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閑日常[系統]_分節閱讀_78
原先江凡的打算是從別處拿蠶絲回來織染, 不過到底不放心貨品質量,還是決定自己一步到位了。等初六面脂坊開工,江凡再在村里尋塊地,建個養蠶坊, 還有以后繅絲的地方,然后還要招些織布小能手。 對江凡的決定, 顧長青是很支持的, 畢竟這是子承父業,江震發家后,也是這樣一步到位的, 日后不必受他人掣肘。 一行人辭別了蕭老板,又采買了不少年貨,中午在小院里吃了飯,玩到下午兩點那個樣子,去了店鋪。 顧芳秋關了店門,給店里三個姑娘和洪家姐妹結了半個月的工錢,一人一份年禮讓她們提回去,然后一起去了孟雁翠那里,也送上一份年禮,又回小院給守在里面的幾個下人支了銀錢,讓他們守著院子自己過年,一行人才一起回了家。 到家的時候,門前停著兩輛馬車,旁邊都有人卸貨,張叔帶著六曲和松節在旁邊指揮忙活。 是劉老和關修謹送來的年禮。 張叔將禮單給了江凡,江凡看了一下,都是名貴的茶、酒、綢緞布匹、補藥和零食干果之類的,幾套上等的筆墨紙硯,還有幾筐在冬日難見到的水果。 江凡自然也要回年禮,拿著筐子在菜園里現摘的蔬菜,現摘的紅玉果。不知情的人看著,會認為江凡的回禮真是太敷衍太沒誠意,但清楚這些東西的人,便知其貴重程度,不是那些花錢就能買到的名貴物品可比的。 兩家下人喜滋滋地拉著回禮回去交差了,江凡轉身看著沙地里的紅玉果,這些土匪啊,四畝紅玉果因為他們的打劫,已經吃掉兩畝了,剩下兩畝也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 除了這些人,村里人這幾天也陸續在往江凡家送東西,不是啥名貴的東西,基本是自己做的吃的,江凡也在家里準備了不少東西回贈。 上京江家那邊,江凡差人送了份年禮過去,很敷衍,都是些尋常的東西,分量也不多,畢竟他當初被驅逐時是只帶著一千兩銀子的窮小子。結果江家那邊的回禮更敷衍,里面有匹布,江凡抖開的時候,里面都發霉了。 最后這些不是扔了就是讓下人若有看得上就拿去用了。 江家的祖墳就在麗山村內,當初江家搬到上京,因來回不便,請了靈位到上京設了祠堂,之前十幾年,祭祖灑掃都是在上京,當年原身父母出事,路途遙遠,尸身并未運回來,只差人回來建了墳墓立碑。今年江凡不回上京,便在這邊祭祖。 顧長青他們在王家村的房子還是那所垮塌了一半的茅草屋,這大半年一家子都忙著面脂坊的事,顧長青沒有時間去弄自家的房子,打算把江凡上京那座山忙完后再重新起一棟房子,不過應該也不會回去住的。 臘月二十九,顧長青帶著妻兒和江凡回王家村,祭拜了顧家先輩。 除夕當天,江凡祭拜了江家先輩,與顧長青一家祭拜了江震夫婦,上香燒紙時,江凡給原主和自己原來世界過世的家人都燒了一份。 回到家,張叔帶著一干下人在廚房里忙活,菜香不時飄到廚房外,六曲和松節迎著自己的小主子,在兩個大人的幫助下,爬著梯子笑鬧著貼春聯。 這是江凡來這里過的第一個年,倒是熱鬧。 初一一早,張書墨領著還在麗山村的下人來給江凡叩頭拜年,江凡準備了一筐子的銅錢,散了下去,讓一群下人也跟著過了個歡喜年。 麗山村的春節氛圍濃厚,但是總的來說是比較安靜的,畢竟遠離城鎮,除了走親戚,就沒其他活動了。江凡這個春節,哪也沒去,每日不是歪在廊檐的躺椅下逗狗看書,就是打開系統瀏覽各種各樣的植株,本位面的看得最多,江凡已經記住不少花花草草了。 即便是過年期間,關修謹的人也沒忘了過來摘菜,初五的那天,江凡收到關修謹的信。 每次來信,這人都有長進,至少會比上次多一行,學著江凡的樣子,跟他說說最近都做了什么,見了什么樣的人,家里誰做錯了事,他怎么想的。 看到上面熟悉的字,江凡才恍然回神,原來他和關修謹都這么熟了啊,像一對知己好友一樣。 初六面脂坊開工,店鋪重新營業,顧芳秋回了鎮上,江凡給所有工人都準備了紅包。 之后江凡在小北山下面選了塊兒地,然后找了工程隊開始建廠子。 江凡找的這個工程隊,曾來給江凡建過三座庫房,修過路,雖然今年開工比往年都早,但遇到江凡,也代表著開門紅了,招呼了手下的工人,開開心心,熱火朝天地就干上了。 因廠子設計簡單,沒什么繁瑣的項目,建起來的速度是很快的。 村里人見江凡又造房子了,便來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江凡不止要辦染坊,還要找人養蠶、剿絲、織布,于是明明什么時候開工都還不知道,卻一個個都爭著來應聘了。如此,村里面除了十歲以下的小孩,幾乎都找到了長期的活計干。這些人都想得精,在江凡手下工作的,絕對比守著田地好,以后農忙播種收獲的時候,可以從村外找短工來,這樣以后田里的出息有了,田不會慌,工錢也掙到了。 廠子里需要的織布女工比較多,村里找不出幾個,都要去外面找。顧長青也沒啥親朋要拜訪的,初六一過就跟著忙起來,鎮上的店鋪也再度貼起了招工啟示。 立春已過,去年種下的火蜜果已經結起了花苞;紅霜果也從土里冒出了頭,地里一片綠;東山上的風雀花,光禿禿的枝丫上,也開始結花苞,三月一暖便要開花。 陰冷的冬日終于過去,在廠子慢慢招工的時候,江凡將紫木的種子拿出來,讓人在東山種了下去。 如此,五種染料全部種植完畢,玉繭草、三彩花、銀月草每月可收割,風雀花進入三月后普遍就要開花,花期持續到五月,紫木要入秋才能收割,收獲時間最久,但因為整株都可利用,所以產量也多。 風雀花眼看著就要到采摘的時候,東山下的庫房也擺了許多工具進去,染缸、各種支架、木板,壘起一座座灶頭,庫房前面的那片平地上,搭了高高的晾曬木架。 只用了半個月時間,一棟青磚瓦房便佇立在了小北山山腳下,四周建著高墻。 三月一到,關修謹給的五月之期也到了,他也很準時地出現在了江凡的面前。 “你倒是挺準時的?!苯部粗f。 兩三個月不見,這人靜靜站在那,還是那副沉穩沉靜的模樣。 “約定好的?!标P修謹說,眼睛在江凡臉上轉了一圈,這人又瘦了,身上再看不出半點胖過的痕跡。 江凡雙手背后,轉身往小北山走,一副老大哥的口吻:“走,帶你去山上看看?!?/br> 關修謹沉默跟上。 經過那棟新建的瓦房,江凡指著道:“這是我才修的?!?/br> 關修謹:“做什么的?” 江凡:“養蠶、織布?!?/br> “你好像閑不下來?!标P修謹說,這是肯定句。 明明這人說他向往自在,卻又始終忙忙碌碌,一副停不下來的模樣。 江凡笑道:“這樣才有意思?!?/br> 兩人順著山道上了小北山,一路經過兩邊密集生長著的碧霧絲,江凡帶著關修謹走了一圈,問他:“所有的碧霧絲都在這了,你覺得夠了嗎?” “夠了?!标P修謹說,“明日我便讓人過來采集,三天后出發,到目的地需要十天時間,你能保證它們全部活著過去嗎?” 江凡摸摸下巴,“有我在,自然可以的?!?/br> 之前就說好了,移栽的時候,江凡要跟著去盯著的,就算關修謹不提出,江凡也要說的,不然他沒法投放養料,他還要放獲取球呢。 第二天,村口便進來了十幾輛馬車,來了三十多個高壯的大漢,不過不知這些人是從哪里來的,每個人身上,似乎都帶點殘疾,不是殘著胳膊,就是瘸著退,要不臉上帶疤痕,看得麗山村的村民都不敢往上湊。 江凡盯著那群人看了一會兒,看向關修謹:“退伍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