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341
但是與之相反的,就是那些沒啥能力,在這官位上混吃等死的家伙。 這次傳到各地方的圣旨有兩道,一道是安排抗災事宜,還有一道,就是讓周圍的地方官互相監督。若是發現哪個地方的父母官消極怠工,就可以跟上級打報告。 在這特殊時期,上級可以不通過京城,直接讓打報告的人臨時監管那官員不作為的地方。 如此一來,那消極怠工的官員,到了災后,還能指望要回自己的監管權?不被擼了烏紗帽就已經是萬幸了! 而那獲得監管權的人,只要把兩個地方管得妥妥當當的,還怕沒有晉升的機會? 一場風雨欲來的澇災,就成了這些地方官的照妖鏡。誰是有能力之士,誰又是碌碌無能之輩,全部原形畢露。 抗災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了??粗俑袟l地安排抗災事宜,原本恐慌的民心逐漸安定下來。 而不在災區的地方,比如京城,就有世家自主發起了募捐行動,籌集善款和物資,運送到災區去。 這一行動,是謝家和郭家共同發起的。短短半個月,就已經成功募捐了白銀萬兩,還有糧食衣物足足裝滿了一百輛運貨馬車! 陶笉然和戚博翰得知之后,狠狠地嘉獎了謝郭兩家,其他參與募捐的大戶,也得到了口頭表揚。 別的地方得知此事之后,又紛紛有世族跳出來組織募捐,陸陸續續為災區收集了許多物資,為抗災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這些物資不僅給災區的百姓們帶來了溫暖,更讓原本顯得有些風雨飄搖的瑞朝,呈現出了一股從未有過凝聚力,以及希望。 民間百姓的情緒日漸高昂,很快就擺脫了惶惶不安的狀態。災區的百姓們積極配合官府的調度,其余地方的百姓也都安心地過回了自己的小日子。 民間日報更是特派了前線記者,前往幾個預計受災最嚴重的州府,進行跟蹤報道。 見此情況,陶笉然自是欣慰。而謝郭兩家的所作所為,也讓他這個多忘事的貴人,想起了他們的存在。 陶笉然讓人查了一下,發現這兩家都各有一名家族子弟,在地方當縣官,而且都恰好處于受災地帶。 “如果這次這謝郭兩人能順利完成任務的話,要不要額外給些嘉獎?”陶笉然有些拿不定主意。 謝郭兩家,從戚博翰微末之際就開始站隊了,也給陶笉然帶來了許多的好處。如今這兩家終于有家族子弟入朝為官,他們于情于理都應當拉一把。 但若是陶笉然的偏袒太過直白的話,又怕傷了那些表現更加優秀的官員們的心。 陶笉然的擔憂,在戚博翰看來卻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給比跟他們水平差不多的人高一些的獎賞便好了?!敝灰剟畈怀^那些真正優秀的人才,又怕什么寒心。 陶笉然恍然大悟:“那就這么辦吧,希望他倆爭點氣?!奔易褰o力只是外在條件,若那兩人自身足夠優秀,無疑能讓人更加高興。 整個六月,向來少雨的京城,幾乎每一天都是陰沉沉的,就算下雨不多,也讓人心情煩悶。 陶笉然看著各地傳回來的折子,臉上表情十分生氣:“這些人是怎么回事?當我們是傻的嗎?!他隔壁州的折子全都是請求支援的,就他一個州被夾在中間,歌舞升平?!” 現在澇災的危害已經尖銳地顯露出來了。雖然很多地方官都積極預防,讓百姓們性命無虞,可是田里的莊稼全軍覆沒,百姓們情緒十分失落。 百姓們自己儲備的糧食也即將吃完,官府倉庫內的糧食更是飛快地消耗。即使有民間的募捐,但那些物資也總有用完的時候。 真正用心在抗災的官員,都紛紛開始上折子,請求開國庫賑災了。 而有的地方,明明也處于災區,遞上來的折子卻全是一片祥和之象,連莊稼都完好無損,騙鬼嗎?! 以為陶笉然和戚博翰這么容易就憑一封折子,就看重他們,真覺得他們能力非凡,然后重用?!腦子有坑吧! 戚博翰也臉色陰沉:“看來有些人,是活膩了?!?/br> 陶笉然知道,不管哪個朝代的官場,都不可能是一片清水。 之前的監督史制度,已經消滅了一大片貪官污吏了。但是萬萬沒想到,竟然還有人膽敢在這種特殊時期,欺下瞞上! “正好,袁沙凈最近閑得很。賜他正二品欽差大臣,去好好查一查這些州是怎么回事!”戚博翰說著,很快就起草好了圣旨,等不及到早朝再宣布,急匆匆就讓小太監去宣旨了。 宣旨的小太監剛離開,又有一個小太監帶著一封新的折子回來:“啟稟陛下,天氣監測院傳來折子?!?/br> “快呈上來?!碧崭嵢患泵Φ?。 戚博翰對折子的內容也很迫不及待,但是還是安靜地讓陶笉然先看。 陶笉然打開折子,臉上一喜,激動道:“大概還有半個月,降雨就會結束了!” 戚博翰聞言,臉上的陰霾也散去不少:“不過今年受災地區的莊稼都沒了,還得開國庫賑災才行?!?/br> “這個倒不是問題,前幾年風調雨順,國庫糧食足夠了。而且我已經命戶部準備好番薯種子了,澇災結束之后能搶種一輪,入冬前年能收獲了。支撐到來年春耕不成問題?!边@就是番薯的好處了。 生長周期短,而且十分果腹。受災地區剩下一個冬天的賑災輛,對于國庫來說可是節省了二分之一的賑災支出了! 也只有在這種時候,番薯的好處才能這么明顯地顯露出來。戚博翰臉上表情也放松了許多:“那就派張霖和王寅親自帶兵護送物資,等袁沙凈好好處置完那些渣滓之后,再往各災區巡視一遍災后恢復情況,以免有人拿著賑災的錢糧,中飽私囊?!?/br> 張霖是兵部尚書,以前也是軍營出身,再加上身經百戰的王寅,以及一隊精銳之師,物資在國內運行,應當是安全無虞。 這種事情,陶笉然自然是聽從戚博翰的安排。不過對于災后的評績,陶笉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博翰,你登基這么久,都沒有離開京城過。寶兒他們也基本都沒出過宮,不如我們……”陶笉然湊到戚博翰耳邊,小聲道,“微服出巡?” 戚博翰對于陶笉然這個提議,很是意外。 自從出了影一那事之后,陶笉然甚至都不太喜歡離宮了。這些年一直平安無事,陶笉然離宮的次數才多了些,卻也不敢離開京城。 陶笉然在心中,給自己建了一堵厚厚的圍墻,一直不肯走出來。今兒個怎么突然轉性了? 陶笉然看出了戚博翰的疑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微服出巡應該不容易遇到危險吧?而且我也想去看看影一過得怎么樣?!?/br> 陶笉然原本就是宅男,宅在宮里他倒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 但是這些年跟戚博翰一同治理瑞朝,如今也是小有成果的時候,陶笉然也想要親眼去看看,自己努力的成果。 至于當年的那道心理陰影,如今已經淡化了許多。而且現在的陶笉然,內心比當年強大了不少,總不能再讓自己一直這么懦弱地困在圍城之中了。 就算戚博翰不嫌棄,他還怕自己給孩子們做了壞榜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