限]、神權(主奴,高h)、別跟將軍作對了、這年頭奪位不如賺錢、被吃播系統綁定后我成了萬人迷
皇后交握的雙手更是顯露出她的復雜心情,初進宮就碰上這樣的突發狀況,她也有些不踏實——大喜之日若是碰上不好,總仿佛預示著什么似的。 一只手伸過來將她雙手穩穩握住,她抬頭,正好對上皇帝深邃目光。 皇帝大掌將她雙手包在手心,面上安然自若,仿佛本該如此。 當著眾臣面,皇后沒把手收回來。 她也希望這位與自己無冤無仇的長輩能跨過這坎,不管怎么說,她總算對太子還不錯。 “皇上!” 這時候門外就有壽寧宮的太監進來了,“太皇太旨懿旨,請皇上皇后與殿下進殿,還請各位大人也一道覲見!” 眾人面面相覷,傳帝后一家也罷了,不知這怎地還傳起了大家伙? 皇帝凝眉嗯了一聲,牽起皇后,率先抬步了。 眾人一道回了正殿,就見老太后已經躺了下去,李夫人執著幅絹帛立在床前,宮人們都已分立在簾櫳下了。 “皇帝……”老人在枕上呼喚。 皇帝上前,喚了聲“祖母”。 老人道:“這大喜的日子,我這身子,可真掃興啊。諸位大人,哀家這里有話說,你們都聽著?!?/br> 眾臣看了眼皇帝,但也都跪了下來。 老太后道:“都聽好,若事發,則先停靈于壽寧宮,秘不發喪。等皇后喜期過后,爾等再聽皇上定奪。 “諸位大人都是大寧的股肱,哀家久病臥床,天命已至,須知與任何人無關。 “若日后停靈的消息傳出去,你們也要為皇帝做個見證。不是他們不孝,是哀家,樂意見著我大寧江山永固,帝后和睦?!?/br> “太皇太后……” 滿地大臣都磕起頭來。 皇后聞言連忙跪下。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世間恩仇,大抵也會隨著生命的消亡而淡去或消失。李南風也沒想到老太后還會想到這層,不過也替皇后松了口氣。 “皇祖母安心?!被实圩咧灵角?,伸手握住她枯瘦手掌放入被中,“您洪福齊天,千歲千千歲!” …… 太皇太后這里把懿旨下完,皇帝降旨給太醫及宮人好生侍候,便也率眾臣出宮前往乾清宮。 李夫人在宮門下趕上他,把手里絹帛給了上去:“是老太后讓寫給后輩子孫的懿旨?!?/br> 皇帝接來看過,又回頭看了眼宮殿,交回與她道:“交給皇后,請她上鳳印,回頭再去壽寧宮把老太后的璽印給加了?!?/br> 李夫人立在原地,目送他們遠去才回到坤寧宮來。 第367章 抱我大腿 坤寧宮里皇后準備接見官眷。 空當之間李夫人把老太后懿旨給她看了,又轉述了皇帝的旨意。 皇后對高家的事情不甚了解,看到懿旨內容還怔了怔,因為所書之事看上去實乃人之常情,既然特地寫出來,那想必是還有內情的了。 也沒急著問,將鳳印取來,往這份影響高家后世女眷命運的帛書上蓋上了開國皇后的第一印。 隨后便宣官眷入宮,宮里備了午宴,宮宴完畢也就算是大典全部結束。 壽寧宮老太后的病情終究牽動著大伙的心,下完懿旨之后老人便又陷入了半昏睡之中,皇后在坤寧宮,推算著吉兇,卦象倒還好,只是終究不是神仙,又豈能把人生死算得那么準確? 老人已然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這種事是誰都說不好的。 這一夜李夫人也沒睡踏實。 李存睿攬著她的腰,看她一回她還睜著眼,再看她一回還睜著眼,最后索性就披著衣跟她聊起天來。 但這一夜終于還是平安過去了。 李南風起床時聽見四方皆平平靜靜,甚至街頭還在奔走相告著昨日冊后大典的隆重。 接下來兩日也還平靜,但終于在第三日早上,有消息來了。 這日李南風本還想著回來時再去尋尋靖王妃,打聽早前說的那鼻苗種痘之法究竟有眉目不曾,眼看快二月了,不管這一世還會不會那么倒霉染上水痘,她也要先想法預防看看才是。 但才剛上馬車,壽寧宮的宮人由常春領著就往李家來了,帶來了太皇太后薨了的消息。 因為未出一七之久的喜期,便遵照地老太后的遺愿先秘不發喪,唯獨告知了宗室,以及當日在場的各位官員。 李南風與李夫人進宮跪拜,看到李夫人對著靈床上全無生氣的安靜的老太后的遺體紅了眼眶。 李南風知道李夫人對老太后感覺復雜,但努力試過也還是難以體會,可見這世上終究有些感情是你不經歷則無法感同身受的。 老太后駕鶴一七之后的正月下旬,宮里下了詔書,宣告太皇太后薨了,自此正式cao辦國喪,各路人馬也行動起來。 皇帝守孝百日。舉國禁宴樂。時間倒也不長,只是有些事情就不能不往后延了,比如說,李家這邊李舒的婚期,晏家這邊晏弘的婚期。都挪在了除服之后的四五月。 正月底起,分布各地的宗室在接到皇帝圣旨之后,也開始陸續進京。 京城所望之處皆黯淡起來,除去悄悄發芽的柳樹和迎春花。 李南風每每陪李夫人進宮守靈,都會去坤寧宮轉轉。 皇后真是個隨遇而安的性子,住進坤寧宮的她,還跟在宮外一樣安適,皇帝讓人就近弄了個小膳房給她,她常常會做點吃的給太子。 都是很家常的食物,不見得多么驚艷,但是里面充滿了慈母的愛的味道,李南風知道,她這是在彌補缺失了太子成長的那許多年。 但是,李南風每每看到在皇后面前無比乖巧的太子,總有忍不住翻白眼的沖動。 這家伙明明花花腸子多得很,偏要裝出這小白兔樣來。 太子也留意到了她,溫聲說道:“等除了服,表哥再找南風喝點酒,聊聊天?!?/br> “您算了吧!我沒有空!” 李南風立刻跳起來跑掉了。 李存睿意料之中地官復原職,曹雍因為臨陣撂挑子,被皇帝罰了三個月俸祿。 李摯則因為冊后大典負責酒器禮器差事辦得好而再一次受到嘉獎,晏弘私下里打趣員外郎過不久定然要升遷了,李摯雖然早聽梁賜說過是要把他提到郎中位上來,但也并未張揚。 李南風覺得自打李夫人的事情發生后,李摯鋒芒收斂了很多,如今sao包也還是sao包,但看著是個靠譜的sao包了。 如今李存睿依舊是朝中不太可能被替代的存在,李南風出門受到的艷羨的目光更加多起來,但經歷幾番沉浮的她對這一切也已越發看淡。 說來說去,家世固然重要,還是不如自身有底氣有能力來得可靠,李存睿若是沒有力挽狂瀾的本事,就是立過再大的功勞,終是不能坐穩這高位。 冊后大典上皇帝同時也敕封了袁鄴父子,以及賜了宅第,就在東城這塊。 袁縝想到要搬家還有點不那么起勁,賜了那么大一座宅子,也只有他和袁鄴兩個人住,空落落的哪及太師府一大家子人熱鬧?但也知道這是無可避免的事。 好在只隔著兩條街,平常要走動也是不難的。 因為皇帝賜的承恩侯府是現成的官宅,只需打掃鋪設,幾日后就能立刻入住,這幾日除去進宮守靈,接下來便就幫著袁家搬家,然后又跟晏衡去東市挑了幾盆品相好的蘭花到府祝賀。 國喪期間,也就只能安安靜靜地住進去了,但袁鄴仍打算除服后再設宴回請大家。 大典第三日袁鄴就前往大理寺走馬上任,皇帝讓他擔任大理寺右少卿,先負責把楊姝這事查清楚。 通過冊后大典相互接觸,李存睿,靖王,都與袁鄴有了交情,搬出去了,也還偶爾會約著吃個茶。朝堂上下呈現著輕松融洽的氣氛,京外也不差。 李南風的鋪子在二月上旬正式營業,洛永進京,帶回了織造局的消息,經過幾個月的調控與救治,桑蠶蟲害的影響已慢慢過去了。 新的桑葉很快可以采摘,洛永因為去年幫助織造局籌集了絲綢,近來與織造衙門相處的不錯,絲業也在慢慢恢復興旺。 中旬,分封陜西的皇帝的親弟弟,李南風的另一個堂舅秦王抵京了。 秦王昔年也跟著皇帝打江山,傷了左腿,如今已不能拉弓跨馬,與在京的靖王李存睿,以及諸多勛貴一見面,相互竟喜極而泣。 秦王世子高貽也進京了,跟太子一般大,因為都肖父,長得竟然也有幾分像。 一看到儀態端莊打扮精致的李南風,他就與太子笑道:“小時候她抱過我大腿你信不信?” 李南風捂臉。 高貽大約五六歲時從戰地回到高家住,小時候李夫人帶她回高家奔喪那回,她曾經抱著高貽的大腿纏著讓他帶她去看他的大紅馬。 第368章 跟她炫富? 她也不甘示弱:“我知道你喜歡明家那個鴻姑娘!你們成親了嗎?” 高貽聽到這里,一個大男人竟然紅了臉:“小丫頭片子瞎說!” 李南風聳肩。揭短誰不會?她記得那會兒他明明毫不掩飾對那姓明的小姑娘的心悅之情。只是那位姑娘祖籍在嘉興,秦王一府又封在了陜西,倆人這緣怎么續起來,她就不知道了。 高貽端起茶,擱到唇邊,又道淺笑之下竟透著些寥落:“都是小時候的事了。她已經嫁人了?!?/br> 李南風有點沒回過神來,不是說人家姑娘不能嫁人,是覺得他居然沒有把心愛的姑娘看住,太丟宗室的臉了! 那些當王爺的當世子的,不都是未婚姑娘們眼里的香餑餑嗎? 瞧瞧晏衡那熊樣,她跟他去看場戲,逛個花市,都有一堆恨不得把眼珠子貼他身上的小姑娘。 “那我覺得你跟我哥能聊到一起去?!彼f道。李摯雖然不是丟掉了心愛的人,但他這光棍行事也是很讓人無語的。 近日宗室陸續抵京,李夫人奔忙于十王府,皇宮,以及各府之間,常常累到一跨進門肩膀就垮了下來。 但她這樣好強的人,也最多是垮了肩膀而已,從不當著人說累,也不放縱自己。所以有時候李南風也覺得,家里的確該有一位世子夫人來幫她分擔分擔了。李摯總是要娶妻的,不是嗎? 據她所知,李夫人其實已經在張羅給李摯相親——經過李存睿的不懈努力,她終于也答應婚姻大事可以尊重李摯自己的意見,比如相個親什么的,當然是以不挑明的形式。 她以為李夫人都讓步了,李摯也該上道了,但哪知道他還是不大熱衷的樣子。 李南風未免就有點擔心,她知道圈里貴公子們頗有些不好的風氣,忍不住讓人去打聽李摯,打聽來的結果讓人怎么說呢,李摯近來得閑往姚家去的挺多的,這倆是發小,自然不存在李摯看上了他……那他不相親又怎么解釋? 她隱隱覺得李摯有貓膩,而且這貓膩還是泛著桃色的,就是目前還沒眉目罷了。 她覺得這年頭的男人怎么都這樣,上至皇帝,下至這些宗室勛貴,一點拐個女孩子心甘情愿跟著回家當媳婦的本事都沒有。 “我怎么聞到股嫌棄味兒?”太子在鼻前揚手。 李南風借著茶盞遮擋,輕瞥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