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
書迷正在閱讀:偏執男主白月光我不當了、不如縱情、七零炮灰女配的錦鯉日常[穿書]、渣遍全仙界后我從良了、小妙人、總有辣雞想嚇我[無限]、神權(主奴,高h)、別跟將軍作對了、這年頭奪位不如賺錢、被吃播系統綁定后我成了萬人迷
“人前如此,人后想來就更心酸了。 “當初姑父來信接他們回京,三房就上趕著要一道進京,這么捧高踩低,你讓人家怎么想。 “姑父就是再不看姑母的面,他們也還生育了兩個孩子呢,若不是兩廂有事,能至于這么著?” 沈翼訝道:“女眷們的事怎么沒早聽你說?” “我不過是個孫媳婦,上頭還有婆婆嬸娘,還有隔房的妯娌們呢,我這個大少奶奶進門前可沒入公公婆婆眼的,是老太爺拍板才讓我嫁進來。 “這里里外外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我,我一個新媳婦不明哲保身,難道還拿這些事情來攛掇著你不成? “他是你們沈家的姑太太,你這個當大侄子的都沒留心,還指望我這個隔了輩分的侄媳婦出頭?” 沈翼無言以對。 凝眉半晌,他又看了眼外頭,道:“那眼下怎么辦?姑母要是不來怎么辦?三嬸到底跟姑母說了什么?” “這我哪知道?!秉S氏憂心忡忡,“雖然我也不稀罕你靠著王府入仕,但不靠是一回事,結仇又是一回事。 “這三房瞞得死緊,我竟是沒有聽到半點議論,若是知道了還能去王府賠個罪什么的,他們一瞞著,我就是去了也不知該說什么?!?/br> 沈翼一時也無頭緒。只能道:“先看看再說。眼下時間還早,王府還有正妃,興許姑母只是來得不那么及時?!?/br> 黃氏雖覺得就算是有事晚來,也可派人來傳個話,但也確實可能存在這種情況,便就與她分開回到了前院。 沈側妃到了王府前院,就見沈家派來的人果然在那候著,也不多說什么了,當下上轎出行。 沈家下人飛步趕回府報訊,同樣正暗里焦灼的沈棲云剎時就來了精神,舉步迎出門外。 沈芙在房間里垂淚,伴在旁側的沈虞知道因由,卻因為還有家里幾位姑娘與程家姑娘在,只好耐心哄著,這邊廂說姑太太啟轎到半路了,屋里氣氛也立刻回轉! 消息到了黃氏這兒,她只停了一瞬就立刻回神迎到前院來。 便是靖王府側妃,也有她專屬的儀仗,沈側妃下了轎,沈棲云率著一眾家小就在門口躬身拜下來。 黃氏隨在明氏之后上前見禮,喚了聲“姑母”,沈側妃跟她點點頭,微笑與她進內。 晏弘晏馳都來了,與沈亭他們也都談笑風生,看不出來任何異樣,黃氏暗暗地放了心,暗道先前是自己想多了。 婚宴在晚間,李夫人不愿耽誤李南風功課,要等她放了學做了功課才走。 李南風收拾完畢,到了上房,李夫人也剛剛準備好,鏡子里看到她,轉身來打量。 目光從她梳得整整齊齊的雙丫髻下移到她一身天青色織錦衣裙上,又看了看她頸間的瓔珞與腰間的絲絳,最后落到她未施一絲脂粉的臉上,神色一直平靜得像是面鏡子。 只在最后垂眸挑了點唇脂,點上她雙唇。 手勢不算多溫柔,但也是破天荒第一次,李南風下意識偏了偏頭,那唇脂便點歪了。 李南風瞅見鏡子里李夫人停頓在半空的手指,不著痕跡地自行又補了些脂上去,并且熟練地對鏡抿了抿唇,自然得仿佛剛才的避開純屬只是無意。 李夫人拿帕子把指尖擦了,道:“走吧?!?/br> 許家這邊有著意想之中的熱鬧喜慶。 李夫人作為上賓,被請進抱廈里吃茶。 姑娘們自然又另設了個圈子,在座大都是熟面孔,有些是李南風喜歡的,也有些是她不喜歡的,但都不能影響到她給自己定下的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不過這還是李南風進京之后第一次正兒八經地出席這樣的場合,基本上大家都不認識她,更多的是只聞過其名不見其人,因為朝中知道李太師家有個千金小姐的人不少,說到身份地位,少不了會有人艷羨她的李南風的出身。 李南風也覺得挺自豪的,畢竟這是她的親爹帶給她這個女兒的榮耀,來的名正言順,沒必要畏畏縮縮。 但可惜她并不需要朋友,更不稀罕從這些人里頭交朋友,坐在那里也就只需要挑那些順耳的攀交回回話就行了。 看看天色,太陽正西斜,程家人還沒來,既然住在沈家,想來是要等到沈芙發嫁之后才過來。 “程家三爺跟我哥哥是同窗呢,從前都在如意坊書塾里讀過書?!?/br> 剛想到這兒,就有人提到程家了。 李南風看過去,是盧侍郎的女兒盧琬真。她跟坐在她下首的一個梳元寶頭的黃衣姑娘道:“我昨兒回府看到程家宅子大門已經打開了,原先守在這里的下人全都在清掃庭院,聽說程家這回回來的人不少,想來是要在此長住了?!?/br> 在座大多都是新貴,只曾大略聽說過這些世家興衰史,知之不詳,此刻聽盧琬真翻古,都津津有味。 盧琬真沖李南風一笑:“不過如今的四大世族,已經不能說四家了,兩家還差不多!說起來還是李晏兩家高瞻遠矚,幫助圣上成就了這太平天下,堪稱典范!” 盧侍郎品級在沈家之上,盧琬真當然可以評論沈程兩家,但今日在沈許兩家聯姻的場合上這么說話,就有點頭腦發熱了。 第120章 你是姑母 在座自然也會有附和的人。 李南風瞧著不對,笑了一下:“典范不敢當。但世家也不是看家里當官的出了多少,是看家風傳承與貢獻,沈程兩家曾經出過很多名臣,也有許多值得尊敬的先賢,思想代代流傳,如今家父的書架上也還有各家祖上修撰的典籍呢?!?/br> 之前附和的人紛紛點頭:“南風姑娘說的真是有道理?!?/br> 權臣千金說的話當然“有道理”! 李南風內心暗忖,面上笑而不語。 當然打了個巴掌還得給個甜棗,她李南風怎么會是那種隨便把人擠墻角去的人呢? 看到難堪著的盧琬真,她又笑道:“盧姑娘的祖父也畫的一手好丹青,我五哥每次提到老先生都贊不絕口,只恨不能求到一幅?!?/br> 大伙目光又轉向盧琬真,盧琬真神色逐漸就明朗了,笑著道:“五爺也好丹青么?承蒙厚愛,這個忙我倒是幫得到,因為我們家老太太疼我?!?/br> “那就有勞盧姑娘了,回頭我讓我五哥親自登門致謝?!?/br> 盧琬真看起來很高興,又和她說了些盧家老太爺作畫時的趣事。 李南風卻有些心不在焉,她想知道程家一行那么多人,為何會被沈家二太太邀去沈家暫且? 程家雖有攀附之心,但也不見得會拉下臉面硬往上湊,那就十有八九是沈二太太也有這個意思,那么沈二太太又為何肯接下他們? 借著起身活動的工夫她讓疏夏去傳話譚峻,讓他去打聽看看,雖然這種事未必會流到外頭來。 今日譚峻定然是率了人護送的,疏夏到了外頭,他正跟兄弟們在茶棚里吃茶,一聽就起了身。 再說沈家這里,沈芙等來了沈側妃,那該有的風光回來了,也不哭了,乖乖順順地上了妝穿了喜服。 二太太呂氏直接把側妃迎到了后頭偏院,沈芙等了會兒不見人來,旁邊就有全福娘子背著外人悄悄說道:“姑娘別等了,姑太太是個偏房,進這喜房不吉利?!?/br> 沈芙一聽愣了:“我姑母是正經的誥命夫人,怎么就不吉利呢?” 全福娘子輕撇嘴,笑道:“再風光還是個側妃。姑娘大喜日子,講究些好?!?/br> 沈芙皺起眉頭,還想說什么,房里人又多了起來。 晏馳跟著晏弘由沈亭引到院內坐下,瞅著滿屋子沒一個他想搭理的,便一個人走了出來。 旁人倒也知道他性子,自不會上前打擾另討沒趣兒。 到了人少處,晏馳就停步看了眼四下,眼神投向了身后小廝。 黃氏陪客的時候跟沈側妃說:“這兩日忙,昨日催妝,今日出閣,還沒來得及去拜訪姑母,等過兩日我們再過來給王爺王妃和您請安,您別見怪?!?/br> 忙是其一,但沈棲云父子一味只說王府關系復雜不能隨便登門,也是其一。 京師這邊他們三房熟,他們初來乍到,倒也不好強說什么。因而倒要借此機會探探沈側妃口風。 沈側妃道:“你有這份心就是好的,怎會見怪?”又問:“老太爺身子骨如何?” 黃氏見她沒有勉強之意,放心笑道:“十分硬朗。對老人家而言,自然是兒女們平安他心里就舒坦?!?/br> 沈側妃點點頭。 黃氏也要去忙,打了聲招呼,剛走到門下,就見十歲的長女沈倚墨面色古怪地走過來。 怕小姑娘出岔子,她喚道:“你從哪兒來?” 沈倚墨驟然止步,而后就踮著腳在她耳邊細語起來。 黃氏面色一怔:“這話哪里傳出來?” 沈倚墨一臉無辜:“我也不知道,方才就聽見許多人在議論,先是下人,后來下人又傳給了客人,他們大約是沒防著我們小孩子,說話也沒避諱,我就聽到了?!?/br> 黃氏提氣站在廊下,半日做不得聲。半途回頭看了眼正與呂氏淡淡說話的沈側妃,攥緊沈倚墨肩膀:“不許再瞎傳了,知道嗎?!” 沈倚墨重重點頭。 黃氏再站片刻,與丫鬟道:“四奶奶在哪兒?” “在芙姑娘房里!” 黃氏二話不說邁步過去,到了院里,卻見明氏也站在廡廊下,臉色陰晴不定,面前還站著丫鬟正說什么。 當下忍著心氣走過去,沉聲道:“先別管那么多,迎親的快來了,先上了轎之后再說!” 明氏面上慌色瞬間匿下,轉身進屋打點。 沈側妃哪都沒去,包括沈芙房里,原本該在出閣前給她些體己的,沈家沒人提,她也省事了。 正準備吃茶,如意快步進來了,神色慌張到了跟前,附耳與她說起來。 “姑太太,我們老爺請您到隔壁說話?!?/br> 剛聽一半,門外就又有沈家丫鬟進來了,那堆起的笑容雖說熱情,但看著卻那么不自然。 沈側妃繃緊臉望著如意,頓了有片刻才隨著丫鬟到了隔壁院。 沈棲云已經在廊下等著了,看到她來登時拉著臉就往院里沖,到了屋里才怒而回頭:“今兒是你侄女的大喜日子,你既來了就該有個姑母的樣子!這么樣使這些卑鄙手段攪和娘家的事,你到底什么意思!” 沈側妃原先緊皺的眉頭在聽到這話之后倏然一頓,接而抬起臉來:“‘卑鄙手段’? “我今日是應你之邀前來給芙姐兒送嫁,哥哥這么跟特地來賀喜的我說話,又是什么意思?” …… 譚峻回到許家這邊,讓人傳話見了疏夏,疏夏又趕緊回去告訴了李南風。 “沈家二太太在滄州見過程家二姑娘,想跟程家結親,把程姑娘說給自己的外甥,所以就這么走到一塊了?!?/br> 呂氏的外甥不學無術,是個連李南風都知道的紈绔子弟,程家姑娘她雖不想評價,但怎么著也不至于落到個嫁紈绔子的地步。 這明氏分明還有個次子未許親,偏就讓程家姑娘嫁給自己外甥,而程家這邊也沒拒絕,如今住進沈家,也就不奇怪了。 “還有件事,沈家那邊出事了!”疏夏說著又小聲道,“有人散播傳言,說沈三太太回蜀中是因為在王府挾恩圖報,還跟沈側妃撒潑,才在下跪請罪又連扇了自己幾個耳光之后,被王妃下令遣送回蜀中的。 “還說有生之年她都不能再回京,也正因為如此,才會連自己親生女兒出嫁都不能前來參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