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167
這個學校一覽, 陶笉然可以直接在系統上就看到每個學校, 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數值,可以說是非常方便了。而那個被陶笉然忘到爪哇國的間諜培訓班, 今年竟然也招新生了! 雖然人數不多,只有二十個, 但陶笉然還是十分驚奇。他當初就隨口說了那么一句, 就把這個班拋之腦后了,根本沒有建立起一個可以自主運轉的體系,他甚至都懷疑現在寧安還有沒有人記得行知學院還有這么一個班,這到底怎么回事? 陶笉然招來暗衛, 讓他帶自己入宮去找戚博翰問明白。 戚博翰正在御書房處理奏折, 看到陶笉然偷偷摸摸地過來, 倒是有些驚喜。那天他把陶笉然給折騰狠了,這幾天陶笉然見到他都是繞道走的,可把戚博翰給憋壞了。 戚博翰一把上去把陶笉然緊緊地摟在懷中, 柔聲道:“怎么不躲我了?” “咳, 今天找你有正事!”陶笉然義正言辭,一臉公事公辦的表情道, “那個間諜培訓班,你派人去管了?” “嗯?!逼莶┖采洗温犔崭嵢惶崃艘幌潞?,便給負責培訓班的影衛聯系了。只讓他每年物色一批苗子,收進培訓班。而且只給每個人一年的培訓時間,一年之后就立即派去出任務, 相當于一個短期的影衛訓練營房。 戚博翰還給培訓班換了個更為隱秘的地方,又派人清掃了寧安外界所有關于培訓班的痕跡,就連對翁元基這些知道培訓班存在心腹,也只是說收效不大,取消了。 培訓班如今是真正的從所有人的視野中消失了。只有戚博翰親自掌控著這群人的動向。如果不是陶笉然有系統,恐怕他都要把這么一群人給忘了。 戚博翰自然不會瞞著陶笉然,只是有些疑惑:“怎么突然問起這個?” 起因是因為系統,一想起系統,陶笉然的眼神就有些閃躲,連忙轉移話題道:“那現在是已經有一批人去出任務了,有做出什么成績嗎?” “之前派出去探查青樓的人,查出了不少有問題的青樓。其中有兩個人跟青樓的幕后管事搭上了關系,如今已經潛入了匈奴?!闭f到這個,戚博翰臉上閃過一絲陰冷。 他沒想到匈奴探子竟然在瑞朝鋪設了這么大的情報網,難怪匈奴對瑞朝的動向掌握得如此透徹,每次出現都恰到時機。若是戚博翰一直沒有察覺到這個情報網的存在的話,恐怕再過幾年,瑞朝就要毀在這些匈奴探子手中了! 陶笉然聞言,眼珠子一轉:“既然他們喜歡開青樓,不如我們立條法律,不允許開青樓不就好了!直接把他們一鍋端!” 陶笉然早就覬覦那片紅燈區好久了,現在瑞朝經歷連年災難,人口銳減。那些青樓里面有這么多的勞動力,如果全解放出來干實事的話,定能加快瑞朝的發展進程! 戚博翰聽到陶笉然這話,也是一愣。在此之前,戚博翰可從沒想過有一天,青樓會成為不合法的買賣。但是如今他是皇帝,這又有何不可呢? 兩人一拍即合,又拉來了袁沙凈,很快就起草了這一條新的律法。 不過這律法就算是起草了,也不是這么快能實施的,還得明面上走一套流程。 第二天早朝,袁沙凈便站出來道:“陛下,臣昨日路過那煙花之地,發現世家子弟流連其中,縱情聲色,神色頹靡,不思進取。臣提議取締妓院!” “此事萬萬不可!望陛下三思!”翁元基轉頭看了一眼,顯然已經知道如此驚世駭俗的提議肯定是陶笉然提出來的。 陶笉然沒想到,第一個出來反對的,不是那些世家大臣,而是翁元基! 戚博翰倒是并不意外,這些日子他沒有再單獨召見過翁元基和王君浩為首的心腹,想來他們已經開始急了。但戚博翰并不答話,而是將目光放到其他大臣的身上。 忽然,慕容溫瑜站了出來,入仕一來第一次加入早朝的戰局之中,道:“陛下,袁尚書所言在理?!酢跏谷藟櫬?,世家子弟擁有如此之多的資源,卻不思進取,沉迷享樂,實乃國之大不幸!” 一聽慕容溫瑜把火引到世家子弟身上,其他人頓時站不住了。誰家沒幾個喜歡逛青樓的紈绔子弟呢?但是這個鍋絕對不能世家背!既然戚博翰想要取締青樓,那這個鍋就讓青樓老老實實地背著就好了! “陛下,慕容侍郎言之有理。那煙花之地乃國之毒瘤,必須取締!” 眼見不少人都紛紛附和,翁元基臉色并不好看,他朗聲道:“陛下!煙花之地是為了不讓男子去迫害良家婦女才設立的,若是取締之后,良家婦女該如何自處!” 翁元基此話一出,倒是有不少人都有些退卻了,畢竟史書上確實是這么解釋的,還十分有道理,他們沒辦法反駁??! 而陶笉然一聽,卻是氣笑了:“按照翁大人這么說,那如果有人殺了個好人,是不是還要怪朝廷沒給他立一個壞人屠宰場,去給他發泄自己心中的殺意???” “你這是詭辯!如何能將此跟殺人同比!”翁元基知道陶笉然的腦袋反應比別人快,但如今第一次跟陶笉然站在對立面,他終于感受到了來自陶笉然的壓力。 不待陶笉然反駁,袁沙凈眉頭一皺,開口道:“翁大人此言差矣,即使如今有這般多的妓院,但有錢有勢的男子強搶民女的事件并不少,幾乎每日都會發生一例,這是律法不嚴之過。律法的事情就該交給律法去解決,而不是舍本逐末,設立一個讓罪犯合法發泄自己□□的場所!這只會更加助長罪犯的氣焰!” 一聽罪犯的帽子都要扣頭上了,其余世家的大臣是急的滿腦門都是汗!雖說這是戚博翰的心腹在內斗,他們應該高興才對,但這種時候誰高興得起來!一不小心就是一定大鍋砸頭上了??! 有人連忙就上前拉住了翁元基,勸他別再說了。取締便取締了唄,他們誰家沒養著一些家妓呢,真不在乎外面那些青樓。 翁元基簡直都要被氣到吹胡子瞪眼了,這群人平時不管如何都要跟戚博翰唱反調,今天怎么都這么聽話?! 此事絕對不可行!若真的取締了,那那些青樓每年的高額稅收就要這么舍棄了嗎!那可是不管災荒,每年都能穩定的唯一這么一筆稅收??! 陶笉然那小子不懂就算了,為何戚博翰也跟著他瞎鬧!瑞朝如今國庫有多空虛,難道戚博翰心里沒點數嗎! 翁元基雖說想要拆散戚博翰和陶笉然,但正是因為他對戚博翰和瑞朝的忠心,才會讓他這么做而已。若是個佞臣,別說攔著了,早就恨不得敲鑼打鼓宣之于眾了! 然而,翁元基實在勢單力薄,在其他大臣的一致同意中,這項新的律法竟然被通過了! 翁元基一下朝,不管不顧地就跑到了御書房外求見! 戚博翰倒是沒有晾著他,直接宣他覲見。 與翁元基不同,陶笉然一下朝,就匆匆忙忙地回尚書府了。取締青樓不是嘴皮子一碰就能完成的事情。青樓里那么多的人,都需要有一個妥善的安排,否則勢必會引起社會動蕩。 陶笉然三人商量出來的計劃,是先在京城試點,然后再輻射周邊,慢慢將青樓的痕跡從瑞朝中除去。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給青樓的人安排新的工作。首選肯定就是紡織廠了! 在戚博翰登基之后,紡織廠就開始計劃北上了,陶笉然直接去信一封,讓她們輕裝上陣,工人到時候直接從青樓里招。 至于那些不愿意放棄這種睡一覺就能獲得錦衣玉食的人,陶笉然也不強迫人家從良,到時候可以直接去老相好家當妾,甚至是家妓。 比較難搞的是南風館里的那群少年…… 青樓的姑娘們至少都是有學過女紅的,而那群少年可沒一項統一一點的技能了,到時候還得根據每個人的自身特長安排工作。陶笉然突然覺得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 就在陶笉然糾結不已的時候,宮里翁元基和戚博翰之間的氣氛已經僵持了起來。 戚博翰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看著站在底下的翁元基,已經隱約能看到這個中年男人頭上幾根花白的頭發。戚博翰心中感慨萬千,語氣卻是先軟了下來:“翁先生?!?/br> 翁元基已經許久沒聽到戚博翰這么稱呼自己了,一時間有些愣神。 他們兩人相識于戚博翰十二歲那年。那時翁元基正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時期,正準備大展身手闖出一番事業。但他卻遇到了戚博翰,第一次見面就被戚博翰的氣度和野心所折服,幾乎是一瞬間的念頭,翁元基便決定追隨戚博翰,如今一轉眼,已經十年了。 那時兩人的關系亦師亦友,戚博翰就是這么稱呼翁元基的。后來戚博翰十六歲弱冠,被封賢親王后,才改的稱呼。 戚博翰又叫了一聲,才道:“朕如今已不是當年的孩童,遺憾的是,翁先生已經沒了當年的銳氣。朕十分清楚朕在做什么,更不希望你我最終會君臣陌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