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義務教育_分節閱讀_130
這個地下室也不知道是哪個皇帝修建的,戚靖琪無意間發現的時候,里面已經有好些年頭沒有人進去過了。開始戚靖琪只是把這里當成緊急避難處,卻不想戚靖良也有活著落在自己手里的那天…… 戚靖琪一步一步地往下走,陰暗寂靜的環境中,他的腳步聲沉重得仿佛地獄里走出來的修羅。 當腳步停下的時候,戚靖琪眼中出現了一個人。那人的琵琶骨被拳頭粗的鐵鏈橫穿而過,牢牢鎖住。鐵鏈上黑色的血漬和新鮮的血液交織在一起,看起來十分可怖。 被鎖住的那人蜷縮成一團躺在地上,仔細看能發現他的身體在微微顫抖。 戚靖琪見到他這幅模樣,心中的火氣總算暢快了不少,而空氣中那混雜了血腥味和排泄物腐爛的惡臭,更是激發了他身體里的暴虐因子。 “戚靖良?!逼菥哥麟S手拿起一根兩頭都十分尖銳的鐵棍,朝戚靖良走去。 戚靖良發出嗚嗚的哭咽聲,聲音小得微不可查道:“求求你,放過我吧,求求你……?。。?!”鐵棍尖銳的頭狠狠地扎進了戚靖良已經沒多少rou的大腿,險些刺透了大腿骨! 戚靖良的哀嚎讓戚靖琪愈發興奮…… 與此同時,瑞朝北部的一個小村落。村里大部分的土地都干涸得裂開了細細的縫隙,田里的莊稼成片成片的枯死。村里唯一一條河流,深度也僅僅到成年人的膝蓋,再過不久恐怕就要斷流了…… 河邊有不少百姓還在頑強地挑水去救莊稼,也有農民絕望地坐在河邊眼神空洞。 其中一對爺孫,互相攙扶著,挑著一擔的水往田里走去。那孫子看起來年紀不大,皮膚被曬得黝黑,個子矮小,身上也是瘦的皮包骨。他看著前頭爺爺佝僂的背影,眼眶一紅,鼓起勇氣道:“爺爺,咱們去寧安吧!” 爺爺聞言,腳步一頓,卻沒有搭話。孫子并不放棄,繼續道:“爺爺,咱們去寧安吧。您可以去福善堂,我不去行知小學,我可以賺錢養您!” 第118章 118 到了五月, 夏天開始悄然降臨。北方地面開始大面積地龜裂, 莊稼大片枯死, 較小的河流已經斷流。只有一些緊鄰大河的地方, 還能勉強有莊稼存活。但看地里的情況, 今年即使有收成,恐怕也養活不了多少人。 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 寧安附近陸續出現了許多長途跋涉過來的百姓。他們篳路藍縷,互相攙扶著。許是福善堂和行知小學的原因,這群人中多半是老人帶著小孩,有少數是一家老小。cao著nongnong北方土話腔調的官話,艱難地往寧安的方向前進。 岳州是寧安最北的一個州府, 戚博翰第一時間發現了這群人,立即派出了在北方長大的人前去接應。 如今還有三個月便是新學年, 陶笉然并沒有安排新來的孩子入學,而是讓他們暫時住在福善堂, 等九月再直接入讀一年級,新生的身份總要比插班生好一些。很快, 原本還很空曠的福善堂, 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而那些拖家帶口過來的百姓,寧安也沒有拒之門外, 翁元基帶著手下, 給他們安排到了一些地廣人稀的村子里,給他們佃了幾畝官田和分了幾畝荒地。為了避免他們抱團,翁元基還刻意把他們以家庭為單位, 分得特別散。 等到了六月,盛夏的季節,北方終于迎來了一場暴雨!大雨毫不停歇地下了整整三天三夜,龜裂的土地開始逐漸恢復平整的模樣。 寧安也同時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陰暗的天氣讓人做什么都提不起神來。但這場雨也算是及時雨,受到北方大旱的影響,寧安今年的降雨也比往年少了許多。如果不是水車已經在寧安普及,恐怕今年寧安的糧食也會欠收。 最明顯的對比就是隔壁廣義,下個月就是早稻收割的季節,可有經驗的老農都能看出,寧安今年這早稻會減產!而寧安這邊卻是不斷的好消息,在肥料和水車的雙重作用下,今年良田的水稻產量可能還能提高一成左右,再加上新開荒的地里也能產出不少糧食,今年一定又是個富足的年頭! 只是北方的那場讓人還沒來得及高興的暴雨結束后,立即迎來了夏季太陽的暴曬。剛剛愈合的大地再次裂開,還沒來得及恢復生機的莊稼快速脫水。大夏天的,農民們只感覺像是被人兜頭潑了一盆冰水,一時之間整個北部哀嚎一片。 一個身體強壯,身上體毛旺盛的男人,扛著鋤頭,看著自己辛辛苦苦挽救了大半年,眼看就要成活的莊稼枯死,眼中迸發出了強烈的恨意!呆滯了半響,他朝地上吐了口痰,扛著鋤頭轉身去了關系最好的幾個兄弟家中。 兩日之后,一群壯年男人扛著鋤頭,家中婦女拿著菜刀,氣勢洶洶地占了一座無人的山頭。 村中其他人看到這群人離去的背影,頓時議論紛紛。 “他們……這,這是要去當山賊???” “哎,就這年頭,當山賊總比餓死強?!?/br> “可,可是官兵來抓怎么辦?” “嗤!吃頓飽的被官兵砍死好,還是當你的良民慢慢餓死好?” 一場議論不歡而散,一對爺孫卻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半響,那已經瘦的只剩下一副骨架的老人嘆了口氣,看著自己的孫子,眼眶微微泛紅。只見原本虎頭虎腦的孫子,此時臉上的rou已經掉光,只剩下一雙大眼睛,模樣分外嚇人。老人沙啞著聲音道:“狗娃,咱們去寧安吧?!?/br> 北方一場大旱斷了農民的生路,有膽大的人,扛著鋤頭,拉幫結派落草為寇。有頑固的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盼望著奇跡發生。還有一批不忍心家中小輩繼續受苦的,終于下定決心離開故土,往南遷去。 然而底層百姓的絕望,并沒有影響到京城權貴們。又到了難熬的苦夏,加上今年夏天格外熱,新上市的冰蠶絲短短半天便賣脫銷!越是形式嚴峻的時刻,這些世家的作風便越是奢靡。原本不過一千兩一匹的冰蠶絲,被抬價到三千兩,也有無數世家子弟趨之若鶩。 奢靡的氣息彌漫了整個京城,安國將軍府里,一名打扮奢侈,面容明艷的婦人坐在書房的主位上,將密信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才遞給自己的夫君:“翰兒擔心京城有變,邀請我們去寧安小住?!?/br> 王將軍看過信后,大馬金刀地跨坐到椅子上,豪邁地揮手道:“我們要是離開了京城,以后誰給他接應?不妥!” 長公主不置可否,又拿起一匹冰蠶絲,笑道:“靈兒托人帶了十匹這玩意兒來,說要孝敬我們,也難為他有這個孝心了?!遍L公主這話三分嘲諷,七分欣慰。即使知道冰蠶絲實際價格很低,但好歹是親兒子送的禮物,哪有做父母的不開心。 “哼,就會拿這些小玩意兒糊弄人!”王將軍不屑地嘲諷了兩句,卻十分寶貝地親自捧著那匹布回房了。 隨著旱情的加劇,北方百姓和朝廷的關系愈發惡劣,當有心人將京城的奢靡生活披露個一星半點后,就像是一把熱油澆到了民心上。也不知道是誰先鼓動的,也不知道原本老實淳樸的農民哪來這么大的膽子,總之最后的結果是:有農民造反了! 農民起義,朝廷并沒有把這只雜牌軍放在心上,只派了幾百名士兵前去鎮壓。然而軍隊去到之后才發現,對方竟然有近兩千人!就算是雜牌軍,那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他們??! 然而如今國庫空虛,行軍打仗消耗太大,朝廷那邊肯定給不了任何增援了。負責帶隊的將軍把臉一抹,沒辦法了,只能就地征兵征糧!這個一拍腦門想出來的辦法,硬生生將一部分中立的百姓又給逼到對頭去了。 而剩下既不想參軍,又不想造反的百姓,沒得選了,只能往寧安逃! 然而沒過多久,賢親王府就收到消息:農民起義軍竟然打敗了戚靖琪派出去的軍隊! 這可就尷尬了…… 陶笉然轉頭看向戚博翰,發現他臉上也是嘲諷的笑容。 “這,戚靖琪不會被那群人趕下臺吧?”陶笉然越想越覺得有可能!匈奴打不過,農民起義軍也打不過,戚靖琪也太沒用了吧! 戚博翰一看陶笉然,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連忙解釋道:“沒那么簡單,這次只是他們不夠重視而已,朝中還是有幾名老將的。雖然打不過匈奴,但收拾那群人不成問題?!?/br> “哦~” 果然,事情如戚博翰所料,半個月后,朝廷再次派了五千兵馬,還讓馮老將軍披掛上陣,直接將那窩雜牌軍給端干凈了,并且當場給屠殺了個徹底! 然而即使如此,朝廷的聲望已經挽救不回來了。再加上那雜牌軍中,大部分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農民,其他百姓看到他們的下場,難免會覺得兔死狐悲。 而且直接就坑殺了幾千人,戚靖琪殘暴的名聲再次傳了開來,更多的人都開始相信是因為當今天子行為不端,才會引發這次天災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