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出門在外,要聽湯伯的話,不可因見了草市繁華熱鬧,便擅自跑去玩耍,此其一;遇事切記不可強出頭,寧可忍一時之義氣,回來再做商議,此其二。你應,還是不應?!” “母親,女兒省得?!币嗾涔蛟谀赣H床前的踏腳上,輕輕握住曹氏的手,“女兒答應母親,一定做到?!?/br> 曹氏這才露出微笑,用略微枯瘦的手,摸了摸亦珍的頭頂,“我的珍姐兒長大了呵……” 亦珍得了母親曹氏應許,一晚都沒睡踏實,天蒙蒙亮便起來了,輕手輕腳地下了地,自己到后院的井里,提了半桶水上來。 亦珍倒了一半水在后灶的鑊子(半圓底大鍋)里,生了火,將半鑊子水燒開了,用葫蘆瓢舀了一點,兌在盛了井水的青色粗瓷碗里,以楊枝蘸了用細辛并茯苓、荷葉等藥材,連同青鹽,一并裝在竹筒內,燜燒得來的牙鹽,和了柳枝、桑枝等熬的牙膏,細細地擦了牙,漱干凈后吐在后院院角一處青石砌成的小池子里。 那小池子底下有個洞,通向墻外一條雨天排水用的溝渠。 亦珍洗漱完畢,便挽了袖子,自灶間陰涼處的櫥里,取出一只黑黝黝的烏金釉瓷甕來。揭開瓷甕的蓋子,亦珍拿干凈筷子,夾了五十枚烏梅出來。又將蓋子密封好,原樣放回去。 這烏梅是用舊年五月里采的,將熟未熟,比杏子略大的青梅,以百草煙熏得的。今年的新梅還未得,亦珍打算過兩日就去縣外的梅子林看看。 亦珍洗干凈烏梅,將烏梅都對半剖開,才方下到鑊子里,另加了冰糖,打算開始熬制酸梅湯,老湯頭家的也已經起身,到后院來汲水??匆娝谛¤蛔由鲜刂钆_,湯mama一驚:“小姐怎的不把老婆子叫醒?” 亦珍笑一笑,大眼睛彎成兩道月牙似的,“我這不是打算熬酸梅湯么?不把你叫醒,若萬一不成,也沒人笑話我不是?” 湯mama嗔怪地輕瞪,“小姐這說的什么話?老婆子哪里能笑話小姐?這種生灶燒火的事,還是交給老婆子罷?!?/br> “生灶燒火且難不倒我?!币嗾漕H有些自得。 湯mama放眼一看,果然灶膛里柴火吡剝作響,火燒得旺旺的。 湯mama心中感慨。她家珍姐兒,原也是老爺太太的掌上明珠,若不是老爺…… 想到這里,湯mama暗暗嘆息,隨后打起精神,挽了衣袖,走近灶臺,“小姐在一旁歇著,爐灶老婆子替小姐看著,小姐只管掌著火候時間?!?/br> 亦珍也不堅持,將小杌子和手里的蒲扇讓給湯mama,自去尋了一只笸籮,將一罐子大棗兒倒在笸籮上頭,端起來左右搖晃,均勻鋪在笸籮上頭,按大中小三等挑揀,分開放在油紙包里。 湯mama趁機用另一個灶眼上的小鍋燒了一鍋泡飯,又煨熟兩個雞蛋,并自醬菜壇子里取了三條醬瓜,拿井水沖洗干凈后,以小銀剪子鉸成小塊,盛在青花小碗里,再捏一撮砂糖撒在上頭,滴幾滴芝麻油,攪拌均勻了,放在一邊。 亦珍分揀完了大棗,走到灶邊,揭開鑊蓋看了一眼,見里頭的烏梅rou同冰糖已經熬得化開來,一鑊子水已經燒得只剩泰半,顯得十分濃稠,這才舀了一勺倒進小碗里,試了試味道,又招呼湯家的,“湯mama,你來嘗嘗看,味道和母親做的酸梅湯像不像?” 湯mama趕緊在圍裙上抹了抹手,另取了一柄湯匙,舀了一勺酸梅湯喝,隨后迭聲稱贊:“小姐熬的酸梅湯,已深得夫人真傳,酸甜適口,待晾涼了,定會更加好喝?!?/br> 亦珍抿唇而笑,“湯mama你哄我呢?!?/br> 亦珍有自知之明。她這是第一次熬酸梅湯,一切全憑記憶,手上功夫卻是極生疏的。 湯mama聞言,敦實的臉上露出一點點狡黠的笑來,隨后看了眼天色,便將燒好的泡飯盛到碗里,連同煨熟的兩個雞蛋,同一碟醬瓜一道,放在暗花纏枝寶相蓮紋的漆木托盤中,端進內宅曹氏的房間。 亦珍將大鑊里的酸梅湯分別裝在兩個干凈四耳黑釉帶嘴兒酒缸里,缸口同嘴兒上以細紗布蒙著,以免蠅蟲循著甜香氣味飛來,落進缸里去。 亦珍有條不紊將一應事物準備就緒,這才洗干凈手,來到母親曹氏屋里。 曹氏不過才三十不到的年紀,皮膚白皙,因在病中,所以并無血色,顯得十分蒼白,清眉秀目,鼻如懸膽,只唇型略方,整個人便顯得有些固執。 亦珍眉目生得肖似曹氏,惟獨嘴唇,大抵是隨了父親,豐潤飽滿,即使表情嚴肅,嘴角也仿佛微微帶笑。 曹氏見女兒進來,眼里露出笑意來,朝亦珍招招手,“珍兒?!?/br> 亦珍三兩步走到母親床邊,伸出雙手,將湯婆子手里端著的飯碗接過去,“湯mama也去吃早飯罷,母親這里,有我伺候?!?/br> 湯mama看了曹氏一眼,見曹氏沒有反對不悅之色,這才行了一禮,“夫人、小姐,老奴先下去了?!?/br> 亦珍在母親床榻前,親手伺候母親曹氏用過早飯,又從母親床頭的黃花梨木夜壺箱上取過茶盅,自茶壺里倒了一盅溫水,伺候母親漱口。 曹氏漱完口,以絹帕印了印嘴唇,然后伸手摸一摸女兒烏黑油亮的頭發,慨嘆:“我家珍姐兒長大了,會照顧人了?!?/br> 隨后從枕頭下摸出一只繡著卍字紋的荷包,交在女兒手里。 亦珍捏在手心里,感覺是一荷包銅錢,“母親——” 曹氏輕輕將她的手合攏,包住亦珍的手,“娘親既答應了,讓你同湯伯一道去茶攤,總要為你考慮周全。這點錢你帶在身上,若收攤收得早,回來時,買點自己喜歡吃的、玩的?!?/br> 又以手背熨一熨女兒嫩豆腐似的臉頰,“去罷,免得趕不上,又要等明天了?!?/br> 亦珍蹭了蹭母親的手心,這才從床榻前起身,“母親在家,好好休息,我這就出門去了?!?/br> 曹氏望著女兒的背影,眼里的笑意漸漸變得凝重 作者有話要說:仔細一算,放假也很有一段時間了~最近除了了趕稿,就是深陷烘焙的泥沼不能自拔~要不要每天貼一個簡單容易的烘焙食譜呢?不能我一個人春節胖三斤啊~~~~ ☆、3 第二章一盞清涼(2) 亦珍跟在湯伯身后,出了門,正好遇見鄰居楊家的小名寶哥兒的獨子楊登科。 鄰居楊老爺是縣里頗有才名的舉人,曾考出過鄉試正榜第三的好名次,可惜會試落了榜,家里為供他讀書,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楊老爺也不是那迂腐死板的,見事已至此,總不能叫家中老父老母沿街乞討,遂罷了爭取功名的心思,回到松江。 楊老爺回鄉以后,娶妻生子,在西林禪寺前頭的慶云橋不遠處,開了間書肆,一面承了西林禪寺的生意,印制經書,一面又托商旅自京中帶來最流行的話本,印刷成冊,在書肆中售賣,生意十分興隆。 楊老爺發家致富,心思便活絡起來,先后納了兩個妾,接二連三地生了四個女兒,卻始終只得寶哥兒一個兒子,因而如同眼珠子般寶貝著。 寶哥兒比亦珍還小一歲,如今在縣里的云間書院上學。 看見亦珍,嘴里含著一塊玫瑰松子仁粽子糖,白白胖胖敦、敦實實的寶哥兒,如同一只穿著團花云紋藏袍的球,跑了過來。 他母親治家極嚴,家中幾個姨娘庶女,輕易不得在他跟前走動。是以他閑來無事,總愛隔著院墻,同亦珍說話。 只曹氏覺得自己一個寡婦,帶著個女兒,偏居于此,若是引起不必要的閑言碎語,恐怕有損女兒亦珍的閨譽,故而對她耳提面命,少隔著墻搭理寶哥兒,免得惹麻煩。 亦珍倒沒想得那么多,只有一日偶然聽見湯mama和上門送魚貨的船婦閑聊,說楊家家業不是縣里最大的,規矩卻絲毫不比方員外家少。哪家小姐要是給他家做媳婦,碰上楊涂氏這樣的婆母,真真苦也苦死。 小小年紀如亦珍,都聽得出這話里話外的意思來,這才暗暗佩服母親曹氏有先見之明。 寶哥兒哪里曉得這中間的曲折,這會兒一清早在弄堂里碰見亦珍,大是歡喜,三步并做兩步跑上前來,一邊在寬大的袖籠里摸來摸去,一邊問:“珍姐兒,這是上哪兒去?” 亦珍看一眼他額上沁出的汗珠,細聲說:“我隨湯伯去茶攤上看看?!?/br> 寶哥兒聞言先是一愣,隨后笑起來,“珍姐兒今天在茶攤?那我下了學,到茶攤去喝酸梅湯!” 他身后的小廝伸手扯一扯他衣袖,“少爺,夫人吩咐……” 寶哥兒回頭瞪了小廝一眼,嚇得那小廝趕緊噤聲。 他這才回過頭來,從袖子里摸出一把玫瑰松子仁粽子糖來,張開白胖饅頭手,遞到亦珍跟前,“喏,我爹爹從蘇州府帶回來的,給你吃!” 天氣熱,粽子糖已經有些化了,在白胖的手心里相互粘做一團。寶哥兒有些窘迫,用另一只手胡亂在身上摸來摸去,想找東西將粽子糖包起來。 亦珍暗暗嘆氣,這要是叫左鄰右舍看見了,如何是好?遂朝寶哥兒一擺手,“我不吃糖,我娘說糖吃多了牙要壞的。我先走了!” 說完也不理寶哥兒做何反應,便跟著湯伯走了。 寶哥兒怔怔望著亦珍的背影走出視線,這才猛地省轉過來,大力將手里的粽子糖摜在地上,滿臉沮喪。 小廝小心翼翼地遞過一塊帕子來,寶哥兒一把拍開小廝的手:“你早做什么去了?” 小廝不敢吭聲,垂著頭恭立在路邊,將寶哥兒氣得直跺腳。 且不提寶哥兒楊登科討好亦珍不成,氣得別別跳,只說亦珍隨在湯伯身邊,看著獨輪雞公車在青石板鋪就的弄堂里,轱轆轱轆地前行,兩只握著車把的手隱隱有青筋凸起,只嘆自己年紀小,又是個閨女,實幫不上什么忙。 亦珍悄悄捏一捏拳。多年來母親cao持家計,供她生活得衣食無憂,如今母親病了,她如何也要把家里的茶攤維系下去,不教母親病中生憂。 湯伯推著雞公車走出弄堂,又行了約兩柱香的時間,便來到谷陽橋下一座涼亭跟前。 涼亭是木構架黛瓦四角亭,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半閑亭三字,據說是取“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意,亭內有木桌木椅,供往來行人歇腳小坐。 余家的茶攤就擺在涼亭邊上,支開小幾,放上裝酸梅湯的酒甕,掇兩條長凳,茶幡一挑,茶攤便開工了。 亦珍是第一次在自家的茶攤搭手,看著既新鮮又好奇。只不過亦珍曉得,欲速則不達。她強壓下自己躍躍欲試的心情,靜靜跟在湯伯身邊,細細觀察湯伯如何將茶盞從食盒來取出來,倒扣在托盤上,如何將裝在油紙包里的茶果一層層地疊放好,方便拿取…… 待清晨的薄霧散去,街上往來行人便多了起來,叫賣聲,吆喝聲,車馬聲,橋下漁船搖槳而過發出的欸乃聲,交織在一處,好不熱鬧。 已有出來得早,兩筐新鮮瓜果悉數售罄的農人,挑著扁擔,里頭放著自rou鋪買的一掛豬rou,往回走了。 亦珍眼巴巴地望著那農人的扁擔由遠而近,復又去得遠了,連瞥都不曾瞥茶攤一眼,更不消說停下來,買一碗酸梅湯解渴了。不由得有些失望。 湯伯看了,忍不住笑,“小姐,這大太陽還沒上來呢?!?/br> 亦珍聞言,大力點頭。是是是!這大太陽還沒上來呢。等日頭升得再高些,頓時驕陽似火,熱力四射,路人個個曬得汗出如漿,口干舌燥,定是要到涼亭里來歇息片刻,喝一碗清涼消暑的酸梅湯,再吃點茶果…… 亦珍幾乎能看見銅錢嘩啦啦流進錢匣子里的畫面,趕緊將兩手在胸前交握,在心里禱告:陽光猛烈一些,再猛烈一些! 湯伯哪有看不懂的?在一旁暗暗發噱。 果不其然,又過了半個時辰,太陽升至正空,將青石條鋪的地面烤得火燙,來來往往的路人開始耐不住五月的暑熱。 有個綠傘骔巾,穿馬尾羅道袍,腳踩大紅履的年輕書生,身后跟著個書童,主仆二人一前一后,進了半閑亭。 那書生在涼亭內坐定,自袖籠里摸出幾枚銅錢來,交給自家的書童,輕聲吩咐:“歲安,去買兩碗酸梅湯來,并要兩樣茶果?!?/br> “是,公子?!苯袣q安的書童雙手接了銅錢,來到茶攤前,“湯伯,來兩碗酸梅湯,加兩樣茶果?!?/br> “老規矩,茶果要蜜棗與南瓜子仁?”湯伯收下一把銅錢,問。 “是,老規矩?!睔q安點點頭,“前兩日怎么不見湯伯來擺茶攤?” 湯伯一邊取了茶碗,一抖腕子,將碗口翻上來,自裝蜜糖的小瓷罐子里舀了一小勺桂花蜜盛在碗底,一邊對歲安說:“前兩天小老兒主家有事,實是無暇旁顧?!?/br> 說罷取了細柄竹杓,從大甕里舀了酸梅湯出來,倒在碗里,另兌了一勺沁涼的井水,然后放在托盤上。又拿了小碟,裝上蜜棗與南瓜子仁,一并端進涼亭里。 亦珍在一旁看得仔細,滿滿兩杓正好是一碗酸梅湯,不多不少。 那書生與僮仆在半閑亭內側身望著河上漁舟,悠悠然品酸梅湯,吃茶果,好不愜意。 湯伯小聲交代亦珍:“沈公子主仆年輕,火氣旺,一般來喝酸梅湯,都是桂花蜜在碗底,一杓酸梅湯,兌一杓沁涼的井水為宜。倘使來的是婦人孩童,熱豁豁的天氣里,要是一碗沁涼的酸梅湯下肚,只怕腸胃要吃不消。所以若是婦人孩童來買酸梅湯,頂好是用晾涼的開水,這樣不傷脾胃?!?/br> 亦珍恍然大悟,難怪天氣再熱,母親與湯mama都不許她喝家里沁沁涼的酸梅湯,只準她喝溫涼不展的,原來是這個道理。 那書生主仆吃完酸梅湯喝茶果,歇得差不多,便出了半閑亭,繼續往家去了。 亦珍進涼亭,將兩只空茶碗并空果盤收出來。湯伯接過去,“小姐,放著我來洗?!?/br> 亦珍扎著手旁觀,覺得自己實幫不上什么忙。 湯伯拿水瓢舀了一瓢水,倒進用過的茶碗里,來來回回蕩一蕩,朝后倒在城河中,又舀了一瓢,細細地沖洗干凈了,扣在細竹托盤上頭瀝水。待直起身,看見亦珍一副“沒事做甚無聊”的表情,不由得一笑,“小姐,等東海翁的弟子下了學,這一路就熱鬧了?!?/br> 話音才落,便見一行三四個同前頭來吃酸梅湯的書生一色式樣打扮的年輕公子,人手一柄綠傘,頭戴軟翅紗巾,身穿交領、大袖道袍,腳踩紅底淺面兒云頭如意鞋,腰懸玉腰牌,有說有笑相偕而來。 作者有話要說:一覺醒來,外面的世界銀裝素裹~大家所在的地方,是否也是一夜飄雪呢?如此寒冷的冬天,推薦一款簡單又補益的養生茶給大家。紅棗枸杞茶:紅棗三枚,枸杞一小把,熱水沖泡飲用。紅棗補血養顏,枸杞益腎明目,尤其適合面對電腦長期久坐的女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