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不提這邊,且說30日天才啟明,武昌城內的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長的住宅內,這兩日來一直本著臉色的他今天特別起了個大早,快速的用了早點之后,天還未完全亮就要出門前往軍務部辦公。 雖說如今黃興就職戰時軍事總司令之后,如今三鎮軍務尤其是有關漢口的戰事、軍報都要送往他設在滿香園茶樓的司令部。不過孫武軍威猶在,還是軍務部長的他在三鎮軍中的威望明顯要比外來的黃興高一些,至少下面的不少將領都是繞開了黃興這個戰時軍事總司令,把需要處理的東西送到他面前。 當然,他今天之所以起得比尋常要早,完全是因為今日黃興提議今日將指揮漢口民軍反攻,除此之外他還有事要處理,那便是漢口昨日晚傳來不好的消息,眼看民軍前兩日惡戰中損失慘重的漢陽民軍統制官宋錫全竟然連夜拔營,率大批兵卒經漢川逃往湖南方向。 鄂中分軍政府昨晚發來的情報,在李漢的有意示好之下,革命軍步隊第九標在仙桃西南的彭家場堵住了宋錫全的南逃路線,而這時他麾下標統黃振中這才發現宋錫全乃是怯戰要逃,及時發動兵諫,強行扣押了宋錫全之后,重新收攏了宋錫全麾下的漢陽民軍第一協,趕回漢陽布防! 第一協難逃之事雖說有鄂中分軍政府的步隊第九標合作,及時阻擋了其難逃之路。不過依舊對三鎮民軍軍心造成嚴重打擊,尤其是漢口、漢陽兩地守軍。 面對宋錫全的如此行徑,即便是同盟會求說‘戰時不宜斬將、希望戰后處理’,但是無論是前線的黃興還是孫武心中都是大怒,已經定了他的死罪。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七十三章 喜訊!捷報(下) “大人,您的馬鞭!” 孫武整了整自己身上的軍裝,旁邊,早有士兵拿來了他的馬鞭,很顯然他要跟平時一樣騎馬去辦公地點,似乎完全不為如今城中還未掃清的清兵探子跟暗殺勢力擔心。 眉頭一皺,他臉上隱隱有些不悅,“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學著清廷的那一套,稱我為長官、部長就行了!” “是…是!” 他手下的士兵自然不敢反駁,連忙躬腰施禮,順便將他最喜歡的馬鞭雙手捧著送到他的面前。 他這般模樣,孫武便是心中不喜,也懶得跟他一般見識,只好側過身去,一把抓起自己心愛的馬鞭,邊跟一側等待的副手問道:“有襄陽那邊的最新消息嗎?” 他問的比較急,李漢自從那天寫信向他表忠之后,南陽清軍28日趁夜南下的消息已經被他第一時間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將清軍已經大舉南下的消息遞到了孫武的桌上,一同遞到孫武的軍務部的還有鄂中請求物資援助的名冊,從步槍、到子彈、再到火炮、彈藥、甚至軍官以及軍械維修工他都沒落下,當真是一點都不跟孫武客氣,看得他只皺眉頭,在同盟會那邊只淡淡的提起鄂中那邊戰事已起,最近最好不要扯后腳,便將鄂中送來的物資援助單直接壓了下來。 他孫武可沒有當冤大頭的想法。 “回長官,有…屬下已經整理好了,您現在就要看?” 他那副手對他性子知之甚詳,雖然口中詢問,卻已經將鄂中昨晚發過來的最新襄陽以及北線情報整理妥當,一同遞到他面前了! 果然如他所料那般,孫武雖然不說,但卻直接接過他遞過來的情報,看了起來。 “咦,沒看出來這鄂中果然有些實力,那李易之倒是個帥才,一片偏僻寂寥之地能給他經營出現在的威勢來也算著實不易,難得……難得!” 他手上接到的戰報只是李漢命人抄錄送來的襄陽戰報,武勝關大捷的情報卻給他當時暫扣了下來,他有心要一炮打響‘中國之聲’報紙的知名度,所以要等報紙排完版之后,再命人將新弄好的報紙送到他的手上來。 谷城縣、襄陽地區戰事雖然眼看對那鄂中分軍政府不利,不過北方近日來局勢風起云涌,尤其是昨日號稱‘士官三杰之一’、也在革命黨之中頗有名望的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官張紹曾頓兵灤州欲要行那兵諫之舉后,不僅他……相信譚人鳳那個老狐貍、還有黃興都應該意識到了。朝廷極有可能在面臨來自山西、陜西同直隸灤州的‘亂軍’夾擊威脅的情況下,抽調南下的十數萬精銳大軍北上回防,畢竟在那幫早就被權力跟鴉片腐蝕透了的滿清皇族權貴們眼中,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是以,別看現當前的清軍攻勢兇狠,尤其是河南妄圖沿京漢鐵路南下的四萬大軍,只要李漢能夠指揮鄂中軍政府的軍隊守住這幾天,想必最遲幾日朝廷的調令就該來到了! 北疆已經無兵可守,奉天的新軍動不了,旁邊有餓狼猛虎,如今能用之兵屈指可數了! “保不住到時還能吞下一鎮呢!” 他心中一陣計較,不過很快就放棄了。鄂中之所以前期‘戰果累累’,雖有李漢運籌帷幄加上武器補給都能跟上的原因,但是究其主要,還是因為他選的地方跟對手實在是太好了。無論襄陽劉溫玉還是荊州都有人擋在他面前幫他分擔了不少的壓力,真要算起兩軍的戰力,鄂中比之武昌三鎮的數萬民軍要差一籌不止。而南下清軍則是以北洋第六鎮為主力組建,民軍對上也是勝少敗多,自然不敢指望鄂中。 “是不是要考慮他的請求?即便他真是攜帶巨款回國,如今兵荒馬亂,洋人又借口戰起不愿對我革命黨出售武器、軍火,他便是手中有錢,又能買到多少?何況楚望臺軍械所內還有兩萬多條步槍、子彈也有不少,而且,我們還有漢陽兵工廠……” 將那情報放下,孫武心中暗自思量是不是要說服同盟會,援助鄂中一批物資,好叫他不至于在與南下清軍對抗的過程中落于下風,為武昌三鎮守穩了北線。 “噠噠噠~~~” 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顯然來人心情十分急切。 孫武的副官見他一副沉思的模樣,并未注意到外面的動靜,只得走出去小聲詢問道:“怎么回事?” 外面,有著急著從軍務部趕來的士兵稟報到:“回大人的話,方才漢川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報紙,鄂中分軍政府來報,李帥率軍北上,已經拿下了武勝關跟平靖關,并且在武勝關外成功設伏伏擊了清軍南下李純部第二十一協,取得‘武勝關大捷’!” 那士兵臉上明顯十分激動,手上攥著一份有些褶皺了得報紙,顯然是因為太過激動,結果用力過大褶皺了那報紙! “什么?” 旁邊發出一聲驚嘆,卻不是那副官所說,原來孫武也聽到了外面的喧嘩聲,整好了軍裝的他提著馬鞭便走了出來,剛巧聽到那面上激動的民軍戰士的話! “大人!” 那士兵乃是軍務部的衛士,尋常經常見到他,因此認得他。一見他出來就要行禮。 孫武不耐這些俗禮,催促他道:“快把報紙給我!” “是!” 那士兵見他滿是傷疤的臉上不耐,頓時心中有些惶恐,趕忙將報紙遞給了他。 “中國之聲!” 入手之后,他便看到那報紙首頁一側大大的四個字,乃是出自書法不凡、隱有大家氣質的易均室手中。 若平時,對書法也頗有些功力的孫武定要稱贊一聲好功力。只是此時他滿心都是對那士兵口中的‘武勝關大捷’跟北線的戰事感興趣,倒是只是匆匆一眼掃過那四個字。 “中國之聲?什么報紙?第二版?難道是李易之搗鼓出來的東西?” 他匆忙掃過那報紙的名字,發現自己根本就沒聽說過。又看了排版編碼才知道手上拿的乃是第二期,心中卻已經猜測到,這報紙八成是李漢搞出來的東西了!無它,因為湖北軍政府也有自己扶持的報紙,以報紙吸引注意力,這些年來同盟會已經將這一手功夫耍得很是不錯了。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如今清軍南下,北疆戰起…我鄂中萬余兒郎原為中華共和再灑鮮血……十八星旗高高飄揚,僅以我等之意志,原為南方革命筑起第一道血rou長城……若戰事起則槍響炮鳴,將在位、兵在哨…雖彈盡炮毀而不撤…雖刺刀臨胸而不懼…戰刀若鈍、身體來擋,敢叫那韃子清軍南下一步……” 望著首版上那一張張黑夜中略顯灰暗、模糊的照片,孫武看的驚詫之余臉上也是一陣陰沉不定,不過到底是喜多于憂,尤其是看到清軍降兵與武勝關城門下受降的那一幕,整個人都激動的來回走動了起來! “武勝關大捷……好一個武勝關大捷,好一個鄂中分軍政府…好一個李易之…” 他口中喃喃自語,隨著漢口局勢的不利,三鎮民軍軍心明顯十分低落,如今正是需要一場大勝鼓舞士氣的時候了! 他雖然跟黃興和同盟會多了些不對路,但都是革命內部有關軍政府領導權的摩擦罷了,到底他本人還是一個革命者,這種關頭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如何借機大肆宣傳一番,鼓舞三鎮士氣。 想到邊做,孫武強抑住心中的興奮,將那報紙收在懷中,喝道:“來人,去把我的戰馬牽來!” 他這要往軍務部趕去,又看到副官在一旁,忙吩咐道:“快去把大江報的編輯請來,叫他們準備好油墨、稿紙…算了,等他們到來了之后,我們再詳細談吧!” 他是準備趁著這天還沒亮,請來方才剛剛重開沒多久的大江報,將‘武勝關大捷’的消息傳遍整個武昌三鎮! “是,屬下這就去辦!” 那副官得了他的吩咐之后哪里還敢耽擱,當下便立刻敬了一禮,小跑著去派人通知‘大江報’的編輯了!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七十四章 武勝關大捷 “號外…號外,湖北傳來特大軍報,湖北軍政府荊襄五府巡檢使李漢指揮大軍勇奪天下雄關,并在武勝關外設伏,全殲南下朝廷大軍新第二十一混成協!” “號外,朝廷南下大軍被伏,五千精銳北洋新軍全軍覆滅!” “號外,湖北鄂中分軍政府大軍北上,成功阻擋朝廷的大軍南下!” “號外,朝廷南下大軍受阻,民軍北上、四萬南下大軍受阻!” “號外,特大號外,武勝關大捷!” 當天上午時分,受到李漢特別指示,留守的張梅生同李東來協商之后,一份份才剛出爐的‘中國之聲’報紙就被通過各種途徑,將第一批三千份報紙送到了武昌三鎮。 不過他們還是算失了武昌三鎮對于報紙的吞吐力度,尤其是在李漢的指示下,如今的中國之聲報紙可是打著賠本換市場的原則,一份八個版面的報紙價格定義只有十文錢,三千份這個原本他們眼中根本銷售不完的數量,卻不想還不到午時,運抵武昌三鎮的前后兩批報紙都銷售一空,成功將中國之聲報紙影響力打入武昌三鎮。 當然,其后的市場雖然還有需求,鄂中卻再也沒有加運報紙投遞武昌三鎮。原因一來是因為運費的高昂、二來則是時間也來不及了。得了湖北軍政府軍務部的要求之后,僅比早有準備的鄂中晚了幾個小時,占據著本地優勢的‘大江報’迅速印刷了數千份有關武勝關大捷的報紙,其中不少版面都是直接復制的中國之聲報紙上的內容,并通過武昌三鎮便利的地理位置跟舉國關注度,迅速的將‘武勝關大捷’這一消息傳播到了周圍省份地區。 武昌舉義之后,申報等報紙都在漢口租界區設立了分屬機構,便是為了能夠就近得到有關武昌的最新戰報。得知武勝關大捷之消息傳來,待從最早開始傳播的中國之聲報紙上的一張張照片中驗證了消息的真實性之后,一時之間漢口租界區內的電波頻現,將那南下清軍遭遇慘重損失之消息傳播到了全國各地! 當然這里面未嘗沒有湖北軍政府運作的結果,這段時間來漢口戰事對于湖北軍政府嚴重不利,如今三鎮民軍軍事受挫,軍心嚴重低落,不然也不會出現宋錫全領兵出走這等事情。軍政府如今急需一件重大利事來鼓舞三鎮民軍士氣,這才借著‘武勝關大捷’的消息大做文章。 到了30日的下午,國內各大報社終于反應了過來緊急趕印出一份號外,由于時間來不及,很多甚至直接復印的中國之聲報紙跟大江報上面的文章,向外界宣告‘武勝關大捷’的消息。這些天來,先是湖北、陜西、湖南、借著又有江西、山西,如今就連直隸灤州都隱隱不穩了起來,伴隨著全國各地相繼光復宣布獨立。如今國內的革命局勢正如星星之火一般漸成燎原之勢。這一場源自武昌的革命之火,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席卷整個半個關內地區。 獨立!光復!對于各地關心時事的百姓來說,已經不是個新鮮的詞匯了。伴隨著各地報童喧喧嚷嚷的聲音,江浙地區、南京、上海甚至更遠的兩廣地區,雖有當地官府強令收繳,只是他們的慌張更加驗證了一個事實,他們真的心慌了。 鄂中分軍政府揮師北上,僅憑萬余革命新軍,便一舉強行攻下豫鄂交界的兩座雄關,并且成功伏擊南下的一協精銳清軍,要知道稍微關系軍事的勢力都知道,南下的新第二十一混成協乃是以清軍第六鎮步隊第十一協為根基組建的,乃是此批南下清軍中最精銳的兩協之一! 有些人疑惑了! 什么?鄂中分軍政府革命軍?荊襄五府巡檢使李漢?外省百姓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武昌三鎮,當真不知道湖北還有這么一號勢力。如今一聽說那荊襄五府巡檢使李漢指揮著鄂中分軍政府的革命軍取得‘武勝關大捷’,當下只感覺太夸張,太不可思議了! 這個明顯新聞化的消息,如同炸彈一般,在全國各地地毯式地填滿了所有人的耳朵。無數驚奇與懷疑,無數震驚與不敢相信。神秘的鄂中軍政府,強悍的鄂中革命軍。仿佛成為一種神話,仿佛成為一種力量。所有加印的號外迅速被搶購一空,看著詳細的新聞報道,尤其是因為時間問題,很多報紙中不少地方直接復制的‘中國之聲’報紙上面的報道,因此連上面的介紹鄂中軍政府跟鄂中在‘缺槍、少兵、無餉’的情況下依舊能取得如此戰功,更是令全國無數的年輕人頓時激動的熱血沸騰,恨不能立即飛到鄂中那邊,跟前線正在戰斗的革命軍士兵一同抵御南下清軍! 看吧,這就是革命軍??!這才是心懷國家,不畏生死的真正革命軍!他們槍支損壞,彈藥不繼,卻依然毫不畏懼地北上抵御南下清軍。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這又有著多么大的獻身決心??! 一看到報紙上提到正在抵擋清軍南下的軍事缺武器、少米糧,許多支持革命的城鄉百姓不知不覺間被感動的不行。用著最惡劣的武器裝備,缺衣少食還要抵御數倍于自己的南下大軍,這支勇悍忠誠的革命新軍頓時感動了不少人!看到上面提到的援款請求之后,不少人都下了決定,要捐,一定要再捐些軍晌,支援這支神奇的革命軍部隊。 就這樣,你一點…我一點,不少的援助從南方各省,甚至臨近的安徽、河南源源不斷的沖破清軍封鎖線,進入鄂中軍政府境內。事后李漢在統計的時候也著實嚇了一跳,因為他實在想不到自己的一個號召,竟然真得拉來了不少的援助,其中還有不少鄂中最缺少的人才! 除此之外,李漢根據后世改編的兩首朗朗上口的軍歌,尤其是那一首‘革命者之歌’,更是在中國之聲報紙上見報之后,被無數的大學生和有志于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年輕人所傳唱,他們不畏懼當地官府的鎮壓紛紛走上街頭,高唱著‘革命者之歌’進行這游行示威! “聽吧!戰斗的號角發出警報,穿好軍裝拿起武器,革命戰士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萬眾一心保衛國家……我們自幼所心愛的一切,寧死也不能讓給敵人,革命戰士們集合起來踏上征途,萬眾一心保衛國家……” 上海,南京,蘇州,杭州,鎮江,乃至廣州,天津等城市的街頭,出現了一幕幕募資助軍晌的活動。隨著‘革命者之歌’這首歌曲在中華大地的廣泛流傳,李漢這個本就因領導了武勝關大捷而名聲顯傳天下的名字,如今卻又和‘才華橫溢’掛上了對等號! 與此同時,身在武昌指揮漢口反擊的黃興,宋教仁也得知了武勝關大捷的消息,激動的立即通曉三軍,鼓舞因漢口漢陽失守而低落的士氣,并趁機發動漢口反擊戰。至下午天黑之時,民軍已在黃興的指揮下,將戰線重新推至歆生路二帶,一度逼近劉家廟地區,打死、打傷、俘虜清軍逾兩千之眾,予敵以重創。 晚上戰事暫且停息、在漢口前線的宋黃兩人用餐之時,談論最多的還是那李漢跟武勝關大捷的事情! 宋教仁開懷地大笑道,“克強,我現在倒是對這個李易之來了興趣了,譚老幾次提前他時都是冷哼,覺生就更不必說了,多次瞧他不起。你看…你看,原來這人卻也是一員帥才,能夠領導一窮二白的鄂中之地打下現在這般境地,擋住南下的四萬清軍著實不易。這樣的革命同志還是要發展的,怎么都沒聽說咱們會里有要拉攏他的意思?這樣吧,等武昌這邊的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之后,我親自去一趟應城,去跟咱們這位海外歸國的英才碰碰面!” 今天的戰事給他增加了不少的威望,至少指揮起來,下面不想之前那般指揮不動了。因此黃興的心情也好了許多,也展顏而笑道,“只要是愿意尊孫兄的綱領,愿意為驅除韃虜恢復我中華做貢獻的都是好同志,這區區一點性子問題不是問題。誰沒脾氣,我跟孫兄在東京還曾經吵過一架,甚至為了南洋會費的事情還差點上演了全武斗呢,難道誰敢說我黃克強就不是革命者了嗎?譚公跟覺生什么都好,就是算計的太多了,我著實不喜歡你們這些聰明人的計較。你要去應城見他?也好。我也有打算北上看看,不過當前漢口戰事離不開我,想脫身還要等戰事結束之后!對了,英士那邊準備的怎么樣了?健華能說服糖王的侄子加入咱們同盟會,并捐助不少財務,還沒從席家手上買到槍械嗎?” “這席家倒是古怪了,照理說上海灘誰人不知席家跟韃子朝廷關系比較好,這次居然愿意搭線,給英士他們買到了兩百多桿快搶。放心吧,糖王雖然沒有名言支持我們革命,不過這次借它侄子之手先后捐助咱們四萬多兩銀子,足夠上海舉義之用了!” 宋教仁話音剛落,一名士兵迅速奔進,大聲道,“報,軍務部急電!” “哦?軍務部?那孫堯卿又要耍什么花招嗎?”宋教仁快速接過電報,匆匆一看,頓時滿臉興奮地把電報遞給黃興道,“克強…好消息,云南舉義了!” “什么?”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七十五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 “什么?” 李漢一臉驚愕的抬頭看向剛走進來的陳天祥,此時的他面上滿是紅光,說不出的興奮還有激動! “大帥,您沒聽錯。方才武昌孫部長派人轉過來的通電,云南舉義了!” 云南舉義了,這是陳天祥為什么這個時間過來打擾他的原因。李漢連忙從他手中接過情報來看。 云南起義其實早就在同盟會的計劃序列之中了,原本日期就是定在今日午夜舉行起義的。只是今日下午3時,武勝關大捷的消息傳到云南之后,昆明北校場正在準備起義時所用槍彈的士兵因為大聲交談此消息,引來了管帶責查,結果竟然意外發現了手下新軍士兵正在偷偷準備武器槍炮的事情。 在那管帶的呵斥之下原本定在午夜的起義計劃暴露了,因此起義只能載士兵們的倉促之下提前于下午4時發動起義。李根源趕到北校場帶新軍73標中的起義者從北門攻城。正在巫家壩做準備的蔡鍔、羅佩金、唐繼蕘等聞訊,立即召集74標官兵,宣布革命宗旨和作戰方略,整隊出發,由東南方向攻城。激戰至30日晚七時,由于清軍準備不足,起義軍很快便占領了昆明大部地區,只剩下少數地區還有清軍的零星抵擋,不過起義軍完全占領昆明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然倉促,不過昆明新軍的“重九起義”(1911年10月30日為農歷九月初九,即重九)獲得成功。 “大帥,您看云南能成嗎?” 瞧見他將遞來的東西放下之后,陳天祥在一側詢問道。如今他也算是摸清楚了李漢的脾氣了,知道自己早晚會想在他之前的馬、李一樣外派任職,因此分外珍惜現在跟在他身邊的時間,心中每有疑惑都會主動詢問。 李漢搖了搖頭,面上一陣思索。 那云南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自近代一來一直都是英法兩國爭奪的遠東主要戰場之一,其中臨近西藏、緬甸支那的滇西地區一直都是英國的影響區,云集了不少的英國商人、退役軍人、來華淘金客,甚至被驅趕出了本國的流氓地痞等;而法國則在滇中、滇東南依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并時刻都想將云南跟廣西和他占領的越南、印度支那地區連成一片,便趁機謀取當期的筑路權等,積極掠奪遠東財富。 不過歷史上,他并沒有聽說過云南在起義之后鬧過什么糾紛,不過云南都督蔡鍔的確被英法兩國聯手奪取了不少權力,滇西跟滇東不少縣鎮可都是一群二鬼子跟他們的英法爹娘說了算得。 惟恐自己的到來到來什么蝴蝶效應,因此他只是搖頭,卻不愿開口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