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之賤受逆襲[穿書]、修仙帶著作弊器、地府小鬼差 完結+番外、嘴炮天師當影帝[娛樂圈]、見鬼的姻緣、老妖怪就寵貧僧、刀生贏家[星際] 完結+番外、你怎么穿過來了! 完結+番外、主播混過仙界 完結+番外、[快穿]和黑化男主斗爭的日日夜夜
汪直很不情愿地閉上嘴。 說罷他將湯面放到唐泛面前:“先吃,再說?!?/br> “我不餓?!碧品嚎嘀?,難得他也有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我喂你?”隋州仿佛沒有聽見他的話。 “……我自己可以?!碧品褐坏媒舆^筷子。 從湯面的香味上能判斷出烹調人的心意,唐泛不忍拂逆這樣的心意。 隋州從來不說多余的廢話,因為他往往都是直接付諸行動。 汪直耐著性子看唐泛吃面,好不容易等到那碗面已經沒了大半,他實在忍不住了:“我聽說今天早上,陛下單獨召見閣臣說話了?” 以汪直的性格,能夠忍到現在才說話,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不錯?!碧品旱?。 “與太子有關?”汪直單刀直入?!敖Y果如何?” “你都知道答案了,何必還問我?”唐泛搖搖頭,放下碗。 “你為何不阻止!”汪直興師問罪道。 唐泛面色平靜:“我盡力了,劉健和徐溥也盡力了。興許萬安答應了劉吉什么條件,使得劉吉在此事上也沒有提出反對,既然首輔和次輔都達成一致,我們三人的反對又有何用?” 汪直起身來回走動,難掩焦躁:“那現在應該怎么辦!” 唐泛看著他,心想不知道對方有沒有后悔當初聽了自己的勸告,倒向太子這一邊。 他嘆了口氣,“當日我曾勸你與萬黨劃清界線,沒想到卻害了你……” 汪直有些粗暴地揮揮手,打斷他的話:“這些話就不必說了,我更想知道你的辦法!” 唐泛慢慢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br> 他的所有焦慮和沉重似乎都伴隨著那碗湯面而消失,唐泛接過隋州遞來的帕子,抹了抹嘴,道:“我與謙齋公他們已經商量好了,若是陛下一意孤行,我們就上疏請辭?!?/br> 汪直一愣:“那又有什么用,你們走了,內閣不更加成了萬安的一言堂么?” 唐泛嘆道:“這是我們所能做的極限了,不然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汪直本是抱著一絲希望來找唐泛的。 在他看來,唐泛總會有無窮無盡的辦法,事實上他也的確每每出人意表,讓人驚喜,但凡事終究有例外。 唐泛畢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汪直徹底失望了。 太子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 懷恩已經不在京城了,如果劉健唐泛等人也被逼離開內閣,余者根本不足以構成威脅。 至于汪直自己,他可以暗中幫太子奔走,卻絕對不會像唐泛等人那樣站在明面上跟萬黨作對。 隋州的身份也限制了他必須忠于天子,太子雖然是儲君,可畢竟還不是皇帝。 難道就沒有人能阻止太子被廢的命運嗎? 汪直最終失意地離開了唐家。 送走他,唐泛對邊上的隋州自嘲道:“若非我當初慫恿他親近太子,估計現在他正春風得意呢,也不需要如此擔心了!” 隋州伸手將他被風吹亂落在額前的發絲拂耳后,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方才也說了,成事在天,天威難測,又豈是一兩個凡人就可以隨意曲解的?” 就在這番對話之后的當晚下半夜,唐泛還沉浸在夢鄉中的時候,就被隋州搖醒,并得知了一個消息。 山東地震。 而且就發生在泰山。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你們眼里的唐大人是怎樣的?請用一句話來形容。 成化帝:挺會辦案,有點用,不過不會做人,就像廢太子吧,還頂撞朕,差評! 隋州: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汪直:二,瓜,有時候挺煩他,啰啰嗦嗦嘮嘮叨叨的,有時又覺得還可以,總體而言還行吧,不過比起我還是差了點。 第144章 “地震?”唐泛的神智還沒清醒,這時候的他完全不復平日的精明冷靜,黝黑的眸子甚至蒙上一層薄薄的霧氣,表情茫然無辜,單衣松松垮垮地掛在身上,露出下面一大片光裸的胸膛。 即便是文士,但唐泛平時也不算全無鍛煉,起碼君子六藝,拉弓射箭他還是精通的,是以身形也稱得上賞心悅目,不像那些當真就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脫下衣服就真的只能看見兩排肋骨了。 隋州卻真就愛看他這種偶爾流露的另一面,這使得他有種“這人是我的,他的這一面只有我才能看到”的感覺。 很少有人知道,隋伯爺的獨占欲其實也很強。 “山東泰安?!彼逯輳娬{了地點,很自然地伸手將對方的帶子系好,又給他披上外衣。 盡管隋州自己的穿著也規整不到哪里去,不過他主要是不想讓唐泛著涼。 肩膀和后背暖和了,但脖子依舊因為接觸到冰冷的空氣而戰栗起來,唐泛一個激靈,終于有些清醒了。 “你怎么知道的?” “消息現在已經傳入宮中了,汪直派了人過來轉告的?!?/br> 方才的敲門聲雖然不大,在半夜里卻格外刺耳,唐泛睡得沉沒聽見,隋州卻不同。 地震意味著災難,如果發生在泰山,意義又格外不同。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 為何? 因為自古東方為吉兆之地,泰山不僅位處東方,而且被視為神降靈聚之所,履而泰,然后安,故曰泰山,秦漢以前就已經有君王屢屢到泰山封禪,自秦始皇之后,這種傳統更被延續下來,歷朝歷代的帝王無不以到泰山封禪為榮。 跟慧入北斗可能出現各種猜測版本不同,如果當泰山出事,所有人唯一會想到的,就是上天給予皇帝的懲戒。 皇帝做了什么錯事嗎? 那可就多了。 就算沒有,大臣們素來也樂意將此事聯系起來,給皇帝挑點毛病進行勸諫,什么不宜大興土木,要勤政愛民等等,更何況眼下就有一樁大事擺在面前。 皇帝想廢太子。 瞧瞧,皇帝剛有了廢太子的念頭,后腳泰山就地震了,這不是上天的預警又是什么? 若果皇帝一意孤行,到時候很可能就不止是地震這么簡單了。 唐泛自然不會像尋常百姓那樣真的認為廢太子與地震有關,但毫無疑問,皇帝在知道這件事之后,原先再堅定的想法肯定也會有所動搖。 而這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果不是汪直派人送消息出來,唐泛他們起碼也要明天去內閣的時候才會得知,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失了先機。 唐泛二話不說,直接起身穿衣,準備連夜去拜訪劉健和徐溥等人,然后各自上一封奏疏,內容自然是將災難夸大其詞,有多可怕就說多可怕,最好能嚇得皇帝從此打消廢太子的主意。 不知從何時開始,兩人之間便有了一種難言的默契。 幾乎是唐泛一有動作,隋州就已經知道他想要做什么。 “我送你去?!?/br> “好,”唐泛也沒有拒絕,想了想,對他道:“你身份敏感,又素來得陛下信任,此事是文官的事,你不要摻合?!?/br> 隋州一本正經說著冷笑話:“我明白,若你不幸觸怒陛下,我還要去給你說情的,怎么會去摻合?” 唐泛哭笑不得:“你能不能給點好話?” 第二日,當大部分人剛剛才得知皇帝明確提出廢太子的想法并且已經為此找過內閣的時候,就又聽說了泰山地震的消息。 朝野上下頓時沸騰起來,不過還沒等他們作出反應,劉健徐溥唐泛三人的奏疏就已經分別遞上去了,奏疏中將地震與皇帝想要廢太子的事情聯系起來,措辭嚴厲地勸誡皇帝,說太子當年也是您自己定下的儲君,而且代您祭過天壇的,也就是得到了上天的承認,現在他沒有失德之處,您卻想要廢黜他,所以現在泰山地震,就是對您的警告,為了您的個人喜好而使國家社稷發生動蕩,難道這是您所樂意見到的嗎,只怕太祖皇帝泉下有知,也會感到不安。 奏疏雖然有三份,措辭也各不一樣,但說的卻是同一個意思,皇帝看完之后就留中不發了,但是京城官場沒有秘密,奏疏的內容依舊經由通政司悄悄流傳了出來。 能夠當官,且在千軍萬馬的廝殺中脫穎而出,當上六部九卿的官員們都不會是省油的燈,從劉健他們的奏疏中,這些官員窺見了不少問題。 問題一,內閣本有七人,如今上疏的卻只有劉健徐溥唐泛三個,可見內閣里面意見不一,其他人很可能是支持皇帝廢太子的,最起碼也不反對。 問題二,劉健等人選擇直接上疏,而非先找皇帝當面溝通,可見他們在那之前很可能就已經與皇帝談崩了。 就像天現異象往往有不同解釋一樣,泰山地震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并非一定就是與廢太子有關,也可以用皇帝怠于朝政來解釋,端看別人想要怎么說。 也就是說,現在擺在朝廷百官面前的,其實就是幾個選擇。 他們到底要不要跟著劉健他們上疏,還是裝作不知情? 如果要上疏的話,又該支持哪邊? 將地震跟廢太子聯系在一起,那無疑就是站在萬黨的對立面,萬一最后陛下固執己見,太子當真被廢呢? 那現在上疏的這些人,以后通通會得罪新太子。 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的走向。 就像一輩子待在欽天監,天天跟星辰打交道的人一樣,他們終其一生別說窺透天機了,可能連自己的命運都未能看透。 可是命運的車輪不會因為個人的惶惑就停止往前,即使帝王的意志也無法扭轉。 所謂人定勝天,其實是無畏無知且可笑的論調。 皇帝終于害怕了。 他看著擺在自己面前的三封奏疏,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被一場地震徹底擊潰。 無論萬安等人如何努力說服也沒有用,皇帝自己也有思考能力,他不是傀儡或傻子,地震的事情就像一道警鐘,一下子將他給震醒了。 他何嘗不知道萬安等人之所以費心擁立興王為太子,只不過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已。 但從頭到尾,皇帝想要廢太子,既不是為了萬黨,也不是因為討厭太子,雖然那只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