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寧殿_分節閱讀_235
書迷正在閱讀:無限吞精系統(高H)、和BOSS撞臉了怎么辦[重生]、千萬歲傻白甜 完結+番外、我兒子有個八十億影帝爹 番外完結、不要報恩要抱抱、帶著手機去修真、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惡魔夫夫的驅魔日常、作者她想寫rou(H)、重生80之先賺一個億
他一掩披風,轉身走入船艙,人與笑容皆掩于春日的妃色船簾內。 趙世碂與蕭棠一同來楚州,到楚州后,楚州的知州李志成招待得格外熱情。蕭棠是陛下面前的大紅人,更別提那位魏郡王府的小郎君,五年前便有耳聞,如今這位小郎君歸來,過了這么些日子,地方上也都已知道。 李志成親自帶人去城外十里處接的他們,若是僅來蕭棠一人,他自然不會親去。蕭棠也知道這是看在趙世碂的面子上,蕭棠還揶揄他一回。他們二人同來的一路上,倒是頗為聊得來。 李志成接了他們,安排他們去他家中住,他們二人自是拒絕,但抵不住李志成一片堅持,到底住進了李府。 趙世碂十分想念趙琮,只想著速戰速決,等不及轉運使與提舉常平茶鹽司從揚州過來,當晚便同蕭棠與李志成詳細說了一回陛下的意思。趙琮思量此事已久,這一年來更是頻繁與官員商議,雖未傳揚,卻也不避人。朝中人脈錯節,李志成作為一州之主,自然也有辦法得到消息,只是不知陛下到底在哪處做試驗,更不知陛下何時派人到地方。 趙世碂是將到楚州時,才傳信給李志成,一得到信,他便知道這兩位來楚州的目的。 這是陛下的意思,再者又是為鹽民好,為鹽民好,也是為楚州好,楚州若好,他的政績便好,他自然很是贊同。 李志成此人,名字取得是不錯,其實是個標準的守成之人。他讀書讀得中規中矩,考科舉也考得中規中矩,做官更是。偏偏他中規中矩,無論是先帝在時,太后聽政時,還是陛下親政時,都沒人在意他,他反而安穩無憂地也當上了楚州知州。 趙琮再能干,也不能面面俱到到連一任普通知州他都要親管。 楚州是個很微妙的地方,它地處淮南東路,且臨海,本是個格外值得重視的地方。偏偏楚州鹽民眾多,淮南東路的鹽民,有一半皆在楚州。鹽民多了,與食鹽有關的事兒也就多了。這個時候,轉運使大人與提舉茶鹽司大人反而比他這個知州來得更有話語權。 他平常處理一州之事,倒有一半與鹽、鹽民有關,卻又不能獨自拿主意,還得轉運使大人與提舉茶鹽司大人點頭才成。而且楚州毗鄰揚州,揚州是淮南東路的治所,揚州知州與他一樣是知州,他卻拍馬也趕不上人家。有些時候,楚州的事,揚州知州反而比他說得上話。 也好在他并無大志向,這樣混著,倒也舒心。上頭大人們管事兒,他在下面撈好處。這回三年下來,楚州若能一切太平,他又能混個優等考評,回頭也能往上再升一升。 但是再無大志向的人,李志成也已年過不惑,終究有了些許的追求。聽聞陛下這回竟將這鹽籍更改之事的試驗地設在楚州,他也有些激動,只當自己的好運道已至。誰不知道試驗之后皆有好事?他若能把這事兒辦好,也能在陛下跟前掛個名??!他還從未去大慶殿參與過大朝會呢!甚至從未親眼見過陛下! 因而他愈發去討好趙世碂與蕭棠,趕在轉運使大人們來前,趕緊將人勸到他家中住。他還暗自想,這回一定要緊緊攬住大功勞,萬不能再被人搶去!可他再百般討好,也沒料到這二位連頓飯也不愿好好用,連他特地預備的果子釀的酒都未嘗一口。他特地預備的上好清茶,更是直接被那位小郎君用來淘飯吃。 吃罷,便拉上他商討鹽籍之事。 他一愣,倒也高興,恨不得只有他一人與這兩位便能將這事兒辦妥。 李志成雖善于守成,但到底也是自己讀書考上的科舉,多年為官,多少也有些本事,三人的確將這事兒商量了個八成。 次日清晨,轉運使等人還未到,他們仨便先去鹽城縣。 鹽城縣境內有個鹽城監,鹽城監內有楚州最大的鹽場,位于楚州東部,離楚州城有一日的馬程。 不論是蕭棠,還是李志成,原本都以為趙世碂吃不了苦。畢竟他是王府中人,更是陛下親自養在跟前的侄兒,他出來這么一趟,身邊還跟著好些太監與宮女。其中兩位,據聞還是陛下跟前貼身用的。李志成不敢怠慢,還琢磨著是否給小郎君安排一輛舒適的馬車,馬車也的確安排來了,他還笑著問:“小郎君,可要將您身邊的宮人也帶去?” 趙世碂卻皺眉:“安排馬車做甚?” “???” “可有其他的馬匹?” 因要響應陛下在河中關于馬匹的一應舉措,如今很多官員不提倡馬匹家用,現今陛下的大紅人就在跟前,李志成自然是搖頭:“小郎君,沒了,這已是咱們楚州城內最好的馬了!” 趙世碂一眼就看穿他的心事,冷冷一笑,真是胡說八道!趙琮從未有過這樣的要求,趙琮最知道把握度,偏偏這些人為了討好盡做些裝腔作勢的無用功。 不過他倒也不再廢話,而是伸手去,路遠遞給他一把刀,他將馬與車之間的韁繩砍斷,路遠再收回刀。趙琮給他的刀,他可舍不得用。他擇了一匹馬,翻身上去,對路遠等人道:“你們在此處歇著,我明日便回?!?/br> 路遠與茶喜知道小郎君要去辦正經事,立刻應“是”。 李志成還未反應過來,蕭棠已經笑著翻身上另一匹馬,這位小郎君倒也真是讓人預料不到。 趙世碂低頭,再淡淡看李志成一眼:“李大人,趕路要緊!”說罷,他一甩馬鞭,已先行離去。蕭棠笑著對李志成道:“李大人,你也快些跟上吧!” 跟上?! 馬車跟前就兩匹馬,他們一人騎走一匹,他怎么辦?! 蕭棠也不等他,追上了趙世碂。 李志成再不演戲,陰著臉令小廝再牽一匹馬來,他翻身上去,急急地也走了。 路遠與茶喜等人笑出聲來。 第106章 他滿腦子都是蕭棠那番“心悅”的說辭。 當日, 不待日落, 趙世碂與蕭棠便已到鹽城縣。 之所以來得這樣快,皆因一路上, 趙世碂除了午時吃了些許, 補了些水, 就未曾歇息過。蕭棠還年輕,雖長久做文官, 少動, 好歹還算能撐住。李志成四十多歲的年紀,哪里能跟上他們這速度? 行到一半時, 他臉色便發白, 留在路旁一家茶寮歇息。 到得鹽城縣, 蕭棠原打算先去縣衙去找知縣、縣丞等人,正好歇過一晚,明日好行事。 趙世碂卻已往鹽場行去,蕭棠不解, 昨夜他們雖已商議了個八成, 卻主在傳達陛下的旨意, 以及如何安排鹽籍更改之后陛下吩咐的后續事宜。畢竟更改鹽籍這一事,在他與李志成看來,總要與當地官員一同布置才行。 但趙世碂已走,他也只好跟上。 淮南的鹽場與兩浙路的鹽場不同,不僅是地勢的不同,鹽民的統領方式其實也是不同的。且因淮南的鹽場管得嚴, 一些犯了事兒的兵士也是被貶至此處的鹽場,充作“役夫”。 既管得嚴,鹽戶間等級也是十分嚴明,有上等、中等與下等之分,但不論是何等級,都得老實在鹽場中待著。 斜暉下的鹽場倒是很安靜,趙世碂從馬上下來,正要上前。 氣喘吁吁的蕭棠叫住他:“小郎君,咱們今兒看過一眼也就罷,總要與知縣、縣丞知會一聲,他們不出面,鹽民、場官怕是也不聽我們的?!?/br> 蕭棠性子謹慎,說出這話來倒也正常。畢竟改革之事本就是一種顛覆性行為,尤其這次要面對的還是不諳世事的鹽民,自然還是等當地官員過來,一同規勸比較穩妥。 不等轉運使等人便罷,畢竟上頭的官員其實不甚了解鹽場的具體情形。但當地官員總歸是明白的,他們倒是外來者,對鹽場的了解其實也很零散,不該這般草率行事。 蕭棠的想法其實并無錯處。 但趙世碂也有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為早些回開封,他的性子也注定了他大刀闊斧式的行為。且他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都對鹽戶之事頗有了解,尤其這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