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350
這次陶笉然只夸獎了貝兒和寶寶,寶兒頓時就不高興了,雄赳赳氣昂昂道:“寶兒明天一定能找到原因的!” 陶笉然笑著揉了揉寶兒的腦袋:“那明天爸爸就拭目以待啦?!?/br> 經過四個小寶貝的這么一番鬧騰,陶笉然的心情已經恢復了不少,等哄他們都睡覺之后,還對戚博翰道:“明天我們繼續出門采買吧,免得讓人察覺出不對勁來?!?/br> 見到陶笉然終于想通,戚博翰自然是高興。 也是在此時,出去調查的暗衛回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O′|┛ 嗷~~ 本文在三月份就完結啦~小天使們趕緊來收藏新文呀~~ 《帶著系統開宗立派》 樂驍楓通宵玩游戲猝死,恰逢游戲世界即將崩塌,他臨危受命,跟主神達成了不可告人的交♂易。懷揣著主神給的可以復制給別人的修仙系統,穿進了游戲世界! 代替失蹤的男神開宗立派,力挽狂瀾,將即將破碎的世界掰回正軌! 然而在他穿越后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樂驍楓:等等,修煉功法還要自己悟?!那要這系統有何用?! 撿個徒弟回來伺候我,為什么變成我被他管了?! 說好的開宗立派威震一方,最后竟然還被徒弟壓了?! 這日子沒法過了,我要穿回去!啊朋友再見吧~ 第294章 “如何?”陶笉然一見暗衛, 便著急地問道。 “回稟主子, 這連州府內有四大世家, 除了李家之外,其他三家一直把控著連州的經濟。他們哄抬物價, 低價強買百姓資產, 還有許多勾當,屬下暫時沒能查出來?!?/br> 信息雖然不多,但足以讓陶笉然推斷出如今連州的大致情況了:“所以連州百姓才會過得如此窮困潦倒。這州府可能還算好的了, 再偏一些的縣城,都不知道要成什么樣!” 陶笉然原本都消下去的火氣又上來了:“那連州知州呢?他干什么去了?” “屬下只打聽到, 這連州知州每日吃齋念佛,并不管這些事情?!?/br> “哼!我看不是不管, 是舍不得管吧!我不信李家在這其中什么都沒參與, 繼續查!”陶笉然大晚上的又被拱出了一肚子的火氣,逼得戚博翰不得不使用點特殊手段,才讓他安然入睡。 第二天陶笉然揉著酸痛的腰,堅定道:“不行,昨天還沒看仔細就回來了, 我今天一定要出去親眼看看這連州的情況?!?/br> “平時在京城時, 那些大臣們這么鬧, 也不見你這么生氣,這是怎么了?!逼莶┖矊⑻崭嵢粩埲霊阎?,“不是不讓你出去,只是心疼你?!?/br> “哼!心疼我晚上你去陪寶貝們睡去!”陶笉然剜了一眼這虛情假意的臭男人, “在京城可沒人敢這么膽大妄為!” 戚博翰自知理虧,只陪著笑臉,柔聲把陶笉然的氣給哄順了,才和陶笉然一同出門。 他們沒有走昨天的路子,而是繞路往連州的貧民區去了。 越過被裝扮得整潔繁華,專門給外人看的街道,入目的竟然一片污穢和貧瘠。 陶笉然沒想到,僅僅是一街之隔,卻是如此天壤之別! 街的東邊繁花似錦,西邊卻恍若人間煉獄。如今這場景,比起災區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可能比災區還窮困! 陶笉然在街口頓足了一會兒,迎面就有一隊虎背熊腰,氣勢洶洶的壯漢,拽著骨瘦如柴的一男兩女,朝他們走來。 還不等陶笉然開口詢問,對面的人立即囂張道:“什么人敢擋你爺爺的道?還不滾開!” “大膽!”影衛上前一把亮出了自己的長劍,對面的人聲勢才稍稍減弱了一些。 但也只有一些而已,對面那人仍舊囂張地威脅道:“你們可知老子是誰?快快讓開,饒你們不死!” 陶笉然好多年沒聽到有人這么對自己說話了,氣極反笑:“我倒要看看是誰饒過誰,都給我拿下!” 陶笉然這般沖動,可能會引起那些人的警覺。但戚博翰知道這兩日陶笉然是氣壞了,若是不讓他出了這口氣,恐怕要憋壞了身子,于是默不作聲,任由陶笉然胡鬧。 反正最后出了什么事,有他兜底。 影衛三下五除二地就將這一行七個壯漢給束縛住了,被壯漢抓住的三位百姓這才如夢初醒,連忙跪著爬到陶笉然的腳下,痛哭流涕地磕頭哀求道:“這位大爺,求您救救我們,救救我們??!” “你們先起來吧,這件事既然我管了,就一定會管到底?!碧崭嵢蛔層靶l將人扶起,“你們家可在這里?帶我們去了再說?!?/br> “多謝大爺,多謝大爺?!比烁卸鞔鞯碌貙⑻崭嵢灰恍?,帶到了貧民區最里頭,一間破爛茅屋門前。 這茅屋前面還被潑了大糞黑狗血,周圍的人都是捏著鼻子繞著路走。 這里的空氣實在是太糟糕,陶笉然努力想要做出親和的姿態,也還是有些憋不住。 戚博翰自然舍不得他這么辛苦,于是開口道:“這屋子太小,換個寬敞點的地方吧?!?/br> 那三個百姓聞言,哪里敢不應的,于是又把一行人帶到了貧民區正中央的小廣場上。 這廣場圍著一口井而形成的,住在這里的百姓全靠這一口井水生活,所以人來人往的,十分熱鬧。 這也讓陶笉然和戚博翰更加直觀地看到了,在這里生活的百姓的面貌,越看越是心驚。 陶笉然上一次見到這般死氣沉沉的百姓,還是當年凌州澇災,百姓傷亡慘重的時候! 陶笉然深吸一口氣,往戚博翰身上靠了一下,汲取了一些溫度之后,才對那三人道:“說說吧,發生什么事了?” 聞言,三人立即聲淚俱下,將自己的冤屈一股腦地全都說了出來。 原來這三人是一家三口,之前還有一個兒子的,但是去年兒子生病,這對夫妻把一切家產都變賣了,可兒子的病還是不見好轉。 又聽聞百姓可以跟官府借錢,不用還利息。于是夫婦兩便跑去衙門,簽字畫押借了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