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節
前世的記憶一一從心中淌過,對于現在的皇帝來說,以前的記憶更象一場數百年的夢境,正是這場夢境使得大明沒有遭到夢里一樣的命運。 “為何要生于帝王家?”這是崇禎舉劍砍向自己女兒發出的哀嗚,想想當初自己剛登位時的戰戰兢兢,王福不由感慨無比。 “楊林,你說朕這個皇帝合格嗎?” 楊林聽得大訝,偷偷看了看皇帝臉色,見到皇帝臉上平和,壯著膽子道:“皇上為何為如此問?如果皇上不合格,那千古以來,又有哪個皇帝敢說合格?” “是啊,古今多少皇帝,真正能做到合格的又有幾個?”皇帝的聲音低不可聞,更象是自言自語,楊林雖然聽得清楚,卻不敢再接話,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 “皇上,咱們是不是該回去了,如果山海關守將見不到皇上的面,恐怕引起風波?!庇诌^了一會兒,楊林小聲提醒道。 若是以前,皇帝即使不在隊伍中,隨便怎么也可以拖延幾日,眼下電報遍布全國,訊息瞬間萬里,如果皇帝失蹤的稍息傳出,馬上就會引起軒然大波。 “好吧,回去?!?/br> 隨著皇帝的吩咐,眾人撥轉馬頭,很快下了圓臺,沿著來處的道路奔馳。 離關城不遠處,兩名道姑站在古城墻上,正向遠處眺望,她們身材曼妙,遠遠望去,飄然若仙。 聽到馬蹄聲,兩人轉頭望來,露出兩張絕色姣容,若是此時有男子見到肯定會大嘆上天不公,如此美麗的女子,為何會想不通偏偏做了道姑? 見到是一隊青衣騎士,兩人臉上都露出一絲好奇之色,不知什么人會象她們兩人一樣來到這個古戰場憑吊一番。 “師姐,中間那個人好象是皇帝?”其中一名道姑眼尖,只是隔得太遠,卻不能確定。 “胡說,皇帝明明在去山海關的路上,又如何會出現在這里?!绷硪蝗朔駴Q道,轉過臉,不再留意。 先前的那名道姑好象一下泄氣,她們來的道路上正好與皇帝的車駕相遇,想想確實沒有可能在這里遇到皇帝。 與此同時,王福一行也發現了這兩名穿著道袍的女子,對于兩名女子出現在這里,還站在城墻上,護衛的羽林衛雖然好奇,卻沒有理會的意思,一行人很快消失在遠方。 離山海關二十里處,皇帝的車駕已經停了下來,董納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已有大臣催促了數次起程,董納只得屢屢推脫,山海關的官員已經準備了迎駕事宜,就這么過去,皇上露不了面如何是好。 只是如果再不起程,引起大臣們的懷疑也麻煩,天下責任系于皇帝一身,皇帝卻帶著數十名輕騎脫離大隊,萬一有危險怎么辦,他這個翰林侍讀一個沒有盡到勸諫的罪名是跑不了。 一輛華麗的馬車駛到董納旁邊,車簾掀起,一張年輕嬌媚的臉從掀起的車簾后露了出來,向董納問道:“董侍讀,皇上還沒有回來嗎?” 董納被這個聲音嚇了一跳,看清是梅昭容時才松了一口氣,雖然皇帝除剛登基時荒唐外,后來并不以好色箸稱,只是如今皇宮妃嬪依然有數十位,這個梅昭容進宮才一年,只有十七歲,不但容貌秀麗,更是聰明無比,甚得皇帝歡心,區區一年就進位到僅次于皇妃的昭容,這次皇帝出巡更是帶著隨行。 “回娘娘,皇上還沒有回來?!倍{苦著臉回道,他可沒有膽子得罪一位正受皇帝寵愛的后妃。 梅昭容娥眉輕蹙,自言自語的道:“早知道,本宮就該學會騎馬,這樣可以陪在皇上身邊了?!?/br> 董納聽得心有戚戚焉,若是跟隨在皇帝身邊,他也不用如此為難。 又過了半響,正當董納要下令起程時,馬蹄響起,董納如聽仙樂,趕忙向遠處望去,果然見到一隊青衣騎士從后路追了上來,皇帝正在里面,只是被負責防衛的羽林攔了下來。 董納急得跳腳,恨不得馬上下令這隊攔載的羽林衛放行,可惜他根本沒有這個權利,好在攔截的羽林衛很快放行,皇帝一行來到他的身邊。 “臣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董納連忙過來迎接。 “起來吧,董愛卿,擬旨,著撫平縣令對一片石立碑作記,以事實為準,詳細記錄當時戰況,不得擅作改動,以供后人憑吊?!?/br> 皇帝沒有先行更衣,而是下達旨意,董納不解的問道:“皇上,可是闖逆和韃子的那場戰事?” 這樣的戰事對董納來說,不過是叛賊與漢jian、蠻夷之間的撕殺,既使死的人再多也沒有意義。 “不錯,闖逆已經身死,此逆雖然對于大明犯下不可饒恕之罪,只是卻也不能抹沒他抵擋異族的努力?!?/br> “是,微臣明白了?!倍{恍然,似乎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他熟讀歷史,自然知道弘光初年,朝廷數面臨敵,危機之時,大臣們都主張借虜平寇,唯有皇帝乾坤獨斷,變成了聯寇平虜。事實也證明皇帝眼光準確,滿虜才是大明最主要的敵人,后來李自成死后,余部多降大明,如今朝中還有不少大臣出于李自成部,在一片石立碑紀念,恐怕更多是對李自成余部進行安撫。 第四卷 帝國東升 第447章 朝鮮,日本 在山海關停留了一夜,皇帝的車駕繼續前進,對于大明來說,山海關已經失去了以前的軍事意義,變成一座內地通往關外的普通城池,皇帝自然不會在山海關耽擱。 一出山海關,道路兩旁的景物便大大不同,除了道路兩旁的莊稼外,更多的是莽莽林海,無邊無際的森林讓人感覺到非常震憾,即使是在道路兩旁,也能隨時看到數百年的大樹。 這樣的林海,仿佛一個天然的寶庫,除了木料外,林海中各種野生動物豐富,還有珍貴的東北人參等等。 從開通海運以來,每年從遼東運往南方的木料多達數百萬根之多,比起江南本地所產的木料來,遼東大木以料好價宜聞名,有了遼東運來的大木,江南本地的木頭砍伐下降了許多,原本許多被砍伐一空的山頭,經過十余年的停頓,重新變得郁郁蔥蔥。 八月初,皇帝的車駕到達沈陽,東北省布政司夏完淳帶著全省文武官員和全城近十萬百姓離城迎接皇帝的到來,經過多年恢復,沈陽的繁華已經遠超萬歷年間,光是城中人口就超過十萬,加上周邊城區,單是沈陽一府人口已是數十萬之多。 “愛卿辛苦了?!被实壅f完,親手將夏完淳扶起。 “回皇上,臣不辛苦,微臣是沾了顧大人的光?!?/br> 夏完淳回道,他說的顧大人是前任布政司顧君恩,顧君恩仍是昔日李自成部下,在促成李自成余部歸順朝廷中出力甚多,顧君恩也得到重用,不但出任了首任東北省的布政司,如今更是成為內閣中的一員。 原本李自成的余部也多有遷居東北省,正是在顧君恩手中,沈陽一府就新開辟數百萬畝良田,不但可以讓沈陽做到自給給足,每年還可以有近百萬石的余糧,運送到新開發的地方,供移民使用,大大減輕朝廷移民的負擔,故夏完淳才有此一說。 見到夏完淳不居功,皇帝沒有再說什么,將目光轉向人群搜尋,沒有發現自己要找的人,臉上閃過一絲失望之色。 夏完淳當然知道皇帝要找的是什么,低聲道:“皇上,家姐已離開沈陽,到外面云游去了?!?/br> 王福心中悵然若失,世上之事終非十全十美,縱然自己是皇帝,依然有得不到的東西。 在沈陽停留了五天,皇帝的車駕離開,向北巡視,一路經過長春、哈爾濱等重要城鎮,十月中旬時,皇帝到達海參威。 在海參威停留后,皇帝并沒有繼續前行,整個北方實在是太大了,以眼前的條件,真要全部走上一圈,即使花數年時間也不夠,何況到了冬天也不適應繼續走路,如果有生之年整個北方鐵路修通,皇帝或許有機會繞著北方走上一圈,眼下卻不適應再向北,趁著海參威水面還沒有結凍,皇帝一行乘著蒸汽艦從海路返回。 “皇上,前面就是朝鮮的元山港了?!编嵆晒χ钢h處的大陸道。 皇帝乘坐海軍戰艦從海上返回江南,海軍上下自然是歡喜異常,北洋海軍總督鄭成功親自率主力為皇帝護航。 大明目前的政策是海陸并重,但實際上內閣還是偏向陸軍,雖然海軍的人均費用遠高于陸軍,但因為陸軍龐大,海軍總經費只有陸軍一半左右。 能得到陸軍一半經費,在以前是海軍想都不敢想之事,不過,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是有不少海軍將領希望朝廷能將經費進一步向海軍傾斜,最好能與陸軍相當,如果不行,那也要擴大一點,而皇帝一直是海軍最有力的支持者,這次皇帝乘坐海軍軍艦,海軍上下都敝了一股勁,希望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次臉,加大皇帝對海軍的好感。這次到元山港口視察,就是海軍極力向皇帝所爭取的。 王福用望遠鏡向港口看去,只見港口已是人山人海,最前面一人穿著大明親王服飾,后面也是一些穿著大明官服的官員,只是帽子和大明官員有明顯區別。 “鄭愛卿,你通知了朝鮮國王?” “回皇上,皇上來到朝鮮,蕃屬國王自然需要覲見?!编嵆晒氐?。 “朕聽說你多有欺壓朝鮮國王之舉,不知是否屬實?” 皇帝語氣平淡,鄭成功卻冒出一身冷汗,暗罵哪個小人在皇上耳邊說自己壞話,連忙道:“皇上,臣冤枉,臣一直飄浮在海上,與朝鮮國王一年也見不到數回,又如何會欺壓他?” 對于鄭成功有無欺壓朝鮮國王,皇帝其實并不在意,“小國之主,猶如大國之臣?!奔热蝗绱?,鄭成功即使欺壓到朝鮮國王,也只是大臣之間的糾紛,皇帝在意的是會不會造成朝鮮上下對大明怨恨,繼而損害到大明在朝鮮的利益,或使朝鮮脫離大明的掌控。 “朕不管以前是否有此事,以后不可對國王過于無理?!?/br> “臣遵旨?!编嵆晒λ闪艘豢跉?,既然皇上只說不可過于無理,那么一些小小的要求就不算什么了。 “小王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的座船剛一靠岸,朝鮮國王李棩和世子李焞已經被引導上艦,對皇帝大禮參拜。 李棩剛年過三旬,只是酒色過度,身體有一些虛,登上大艦時已是滿頭大汗,李焞則是一個十一歲的少年,對于這座龐大的鋼鐵戰艦很是好奇,即使是跪在甲板上,眼睛也是向四周亂轉。 “免禮?!?/br> “謝皇上?!庇挚牧艘粋€頭,李棩才從甲板起身,只是不知是因為風浪還是其他什么原因,他起身時沒有站穩,重新跌坐下去,引得隨同的大明官員一陣輕笑。 李棩臉上一紅,連忙謝罪道:“皇上,小王失禮了?!?/br> 皇帝用目光嚴厲的轉了一圈,甲板上的笑聲頓時消失,李焞倒是很懂事的樣子,過去用力拉了幾下,才將李棩從甲板上扶起。 “李卿年紀尚輕,不意身體如此之虛,此非長壽之道,有些事還是要節制一下才好?!被实垡馕渡铋L的道,賜了幾味補藥,又夸贊了一下李焞的孝順。 李棩的臉再次紅了起來,他知道皇帝賜下的補藥是何意,只是聽到皇帝夸贊自己兒子,李棩心中又高興起來。 對于大明皇帝的突然駕臨,李棩心中不可能有什么想法,不說李氏王朝兩次都是靠著大明才免去滅國之禍,單是現在,銀行、海關都捏在大明手中,一些重要的經濟命脈也全都被大明商人控制,朝鮮根本動彈不得,雖然如此,朝鮮的經濟卻比以前好了許多,單是海關收入就可以養活整個王室和官員,因此朝鮮王室和官員都很滿足,只要能象現在一樣,一直享受著榮華富貴就可以。 至于獨立自主,那東西是什么,有什么好處?離開大明,國家的財政收入起碼要下降大半,各種從大明過來的奢侈品無法享受到,還要組建軍隊鎮壓出現的農民起義,腦子有病才會要什么獨立自主。 之所以會有鄭成功欺壓朝鮮國王之事傳到皇帝耳朵里,實在是因為鄭成功搶了李棩看中的一個女子,李棩忍無可忍才會想到要告狀,如今剛與皇帝一見面,李棩卻因為身體虛弱出了一個大丑,被皇帝告誡,他再也不敢這樣的事拿出來煩皇帝。 盡管李棩再次邀請皇帝到平壤做客,皇帝還是謝絕了李棩的邀請,在元山港停留了一天就起程,李棩大為遺憾,只得將早準備好的各種朝鮮特產進貢給了皇帝,對于李棩的進貢,皇帝倒是沒有推遲,收了下來。 艦隊到達對馬島時,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綱派遣使臣向皇帝覲見,皇帝召見了德川家綱的使者阿部中秋。 日本從1633年發布鎖國政策后,只有荷蘭與大明的商人允許與日本交易,荷蘭人被大明趕走后,大明是和日本唯一來往的國家,日本存在與世隔絕的狀態。 皇帝重申了大明與日本的友好關系,遵從祖訓,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只是要求幕府必須保證大明商人在日本的安全和來去自由。 阿部中秋代表幕府一口答應,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阿部中秋滿意而回。 對于日本的鎖國態度,皇帝當然支持,而且干脆在外面再給日本加上一道鎖,下令海軍,不論是商船還是單純的傳教士,冒險者,嚴禁大明商人以外之人進入日本列島,再過數十年,其余國家恐怕有沒有日本這個國家都不能確定。 這樣下去,日本將會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閉關鎖國夢中,成為大明商品的絕佳傾銷地,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允許大明商人進入,大明的艦隊才會去敲開大門,這遠比出兵征服日本要好的多。 十二月份,皇帝的車駕返回南京,年底,大明頒布了《工人組織法》,允許工人在工廠中組建工會,工會目的是為工人爭取權利,代表工人與工廠主談判,可以選擇罷工的方式向工廠主施壓,但嚴禁游行,暴力等活動。 之所以嚴禁游行,是因為游行實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盡管如此,《工人組織法》還是在工廠主之間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工廠主都不理解朝廷為什么要頒布這樣嚴重損害他們利益的法律。 第四卷 帝國東升 第448章 大結局 工廠主不理解歸不理解,最多只是嚷嚷幾句而已,敢反對的卻沒有,私營工廠規模一般不大,工人大多是相熟的親戚,并沒有人因為有了《工會組織法》就當真組建工會反對工廠主,而大型工廠都是朝廷所有,工人福利待遇非常不錯,雖然按規定開始組織工會,卻沒有工人因為加入工會就提出各種要求,除了開始有些工廠主嚷嚷外,大家都平靜的接受了這部《工會組織法》。 這部《工會組織法》只是未雨綢繆罷了,皇帝也不寄希望于這部《工會組織法》現在就起多大作用,王??梢源_信,至少百年內,大明不用擔心工人運動,而到了工人運動興起時,希望有這部法律進行規范,不至于發展成暴力運動。 《工會組織法》頒布后,皇帝組織人手,要求編撰一部總綱性的法律,對以前太祖所頒布的《大明律》和后來陸續頒布的一些法律作一個總結,將其中不合時宜的律法去除,對以后立法也做出規范,皇帝給這部法律親自提名為《大明憲章》。 《大明憲章》無疑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皇帝為此專設了一個機構,抽調了熟悉法律的人手百名,并要求皇長子和各部主官都需要參與其中,給出五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部法律。 皇帝如此重視這部法律,皇長子和各部主官自然也不敢怠慢,從弘光二十九年到弘光三十四年,各部官員都將大半精力放在這部《大明憲章》的編撰上,報紙也對此多次報道,尤其其中一些驚世駭俗的條文,引起全國大范圍的討論,也引發了民間對《大明憲章》的熱情。 在大明忙于制定《憲章》時,而歐洲的戰事開始有了轉折,弘光二十九年四月,英國人眼見荷蘭艦隊力量強大,又得到西班牙、奧地利等國支持,有了見好就收的想法,向荷蘭伸出了橄欖枝。 而對荷蘭來講,法國才是最大的敵人,雖然憤恨英國人搶奪自己的商業利益,威廉三世還是接過英國人伸過來的橄欖枝,英荷雙方簽定了和約,結束了彼此之間的戰爭。 英國雖然沒有取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完全達到了戰爭的目的,新的條約荷蘭向英國賠款80萬鎊,承認英國奪取的荷蘭海外殖民地,英國的《航海條例》有效,正是這個條約,使得英國取代荷蘭成為歐洲新的海上霸主。 對于英國擅自與荷蘭簽訂停戰條約,路易十四大為惱火,大罵查理二世背信棄義,只是法國海軍弱小的實力卻讓他拿英國無可奈何,只得繼續加大對荷蘭進攻的力度,到了最后,幾乎是以法軍一己之力對抗荷蘭、西班牙、奧地利數國聯盟。 而在這一年年底,大明第二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當年大明鋼鐵產量為220萬噸,超出原計劃10%,占全球產量99%;煤產量達到2900萬噸,超過原計劃45%,占全球產量95%;蒸汽機產量23500臺,超原計劃17.5%,占全球產量100%;鐵路里程突破15000里,超原計劃50%,占全球里程100%;石油產量15萬噸,占全球產量99.99%;棉花產量600萬擔,超原計劃9%,占全球產量51%;蠶繭產量38萬擔,超原計劃8%…… 當歐洲各國看到這份數據時,心中的震憾可想而知,他們與大明的差距猶如非洲土箸與他們的差距一樣大。 在巨大的差距面前,不少以文明自許的歐洲學者沮喪不已,轉而對大明產生瘋狂崇拜,他們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示歐洲與中華文明相比完全是落后的文明,歐洲要想崛起,必須完全系統的學習中華文明,將字母改為漢字、引進文官考試、學習大明禮儀…… 各國學者在報紙上的文章熱鬧非凡,各國也確實展開了對大明的學習,漢語在歐洲成為一種強勢語言,貴族以學會漢語為榮,但真正接受全盤中化的國家卻沒有,更多歐洲學者并不服氣,他們認為這是歐洲與大明差距如此大,是中國人對蒸汽機壟斷的結果,如果能將蒸汽機研究出來,歐洲大可以迎頭趕上。 就在此時,劍橋大學著名教授艾薩克·牛頓從東方學習歸來,得到英國上下熱烈歡迎,只是當他在倫敦發表對東方神學的研究演講時,許多原本對牛頓抱著很大希望之人大失所望。 雖然大明對蒸汽機技術全面封鎖,弘光三十一年,蒸汽機還是率先在英國獲得突破,由英國皇家科技院研究出來的蒸汽機效率遠不如大明,可是比起水力來,蒸汽機的效率至少提高十倍,英國的紡織業開始獲得飛躍發展。 弘光三十二年,大明取消了對蒸汽機出口的一級限制,部分蒸汽機開始出口歐洲,雖然出口的都是早期舊機器,只是這些機器依然比英國人自己生產的蒸汽機要先進許多,歐洲各國獲得和英國一樣的發展機遇,而英國的蒸汽機生產遭到重創。 弘光三十四年,歷時五年的《大明憲章》編撰終于完成,憲章總共七十二條,幾乎涵蓋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而最重要的是對各種權利進行了限制和制約。 第一條規定:大明帝國是以皇室為領導,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為基礎組成的國家,皇室為大明帝國象征,大明帝國屬于全天下而非皇家一家之天下,皇家權利非神授而是民授,即權利來自于人民。 第二條規定:皇帝為軍隊領導者,軍隊效忠皇帝和國家,皇帝為帝國保護者,使帝國不受外敵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