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節
屋內一陣短暫的安靜,待人都走了,只剩下兩人之后,那維爾納少校皺眉又看了幾眼手上的東西,突然開口用英文說了一句:“閣下這是什么意思?” 顯然是要試探李漢。 “沒什么,維爾納先生。禮和洋行跟貴國政府、準確說是貴國的軍方還有貴族聯系密切,閣下顯然也不僅僅這是個退役陸軍少校如此簡單?!?/br> 李漢雙掌交叉撐在面前,淡笑著看著他,說得也是英文。 “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閣下……我能弄到閣下的大致資料,想必以貴國的情報收集能力,也能很快弄到我的資料來。重新介紹一下,世界上有一種人叫做雇傭兵,來自貴國德意志的雇傭兵很有名,我們海外華人經受了多年的磨難,也有不少的華人加入了雇傭兵的行列之中,磨練復國武裝,而我正是其中之一!” 謊言對他來說不過再簡單不過的東西了,反正根本沒人能夠解釋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而這剛巧又方便了他現在要編織的謊言! 維爾納少校眉頭一皺,卻沒開口,只是用手翻弄著手上的文件,雇傭兵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搞到具體、詳細資料的人群之一,因為很好有人知道他們來自哪里,下一次又會出現在什么地方,會什么時候戰死! 這一點的確遂了李漢的心意。 瞧見那德國軍官臉上苦惱,他心中得意又重了幾分,也不說話,任由他看向手上的資料,那是由他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從他從后世帶來的那臺長城電腦公司為軍方研制的微型軍用太陽能筆記本電腦上抄錄的東西,然后用電報機排版后弄出來的資料,里面書寫的東西很少,只有一點皮毛,是他早就準備好,原本是打算用來釣那奧匈帝國胃口的誘餌。不過他現在有了更好的目標了,因為相比較奧匈帝國,無疑歐洲大陸霸主——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面對南北兩大對手——法蘭西共和國跟沙俄帝國,他更需要維持自己的陸地霸權! “陸地巡洋艦計劃!” 正是那一份文件的名稱。也是他好運,他從后世帶來的那臺筆記本內的有原主人下載的數十本電子書,前段時間他在整理資料的時候才發現的??上请娔X的原主人口味倒是蠻雜的,一本管理學的教材,一本中譯版的‘戰爭論’、一本馬漢的‘海權論’、一本后世軍方學院教授編著的‘新陸權至上’,一套電子書般的‘大國崛起’,一本中譯版的‘鐵血首相——俾斯麥傳’,一本‘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民族主義新論’,以及數十本毫無用處的網絡小說,他唯一能夠用到的就是一本叫做“論坦克的歷史與裝甲戰”了! 這本書他在從那電腦中發現了之后,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曾經翻看過即便,其中不但詳細的介紹了不少的有關裝甲戰的策略、防御,還用了近二十頁的篇幅詳細的介紹了世界第一臺坦克的問世跟那份現在還未出現的‘陸地巡洋艦’計劃,直看得他腦海中一陣思緒翻涌,竟然想出了一個點子來。 才有了如今這一幕! 他將自己曾經看到的有關歷史上有關坦克誕生的一部分做出了陰謀修改之后,將它換成了另一段歷史,然后遞到了維爾納少校,不,準確說是他身后的德意志帝國軍方面前。 腦海中閃過一絲回憶,1911年,31歲的澳大利亞工程師莫爾設計了一種履帶式裝甲戰車,坦克的雛形出現。然后世界第一種配備發動機和武器的裝甲戰車是由他于1912年設計并完成。同年,信心十足的莫爾帶著自己的發明來到英國。莫爾熱情地向英國陸軍推薦“能夠行走的履帶機器”——它可以很容易地運載重型載荷在崎嶇道路上行駛并能夠越過戰壕??墒?,英國陸軍官員對他發明的“怪物”不感興趣。1913年6月,英軍正式通知他,他的發明被拒絕。 于是這位天才的設計遭到了無情的拒絕,直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才被英國陸軍工程師斯溫頓中校無意中看到這份被塵封在資料室內多年的天才設計,不過,它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點。斯溫頓中校在將它修改了一番之后,世界上第一臺坦克便誕生了。 李漢知道歷史上一戰的結果,德意志帝國縱使擁有著當時世界最強的軍事工業肌rou,不過在同時面對世界第一領土大國—沙俄、最富裕的共和國——法蘭西、世界最強國——大英帝國,以及擁有最強工業肌rou的新型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德意志的戰敗還未打響便已經決定了! 李漢雖然喜歡德系軍裝,也對歷史上的數百位一二戰期間涌現的德意志將官很是敬佩,卻對這個國家沒有絲毫的同情,不過卻明白一個道理,那便是‘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 中國的未來之路需要至少十年的不受打擾的和平時期,用來整頓軍備、建立工業體系,發展經濟。而歐戰結束之后,那些因戰事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遠東地區的數個世界強國將會重新將注意力轉向遠東,歷史上中國也是經歷了短暫的工業春天之后,就在歐戰之后重新遭到來自整個西方國家的聯手打壓,方才有所發展的民族工業瞬間毀于一旦。 因此,無論如何,中國都需要西方有一個更強的同盟國集團,軍事力量更強大的德意志,工業基礎更加完善、軍備也更加強大的奧匈帝國。只有讓那一場破壞性極強的一戰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破壞性再強一些,為即將誕生的民國爭取更多的時間!而到目前為止,他的每一步力所能及的計劃,都是慢慢的順著這個計劃來的。 事實上,李漢給他的文件并不是歷史上的坦克計劃,這一大殺器李漢還想在手上握著一段時間,沒得到足夠的好處之前,他是不準備放出來的。他給出的‘陸地巡洋艦’計劃乃是結合了歷史,提出的一份更加適合鐵路密集的德國使用的殺器。即曾經被英國軍方高層束之高閣的‘無線軌道車’方案(即‘武裝鐵甲列車’)。 當時英國之所以對這一設計方案表現的十分淡漠,一來是因為大英帝國海軍的強大,導致沒有任何外地能夠將戰火綿延到英國本土;二來則是來自海軍高層的壓力,海軍高層認為陸軍部大量設計裝備‘陸地巡洋艦’會消耗大量的軍費,甚至威脅到海軍無畏級戰艦的裝備,因此反對這一計劃的上架。 當然,李漢不會那么傻,只是在資料中大致的提出了一些朦朧的有關陸地巡洋艦的方案,他就不相信了,這一份計劃真遞到了一直妄圖打敗稱霸歐洲大陸,然后及中國歐洲之力同英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德皇能忍得??! “閣下是從哪里得到的這份文件?” 沉默了良久之后,那維爾納少校終于開了口,跟他詢問道。 終于忍不住了嗎? 心中一陣興奮,不過他還是沒忘記給自己圓謊,“我跟同伴曾經接受過一個刺殺某位大英帝國陸軍工程師的任務,東西是從他的家中弄到的,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我得到的情報不僅只是這份方案的設想,還有一位天才設計的完善計劃跟武器的性能、設定……” 說道這里他止住了不在開口,直到對面的維爾納少校面上明顯不耐之后,方才繼續說道:“閣下,我建議你還是將文件先發回國內,然后咱們再詳談合作的計劃吧。這件事件,已經不是禮和洋行跟閣下所能應付的了!” 維爾納少校一陣沉默,好一陣方才站起身來,將那份文件拿起,“東西我可以帶走嗎?” “請便!” “謝謝,請您等待一段時間,我這就聯系帝國駐華公使,很快便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 “請!”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七十八章 罪己 如果說山西地獨立還只是各省獨立地繼續,令朝廷雖然心慌卻還沒亂起來的話,那么第二天爆發灤州兵諫完全是給紫荊城內的一群愛新覺羅的宗貴們一擊沉重鐵拳…… 原第六鎮統制,如今被袁世凱方才踢出了北洋軍的吳祿貞在得知山西起義之消息后,心中便動了革命之心,他立即與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傾向革命的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以及現在奉天的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秘密聯絡,共同商定,各自所屬新軍私帶子彈,趁北方清軍大舉南下,此時北方防備空虛,先消滅禁衛軍,然后乘勝直搗北京,一舉推翻清朝統治。 吳祿貞有才氣、有膽識、有魄力,能詩能文,他的性格豪爽坦蕩,尚俠義,但鋒茫畢露,往往不分場合,有懷必吐,以為這是英雄本色,不知掩飾,因而早就引起清廷疑忌,這一次將他北調并拿下了他的第六鎮,未嘗沒有提防在里面。 不過如今他雖然被朝廷認命了一個空頭銜的‘山西巡撫’,還在等待著南邊的大軍北上集結。但是與他齊名的兩人,包括張紹曾任統制的第二十鎮和藍天蔚任協統的第二混成協都未收到清廷的約束。 因此,28日得知山西舉義之后,第二日他雖然被任命為‘山西巡撫’,吳祿貞還是按照計劃,給好友張紹曾寫了一封密信,然后由他張紹曾聯合第三鎮協統盧永祥、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第三十九協協統伍祥偵、第四十協統領潘矩楹等提出最后通牒十二條,要求在年內召開國會,由國會起草憲法,選舉責任內閣,并規定皇族不得充當國務大臣。 前線馮國璋、段祺瑞指揮北洋新軍攻入了漢口,載灃還以為自己的一個欽差大臣已經打發了三年沒碰權力的惡敵袁世凱,當時正得意洋洋地與一幫親貴看戲,猛然間收到灤州兵諫的電報,才看一眼。只感覺眼前黑,“哐”地一聲,手上的上等紫砂茶壺落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王爺!”身邊的侍衛最先反應過來,“出大事了?”馬上呵斥戲子,“全部退下!” “你……你們看……怎么辦?怎么辦?”載灃已嚇得連話也說不利索了,手顫巍巍地將電報遞給別人看。 灤州兵諫的這一記重拳不可謂不重,電報迅速地在各重臣間傳閱。大家都沉默不語,眉頭緊鎖,只能聽見載灃在歇斯底里地喊:“反啦!反啦!都反啦!怎么辦?怎么辦?” 面對集結灤州的新軍隨時可能進攻京畿的情況下,清廷終于難得地拿出了高效率,很快一條有一條的對策就在一群玩弄了數十年政治的老狐貍的手上誕生了。做出了答應他們的要求,先行安撫灤州新軍的決定之后,還是有不少膽小的宗貴提議:“趕緊讓河南的兵調到京城來,拱衛京師要緊!至于南邊的亂黨,不是還有袁大人的北洋新軍嗎?湖北現在被朝廷的大軍打得連招架之力都沒了,河南還留那么多的兵干什么,都撤回來。給吳祿貞幾千兵,叫他去平山西,剩下全都叫道京畿之地來守衛!” “對!對!保衛京師要緊!”奕劻在旁邊附和,他更擔心要是革命黨打進北京,他多年積累的金銀財寶可就保不住了,“不過,袁大人那邊還要加緊一些,這局面越來越混亂了,如今除了他以外,已經沒人能夠收拾的了了!” 這奕劻收了老袁的好處,又跟他是個親家,自然樂意看到他復出,因此最近一有機會就不忘說上兩句。 一旁的軍諮大臣兼御林軍都統載濤、海軍大臣載洵也是這個意思,這兩兄弟都是貪財怕死之人,能夠上位完全是靠著攝政王載灃提拔,實際上卻是肚里沒有多少水的貨色,此刻早就嚇得六神無主,完全忘記了平日里叫囂著弄死‘袁世凱’聲音最大的三人中,就有他們兩個。 “不可!”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傳來,居然是良弼。良弼祖上是多爾袞,原本是清初最為顯赫的勢力,但好景不長,畢竟愛新覺羅王室不少人都對這位曾經總攬天下大權、甚至yin亂王室的‘攝政王’心懷怨恨。多爾袞死后被奪一切榮耀,連親王都沒保住,整個家族被貶到了四川,良弼小時候家境不好,都說寒家子弟多美才,正是幼時的貧苦生活使得他不似愛新覺羅家的其他貝勒、小親王那般嬌氣、囂張,“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后來的他果然靠努力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成為皇室宗親之中年輕一輩地佼佼,是滿清宗貴中少有的幾員能戰之將。 江寧將軍鐵良剛巧回京敘職,此刻也在受邀行列之中,對于奕劻提到的給袁世凱放權也提出了反對,對于這位靠著‘老慶記公司’日進何止斗金的慶親王——奕劻,他一向十分敵視,曾不止一次稱其為‘和珅第二’,此時聽到奕劻建議要給接受那袁世凱的條件,讓他出山,連忙站出來說:“袁宮保何許人也?亂世之梟雄也,王爺焉敢保證,給了他更大的權力之后,他會不計較三年前的事情。再坐得各位只怕心中都有數,這幾年來要不是他袁宮保手下的黨羽保他,咱們早就讓他掉了腦袋了。此次還要給他更大的權力,豈不讓這匹夫暗笑我朝廷無人?不過灤州離我京師甚近,自南邊調兵也是當務之急,只是從哪里調兵,該調多少兵,這些咱們還要商討一番。不過已到湖北之兵不能動,湖北乃是禍亂之中,一旦拿下三鎮,天下亂黨便失了主心骨,解決禍亂只是時間問題。如今京漢鐵路已斷,鄂中亂黨難以沿著京漢線一路直撲北京。河南之兵倒是可動,但卻不能大動,依微臣之見,不如就從河南調那三協兵力北上如何?” “不妥……不妥,如今南下撫亂之兵已有十四五萬之眾,幾乎抽空了北方之兵。當前眼看亂黨不支、漢口戰場上節節敗退,不如趁機多調些兵拱衛京師吧!尤其是吳祿貞,他這山西巡撫還在等兵,未免他會伙同張昭曾一同叛變,還是將他打發遠離京畿之地才是(吳祿貞如今在石家莊),不如就調三萬新軍北上吧?” 海軍大臣載洵顯然嚇破了膽,在一旁提議多調些兵北上拱衛京師! 攝政王載灃是個沒主見的祝,他心里也不愿給袁世凱更大的權力,只是又想調兵北上保護自己,這一會發現大家的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頓時又不知道聽誰的好了,只好將視線落在一旁的肅親王善耆身上,希望他能給自己出個主意! “依微臣看,幾位王爺說得都有道理!”肅親王善耆慢條斯理地說道,“第一,兵諫部隊只說要立憲,并不是革命黨,眼下情況危急,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袁世凱當時也提出了這些條件,現在答應他們朝廷不算丟臉;第二,嚴令袁世凱盡快就任欽差大臣并督促大軍拿下漢口,震懾那些再想造反的人;第三,朝廷也要做出點樣子來,表示一下誠意;第四,兵諫的部隊也不是鐵板一塊,要恩威并用,善加分化,切不可火上澆油。至于調兵北上,微臣以為從河南調兵不能低于兩萬,相比較灤州第二十鎮的武力,河南的那些地方編練戰力實在令微臣放心不下!” “好好好!就按肅親王說的趕緊擬旨!”載灃好容易撈到一根稻草…… 聽到灤州兵諫地消息袁世凱又驚又喜,驚地是這件事大大出乎意料,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北方一向是北洋地地盤,南方再怎么烽火連天,只要北方不亂,局面就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兵諫給他造成地吃驚不小。喜的是他正好利用這個意外事變作為武器,壓迫清廷接受他的全部條件。 袁世凱先派人給慶親王奕劻的‘老慶記公司’送去重禮,希望他能幫襯一番,同時又給前線的馮國璋、段祺瑞下了命令,盡快拿下漢口,給王士珍下令,讓他準備抽兵北調,已經打好了不惜武力解決灤州新軍的準備。有鑒于二十鎮當中有很多是段祺瑞的部下,他又下令急調段祺瑞到灤州宣撫,借以分化;并命令王士珍把第十二協協統周符麟,調到開封府令其監視已經改調山西巡撫的吳祿貞,不叫他與張紹曾合兵一處。 同時良弼、鐵良也給載灃支招,讓他下令嘉獎張紹曾,授以侍郎銜,派為長江宣撫大臣;由徐世昌出面聯系潘矩楹等人,迫使張紹曾南下就職;又調駐南陽的一協大軍連夜開赴石家莊,由吳祿貞指揮進逼山西清繳亂軍;同時,命吳祿貞親自書信一封,由朝廷轉交灤州“勸導”兵諫的第二十鎮統制官張紹曾,意圖暫時安撫張部,不叫第二十鎮進逼京師。 一時間花招迭出,手段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湖北方面也收到了灤州兵諫地消息,眾人極為振奮,革命軍在漢口的抵抗也愈加強烈。 第二天攝政王載灃以宣統皇帝的名義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用人無方,施治寡術”,同時頒了四道諭旨: 1、立即實行憲政; 2、迅速制定憲法,由資政院負責起草,“與民更始” 3、革除親貴內閣,宣布一等局面稍微平定,即以賢能之士組閣,親貴不再擔任國務大臣; 4、大赦國事犯,宣布戊戌以來因為政治原因而獲罪地關押或在逃人士,一概赦其既往。 除此之外,京師還向河南信陽王士珍、南陽張懷芝處各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調令,命其盡快劃出五到七協大軍北上,其中一協調往石家莊,其余直接北上拱衛京師! 同時,載灃還命人請來列強駐華公使,尤其是與袁世凱交情甚好的大英帝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希望他能夠幫忙前往彰德說服袁世凱內閣總理大臣!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七十九章 密會 似乎是受到了前幾日自那方北上的水汽影響,這兩日鄂北、豫南地區的大雨停了去,彰德府的天氣卻變得陰沉涼爽了起來。 這一日天空略有些陰沉,遠方天際甚至隱隱能夠聽到一兩聲悶雷之聲。 不過這陰沉的天氣卻完全不影響出行,這不彰德府的一條由東向西蜿蜒而行的官道上,在十數匹高頭大馬地護衛下,一輛歐式風格的馬車正在一個年輕洋人的駕駛之下,緩慢的在這官道之上行進著。 看他們的樣子,與其說是趕路,倒不如說是散步更確切一點。 這一日路上倒也經常能夠見到些行人,只是此處雖屬官道,卻非主要干道。偶爾來往一些商戶、過客見到那十數匹俊偉戰馬之上面無表情警惕著的背負著長槍、身著英式軍服的洋人武官,頓時嚇得膽驚心顫,連連為其讓出道路來,不敢多看一眼。 這一隊護衛竟然是洋人?! 有走南闖北見識不凡的老商賈一瞧一隊洋人士兵護衛下的那輛西式洋馬車,馬車裝飾豪華,車門上還繪著徽章、雖然認不出來是什么意思,不過一看便知道不簡單。馬車車尾還插著根鎦金旗桿,頂端挑著一面米字樣的英國國旗旗。 當下便心中有數,知道車里坐的恐怕是身份不得了的洋大人! 不錯,這些人倒是猜得不錯。 這馬車上的徽章下的英文字符全稱為‘大英帝國駐華公使專屬’,竟然是英帝國駐華使團專用馬車! “哈哈哈!” 天色陰沉隱有雷聲涌動似乎并不影響馬車內的一行人,遠遠地便可聽到馬車內不是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是兩個男人的聲音,并且似乎年齡并不低! 確實,馬車的車廂里坐著四個男人,除了其中一人是西方面孔的洋人之外,其他三人都是東方人面孔,從腦后的辮子來分析,他們都是中國人,有老有少,除了年老的那個與那洋人不時說笑以外,其余兩個年輕模樣的中國人都板著臉,一言不發,只是默默地聽著兩人的交談。 “嘭~~~~” 這并不平坦的管道上出現了一個土坑,馬車車轅被它一陷一個不穩,導致那洋人老者一個不穩,頭撞在了旁邊的車窗之上。 “呵呵!” 伸手輕柔了一下額上被碰處,那洋人苦笑著向窗外看了一眼,對那名坐在身邊的中國男人說道:“袁大人,我認為,閣下即將重新掌握了清帝國大權,還行多多注意,將國內的道路好好的修整一下,最好修建一條平坦的馬路。這一路來我跟我的下屬從京城趕來,可是著實吃了不少苦頭了!在路上我們至少多耽擱了五個小時的時間!”這洋人的中國話說得很流利,而且京味十足。 這個洋人的中文名叫朱爾典,現在是大英帝國駐華全權公使,至于坐在他身邊的那位宛若彌勒佛一般面色紅潤、臉上始終掛著一絲淡笑中國男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隱居在這彰德府養病’的袁世凱。而馬車內的另外那兩個年輕男子都是他的兒子——袁克定與袁克文。 “公使先生,這一點在下并不敢保證。不過日后袁某若真能重掌大權,定然不會忘記公使大人今日恩情與指點!” 袁世凱臉上淡笑,車內沒有旁人,因此他也不在像在人前那般裝作對那即將到手的權勢并不在意。 的確,這些時日來隨著南方革命黨的勝利,這一場起自武昌的兵亂如今已經波及到了關內五省,宛如當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一般,動搖了滿清的統治。 這幾年來先是被以一個可笑的借口趕出清廷,三年來想要他袁世凱頂上首級的可不止一個人,尤其是一幫滿清的皇室宗貴們。當年光緒帝跟西太后老佛爺同日駕崩,京城內的各大胡同可都在傳,是他袁世凱買通了李蓮英,聯手鳩殺了即將能夠御掌天下的光緒帝。為此不少的滿清宗貴這幾年來沒少派人惦記著他,要不是朝中他有奕劻代為周旋,又有不少小站出身的鐵桿心腹暗中呼應。他袁世凱能不能撐到今天還是個問題呢! 拜他們所賜,袁世凱這些年里一直是在惶惶不安中度過的,老佛爺一死,他便徹底失去了來自皇族的庇護,早年一幫被他壓制的死死的,早就眼饞他手中權勢的皇室宗貴們上下跳動,可沒少在新太后面前鼓動要了他袁世凱的身家性命!對于這一點,袁世凱很清楚,他不甘心束手待斃,但又沒有絕對信心僅依靠當時已經生出了二心的北洋幾鎮新軍對抗權傾天下的攝政王載灃,便是心存二心要造他愛新覺羅家的反,北洋六鎮中到底有多少高級將領會跟著他走? 對此,袁世凱并沒多少成算,所以當時的他果斷自斬臂膀,發動了他多年經營的關系網,僥幸保住了性命一條之后了無一身遠走他鄉,便是為了等待,等待這個機會! 不夸張的說,袁世凱如今與那攝政王載灃、小恭王、鐵良等之間的仇恨堪比海深。這也是他如此老謀神算、一身見識遠超國內群雄、孫黃之流,在武昌亂起之后,他便心中隱有擔憂,不斷的告訴自己,一旦他給了南方革命黨這個計劃,只怕日后定要釀成大禍。 果不然,如今才不過短短二十余日,源自武昌的兵亂已經波及湖北、湖南、江西、陜西、山西五省,甚至現在的安徽、河南都不安全,尤其是河南,豫鄂兩省邊界地區,雙方屯兵數萬,一場大戰才方興起,誰勝誰負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呢! 不過心中雖然擔憂會再一次釀成另一個‘太平天國起義’,袁世凱還是決定要出心中這口惡氣,當然也不完全是因為出氣,他深知自己對那一幫紫禁城中的皇族宗貴們心中怨恨,他們也未嘗不是對自己百般提防,這番請自己出山,未嘗不會待他料理了南方禍亂之后,又將他驅趕出朝野。他袁世凱已經等了三年了,但卻沒有另一個三年再等下去,也不愿意等了。 因此這番自中秋傳來南方禍亂之后,他便一直穩坐釣魚臺,與那清廷角力,看誰先撐不下去。暗中卻收攏舊部,聯系昔日心腹、愛將。 算那一幫混小子還有幾份眼力,這幾年他門可羅雀,心中說不憤怒是不可能的,只是嫌貧愛富乃是人之常情,他混跡官場這么多年,早就看得淡了。 所以對待一群曾經背叛過他的昔日心腹傳來的示好,他來者不拒、絲毫沒有秋后算賬的意思重又接收了他們。 正是他的這般氣魄,短短時間之內便將三年來那攝政王載灃費盡心思拉攏去的一干小站系出身的北洋新軍將領大部重又拉回了自己身邊,成為了他向清廷施壓、同清廷角力的籌碼。 如今,大勢已如他所料那般,南方愈加不利之局面已經逼迫的清廷不得不想他妥協,先是將湖廣總督的位子拋了出來,接著又許了他節制四方兵馬、并允許他將一干被驅逐出了北洋六鎮的心腹重新征召回來。還不僅如此,如今他又搶來了欽差大臣的頭銜,得了便宜行事的允諾。 只是,他還不愿就此罷手。這些東西都是日后清廷能夠一點一點收回的,他強要的北洋大臣、軍機大臣、甚至自己原來的直隸總督之位都還沒能要回,當然如果可能,他還想要更上一層,興許能夠奪到那個位子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這棋還要再下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