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205
士兵們運動量大,外面還要套盔甲,所以棉襖不需要多厚,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做出來容易,關鍵是這十萬大軍要怎么分這一千多件棉襖。 不患寡而患不均,陶笉然一時間也沒能想出個靠譜的法子來,很快就到了開會的時間。 邱裕三人一進來,就紅光滿面,顯然是有什么好事發生了。 陶笉然眉頭一挑,問道:“怎么了這是?” “大人!今年小沂河水車周邊的畝產,提高了一成!” 第184章 這個情況在陶笉然的意料之中。沂州的平均畝產低, 就是因為土地貧瘠和缺水。如今有水車, 那附近的畝產提高是也沒什么好意外的。陶笉然點了點頭, 問道:“只有水車附近的畝產提高了嗎?” “百姓都說今年收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但沒秋收完, 暫時沒有確切的數據?!鼻裨R怖潇o了下來, 水車附近最多也就十來畝的地,其實也沒什么好激動的。畢竟沂州樹少,水車的普及難度很大。 “不著急, 好日子總會來的?!币手荼緛砭筒皇莻€適合耕種的地方,陶笉然也沒那么天真要將沂州改造成什么天府之國。 但是沂州是全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 陶笉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畝產。只要能做到全國的糧食產出穩定了,再讓沂州所有土地都種上棉花, 都不成問題! 陶笉然讓邱裕三人落座, 才道:“這棉花目前產量少但需求大,而且絕對不能傳到外國,必須跟鹽鐵一樣,將渠道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但我們的收購價不能太低,否則老百姓沒有利益, 是決計不肯再種的。你們覺得這棉花定價幾何比較合適?” 邱裕和錢長史紛紛看向邱主簿。邱主簿在沂州做了十來年的主簿, 對沂州內的物價了如指掌, 此時是最有發言權的。 邱主簿還是第一次成為焦點,神色有些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道:“回大人。棉花重量極輕, 且畝產低。以黃米的兩倍價格收購較為妥當?!?/br> 黃米其實就是高粱,也是沂州最普遍的糧食作物,平均畝產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間,市價是三四文錢一斤。兩倍的話就是八文一斤。 “那就定十文一斤好了?!碧崭嵢灰诲N定音。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平均畝產一百五的話,一畝換算下來就是一千五百!交三成稅,一年一畝田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 再加上種棉花田,糧食田那邊還有稅收優惠,種這棉花穩賺不虧,根本不用擔心農民們會不愿意種!甚至還要cao心農民們會不會為了這高額的利潤,而去偷種棉花。 對此,邱裕則是拍著胸脯保證道:“大人您放心,我們每年的稅收都是登記造冊的。若是將來有哪家交上來的糧食突然變少,棉花突然變多,咱們基本就心里有數了?!?/br> “是這個道理,但還是要提防農民悄悄開荒種棉花,把棉花買到匈奴那邊去?!碧崭嵢惶嵝蚜艘幌?,就不再管了。他只是個臨時節度使,明年是要回京去的,若是不事事親力親為,那他離開之后沂州現在的大好局面不是要崩盤? 而且這也是一個考察邱裕的機會。若是他能將這件事情處理得妥當,明年帶他一起回京也未嘗不可。若邱裕是個沒幾分本事的,去到京城也只有被人吞了的份。 邱裕自然也是懂的,更是不遺余力地要表現自己。 第二天,官府就貼出了棉花的推廣政策通告。除了陶笉然說的那些之外,又增加了一條。百姓們若是發現有人偷偷種棉花,可以去官府舉報。若官府查到事情屬實,舉報人會有一兩銀子的賞錢。 這明顯就是邱裕想出來的應對之法了。雖然法子老了些,但也管用,勉強算是過關。 而百姓們看到這個公告,立即就沸騰了!家里田少的,秋收已經結束得差不多的,都紛紛跑去倉庫給棉花去籽了!而秋收沒結束的人家,都開始拼了命地趕工,就怕自己去晚之后,棉花種子被人搶光了! 有了百姓這么熱情的幫助,六千多斤的棉花很快就成功去籽,再次封存入倉庫中。 接下來的推廣棉花種植的工作,有李瓊和邱勤業,陶笉然則打算在沂州辦一個棉花加工廠。 剛采摘下來的棉花就算去籽之后,也不是能立即做棉襖的。在此之前還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序:彈棉花! 棉花在沒有彈過之前,都是一塊一塊比較凝實的,用久了的棉襖和棉被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重量過重就不說了,保溫效果也沒有多好??梢哉f如果棉花沒有彈過就拿去做棉襖,那就是暴殄天物! 而前世,艱苦樸素的勞動人民,發明了彈棉花這種絕技。不僅剛采摘下來的棉花可以彈,用久之后的棉襖棉被也可以拿來彈一彈,立馬就能恢復松軟,繼續使用!每次只會消耗掉少量的棉花,可以說是非常循環耐用的! 彈棉花的技巧陶笉然自然不會,但是三娘她們聽陶笉然描述完后,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技巧,還給設計了一個簡易的彈棉花機器。 這個機器和工藝肯定是不能外傳的,特別是沂州這么尷尬的地理位置,稍微不注意都可能被匈奴查探到些東西,所以這個棉花加工廠的組建得慎之又慎。 首先是選址,陶笉然挑了個跟沂州城衙門倉庫相鄰的地皮。這里當初設計的時候有方便士兵巡邏的想法在里頭,加工廠建在這里,還能讓巡邏的士兵順便看護一下。 而且倉庫這種重中之重的東西,地理位置也是整個沂州城最安全的地方。 這里一整條街,不是衙門就是官差的家,平時也基本沒什么百姓來往。住戶的家世清白,探子基本混不進來,再加上人少,想要制造混亂的機會很低。當然,建了棉花加工廠之后就不一定了。 不管怎么說,目前這里都是最好的選擇。而且棉花也可以很方便地在倉庫和加工廠之間運輸。 確定了地點,接下來就是蓋房子。 如今建塢堡的短工都回去秋收了,張大鈞很是清閑。 陶笉然找到正鉆到香皂和時鐘的研究小組里,想給自己攬點活干的張大鈞:“張大叔,這個加工廠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其次是防水,別的你自由發揮吧?!?/br> 張大鈞已經跟著他建過好多房子了,一些基本必須的功能,陶笉然也不用廢話說那么多,張大鈞都會安排得妥當。 張大鈞就是個閑不下來的性子,還現在終于有自己擅長的活了,立即精神滿滿:“沒問題,秋收結束之前肯定能搞定?!?/br> 說完,就立即拿出自己隨身帶著的軟尺,開始丈量土地。 沒過幾天,李玉龍帶領的十萬大軍,終于來到了丫字的交匯點。再往前,就是平叛軍設伏的山谷。 “將軍,前面山谷定有埋伏,我們要不要繞路?”李玉龍的一名裨將詢問道。 “我們的糧食不多,沒時間繞路了?!崩钣颀堈Z氣有些陰沉。西北的環境比東北好不了多少,這些年他備下的糧食本就不多。這次被刺激了之后,沒經過計劃,一口氣征了太多的兵,導致這路程才走了一半,糧草就少了三分之二! 這裨將卻是個有自己想法的:“將軍,如今正值秋收,不如我們繞路,往那些小村莊去要點軍餉……” 李玉龍聞言,眉頭微皺:“不妥,若是這事傳出去,定要失了民心!”李玉龍可是沖著皇帝的位置去的,大軍出發之前還發了繳文,給自己找了個非常刁鉆的出兵借口,起碼也做足了場面功夫。 “將軍,我們過去不傷人,只借糧食。待將軍大事一成,多還一倍給他們又如何?” 李玉龍聞言,立即面露猶豫之色。 很快,他自覺想明白后,一咬牙,道:“派斥候出去探查周圍的村落?!?/br> 而在兩百里外,王將軍剛剛帶隊來到山谷之中,正帶隊設下埋伏,派出的斥候便回來了:“將軍,敵軍在前方二十里處扎營,并派出斥候?!?/br> “斥候距離我們有多遠?”王將軍展開地圖,試圖尋找兩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