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閑日常[系統]_分節閱讀_41
江凡就跟大家說, 村里誰家有親戚或認識的,身體健壯的成年人,也可以找來,不過需要保證對方人品無大問題, 并且介紹人要做擔保, 如果在工作期間偷jian?;? 不管是被介紹來的也好, 還是介紹人,都要扣工錢,或者直接辭退。 他招這個工, 一樣要定合作契約,介紹人來這里也需要簽字或按手印,不同意的就一切免談。 最后, 江凡在大槐樹下招工五天,本村的人來了七七八八,被他們從別村介紹來的人也集齊了四十幾個,因為有擔保在那里, 所以被介紹過來的,并沒有什么歪瓜裂棗。 工錢江凡隨的是外面的薪資水平, 吃住都不管, 工具也是自備。但就算這樣,村人也十分高興了。 以前他們出去找零活,工錢雖然差不多, 但還要扣除路費和吃住的費用,最后到手的錢并不多。這次是在村子里干活,家就在山下,一會兒的時間就能回到家,光飯錢就能節省好多。 而且以前在外面,基本天還沒亮就要開始干活,一直要干到晚上天黑,一天里除了吃飯時間,沒有其他休息時間。在江凡這里,卻是每天辰時才上工,中午有一個時辰作為休息時間,然后酉時過半,當天的上工時間就結束了,時間比外面短好多。 村里最近多了很多生面孔,都是村里人介紹過來的,要么是親戚,要么是外面非常好的朋友。 江海把女兒女婿也叫了過來,也就是江蓮和她的丈夫。顧芳秋本來就打算請人走一趟去幫她找江蓮,得知江蓮過來了,便趁著午飯過后的時間,親自去了躺江海家。 江家,聽顧芳秋說明來意后的江蓮,看著對面越發嫻靜溫婉的女子,驚訝道:“請我幫你做面脂?” 顧芳秋笑著點頭:“鎮上的店鋪已經開始找人修整,在修整好之前,我需要先把貨品準備好?!彼彽氖?,“先前你幫我,我自然不能忘。且蓮姐你的為人,我是信得過的,我以后幫著小凡管理鋪子,身邊是需要幫手的?!?/br> 江凡家要在鎮上開鋪子的事,整個村都知道,江海家還拿了一分地出來種花苗,如今那花苗已經開始爬架了。江蓮早上過來的途中,也聽江海說過,但絕對想不到,那鋪子以后是要交給顧芳秋打理的。 江蓮為了照顧張瑤兒和婆婆,只能待在村里整天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別的事情還沒做過。她絞了絞手指,之前那束花朵被她全部搗碎拿來抹了手和臉,才用幾日,摸起來就比往日要明顯地光滑了些,然而沒了花朵用,她這次和丈夫過來,本就打算去山上上工的,到時候過不了幾天,她的臉和手,又會變得又黑又糙。 做面脂和去山上的工錢是不一樣的,做面脂要低二十文,黑點糙點江蓮其實也無所謂,山上的活計最多兩個月,面脂看著是長期的活計,但鋪子還未開起來,誰也不知道鋪子到時候是個什么經營狀況。 顧芳秋蓋在她手背上的手還未拿開,感受著那滑嫩的手掌心,江蓮點頭:“好,我幫你?!?/br> 江蓮卻知道,更多的可能不是她幫顧芳秋,是顧芳秋幫她。 除了江蓮,顧芳秋還在村里找了五個婦人,都是這段時間她在村里比較熟識,感覺人品沒啥問題的,其中就有村家長的兩個兒媳婦大小高氏、陳大狗的妻子閔玉蓉,以及一對十四五歲的姐妹花,趙紅霞和趙彩云 人找齊了,一時半會兒卻還動不了工。 做面脂需要的地方不小,要有擺放材料的地方,加工時的各種案臺,還要有熬制、蒸煮的工具。江凡家的場地有限,他選了靠家的那座山,到時候在山腳下理出一塊平地,在上面建一座房子,作為面脂的加工場地。 不止這座山,其他兩座山都需要建房子,除了房子,還要留一塊平地,以后采摘下來的果子、染料花瓣,都在這些地方處理。 山頭開工之前,江凡特意點了三個人出來,高老叔、江海和陳大狗的父親陳阿四,一座山一個人,不用干活只監工指導,工錢還比別人多五文。 其他人可就羨慕了,這和江凡家交好就是好處多多,別人揮汗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躲在樹蔭底下,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了,多輕松啊。 江凡聽到這些言辭,暗自一笑。高老叔是村長,威信自然不同別人,說話村里人都會聽;江海每年賣藕,也要和一些商人打交道,見識也比村里人多些,在村子里說話也有些分量;至于陳阿四,江凡看中的就是他和陳大狗那有啥說啥的不怕得罪人的性子。 安排完這些事,江凡一時半會兒卻還閑不下來。 *** 今天山頭開工,陳阿四一早就起了,他妻子孫秀梅看了看外面天色,都還沒亮呢,“不再睡會兒?” 陳阿四搖頭:“睡不著了,我去把菜地里的草拔一拔?!?/br> 孫秀梅也睡不著了,便也跟著穿衣起床,準備做早飯。今天陳阿四和陳大狗都要上工,聽說要弄什么“打卡簽到”,遲到就要扣工錢,可馬虎不得。 考慮到兒子要使力氣,孫秀梅額外給他煮了兩個雞蛋。 孫秀梅這兩天可高興了,因她家有頭牛的關系,不忙的時候每天能掙幾個路費錢,所以往年這個時候也還過得去。今年江家買了山招工,她丈夫和兒子都去報名了,原先陳阿四是準備賣苦力的,結果沒想到會被江少爺點成監工,她原本還擔心丈夫的身體呢,現在是啥也不擔心了。 兒子雖然累點,但他人年輕,累就累點能賺錢就行。兒媳婦過幾天也要去江家做面脂,雖然工錢低點,但比往年在家帶孩子強多了,風不吹雨不淋的。留她一個老婆子在家照顧兩個孫子孫女,剛好給他們準備午飯,田里就一點鋤雜草的活計,她帶著兩個孩子就搞定了。 孫秀梅一邊往灶肚扔柴一邊算著工錢,家里兩個男人的工錢一個是六十文一天,一個是六十五文一天,等兒媳婦也開始做活了后,家里一天就是一百六十五文的收入,一個月下來……一個月下來是多少來著? 孫秀梅不太會算數,想了好一會兒想得腦子疼都沒想清楚,正愁著聽到院子里的動靜,出來一看,是兒子陳大狗起來了,忙拉著陳大狗問。 陳大狗伸著懶腰打著哈欠,嘴巴翕動一會兒,看著他老娘:“四兩九百五十文?!?/br> 孫秀梅捂著胸口,五兩的銀子,哎喲,他們家一年都未必能攢下來這么多,真是想想心里就火熱不已。 吃過早飯,天才亮,村子里已經熱鬧起來了,今天大伙兒都起得挺早的,陳家父子吃了飯,陳阿四帶上江凡交給他的名冊和筆墨,便開始往他們負責的那座山頭走去。一路有也是在那邊上工的,手里拿著鋤頭、鏟子或者木棍、繩子都跟上來,熱絡地打著招呼。 到了指定的地點,居然還有比他們到的還早的,正蹲在那里聊天,見到他們,紛紛走過來,彼此打著招呼,人人臉上都寫著滿滿的干勁兒。 等了一會兒,陳阿四看了看時辰,已經差不多了,人也差不多到齊,便翻開冊子開始點名。 “王富貴?!?/br> “在?!?/br> “趙大力?!?/br> “誒!這兒呢!” “張柱子?!?/br> “在,我在!” 名冊是江凡托村里會寫字的人寫的,點到名人也在的陳阿四就用毛筆在后面打個勾,沒到的就先不打,如果遲到就打個圓,如果當天沒來,就打個叉。 點完名后,就開始整理山地,從山腳起,草根拔起來曬干,碎石整理出來,要么壘邊界,要么鋪山路,山上的樹,該砍的砍,該留的留,這些會有監工指導具體怎么做。 如火如荼地忙了幾天,山腳下的平地都整理出來了,顧長青找來的施工小隊也到了,青磚、青瓦、泥沙運進村,晾干的木頭也從村外買回來,請的人多,沒幾天幾座瓦房眼看著就要在山腳下立起來了。 而江凡正在和人談生意。 面脂做好了,需要裝的東西,江凡覺得顧芳秋先前拿出來的那種小巧玲瓏的白瓷盒子就很好。他需要的量多,與人建立長期的合作最好。于是幾方打聽,江凡還特意去問了種子店的掌柜,才打聽到一家信譽比較好的私人窯口。 窯口在一個村子里,這個村子幾乎所有村民都已燒窯為生,為了保證瓷器在運出的途中最大程度的完好,這個村子還自掏腰包,將村子去往鎮上的這條路鋪平,雖達不到現代柏油路那般,但下雨天是絕對不愁無處下腳的。 窯口的負責人姓周,江凡稱其周老板。周老板這個窯口,產出的瓷器也不是什么多上等的,面對的就是比較大眾的客戶,原因還是他們窯口的技術不太行,燒不出好的瓷器。 江凡是客戶,周老板接待了他,了解到江凡的需求后,便答應和他合作,不過在簽契約付訂金之前,江凡還有個額外的要求。 瓷盒為扁圓形,盒身一邊繪制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一邊繪制產品名稱,還有售貨地址等。盒蓋上,江凡的要求是還要添上一朵雪陽花的花朵標志,花朵下方加“江氏”兩個字,這兩個是拿來防偽的,他要求周老板用他提供的特殊顏料來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