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天師當影帝[娛樂圈]_分節閱讀_188
書迷正在閱讀:見鬼的姻緣、老妖怪就寵貧僧、刀生贏家[星際] 完結+番外、你怎么穿過來了! 完結+番外、主播混過仙界 完結+番外、[快穿]和黑化男主斗爭的日日夜夜、我到底懷了個啥[星際]、覺得魔頭賊可愛怎么辦、不好好演戲是要回家生孩子的[重生] 完結+番外、今天也要努力當只貓 完結+番外
“沒什么,就是一起做過頭發?!蓖赧芜B忙圓道,“總之,咱們聞哥和陸少的關系非常好,比鐵哥們的感覺還要好幾百倍?!?/br> 田甜點點頭,相信了這個說法。 只是,等到兩人坐在后車座上時,卻感覺車里的畫風好像有點兒不太對。 為什么陸翱一邊流鼻血一邊開車狂奔,還時不時地可憐巴巴地看著聞無笛? 為什么聞無笛不僅不攔著陸翱,還別過頭去誦經? 汪鑫和田甜兩個人在后座都快要嚇得瑟瑟發抖了。 田甜:“鑫、鑫哥,你不是說……陸少和聞哥是……鐵哥們嗎?” 汪鑫也很迷茫,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啊。 是夫夫感情破了嗎?還是新的特別戀愛方式?總感覺這兩人像是在較量著什么事情一般。 終于,聞無笛把頭轉了過來。 陸翱眼神一亮,開口道:“你看,清心咒對我完全沒用?!?/br> 他要的不是清心咒,而是聞無笛。 聞無笛也知道這個,這幾天陸翱就跟打多了雞血似的,看到他就亢奮,本來一遍清心咒能讓人鎮住,現在十遍也不管用了。 本以為進劇組能暫時避開不見面,結果陸翱這家伙又跟了過來。 聞無笛是真的愁。他知道陸翱是在裝可憐,可他總不能看著陸翱流鼻血而死吧。 算了,有些東西總是要變的,他都已經決定和這人在一起了,是應該多跨出幾步。 第114章 作為一部由國家臺籌拍的歷史劇, 《騰云斬星河》的劇組群星匯集,在一眾大腕面前,聞無笛這個新晉的金瓜子影帝似乎并不夠看。 有這么大的背景,《騰云斬星河》劇組的規矩肯定是少不了的。聽到汪鑫匯報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規矩后, 方瓊就有點擔心聞無笛。 雖然聞無笛成為了新晉影帝,各類代言接到手軟, 雜志綜藝想上就上, 看著似乎紅透了半邊天,但其實這個根基放在《騰云斬星河》這樣大腕云集劇組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那么多老戲骨, 其中還有專業院校的教授, 這和聞無笛從前待過的劇組完全不一樣, 方瓊也不知道聞無笛能不能適應。 . 適應,聞無笛在劇組簡直再適應不過了, 導演武應知一開始還是拿他當后輩看, 可見過開機儀式上聞無笛露的那一手之后, 硬是把他當成了大師。 這件事說來也是巧了,聞無笛到了劇組之后, 武應知就打算正式重新開機。武應知是個傳統人, 學的是馬克思,信的是財神爺,因為拍攝地點移到了石城,自然要重新再做個開機儀式。 開機儀式是從前傳下來的老規矩,帶著一絲迷信色彩, 在圈子里卻很流行。拜一拜關二爺、給財神爺燒燒香,有的地方還會拜拜一些來路不明的“大仙”,總之都是求個財源廣進,一炮而紅。 一般來說,這種儀式就像是人去廟里上香一般,只是求個心安,并不會出什么事。 可偏偏《騰云斬星河》劇組在石城的開機儀式,差點出了大問題。 聞無笛到劇組的當天就是開機儀式,剛才到劇組就發現導演武應知忙得不可開交,其他人有的憂愁有的煩躁,似乎是出了問題。 等到聞無笛和武應知打了個照面后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開機儀式出了問題。 最早,是準備的貢品不見了,發現情況的場記以為是被誰誤吃了??芍匦沦I了東西后,武應知卻再次發現貢品再次不見,而且香臺還被打翻在地。 雖然說著只是普通迷信,可開機儀式前發生了這種事情,武應知心里也開始惶然起來。只好一面讓人別聲張,一面派人守住了臺子不再讓貢品丟失。 只是,盡管如此,在開機儀式上仍是出了事——那些準備好要燒的香和蠟燭怎么也無法點燃。 這一而再再而三的邪門事情顯然無法瞞住所有人,知道劇組在開機儀式之前出了這種事,不少人心里都慌了起來。 有的覺得這是個不好的兆頭,希望武應知暫時別開機,有的則是想起了以前港臺劇組的一些傳聞,心里悄悄打起了退堂鼓,想要離開這片兇地。 就在武應知發愁之時,聞無笛到了。 一到劇組,還沒有來得及和一眾演藝圈內的老戲骨混個臉熟,他就頂了武應知的位置主持起了《騰云斬星河》的開機儀式。 聽到聞無笛說能幫上忙時,武應知是不信的,一個年輕的男演員,看上去還沒他兒子大,又能懂什么呢。 可看到聞無笛拿起道具組的一把劍,起手擺勢,連斬了七處空地之后,真的將香和蠟燭重新點燃,武應知服氣了。 特別是在聞無笛念完經之后,眾人明顯感覺周身一暖,劇組里的其他人也就更服氣了。 有了聞無笛保駕護航,開機儀式也終于順利完成,劇組里的其他人也開始對他產生了好奇心。 在這種氛圍下,不到一個星期,劇組里的人幾乎都和聞無笛有了交情,根本不需要適應的過程,聞無笛就融入到了劇組里。 . 《騰云斬星河》講的是大云朝的事情,聞無笛飾演的角色是大云朝有名的文臣武將聶為君。 聶為君年少成名,才氣傲人,原本可以憑借才華出仕為官,可云朝西部有叛賊,聶為君怒發沖冠毅然投軍,一戰成名??稍瞥瘍葢n外患,不僅有jian人當政,更有外敵入侵。 時逢云朝邊境宿敵元人擾邊,放火燒城屠戮百姓,云朝重文輕武,朝中無人可用,又是聶為君站出來,帶著早已練好的兵沖上沙場,守衛邊疆,他勝了。 但皇帝年老,朝內權勢傾軋,很多時候打不打仗并非是武將自己說了算,他一次次地上奏請求披掛上馬嗎,驅除敵人,都沒有得到回應。群臣內斗,國土盡失,聶為君只好又棄武從文,又成了一個文臣。 在官場蹉跎數十載,他變得沉默了。似乎無人再記得他當年曾是一個敢率領幾十人沖到敵營的狠人。 眾人看他寫詞,看他作畫,都以為他這回只打算當個安分的文官了,可沒想到邊關告急,元人南下,眼看著國將不國,又是他站了出來。 他告訴年輕的皇帝,他能帶兵出征,守衛邊境,他沒有說的是,他最想要做的是收復國土,將他祖父那一輩被掠奪的國土搶回來,將那些還在異族手下受苦的同胞們救回來! 從十七歲時隨父出征漠北大勝,到五十七歲再度跨上戰馬,四十年的時光在聶為君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傷疤,這次出征成了他最后的一場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