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節
那該死的縣官,因為害怕瘟疫會蔓延,調動了大批的衙差,于外部重重的包圍村莊,不給村莊內任何一個人外出也就罷了。 竟然,還放火燒村莊,說什么只要將村莊內,所有染上瘟疫的人燒死,自然便能杜絕瘟疫了。 就在村莊大火沖天,染瘟疫的人無力逃竄,只能叫天不靈,叫地不應,凄慘的等著被活活燒死之際。 一批蒙面的銀衣人,宛如神仙般的從天而降了。 他們非但殺了喪心病狂,不顧村民的死活,放火燒莊的縣官和衙差,更用良藥驅除了恐怖瘟疫,妙針恢復了村民健康。 待到如神降臨的蒙面銀衣人,救活所有村民,替村民修補好被火燒的房子,丟下無數張巨額銀票離開村莊之時。 村民們曾再三的懇求,希望他們能夠揭下面具,留下姓名,讓自己牢記恩公的容顏和名字,以便往后日夜的燒香,替恩公祈福。 可,無論村民們如何的懇求。 驅瘟救民的蒙面銀衣人們,只是丟下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一句話,便再次如神般的迅速離開了。 后來,官府雖想張貼公告,欲捉拿殺縣官和衙差的蒙面人。 但,由于錯在先的本就是縣官和衙差,更由于對蒙面人底細一無所知,最終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整整五年的時間過去了,荻將軍的娘以及整個村莊的人,以為再也見不到當初的救命恩公了。 沒料到,就在半個月前,六袋長老以乞丐的模樣,來到了荻將軍的家。 六袋長老剛剛的開口,還沒有道明來意了。 雖然未見過六袋長老的真正面目,但對于六袋長老的聲音,就連死都不會忘記的荻將軍一家人。立刻便聽出了… 眼前的這一名乞丐,便是當年的蒙面銀衣人頭領,救了他們一家老小,以及整個村莊人性命的恩公。 所以,當六袋長老道明了來意,說要帶荻將軍的娘,去與荻將軍相聚之時-- 恩公開了口,別說是去見兒子了,就是隨恩公上刀山、下油鍋,荻將軍的娘也不會有一絲猶豫的。 因此,這就是荻將軍的娘,為何來到了這里,還未與兒子說上幾句話呢,便讓兒子下跪磕頭的原因。 詳細的講敘完,荻將軍的娘道:“飛兒,你自己說,對于恩公的救命之舉,難道你不該感恩的下跪磕頭么?” “恩公,請受荻飛三跪九叩之禮?!?/br> 一臉感激表情的荻將軍,口中說道的同時,便欲朝六袋長老跪下,行最敬重的三跪地,九磕頭之謝恩禮。 而就在荻將軍欲下跪磕頭的同時,四面八方,與親人相聚的北翼、西辰、滄月三國士兵們,亦紛紛奏響起了感恩的聲音:“恩公,請受我三跪九叩之禮!” 原來,這些奏出感恩聲音的士兵,他們的家人… 或遭遇強盜打家劫舍、或遭遇惡霸欺壓、或遭遇三餐不濟、或遭遇地震洪水的天災、或遭遇蝗蟲的浩劫,導致陷入了饑荒、或遭遇重病纏身,大夫束手無措、等等等危難之時,都曾被一批銀衣蒙面裝束的神秘恩人所救。 只是,這些士兵的家人們,除了聽過神秘恩人的聲音,對于神秘恩人的真顏和來歷,卻是一無所知。 直到半個月前,恩人以真容現身,說要帶他們去一個地方,與當兵的親人相聚之時,他們這才知道,原來恩人竟是丐幫的長老。 因此,聽了家人的一番詳細敘述,得知帶家人前來的丐幫長老,居然是有恩于自家的大恩人,士兵們怎會不感激涕零,想向恩人磕頭跪謝呢? 見到這一幕-- 艷陽的璀璨籠罩下,重心幾乎不穩的蕭寒,身軀連晃了好幾下之后,五指深深嵌入了一塊巨石的頂端。 瞅見蕭寒身軀搖晃舉動的夜逸風,略微猶豫了一下,箭步竄到了蕭寒的身側,壓低聲音的問道:“你…怎么了?” 漠冷如霜的表情竟然褪了去,臉間盡是苦澀笑意的蕭寒,扭頭,目光盛瀉萬種愁緒的輕問道:“你可知,士兵們的恩人是何身份?” “你問的不是廢話么?,除非是瞎子,否則…” 嘴角微抽的夜逸風,翻了個白眼的道:“看見這些人的乞丐裝束,以及腰間所綁的五個以上補丁要飯袋,誰不知道他們乃丐幫的長老?” “丐幫的長老,只是他們其中的一個身份。他們還有另外的一個身份,這另外的一個身份,便是…” 又是一個扭頭,蕭寒望向了山丘之頂,正在與無痕對弈的軒轅焰,一字一句的輕回道夜逸風:“某人的屬下!” 循著蕭然眸光望過去的夜逸風,聽到了蕭寒緩吐出的話語之后,臉色瞬間變的如死灰般難看。 感覺天旋地轉的夜逸風,若非及時抱住了面前的巨石,這一刻恐怕已經栽倒在了地面間。 夜逸風終于明白,蕭寒為何會重心不穩了! 夜逸風也終于明白,為何清晨和晌午的時候,上官凝月的白鴿,能夠送來三國士兵的家書了! 那些寫下了家書,然后將所寫的家書,送來此處的士兵家屬們,并非被逼迫或者被蒙騙的。 他們,是心甘情愿寫下家書的。 因為,他們也都在陷入危難之時,受到過丐幫的大恩。所以,當曾經的恩人現出了身,讓他們給遠方親人寫一封家書,他們又豈會不乖乖的照做呢? 這一方,蕭然和夜逸風幾乎陷入了崩潰狀態。 那一方,北翼、西辰、滄月三國的將士們,仍舊致意要雙膝跪地,向丐幫長老行三跪九叩之禮。 “使不得,使不得?!?/br> 拉拽著三國將士的胳膊,不讓三國將士跪下的同時,長老們齊聲的道:“你們無須行此大禮啊,這救危扶貧,本就是我丐幫該做的!” 被長老們拉拽著,無法成功的下跪磕頭,雙膝懸于半空中的三國士兵,都快急的號啕大哭了:“恩公,求您了,您就受我三跪九叩之禮吧!” “即便你們要謝恩,你們也謝錯了人。當年的救危扶貧者,確實是我們。不過,我們也只是按照幫規行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