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穿過來了!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24
書迷正在閱讀:主播混過仙界 完結+番外、[快穿]和黑化男主斗爭的日日夜夜、我到底懷了個啥[星際]、覺得魔頭賊可愛怎么辦、不好好演戲是要回家生孩子的[重生] 完結+番外、今天也要努力當只貓 完結+番外、這個攻略任務不太對[快穿]、重生末世之鳳來、影帝天天直播做飯[星際]、在修真界寫代碼[系統]
為了迎來一場開門紅,喬一橋的第一集內容,就選的原本就在“天上人間”供職的幾位御廚傳人來做主角。 不提口味問題,只說基本功炫技,中餐大廚們絕對是站在世界巔峰的。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刀工、投料、火候、擺盤,御廚傳人們算“學院派”,做菜的過程極盡炫目,非常具有可看性。 而且他們比起普通廚子來,更能接觸到一些高端食材,比如在后世鼎鼎有名的河豚,還有上八珍……當然,這個年代能吃的食材,放后世吃沒準兒就犯法要去看守所喝茶了,喬一橋沒想大,干脆挑揀著用春秋筆法略略帶過,讓觀眾們知道有這回事就成了。 他把幾位大廚分別請來,讓他們自顧自做菜,自己就架著攝像機在旁邊偷拍,仗著沒人認識這稀奇古怪的裝備,想怎么取景就怎么取景,別提多爽了。 那些古代土生土長的大廚打死也想不到世界上還有這種能錄像的神器,所以無意中契合了“不染外物”的心境,在鏡頭里個個都是演技高手——完全沒有表演痕跡??!事后喬一橋拿著剪輯材料找高手幫看的時候,都在夸他找來的演員太牛逼了,有個跟喬一橋特別熟的,還毫不留情地吐槽說跟這些老戲骨比起來,喬一橋哪怕進步了些,也是渣渣…… 嗯,對,他是渣渣,躺平任嘲! 喬一橋為了掩人耳目,很多實拍鏡頭中,都有古風莊園的影子,反正古代類似的建筑多得是,稍微布置一下,就能以假亂真,不會引人生疑的。有些畫面比如說街面實拍、大周皇宮俯拍、各種古代深宅大院實拍……不好這么直接放,他就拉了一個特效團隊,將這些畫面改成了工筆畫的風格。沒想到這神來一筆不但沒有將片子的格調降低,還多了幾分趣味性,效果可以說是非常棒了。 喬一橋偷拍的第一集,搞得差不多了交給信得過的剪輯師剪輯,那剪輯師名叫孫勝,長得其貌不揚,瘦瘦小小跟猴子一樣,但卻是喬一橋的本校學長,專業特別牛逼,大家平時廝混熟了的,他的剪輯風格天馬行空,最能化腐朽為神奇的了,來之前是聽說現在正紅透半邊天的小學弟自己掌機拍了點東西,他是本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慈悲心腸過來續命的。 當然,親兄弟明算賬,他錢也沒少收就是了。 還振振有詞,說就當自己劫富濟貧了,誰讓小學弟是個狗大戶呢。 然后接到小學弟的素材以后…… 果然,掙錢真難??! 這么好的題材,這么好的裝備,拍出來的東西也太暴殄天物了? 喬一橋被他吐槽的想自爆,遂發憤圖強,不行的就重拍,搞到現在花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拍到第四集,可他拍出來的質量,已經上升了好幾個臺階,現在正打算憋個大招,讓新集的大女主來糊師兄一臉! 第105章 這些衙內少爺的癖好真是太古怪了! 被欽點的大女主劉云娘麻木地想著。 若非自己已是徐娘半老,肯定沒有那個魅力惹得這樣漂亮的小公子惦記,她在被人亦步亦趨地圍觀自己采花、腌制、做菜時,就得懷疑“喬公子”的意圖何在了。 沒錯,見過喬公子之后,喬公子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她將自己最擅長、成品最漂亮、工序最繁雜的幾道菜肴做出來,不不不,不能用她帶來的這些半成品,而是要從頭到尾,一個步驟不漏,務必做到詳實有序、真實可靠。 也不用擔心菜譜流失,要是所有菜都看一遍就能掌握精髓,那大廚們也都別干了。 而且為了打消劉云娘的顧慮,喬公子還提前給了她幾個菜譜,都是現代才發明出來的花肴菜,有兩個還是西餐,希望劉云娘看了之后能觸類旁通,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廚藝更上一層樓。 萬事俱備,只欠開拍。 喬一橋跟在劉云娘身邊拍了三天。 取景地包括野外、農戶廚房、山溪旁、大周市井街道…… 又因為正好趕上這邊過寒食節,這節日在后世已經消失了,日期就在清明節前一兩日,所有人都是禁煙火、吃冷食,國家的公務員們休沐,帶上家眷,除祭掃外,還會有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余興節目,到處都是車馬行人,熱鬧極了。 劉云娘有幾樣拿手菜還就得這時候做,比如嫩紫色的藤蘿餅,嫩綠色的榆錢糕,愛吃的極愛吃、不愛吃的一口不能碰的香椿槐花蛋卷…… 提前一天做出來,寒食這天就不能動火了,將這些點心裝進籃子里,一邊在野外欣賞萌芽勃發的春色,一邊享受來自鄉野的美食。這便是這個年代的百姓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喬一橋將所有他認為很棒的畫面都拍了下來,傳統與美食,復古與晨曦,伴隨著古代特有的悠長歌謠,凝結在早上花瓣滾動的露珠上…… …… 但這天下間,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跟開封一樣歲月靜好的。 朝廷再是昏聵,天子腳下,首善之地,整體看來還是比較安靜祥和的。但在此之外,就是多事之秋了。 正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按唯物辯證法來分析,就是內因和外因一起發生作用,才能短時間內覆滅一個王朝。 大周的朝廷本來就快把自己作死了,偏偏老天爺還不給臉,才發過大水,就又開始經年不下雨,鬧開了旱災。然后旱久必蝗,這種干燥暖熱的環境催生出了大批的蝗蟲卵,現在剛到清明,萬物萌發的時候,就有了要鬧蝗災的苗頭。 據葉無傾說,在他們這個年代,本來已經有一些基礎的治蝗之法了,像是官方組織民眾挖掘蝗蟲蟲卵,然后憑收獲獎勵糧食……這種辦法肯定做不到根治蝗蟲,但能有效減小蝗災爆發的規模,降低損失。 但問題是吏治敗壞以后,上來掌權的是一幫酒囊飯袋,干啥啥不行,光顧著大把撈錢,誰還管日后怎么樣??!那么多錢糧自己留下不是美滋滋,發給愚民換不值錢的蟲卵這不有病嗎?況且折騰半天,蝗災該來還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