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書迷正在閱讀:異海(出書版)、康熙的佛系小表妹(清穿)、夏夢狂詩曲、重生之嫡女庶嫁(上部完)、陰陽手眼、[快穿]小竹馬在線攻略、重生后我成了校寵、他的月光(H,1v1)、我的夫君九千歲(雙重生)、破案,我們是認真的[快穿]
閉著眼睛,平復了激蕩的心情。照著原樣又進到了空間。 流光溢彩的屏幕就像蒼穹一樣籠罩著紅黑色的土地,將灰蒙色和內里的亮堂空間隔絕開來。 屏內的土地大概兩畝,頂端到地面的距離約二十米。在地中央竟然鑲有一處三米見方的清泉,泉眼潺潺向外涌著水花。神奇的是,無論涌出多少水,池也不見溢出,總是滿滿一池。 張太平散開精神,回到外界。他已明白這處空間就存在于消失在他腦子里的那塊玉佩當中。 只可惜找不到玉佩了。剛想完,眉心一陣擁動,玉佩散發著乳白色的柔光,靜靜地懸浮在額前。 張太平伸手接過玉佩,用手背輕輕撫了撫眉心,還好,沒有又破個洞。光芒散去,張太平捏在手指間把玩著。玉佩看上去平平凡凡,沒有丁點出彩的地方,只是背面現出長壽二字。 一面“太平”,一面“長壽”。合成太平長壽。 對于這四個子張太平現在是不敢小瞧了。定睛一想,自己上一世除了被玉佩吸能量吸得人不人鬼不鬼外,還真從來沒得過什么病。就連最常見的感冒,拉肚子之類都沒有出現過。 “這樣,那么長壽兩字代表的是長命百歲,要不,是千歲,萬歲?”張太平嘿嘿地遐想著。 將精神集中在玉佩上。果然,整個人在屋里消失了。 如果讓人看見,不嚇死才怪。一個大活人光天化日之下憑空消失了。即便心理承受能力再強的人都接受不了。 空間中如波紋樣蕩漾開來,張太平身體出現在光屏中。 感覺著土地的真實性,張太平首先跑向了地中央的泉眼。 蹲下來,伸手掬起一縷清泉,晶明透徹的泉水泛起異樣的光澤,誘惑張太平抿了一小口。甘甜涼爽的水質順著喉嚨淌下,在胃里綻開。一絲絲涼爽游走全身,全身毛孔張開,仿佛吃了人參果似的。 冰涼的泉水讓本來因為精神消耗過度而發木的腦門豁然清醒。 站起身,踱了幾步,抓起一把土,沒有種過地的張太平都看得出這泥土肥沃異常,栽種作物肯定高產。 就像國王在巡視自己的領土,張太平踏遍了空間的每一寸土地。 看著光暈流動的天屏,張太平將手伸了過去。感覺好像被一團棉花包裹著,暖暖的柔柔的煞是舒服。如果再用力往外伸,又像是打在橡皮筋上,被彈了回來。會出多大的勁兒,便彈回來多大的勁兒。奇妙無比。 光屏中空氣不流動,也就沒有了風。溫度大概二十攝氏度,濕潤的空氣浸潤這身體,全身的毛孔都會呼氣一樣,舒服異常。 沒有風,也沒有聲音,抬頭望著光穹之外的灰蒙,顯得靜謐而神秘。 心里默念一聲出去,空間轉換,又回到現實的世界。玉佩依舊躺在手里。 將玉佩貼近眉心,玉佩又消失在腦海里。 而后,又取出來放進去。像小孩得到心愛的玩具似的,不停在空間和外界轉換。直到腦袋暈乎乎的才罷休。 消停下來后,又將紗帶纏到額上。 雖然傷口已經完全愈合,但他還是選擇纏上紗帶。事出反常必有妖,沒有聽過這句話,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才一天,那么嚴重的傷口竟然恢復了。在常人眼里就有些過于妖異了。 他可不想被有關部門注意到,即便可能性很小。還是能掩則掩,畢竟小心無大錯。 拍了拍腳,重新躺在炕上。閉目回想方才的經歷,宛如在夢中一般。 隨身攜帶了近三十年的玉佩竟然是一處神秘的空間,且是前世折磨自己三十年怪病的罪魁禍首。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崩献孀诳偨Y的十字箴言在自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前世自己被玉佩整的人鬼難辨。無法娶妻生子,無法成家立業。正值風華正茂,意氣風發,雄心萬丈的年紀,卻如同被暴雨摧殘過的花兒,蒼老異常。 然而老天是公平的,不是嗎?就連西方都有言“上帝關上了門,必定會打開一扇窗”。 前世的虧欠,現在一次性補齊了。一副壯碩的身體,一對賢惠乖巧的妻女,一處神秘莫測還不詳解功能的空間。難道還不夠嗎? 夠了,真的夠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老婆孩子熱炕頭”,這不就是前世渴求不得的生活嗎? 想著想著,疲憊的張太平就進入了夢鄉。嘴角的微笑,在粗獷的面容上顯得柔和萬分。 正文 第005章 大院子 “咕咕咕...” 張太平被一陣公雞叫明聲吵醒。 張太平感覺自己昨晚做了一個荒誕而美好的夢。 夢中的自己一米九幾,無病無災,有妻有女,擁有一處神秘的空間。 張太平閉著眼,回味著夢中的那份驚喜和輕松愉悅。只不過想著想著,眉頭就皺起來了。這個夢太過清晰了,和真實的感覺一模一樣。 猛地睜開眼,頭頂上不是白色方格子的天花板,而是一根橫跨在兩堵墻上的木梁。 梁上用電線吊著一顆被灰塵彌漫著的燈泡。這種早已經在大城市里銷聲匿跡的四十度白熾燈泡只有在偏遠小村才能見到。 抬手觸了觸額上的紗帶,不是夢,一切都是真的。 定了定又有激蕩起來趨勢的心情,坐起身,挪到炕邊穿上鞋。 不得不對以前的愛好感到無語,地道的大老粗卻喜歡穿皮鞋,并且必須打上鞋油,擦得烏黑發亮。 從昨天下午一直睡到現在的張太平顧不上這些。肚子正在咕咕造反的他胡亂蹬上能照鏡子的皮鞋。推開臥室門,邁開步子,沖進最北端的廚房。 廚房里沒人,鍋里卻在冉冉冒著熱氣,想必飯早已做好。 揭開鍋,木制的擱板上是拳頭大的白面饅頭。餓死鬼托生的張太平猴急地想要直接伸手去拿,不想卻被源源不斷溢出的蒸汽熏了手。 去得快,又回得快,將手放在嘴邊吹了吹。轉過身,從案邊竹籃了捏了雙筷子。 夾了個饅頭放在手心,也不管燙不燙,撕下一塊就塞進嘴里,嚼都不嚼一骨碌咽下去。頗似豬八戒吃人參果,吃完估計都不曉得什么味兒。 一連四個饅頭下肚,再加一老碗煮著洋芋的玉米粥,張太平這才拍了拍肚皮有閑暇打量廚房的擺設。 廚房的空間還不小,有一間臥室那么大。放在寸土寸金的城里,這絕對是奢侈的規劃,而在農村大廚房卻是最常見不過。 此間也有一座土炕,坐落在西墻木窗下邊,炕和鍋灶連著。 這是關中地帶農村最基本的廚房構型。連著鍋灶的炕只有到了冬季才睡人,做飯時順帶連炕也燒熱了,即省柴又暖和。一般其他三季都荒著。 灶上安置了兩口鍋。這也是傳統。 案架頂著北墻,一角放著筷藍,一角放著刀、鏟,勺子在鍋里。案上方墻上定有幾顆釘子,掛著罩濾、漏勺等常用之物。案下立著水桶和熱水壺,桶中斜插著木水瓢。 案東旁站著高低柜,柜子刷了一層清漆。透明的清漆即對木頭起到保護的作用,又不影響老紅椿木天然的暗紅色。比起其他亮漆色,更適合放在煙熏火燎的廚房。 像這種純木制作的高低柜在城市的歷史中早已隱居。然而在農村的婚嫁時卻是陪嫁的必需之物。 當時結婚時,由于草率急促,沒有來得及準備這件家具。這還是婚后張太平安生的那段時間,自己伐木割制的。 柜子的“低”,指的是下面可以上下揭開,放面放米的地方?!案摺敝干厦婵梢宰笥依_的放碗碟調料的地方。 在廚房環視了一番,見到倚在門口的臉盆架,這才不好意思地醒悟過來,竟然還沒有洗臉刷牙。 自桶里舀了瓢涼水,洗過臉后,頓感清醒精神許多。卻沒有找到牙刷牙缸,只好用最原始的方法,在手指上撒了些鹽巴,把牙齒抹了一遍。 出到前院里,擴了下胸。抬起頭,立時被震撼住了。 巍峨的大山亙于眼前,放眼望去翠綠一片。 這是秦嶺山脈,西起于甘肅省境內,東到河南省西部,主體坐落于陜西省中南部,是關中地區與陜南地區的分界線。東西延綿三千多里。 秦嶺之中多名山。險峻奇特的華山,歷史底蘊豐厚的驪山,景色秀麗的麥積山等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中最高的太白山高三千七百多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第一高峰,號稱群峰之冠。 而眼前的這座山少說也有一千多米高,對于一直藏在城市小樓房里的張太平的沖擊可想而知了。 雖然記憶力有秦嶺山高的概念,但卻沒有這種直接面對的震撼。 這里叫小豐??诖?,就居落于大山環繞中。站在山腳下,像一只小螞蟻,有種蚍蜉撼樹的感覺。 不知城里那些看到小土丘都要拍半天照的驢友們,見到如此震人心魄的大山會不會驚得嘴都能塞下顆雞蛋。 張太平回過魂,呼著早晨山間清新中略帶些泥土氣息的空氣,心中一片開闊。這種自然地味道,比城里那些所謂的最適合人居住的小區,所謂的氧吧,不知道舒適了幾百倍。 望著稀疏坐落的房頂裊裊升起的炊煙,張太平明白自己是一輩子都不想回到高樓林立、空氣污濁的城市了。 初秋的天氣不是一下就可以涼下來的,按勞動人民長久總結的經驗來看,夏末還有二十四只火老鼠。 火老鼠的說法是農村的俗語,意思就是初秋炎熱還會持續二十多天。 所以五點就能聽到雞叫,六點左右天就亮了?,F在七點多,坡上梯田里零星的散落著些早起勞作的人們。初升得太陽將萬物染成金色,在他們身上投下圈淡淡的光暈。 張太平自嘲地笑了笑:“剛才叫明的一定是只懶雞,太陽都出來了才睡醒?!?/br> 在門口稍稍活動了會兒身體,這才開始打量這座坐西面東的院落。 前院平平整整,邊上放著一塊石磙,想必就是用這個碾平的。 農村,尤其像這種處于大山深處的小村莊,水泥地很少見。門前碾平,平時可以用來曬曬閑暇時采摘的野菜、蘑菇等山上的副產品。農忙時又可以曬小麥、玉米、大豆谷子等主產作物。 前屋分為三間。最南間是臥室,就是張太平休息了半天一夜的那間。最北是廚房,中間是大客廳。 張太平打開前屋的大門,陽光灑在空蕩的客廳。隨著空氣的流動,金色光影像煙霞彌漫蕩漾開來。 南北兩墻靠近大門口處各開著臥室與廚房的門??坷锏哪蠅ι弦乐鴱埣t椿木割制的八仙桌。除此之外,再也別無他物。 客廳的最里頭又是一道門,通往中院。 拔下長條形的木門杠,在木門緩緩推開的吱吱聲中,邁進了中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株一只手合抱不圓的桂樹。身體的記憶中,這棵樹是爺爺建院時親手栽種的,距今少說也有五十多年了。 據張太平前世對花芬樹木市場的了解,這么一株上了年紀的桂樹起碼也值個十幾二十萬。 桂樹下支著一張石桌,桌上刻有象棋譜,圓圈圍著四樽石凳。桂樹繁蔭如蓋,棋桌旁是夏天乘涼聊天的極品處所。 南北兩邊是縮向外面的客房。放在古代就叫作廂房。房前檐和前后兩屋的南北邊墻齊平。四座房子,剛好圍成一百五十多平米的中院。地上用青磚鋪著交錯的花紋。 掰開南廂房門檐上得鐵扣,剛推開門,一股霉土味迎面撲來。顯然無人居住多年。 房中只有一座土炕和一架大柜子。退出來,從窗戶往進望了望,北房的擺設也如是。 踏著桂樹縫隙間透下來的光點,來到后屋門前。 張太平感覺這扇門不應該藏在內屋里,而應該擺在前院。因為這扇門顯得更體面更大氣。 也許這是不同年代不同思想的表現方式?,F在的人往往將好的部分晾堂在最顯眼的地方,不管內里是美玉還是糟粕。而經歷過野蠻年代的上上輩人卻喜歡給悠遠精致的內涵披上暗淡平凡的外衣。 經歷不同,思想就不同。他們竭力的是保護,和平年代的我們,彰顯的是個性、張揚。 后屋也分為三間。 南間放著兩個大方柜,儲存糧食。其余的空間排放著各式各樣的農具。 北間即像書房又像藥房,背墻上靠著三米多高的藥柜。藥柜正前方還有一張書桌。桌上一角放著竹筆筒、筆架和積了一層塵土的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