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176
陶笉然提筆給潘文山寫了封信之后,又轉而寫了好幾封內容相差無幾的帖子,讓子期送到那些個被自己扭送到軍事學院的紈绔子家中。 紈绔子的家長早已知道事情始末,在家中忐忑了許久,接到帖子后反而安下心來。 陶笉然并沒有直接怪罪那群紈绔子弟砸了自己的產業,只說在路上看這群世家子年富力強,但是在京中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不忍心看著瑞朝大好棟梁就此荒廢,就擅自做主把人給送軍事學院好好學習了。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地不講道理,但沒人敢有異議,畢竟如果陶笉然當真拿出那些世家子弟砸紡織廠的事情來說的話,那些世家原本就緊張得不行的神經肯定要崩潰了,誰知道戚博翰那邊會不會趁機搞他們家??! 不過砸紡織廠的事情過去了,青樓那一大箱的筆記的事情可還沒過去。 年初六,又是新一年重新上班的日子。 陶笉然像往常一樣來到宮門口等待早朝,只見以往精神奕奕跟同僚們聯絡感情的官員們,全都一臉晦氣,死氣沉沉的模樣。 翁元基則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倒也沒有跟以往一樣和其他人攀談。而且翁元基如今身份今非昔比,堂堂尚書令,那可是三位丞相之一,只有別人巴結他的份,哪有他主動去找人攀談的。 倒是還有幾個人,破天荒地往陶笉然身邊湊,其中一個便是趙家的趙行。 趙行乃趙立的嫡親弟弟,也是目前趙家官職最高的人了。去年自從趙立決定投靠戚博翰之后,趙家果然在朝堂上就開始順風順水起來,雖然暫時還沒能升官,但相比起其他世家,時不時就有一個人要被貶要好得多了。 之前趙行摸不準陶笉然在戚博翰心目中的地位,所以沒急著上門巴結他。如今看戚博翰對陶笉然的寵愛,便能肯定只要以后陶笉然不干什么蠢事,將來成就必定不輸翁元基! 這不一找到機會,趙行就立即湊上了上來搭話。 陶笉然不擅長跟這些老油條政客打交道,也聽不懂他們話中的各種暗示明示,只不咸不淡地點頭應和幾句。 周圍又有人見趙行竟然沒有被趕走,也都紛紛湊了上來。一群人嘰嘰喳喳客套了許久之后,終于有人開口問道:“陶大人,那青樓老鴇的筆記……” 一聽到有人提起筆記,其余人立即閉嘴屏息,無比期待地看著陶笉然。 陶笉然眉頭一挑,老實答道:“此事我也與各位大人知道的差不多?!边^年就這么幾天假期,更何況過了元宵陶笉然便要離京了,戚博翰恨不能一天十二個時辰都跟陶笉然躺在床上,哪里有心思跟他商量國事。 然而陶笉然說實話,卻沒有人相信,只覺得陶笉然口風嚴,訕訕地離開了。 當日早朝,戚博翰卻沒有如大臣們想象的直接發難,而是將案子轉交給了牛成弘,讓他親自去查證。 這相當于又判了個死緩,其他大臣心里都不知是什么滋味。 陶笉然也才想起來要跟戚博翰探聽這件事情的進展,一下早朝就往御書房跑去。 戚博翰知道他會來,陶笉然一進門就直接把人抱了個滿懷:“然然,我好想你?!?/br> “這才不到半個小時呢?!碧崭嵢蛔焐舷訔壷莶┖驳酿ず齽?,但卻沒有推開戚博翰。 “半個小時?”戚博翰疑惑地看向陶笉然。 陶笉然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自己下意識地把心中的計時方式說出口了。不過陶笉然之前都跟戚博翰坦白了,如今提到前世的東西,也是絲毫不心虛。 “要不我讓他們研究個時鐘出來吧?”陶笉然思維十分跳躍,他穿來這么久,一直不是很習慣十二個時辰的計時方法,一直都是用系統自帶的電子時鐘計時的,現在既然提到了小時的概念,又跟戚博翰解釋了一下時鐘。 戚博翰沒辦法理解陶笉然口中的時鐘,但一聽是能精確到非常短時間的計時器,心中不由得有些意動。行軍布陣,總有一些戰術需要分頭行動,若是能有這么一個可以確定明確時間的東西,那兩方之間的配合不是能更加完善? “這個時鐘應該不難做,好像就是幾個齒輪加發條,我回頭寫個大概,讓工部去研究研究吧!”陶笉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外祖家見過的那個鐘擺,也不用通電,就隔一段時間去上一次發條,經久耐用! 陶笉然興致盎然,戚博翰卻搖了搖頭:“我把留在寧安的那批工匠調取沂州給你使喚,工部魚龍混扎,不宜交托?!?/br> 牛成弘這個工部尚書就是個占位置的,管理手段還不如陶笉然這個禮部尚書呢,上任這么久,也沒培養出幾個心腹來,否則驗收國道的事情都不用他親自去干了。 戚博翰命翁元基當尚書令,也是存著讓翁元基可以光明正大插手其余六部的意思,等翁元基把六部整頓好了,再讓陶笉然回來順順當當地兼任兩部尚書。戚博翰這心都偏到沒邊了! 陶笉然一聽是要直接把那個研發小班子撥給他了,頓時又高興得不行??磥碓谝手葸@一年不僅要推廣棉花,還得弄多年新奇的東西來回饋圣上才行! 陶笉然笑得兩眼彎彎,戚博翰忍不住俯身親了親他的臉頰。 “咳?!碧崭嵢槐黄莶┖策@么柔情的眼光看得有些眼紅,“對了,那個一箱子筆記是怎么回事,你真的還沒查清楚?” “里面涉及人員太多,若是一同處理難免傷筋動骨。暫且先留著,等將來有可用之人成長起來,再將那些人換下?!逼莶┖惨彩鞘譄o奈,現在他能重用的人就那么幾個,就算他想把那些蛀蟲全部擼下來,但也不能讓那些崗位空著沒人做事。 說到這,戚博翰又跟陶笉然說起人員調動之事。 如今兵部尚書的位置空懸已久,而匈奴那邊隨時有可能開戰,必須要讓心腹坐鎮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到時候才能給王君浩提供最有利的幫助。而且距離上次恩科快一年了,是時候再提拔一些自己的人手上來了。 張霖是軍隊出身,而且在寧安的知州之位政績也十分突出,除了民生和教化之外,張霖對岳州的軍事學院也十分上心,不僅給軍事學院重新修建了校舍和訓練場,更是給沂州那十萬大軍,輸送了不少有生力量。 戚博翰打算將張霖調進京任兵部尚書。而習天韻跟著公孫德業管理廣義三州,公孫德業對其的評價也算不錯,便提拔到岳州當知州。 但凌州知州的人選卻是出乎陶笉然的意料,是當年跟在袁沙凈身后的傻白甜石義理! 第160章 之前袁沙凈升任刑部尚書, 石義理卻沒有跟著過來京城, 而是留在了岳州當通判。年前的工作匯報中, 張霖也花了不少筆墨給石義理表功,戚博翰倒也相信張霖的眼光, 直接點了他。 “現在就公孫德業一人管著三個州, 會不會太累?”陶笉然還是不太了解這些古代政客的思想,人家是想著權勢越大越好,哪有人會嫌累呢。 戚博翰笑而不語, 寫了幾分升調的詔書后,才道:“廣義地處豐沃, 還要再好生經營幾年,將三州牢牢掌控后, 才好給他調任?!?/br> 在寧安沒有發展起來之前, 廣義就是瑞朝一大糧倉,戚博翰會這么重視也是理所當然的。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戚博翰說完,又想到了北部那三個特意整治過的州。 若是今年收成可觀的話,明年可以將陳萬勇調任過來當知州。陳萬勇是農家出生, 這一年管著寧安糧產最低的海州, 竟也讓糧食產量幾乎要趕上排行第二的岳州了, 也算是戚博翰心目中可以拉攏的得力干將一名。 陶笉然聽著戚博翰對瑞朝發展的期許,一雙丹鳳眼中迸發著耀眼的光彩,心頭一熱,恨不得直接將整個江山都打理得妥妥帖帖地獻到他面前! 兩人膩歪許久, 陶笉然卻不得不離宮回去收拾東西了。 之前戚博翰舍不得陶笉然離開,一直纏著陶笉然,導致他都沒空收拾行李。即使陶笉然有子期幫忙cao持著,但最終還是得他親自審查一遍才好。 這次陶笉然可不像從寧安來京城一般輕裝上陣,是足足帶了一年份要用的東西上路,子期更是恨不得把整個尚書府都給搬空了。 陶笉然抱著寶兒和貝兒,聽著子期念要帶去沂州的東西單子,不免有些離愁。寶兒和貝兒似乎也預感到了什么,不像往常一樣嘻嘻哈哈地,癟著一張小嘴仿佛要哭出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