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節
蔣方震也不是完全不通政治,道:“英國人固然可惡了一些,不過這一次沒有引起戰事倒是不幸之中的大興了。一旦開戰倒不是百里沒有信心,但是民國剛歷戰事,無論國內國外都不會坐視咱們鬧起來的,尤其是現在北京那邊還在等著借款的時候!” 北京正在跟五國銀行團搞大借款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現在國內基本上稍微大一點的勢力都收到風聲了。 李漢點了點頭,“我也沒想到會鬧得這么大,好在總算還是完美的解決了!百里先生,征兵什么的還是停下來吧,之前走這步棋不過是為了回擊英國人,告訴他們我們并不畏懼戰爭?,F在事情算是有了答復了,跟英國人咱們打不起來,征兵什么的自然也就不需要了!畢竟在財政上,幾方貸款都被凍結了之后,我們最多可以維持八到十萬正規軍一年!” 蔣方震應了一聲,他也知道川鄂免稅導致現在除了靠官辦實業的分紅之外,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一點稅收可以拿的。 “剩下的就是磨嘴皮子的工作了!” 他笑了笑,“不過中央可能要不是味道了,咱們勉強解決了武昌沖突,但是西藏的問題英國那邊肯定是要向中央施壓的,不管大總統那邊能夠爭取多少時間,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必須在三個月內徹底結束!” 三個月,是的……三個月估計是川鄂所能堅持的底線了,入藏打仗不比陜西,六月打了一個月,從軍火開支到雇傭民工在后面擴充入藏道路,再加上物資補給運輸等,已經花去了一百三十多萬元,再打下去川鄂的財政最多支持到九月上旬就要出問題了,到時候就要影響到下面的發展了,戰事必須在九月之前結束。 至于在西藏跟英國人打一場持久戰?李漢心中篤定得很,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泰晤士報他天天在看,從三月份開始的巴爾干戰事已經吸引住了英國太多的精力了,這個老大的帝國現在不但要跟德國來一場大造無畏艦的海軍軍備競賽,剛從摩洛哥危機脫身的它又要去關注巴爾干戰事了。歐洲的大陸現在戰云密布,甚至泰晤士報已經開始悲觀的認為歐洲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世界老大可不是那么好當的,歐洲兩大集團已經無可避免地即將滑向大戰的深淵,這個時候,英國絕對不敢掉以輕心,在遠東發起一場戰爭。 嗯,除非那位印度總督真得想要面對國內的怒火! “合辦漢陽兵工廠的提議要不要妥協了呢?” 李漢摩擦著下巴低頭暗思不語,這是德國提出的一個條件,并且現在軍政府跟德國之間除了這個條件之外,其余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經談妥了。德國國內的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克虜伯公司等四家軍火與重型工業巨頭看中了中國跟遠東正在澎湃發展的軍火市場,尤其是這段時間來李漢不斷扔出來的巨額訂單更是令幾個企業相信,未來的遠東市場將成為除歐洲之外最大的市場。因此他們有意思參股漢陽兵工廠,由這幾家公司出售技術、轉向相關專利,甚至可以用他們的關系,將一些李漢很難買到的機械送來,代價就是要漢陽兵工廠一半的經營權跟股權! 合資企業李漢并不反對,后世國內到處都是,見得太多了。而且合資的好處顯而易見,一些原本不好生產或者沒技術生產的武器,都能借助德國人的技術轉讓生產、吸收其中的相關技術,尤其是德國方面暗示可以幫助他搞來一些市面上根本買不到的機械,更是令他心中心動。不過想不說德國人大開口根本就沒安好心,單是國內如今的局勢,他剛將鐵血衛國將軍的名號打出來,一轉臉連漢陽兵工廠都一半姓德了,國內勢必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不管了,奧匈帝國這個老邁巨獸的叫法果然不是沒有原因的,完全指望它是我犯下的一個錯誤??磥磉€是只能抱上德國人的粗大腿才行!借助這個機會,自己正好大張旗鼓地推進與德國的合作,而有了西藏事件這個借口,武昌方面的做法也不至于引發美法等國的疑慮?!?/br> 看來在漢陽兵工廠的事情上自己必須做出讓步才行,李漢一邊思考著,心中已經拿定了主意了! …… 進入七月,時間過得飛快,七月一日北京袁世凱明顯對地方李漢的擴兵行為感到有些不安了。在從朱爾典那邊得知了武昌沖突得到了解決之后,他又想起了前段時間詢問川鄂擴兵的事情時,李漢的解釋是一旦事情結束就會結束征兵,于是立刻吩咐往湖北發送了一封電報,過問這件事情。第二日武昌宣布結束征兵,對于前段時間所征之兵將逐漸篩減。幾天后,前段時間所招募的七萬新軍已經被他篩減了五萬人。北京這才滿意的放過了他,忙向了其他方向去了! 事實上這段時間的北京局勢只能用混亂兩個字來形容,袁世凱跟唐紹儀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當年的朝鮮甲申事變時唐紹儀得了袁世凱的賞識,從此一路青云直上,直到南北議和之前兩方相處都十分融洽。而南北議和之時雖然鬧出了一點小矛盾,但是袁世凱也認為只是唐紹儀的書生氣又冒出來的原因,這也是為什么事后同盟會提出推他當內閣總理的時候,袁世凱笑著點頭,贊他是最合適的人選的原因??梢哉f,袁世凱本來認為唐紹儀是可以拉攏跟信任的。但是舊式出身的袁世凱,顯然不能認同西方式的所謂民主,他當這個大總統,自然希望大總統的權力無上限。所以他要將內閣變成自己的心腹云集的幕僚機構,但是唐紹儀卻醉心西方式的民主,想確實負起“責任內閣”地責任來施展自己心中的理想跟報復。 這一點根本的不同,導致了兩人無論之前的關系多好,都最終要走向摩擦! 責任內閣是同盟會搞出來的東西,頭上頂著個‘臨時約法’約束著自己,還有個參議院能把自己的意見壓下來,本來同盟會搞出來的這兩個存在已經足夠袁世凱心中憤怒了,后來的責任內閣就無疑令他更加憤怒。孫中山的小陰謀他很快就看穿了,甚至也派出了心腹跟唐紹儀密會,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 我的意見你只管點頭,你這個位子永遠可以做下去! 這是袁世凱的意思,可惜唐紹儀看懂了卻不愿意去給他做個傀儡,他有自己的理想跟報復,更令袁世凱忌憚的是唐紹儀不但加入了同盟會,而且越來越尊重南方革命黨人,有事都要和蔡元培、宋教仁等商量,征求同盟會的意見,不愿意完全附和袁世凱。凡以為不可行的一定要到總統府要求緩辦或不辦,有時當面和袁世凱爭得面紅耳赤,不肯退讓。理由之一就是責任內閣要對國家負責,總理也要對國家負責。言下之意就是不對袁世凱負責。袁表面上不反對,心里卻視之為大逆不道的話語,這樣一來就給反唐的人一個借口。起勁地在袁世凱面前詆毀他。 時間久了,袁世凱越發懷疑唐紹儀有挾同盟會以自重,并從他的北洋系中獨樹一幟、自立出去的意思。 這無疑更加加重了袁世凱對他的忌憚。為阻撓責任內閣制的實行,袁世凱唆使內務總長趙秉鈞和財政總長熊希齡等人進行公開抵制。趙、熊等在國務會議上竭力反對劃清總統府與國務院地權限,主張事事奉令承教于大總統;反對國務院為有機政體,主張各國務員可“單獨行動”,不必固守國務院的成議。討論各項政策,他們也決然與各同盟會閣員立于對立地位。到后來,趙秉鈞索性經常不出席國務會議,有關內務部公事。直接向袁世凱報告,根本不把唐紹儀放在眼里。 但袁世凱的壓迫并沒有使唐紹儀完全屈服。例如,在政府用人問題上,他仍舊主張“貴新不貴舊”,非萬不得已,“決不可以延用舊人”。有時和袁世凱爭得太厲害以至于使袁氣急敗壞地說出“我們沒幾天好做的,這個位置早晚要讓給你們地?!睂⑻平B儀劃入到同盟會一邊,唐這才大吃一驚,知道袁世凱對自己起了猜疑。 插手眾議院議長的任命,讓袁世凱最終確定了唐紹儀跟自己非是一路人,尤其是看到他竟然聯合同盟會眾議院在參議院駁回了自己的任命。他任命的內閣次長張元奇的離職更是令他感覺到自己似乎被唐紹儀扇了一巴掌,讓他感覺這個大總統的威嚴蕩然無存。 袁、唐之間的沖突終于以借款問題為導火線而公開爆了。早在袁世凱就任大總統之前,他便通過朱爾典的關系聯系上了四國銀行團,商議借款的事情了。后來先后又有國家加入,因為他的地位不斷的穩固,從洋人手中他先后的接到了數百萬的借款,只不過大都用于編練他的北洋新軍,只有極少數最后到了財政部,又從財政部中擠出來一部分給唐紹儀使用。而這些錢對于一個迫切想要有所作為的內閣總理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于是唐紹儀最終繞開了袁世凱,自己親自拜會了‘華比銀行’北京分行,最后通過這家比利時銀行借款100萬英鎊,年息5厘,以京張鐵路余利作為擔保,用于改善內閣財政,同時有所作為。 6月14日,借款敲定,消息這才產出之后引起軒然大波。 京張鐵路乃是袁世凱跟列強銀行團大借款的抵達之一,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列強銀行團在合約簽訂后都是大怒,一致向袁世凱抗議唐紹儀的借款所為,同時聯手打壓華比銀行。同時各國公使聯手往外交部遞交抗議書,要求內閣取消比利時借款,更是無理要求凡大借款應與各國公使直接交涉;拖到6月27日,內閣終于抵擋不住壓力正式復函列強各國,同意取消比利時借款,并答應今后不以從列強銀行團借得之款償付比利時之款。三天后,唐紹儀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與四國銀行團代表商談,日、俄也有代表參加,唐紹儀鑒于財政困難,請銀行團即日交付3500萬兩,以解燃眉之急,自本月起到12月止,每月交付1000萬兩。銀行團先以唐曾向比利時華比銀行借款,逼他“謝罪”,后又聲明,需中國政府先將每期所交付借款之額數和用途指明,并擔保以鹽、茶稅以及改良后收入增加地實數,詳詳細細編制一張預算表,交付銀行團。 消息傳出,全國輿論嘩然。待正式照會到國務院后,唐紹儀大怒,說這是列強企圖控制我國財政的條件,萬萬不能答應,斷然拒絕了銀行團的要求。這樣一來,銀行團大為不滿?!短┪钍繄蟆饭籼平B儀“不愿借款告成”,“以致中國各界各國政見,竟有排外舉動”。這個舉動也使唐、袁之間矛盾計劃激烈的沖突,袁世凱認為唐紹儀損害了他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關系,便改派財政總長熊希齡與銀行團交涉。 至此,袁世凱跟唐紹儀之間的矛盾已經完全不可調和,于是開始準備更換自己的心腹代替其就任內閣總理。7月6日,陸軍部、工商部、內務部等數個內閣部門總長聯手向參議院遞出彈劾,大有非推唐下臺不可之勢。而此時的參議院畢竟還是同盟會的席位占了多數,有唐紹儀在任內閣總理之時,袁世凱的權力多少受到限制,若是他不在了勢必袁世凱將無所顧忌。于是孫中山攜宋教仁親赴北京說服各省同盟會籍議員,最后以微弱的差距導致第一次彈劾唐紹儀不成。 投票結果令孫、宋二人大驚,同盟會籍議員占了參議兩院多數席位,但是他們卻完全沒想到這種情況下,竟然還有不少自己親自拜會過的議員將選票投向了‘倒唐’一方,當真是令他感覺到了震驚!兩人隨后召集抵達北京多日的譚人鳳、林森了解情況才知道,竟然有那么多的以前同志都因為權勢跟金錢倒向了袁世凱,頓時心中大怒。于此同時,早就對同盟會內迅速腐化十分不滿的宋教仁趁機提出了他準備了幾個月的‘毀黨造黨’計劃,最終得到了孫中山等同盟會大佬的點頭,同盟會終于要有大動作了! 再說另一邊,唐紹儀得知內閣諸部往參議院聯名彈劾自己的事情頓時大驚,參與彈劾他的人都是袁世凱的心腹,這件事情若是沒有他點頭自然不可能的! 幾次要求跟袁世凱見面都遭到了推辭跟婉拒之后,唐紹儀已經明白了袁世凱已經下定決心要除掉他,稍息了一日之后,往袁世凱府上親自拜見,下人推說不在他只是等待卻也不走,直到待了一個白天之后,晚上十點終于見到了‘姍姍來遲’的袁世凱,兩人虛偽的寒暄了一陣之后,已經完全理順了這其中的頭道的唐紹儀只是淡淡的將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工作一一交代了一番,末了道:“大總統,內閣總理掌握責任內閣,如今看各部彈劾少川,想來也是少川這幾個月來碌碌無為,引起各部有才之人心中不滿。少川非是戀權之人,我民國新立什么都要新氣象,我這個內閣總理做得不盡責任自然也要下臺,為萬民做個表率。不過民國如今還應以穩為先。少川準備明日往參議院遞交辭職書,不過這內閣總理的位子,我希望少川能夠說一句話,推薦一個人!” 袁世凱裝作大驚,勸道:“少川怎可有這種想法,你這總理自打上任以來盡心盡責,不可,不可?!彪m說如此,眼中卻是有了笑意。 唐紹儀看得清楚明白,知道袁世凱已經徹底對他失望了,當下起身恭敬行了一禮道:“國事維艱,還應能力上佳之人待我才行。少川無能自然要退位讓賢,如今西藏風波未平、外蒙還在交涉、列強未承認我民國,財政也是緊張,諸事加在一起,我看還需要一位善于外交之人方可接過這‘內閣總理’的擔子,依我看不如就推選‘陸子欣’吧!” 陸徵祥最近雖說跟袁世凱走近,但是才學跟能力都是上佳,而且也是個有作為之輩。唐紹儀心中的第一人選自然是孫中山跟宋教仁,只是這兩人都是同盟會巨頭,而袁世凱對同盟會的敵意舉國皆知,他也只能選擇陸徵祥來代替自己繼續執掌內閣,這樣自己心中才能放心離開! 袁世凱本就有意要推陸徵祥上位,自然心中大喜。不過還是跟他客套了一番,‘見’他主意已定不好‘相勸’之后,方才嘆息作罷。 唐紹儀跟他聊了一陣,很快便要起身離開了。他站起身來,恭敬的向袁世凱行了一禮,袁世凱本還有些笑容的臉上頓時明白了一些什么,在他身子將走出屋子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句,“少川,你我認識了這么多年,這里到底是你的家,在外面受了委屈就回來吧,莫要跟那些黨人混得太近,不好!” 唐紹儀的身子一頓,旋即大步離開了! …… 7月12日,入藏平亂軍北路攻破坎囊宗(今那曲),占領了這座土蕃歷代王朝主要的軍事糧草和馬匹供應基地,兵鋒直指薩拉!兩日后,南路軍因沿途僧兵擋路形成受到耽擱許久才攻陷江達宗,距離拉薩也不過僅有不足半月的行程了! 7月12日,內閣總理唐紹儀向參議院正式遞交辭呈,以能力不足致國體不興、國勢遭辱為借口宣布辭去內閣總理之職,并推薦外交部長陸征祥為新任臨時內閣總理(唐紹儀也是臨時,正式需要等到正式國會召開之后)。消息傳出舉國震驚,從南至北皆是挽留之聲。然而參議院卻在第二日便批準了他的辭呈,當天下午大總統袁世凱任陸征祥為內閣總理! 同盟會還沒真正認識到,袁世凱把持權力早已堵塞了通往責任內閣制的大門,而只是從內閣的組織形式,探尋唐內閣倒臺的原因。同盟會本部致上海機關部電中,即把袁世凱剝奪副署權和熊希齡的“獨斷專行”、混合內閣不能保持閣議一致的“弊端”,不加區分地相提并論,最后歸結為:“此次內閣,本非政黨,政見既不同,猜疑嫌忌,難以和衷共濟”,遂使責任內閣“徒托空言”。7月13日,張耀曾、李肇甫、熊成章、劉彥等四人代表同盟會見袁世凱,更明確說:“唐內閣成立以來,一切政務不能著手進行,實因黨派混雜,意見不一之故。蓋非純粹政黨內閣,當然有此弊病?!币虼?,“此后欲圖政治之進行,非采完全政黨內閣不可”。即使抨擊袁世凱最猛烈的戴季陶,也認為“唐內閣之倒,則倒于黨見混同;假使唐內閣而純為同盟會之內閣,則必不能有今日之怪劇”,并提出“欲救中國危亡,定政府之內訌,以唯一之政策收健全之效果者,舍完全之政黨內閣而外無他策”。為此,7月14日,同盟會本部召開全體職員會,正式議決“絕對主張政黨內閣”,同時作出同盟會員不得自由加入“混合內閣”等規定。 就在舉國都在為失去了一位有能力的內閣總理而恍惚的時候,北京袁世凱在失去了唐紹儀的掣肘之后開始全力清除同盟會在北方的影響力! 王芝祥任直隸都督,原是唐紹儀南下組閣時與同盟會達成的協議,并得到了袁世凱的同意。當時,順直諮議局也發電要求以王芝祥督直,反對袁世凱任命張錫鑾。但袁的許諾,如前所述,不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騙取同盟會放棄陸軍總長一職,而由其親信段祺瑞充任。因為李漢的蝴蝶影響,袁世凱的損失要比歷史上多得多,于是在5月王芝祥到京之后,袁世凱因為唐紹儀的反對,加上不愿意在當時跟同盟會徹底鬧僵了,而讓其他人得了好處,于是明面上委任他為直隸都督,暗地里卻下令王占元等幾部駐扎直隸的將領不要與之配合,同時大肆收買王芝祥的直隸軍政府麾下官員。 隨著幾個月的恢復,又搬到了已經開始跟他不是一心的唐紹儀之后。14日,唐紹儀離職的第二日,袁世凱便示意下面有所動作。于是當天晚上,馮國璋、王占元等十余人聯名上書袁世凱,聲稱直隸各路軍隊對都督王芝祥督直以來的無所作為十分不滿,并表示治理位置十分特殊非有“聲威兼著,在直隸有年,感情甚孚,及軍界素所仰望者,難資鎮懾”。 第二天,袁世凱便以軍隊反對為借口,改委王芝祥為南方軍隊宣慰使,協助黃興遣散南方軍隊。并針對直隸各團體紛紛通電擁護王芝祥,令內閣致電署理都督張錫鑾,不準各界“隨意迎拒”。 上海、南京、廣州、南昌等南方各城市一片譴責聲,更有人將唐紹儀辭職跟這件事情聯系到一起,于是在報紙上公開揭露袁世凱摧毀內閣,欲實行“拿破侖之目的”。 王芝祥改委事件發生之前的‘唐紹儀辭職事件’便已經讓同盟會籍出身的內閣成員感覺到不滿而打算辭職了。 7月18日,同盟會總部再次召開會議,強調“此次既系超然內閣,凡本會會員皆不得自由加入,務使本會主張先后一致”。同盟會這一行動,打亂了袁世凱企圖利用同盟會為他繼續裝點門面的如意算盤。因此,當蔡元培、宋教仁、王寵惠、王正廷等同盟會閣員,遵照黨議到總統府向袁提出辭職時,他并沒有立即同意,甚至說“我代表四萬萬人民留君”。蔡等當然堅辭,蔡并針鋒相對回答說:“元培亦對于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月19日,他們又聯名致函陸,聲明從即日起概不到院,從19日起概不到部辦事。袁無奈,只好批準蔡等四人辭職,但仍繼續物色同盟會員入閣。 袁世凱認為孫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有同盟會籍,打算拉他們分別擔任教育、農林和工商總長。同盟會聽說后極為憤慨。宋教仁發表談話說:“袁世凱此舉,系一種逼jian政策?!蓖藭静恳幻媾晌哄方M勸袁打消此念,一面于7月20日召開會議,作出孫、胡、沈三人不得參加內閣的決定。然而,袁世凱除將胡瑛換成王人文外,仍執意拉孫毓筠、沈秉堃入閣,而且不出袁所料,還得到了共和黨的支持。該黨表示“以大總統信任之人組織內閣,各黨不必干涉”。為保證參議院順利通過袁世凱所信任的人選,共和黨還極力拉攏統一共和黨,許諾將支持位置該黨的參議員為國務員。在共和黨的引誘下,統一共和黨為使殷汝驪、谷鐘秀、吳景濂等人進入內閣,遂與共和黨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態度。這樣就給同盟會限制袁世凱的正義斗爭蒙上了一層黨爭的色彩。 7月21日,袁世凱派陸到參議院要求通過所擬閣員補充人選。他們是財政周自齊,交通胡惟德,司法章宗祥,農林王人文,工商沈秉堃,教育孫毓筠。同盟會本來不同意混合內閣,自然反對。統一共和黨原抱入閣希望,現竟無一人,自知受了共和黨愚弄,同樣憤憤不平。而共和黨部分議員也認為陸演說“言詞猥瑣”,不配做總理。于是,陸演說后,同盟會、統一共和黨當即于投票前“先提出不信任總理問題”。袁世凱聞訊,急忙致函參議院,提議暫緩投票。次日,參議院討論投票與否,同盟會、統一共和黨以袁函非正式咨文,不予承認,堅持投票。結果,袁所提六閣員,一律被否決,并演成全國性的政治風潮。 在陸征祥組閣風潮中,同盟會抵制陸征祥的超然總理混合內閣,袁世凱指使軍警威脅臨時參議院,于7月24日強行通過第二次閣員人選,同盟會抵制混合內閣的行動受挫。對于袁世凱北洋集團破壞民主政治的行徑,南京軍界主要將領在第一軍軍長柏文蔚主導下,以王芝祥領銜,聯名致電袁世凱提出嚴正抗議。同盟會領導人為了民國政局的穩定,盡量保持克制,沒有發出多少聲音。 反倒是袁世凱一直擔心的川鄂最近一直十分安靜,甚至袁世凱吩咐收買的同盟會成員以同盟會分部的名義往武昌探他口風的時候,李漢只是推辭之說,根本沒有反對的意思。7月26日晚,李漢親自致電北京,言到感謝大總統的信任,任命其為西南經略使,同時外交部在同英國人交涉的過程中為他在西藏的軍事行動爭取了足夠的時間,言下之意是以大總統馬首是瞻。 他的表忠心倒是令被一群同盟會的成員折騰的手忙腳亂的袁世凱終于松了一口氣,雖然心中依舊十分忌憚他這位地方大員,但是至少暫時的精力大多數都轉往了再北方驅逐同盟會影響力的行動之中,而他需要對付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河南了! 第五卷 大炮主義 第三百八十四章 四點要求 七月浩浩蕩蕩的內閣之爭吸引了舉國太多關注的眼神,以至于除了川鄂兩個正處于軍管之中的省份,國內的注意力都被北京中央的混亂所吸引。再不就是宋教仁聲勢不菲的毀黨造黨,一樣吸引了舉國不少的報紙跟勢力的關注,以至于西藏戰事,都在某些勢力的特別關注之下一下子似乎便從百姓的世界中消失了一樣! 李漢雖然還想揮舞這桿大旗賺點名聲,但是也懂得建好就收的道理,英國人他暫時得罪不起。不過這種因為國內政局的混亂帶來的短暫安寧并沒有持續多少天,入藏軍隊的快速推進,僅兩個月便將西藏作亂的數十勢力打得潰不成軍的情況,引起了英國駐華使團跟印度總督以及西藏親英分子的極度恐慌。 距離七月結束還有兩天入藏軍隊北路軍于林周宗遭遇數千叛軍頑強阻擊數日之后攻陷林周宗,于此同時拉薩另一門戶達孜宗也被攻陷,兩路入藏軍隊合圍拉薩已經近在眼前。這種情況下駐華英使團自然受到了國內跟印度那邊很大的壓力,八月初,朱爾典在召集英公使館諸位在華外交官商談了許久之后終于拿定了主意,一份對華最后通牒就要送到袁世凱的手上了! 八月二日晚,袁世凱正在處理前一段時間因內閣混亂而積壓的公務,突然侍衛進來報告:“報告總統,英國駐京公使朱爾典先生求見?!?/br> “嗯?這個時候來見我?”袁世凱有些疑惑,不過畢竟是老朋友來了,不好怠慢,因此吩咐道:“不要讓公使先生等太久了,去吩咐下面準備些特級紅茶,我這就過去!” “是!” 合上文書,袁世凱趁著整理衣服的這段時間思考了一陣,實在是想不到老朋友這個時候過來到底為了什么。難道是英國國內批準了大借款了? 這個想法只在腦袋之中冒了個頭就被他晃出去了!不可能! 袁世凱跟洋人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了,洋人什么性子他比誰都清楚,典型的無利不起早,并且還要力爭將利益最大化!大借款被批準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英國西藏借大借款擴張其在長江流域跟西藏的利益,日本希望借貸款強迫中央承認其在東北的特權,德國妄圖借貸款擴張其在山東的權力并且想在長江流域有所作為,而沙俄則希望威逼中央承認外蒙的獨立跟其在滿蒙的特殊權益,美國佬也不是個好東西,他們提出的利益均沾、門戶開放,妄圖得到其他列強相同特權的同時,還想把國內市場完全變成美國制造的天下。想到這里袁世凱不禁呸了一聲,洋人每一個好東西。 那么,剩下來的英國只有可能為西藏的事情而來了! 臉上頓時苦了下來了,袁世凱倒是沒想到李漢打得那么狠,他幾次三番的告誡李漢,收復了康藏川邊地區就行了,最多往西藏走走,教訓教訓一群不安分的土老帽就夠了,英國佬從幾十年前就盯上了西藏,他在拉薩的消息傳回來一個不好的情報,叛軍中出現了英國軍官,很顯然這一次為了西藏,英國人打定了不惜動武的念頭了。他原本以為在西藏受到些挫折、物資不足之后,李漢的西征軍就該安分下來呢,卻沒想到他干脆走一路殺一路,從朱爾典那里透漏的消息來看,他的西征軍已經消滅了近百個西藏地方的土司、貴族,焚毀的寺廟也有不下數十家了,這一手玩的比當年的趙爾豐還狠,據說下狠手的一個叫做‘蔣肇鑒’的年輕將軍已經見報被罵了不少回了,國內不少信奉黃老之學的文人都在報紙上撰文攻擊他,什么屠夫、儈子手的罵聲不斷。 西藏的局勢,經下面的幕僚一提點之后,袁世凱頓時醒悟了過來了。這李漢是打定了要一勞永逸,殺了那么多的土司、喇嘛,他早就將當地的貴族勢力得罪了一空,也把英國人給得罪了,最后干脆來了一手狠招,直接打掉一個土司、毀掉一個寺廟他就將他們麾下的農奴解放了,給了平民身份,將他們的土地財產分了下去,這是完全拿眼睛看的見的利益去收買當地的窮苦老百姓。結果還別說,雖然有些上了年紀、信了多年佛祖的老人罵罵咧咧有意見,但是多數的平民跟窮苦人品還就吃這一套了,最后連帶著西征軍都打出了‘入藏天軍’的名號了,這可讓袁世凱心中有些不滿。 可是沒辦法,這段時間西藏的事情外交部一直在磨嘴皮子,畢竟到底能不能平定西藏之亂,有關中央跟他袁世凱的權威。加上前段時間他又為了內閣鬧騰了一個多月,以至于好長一段時間沒怎么過問過西藏的事情了。 帶著一點輕微的不安,不知道他那位英國老朋友今天會不會又拿‘西藏’來跟他推卸‘善后借款’的袁世凱一陣慢走,不一會的功夫,到了朱爾典等待的會客室了! “老朋友,好久不見了!” 袁世凱爽朗的一笑。 朱爾典笑了笑,點了點頭,“大總統閣下,我想我今天的來意您已經心中有數了。國內擅自發來了一些要求,請恕我無能為力!” 上來就說主題,朱爾典的表現讓袁世凱心中有些不安,他接過朱爾典遞過來的一紙文書,還沒來得急看,朱爾典的下一句話便令他心中的不安跌落到了冰點。 “大總統閣下,這是從倫敦轉印度剛發過來的,是我國政府要求本公使立刻致送貴國的備忘錄?!?/br> 袁世凱心中一寒,臉上卻依舊堅持著笑意,道:“希望是個好消息!”他指的是英國國內批準大借款。 朱爾典抖了抖肩,“袁,恐怕你要失望了!” 他這是今天第一次沒有稱呼袁世凱為‘大總統’,從中可見這朱爾典外交手段的高明了。無論這份備忘錄想要表達的內容如何,他已經以英國駐華公使的身份跟他交涉過了,現在立刻轉為‘袁世凱的英國老朋友’,這樣備忘錄帶來的一切不良影響,都由他背后的英國國內政府來背負,無論袁世凱如何生氣,他都能夠維持住跟袁世凱之間的這份特殊交情。只要這份交情還在,尋常他便可以利用為英國跟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 袁世凱為官多年,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心中不安更多了幾分,強自讓自己鎮定下來往文書上看去。粗略的掃了幾眼,臉上的笑容就褪了下去,臉上變得十分難看。 《大英帝國就西藏問題與中華民國備忘錄》! 文書內容很簡短,大略內容就是四條: (一)不許中國干涉“西藏的內政”,所有入藏之軍隊,應當在八月底之前撤出西藏; (二)不能容許中國在拉薩或西藏保持無限制的軍隊,人數可由英中兩方協商,同時英方要求在當地留有觀察員; (三)康藏川邊地區所保留之駐軍應在一個旅以下,并只允許中方保留兩條入藏通道,入藏前需知會英方; (四)承認英方在西藏特殊權利,取消駐藏大臣等上下級編制,在合適時間允許西藏脫離中國獨立; 末了還在備忘錄中留下了一段話,中方唯有承認英方意見,則英國國內之政府方可考慮承認民國之國際地位! “公使先生,貴國這是什么意思?”朱爾典的態度并不能夠平息袁世凱心中的憤怒,而袁世凱則果如他所想的那般臉上已是十分憤怒了! 沒錯,他這個大總統的確是從民黨手中搶來的,但是不代表他登上了這個位子之后便不注意維護民國跟大總統的威嚴了。否則他也不會命令下面宣布“現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為我中華民國領土,則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為我中華民國國民?!?/br> 對于國內的情況,袁世凱看得十分清楚,唯有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他才能擁有更多更長久的權力,何況連一個地方軍閥李漢都敢為了保護西藏而不惜跟英國人開戰,他袁世凱也不是泥人,半點火氣都沒有! “非常抱歉,袁……我已經盡力了,不過倫敦卻有些人認為我在民國問題上表現的太過軟弱了,以至于他們寧愿參考印度那邊的意見,也不愿意聽我多說一句。對于這件事情我很遺憾,當知道了國內發回來這份備忘錄的時候,我能夠做的便是第一時間送到你的手上,向你傳達來自倫敦的意思。我國首相希望我能轉告您一句話,這是我國政府承認中華民國和允諾向貴國借款的前提條件!”朱爾典一臉的歉意,雖然自己與袁世凱的私交很好,但是西方的外交官,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公私分明。 他站起身來,“備忘錄已經送達,袁,我知道你現在的心情一定不是很好。不過你我相交多年,站在老朋友的位置上我只能提醒你一句話,西藏我國政府是不會放棄的,所以如果你還要放縱著那支你的中央政府控制不住的軍隊繼續向拉薩挺進,那么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希望您的政府能夠盡快的做出選擇來!” 他欠了欠身子,拿起桌子上的帽子往門口走了出去,臨到門前時突然停了下來,道:“鑒于貴國局勢的特殊性,南方存在太多的不穩因素將會影響到我國在華利益,所以,我國議院剛剛批準了我轉外交部向政府提出的增加向民國借款的數額,根據外相一同送來的消息,議院已經批準了我國額外派贈五百萬英鎊貸款的數額,并且,第一批金額將在談判完成之后的一個月內送到您的政府手上,為三百五十萬英鎊,折合三千七百萬銀元。這是我私下透漏的消息,希望不要外傳出去!” 朱爾典笑笑,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外交上最管用的手法之一! 說罷,朱爾典離開了總統府! 袁世凱目送著朱爾典緩緩退出,一瞬間怒氣填膺。英國人打了個好算計,擺明了是要趁火打劫! 袁世凱真想把這份備忘錄當場撕掉,但是他終究還是忍住了。自己的政權要想鞏固,就離不開英國的支持。朱爾典準確說是他背后的英國政府扔出來的甜棗的確搔到了他心中的癢處了,他的政府缺錢、十分缺錢,可是這四個條件他要真答應了,估計舉國上下的罵名就足夠讓他這個大總統坐不下去了! 頭痛,該怎么辦呢? 第五卷 大炮主義 第三百八十五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