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孫武嘴角多了一絲笑意,抬起頭來剛巧看到居正一張黑起來的臉龐,輕聲說道:“還請覺生兄繼續?!?/br> “哼,這匹夫是故意的。等會定叫你好看!” 居正臉上難看,不過還是強忍住了心中的怒火,繼續這會議。 “各位,劉家廟乃是漢口之門戶事關重大,一旦劉家廟有失漢口便無險可守,陷落只是時間問題。雖有胡科長組織敢死隊冒死潛入江岸車站炸毀了一批清軍軍火,但是前任漢口民軍總司令—張景良私通清軍,將我民軍之情報私自外泄,導致清軍對我之情況掌握甚深,更在昨日交戰之中幾次不許下屬民軍支援,間接導致劉家廟之失,漢口之危。漢口分軍政府軍務處長等在其指揮處發現多封與段祺瑞、馮國璋之書信,目前已將其擒住,目前漢口民軍全軍憤怒,要求我軍政府立刻解除其之職位,并殺之以慰死傷千余同志之英魂!并追究舉薦者之責任?!?/br> 說到最后一句,他眼睛似乎不經意的掃過孫武身上,個中味道可就耐人尋味了! 孫武心中一冷,已是明白了今天自己只怕要遭他責難了。若平時他早就怒起駁斥了,只是今天大敵在側,黃興給他的壓力著實太大了,以至于不敢輕舉妄動,臉上更是好像什么都沒聽到一般,絲毫沒有任何表情。 “這張景良我曾經聽聞過,不過大都傳他迂腐,當時輕信與他卻是不該。另外軍心憤怒自當安撫,可通知漢口那邊酌情處理!” 吳兆麟一見屋內局勢不多便出聲幫襯了一番,當然,他心中是怎么想的就沒人知道了。當日下面可是公推他為漢口民軍總司令,只因兩虎相爭波及到了他,才便宜了張景良,頂替他去做了漢口民軍總司令,至于第二標標統,聽說后來又換了一人。 他抬頭看了一眼一直默默不語的張廷輔,據說便是這個年齡與我相仿的軍官從張景良手中接管了第二標,成為了當時還在任湖北水陸軍總指揮的胡鄂公指揮下進攻清軍水軍的主力。他對于第二標比較關注,自然聽說了他在那一戰中負了傷,第二標也因為指揮不當損失慘重,因此被解除了第二標標統之職,回武昌靜養了一段時間的傷。 如今見他身上傷口復原了,想必是要重新扶他上位吧! 他心中嘆了一口氣,臉上無喜、眼中有憂,這一番斗來斗去的、平白讓外人得了好處,何必呢! 居正沒想到這時會有人站出來圓場,眉頭微微一皺,卻看見是吳兆麟。這位首義總指揮可不是他能輕易說教得的,威望恐怕在軍政府之內只比軍務部長、大都督稍差一些,因此只得作罷,想要等會再提起這議題。 不想這時孫武卻主動的開口接過了話茬,“這事錯誤主要在我,等會我會給各位一個解釋。方才覺生也提到了,北京那邊已經得到了袁世凱不日將就職欽差大臣,南下督軍進犯我湖北之消息。那么,我想說在這危急關頭,軍政府勢必要另為漢口民軍選擇一員能征善伐之指揮,這一職位責任重大,非是一般人足以就任。初時我還心中猶豫沒有合適人選,如今既然黃先生抵達武昌,遍觀國內同志,沒有誰的指揮革命之經驗比他豐富,何況先生身經百戰,因此孫某做主提議,由先生自領漢口民軍總司令之職,節制漢口數千民軍迎戰來犯之敵!” 他倒是打了個好主意,希望通過舍車保帥,保住自己軍務部長的位子。 黃興聽到那孫武提議由他為漢口民軍總司令,臉上微笑的沖他點了點頭。他這人正是因為不善齷齪政治,因此才會在同盟會之中的威望略低于孫文。因此聽他開口便是隨了自己的心意,去那前線效力,還當乃是好意,便要開口應下來。 譚人鳳、居正二人大急,他們準備了許久,便是要一舉擊潰孫武,將軍政府的軍政大權掌握在同盟會手中,這事哪能由他輕率壞了事了。當下便由譚人鳳給一旁微笑傾聽的宋教仁一個眼色,示意阻住黃興。 這宋教仁也是秉公中正之人,對于政斗雖然不喜,卻也不似黃興那般一點不通。他見譚人鳳給他使了個眼色,知道他必有所圖。微微皺了皺眉,不過卻還是伸手拉了拉旁邊要站起了的黃興。 而一旁的居正則趁黃興愣神的一瞬間,接過了話茬。 “堯卿兄此提議卻是有些不妥,先生身經百戰,自然乃是時下這不利局面之最好選擇。只是清軍來犯之敵約有數萬,僅靠漢口一軍之力實難抵擋,未免再現劉家廟之變,覺生竊以為當以三鎮之軍務交與先生方為上策。如此可政令合一、上下一心,若再遇危難之時,也可憑借先生之經驗從容指揮三鎮之兵應對。如今天下正當大變之時,況且湖南數千援軍即將抵達,西有京山劉鐵督率千余助力、漢口梁氏兄弟率領兩千民軍援我,我軍政府隨漢口劉家廟有失,但此時軍中正是氣勢充盈,可借此之機一舉反攻將來犯之清軍趕出漢口!是故,覺生認為,光是委任先生為漢口民軍總司令反倒令其畏手畏腳、不足發揮,因此,倒不如果斷放權,任由他總領軍務大權方為上策!” “嘶!” 這分明是要光明正大的奪權吶,要知道軍政府雖然如今看似對孫武不利,軍務、財務、政務三大要職之中兩個如今都不在他手中了。但實際上軍政府最有權勢的還是軍務,財務部管理的捐款就那么一點,只能勉強維持軍政府的運轉,甚至連新兵的餉銀都是靠原三鎮藩庫,如今也消耗的七七八八了。政務部更不用說了,處理的都是三鎮內的一些雞毛蒜皮的民生小事,真正的威脅到軍政府的事務都被移交到軍務部,這也是為什么孫武如今還在軍政府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原因。 居正,不,準確說是居正身后的同盟會終于忍不住,要對這軍務部長的位子動手了! 一瞬間,會議室內的不少明眼人心中一跳,幾乎同時有了這種想法。 孫武臉上更顯鐵青,不過會議室內自居正開了口之后便陷入了冷場之中。隸屬同盟會的不少人都顯然沒有收到風聲,這一瞬間便是蔡濟民等也被居正的果敢、膽大嚇了一跳,眼睛不斷的往居正那里看去,詢問什么情況。 而孫武一派自然就不必說了,當然不可能有人站出來響應。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一十五章 橫生枝節 孫武見到半天沒有人響應,臉上雖然沒有表情,心中卻是樂開了,有心想要看那居正笑話,才沒有立刻開口駁斥。 不想他旁邊突然傳來一陣板凳被推拉出來的聲音,心中一驚的他一轉過頭來,便看到一個略有些矮瘦的身影站起了。 “是他?” 孫武其實不用看都知道對方是誰,因為他身邊坐著的兩人剛巧跟他名字里都有個武字,人稱‘首義三武’正是指的他們。 沒錯,站起來的那個正是三武中的另一位蔣翊武。 更令他心中驚怒的是,這蔣翊武此時剛巧也屬于軍務部,雖然只是個沒有實權的副部長,但是這段時間來兩人之間沒少摩擦過。 因此孫武一看是他站了起來,頓時心中感到不好。 “覺生兄所言甚是,我軍務部每日督管之軍務繁重,一般自各地傳來之戰報也許等待一段時間方能得到處理,說來昨日漢口劉家廟之失,軍務部當真應該負起責任來。我在這里代軍務部給各位道歉,其實前幾日已經有漢口民軍將領反應張景良有問題,只不過我等一來顧慮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二來當時沒有證據。軍政府乃革命之政府、民主之政府,自然不能因一些人或者某幾個人的一言便認定其他人有罪,這才耽誤了戰敗,白白令漢口千余同志為我革命盡忠!伯夔在這里再一次向各位告罪,以黃先生之品德、才能而掌握湖北軍政府之軍務,定能擊潰來犯之敵,保我三鎮、我軍政府,乃至整個湖北之穩!因此,我提議由先生就任軍務總司令,統御三鎮之軍務!” 果然不出他所料,這蔣翊武一開口應了他心中所想,他果然是附和那居正之言,更令他憤怒的是,由他開了一個頭之后,原本還隱隱能夠保持鐵板一塊的共進會陣營頓時多了不少的應和聲,孫武心中一一將應和之人記了下來,發現竟然跟蔣翊武一樣,大都是原文學社出身的,心里不免對他們怨氣更甚。 這事其實真要說起來還真是麻煩。 在如今的武昌三鎮,誰人不知有三位年輕人都是策動武昌起義的重要角色,對于創建湖北軍政府厥功極偉。那就是如今名震全國的“三武”——孫武、蔣翊武、張振武。由于他們三人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地位也大致相當,而且又都是武昌起義的風云人物,故人們稱他們為“首義三武”。 武昌起義前后,共同的革命志向將“三武”匯集在一起,他們一起組織革命團體,一起為革命奔走呼號,他們為武昌起義的爆發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但隨著武昌起義的成功,革命隊伍內部隨之出現分化,曾一起并肩戰斗的辛亥“三武”也開始互相傾軋,鬧得水火不相容,以致被革命的反對派所利用,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悲劇。 首義“三武”的矛盾與糾葛,主要圍繞著兩條主線展開:一是文學社與共進會合并后的權力分配造成的沖突,一是對待黎元洪、準確說是黎元洪所代表的立憲派的態度問題帶來的矛盾沖突。 武昌起義前夕,湖北地區的兩大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雖然政治目標一致,但一直存在著門戶之見。隨著起義時機的成熟,為了統一革命組織,壯大革命力量,革命黨人提出了兩團體聯合建議。圍繞著這一聯合問題,孫武和蔣翊武之間出現了“二武”爭雄的局面。 合作的建議最初由共進會提出。當孫武派陳孝芬去試探蔣翊武時,蔣翊武說道:“合作固然好,將來我們一定要上他們的當。他們那些留過洋的、穿長衫的人,不好招惹。特別是孫武,領袖欲特強,將來共事很難相得?!钡涍^反復磋商,雙方還是同意在1911年5月1日舉行第一次商談聯合的會議。在會上,雙方的談話并不令人愉快。蔣翊武說:“現在文學社在軍營中發展力量很大,我們合作后,少數應該服從多數,我們是可以成為主體的?!睂O武聽罷也不肯認輸,立即回答道:“我們共進會是同盟會的系統,直屬東京本部領導,與長江各省都有聯系,……據初步統計,人數超過文學社,我們聯合后,共進會當然居于領導地位?!?/br> 兩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會議未獲得任何結果。6月14日舉行了第二次會談。會上基本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隨后,在湖北領導人選的問題上也作出了具體安排,議定蔣翊武為軍事總指揮,專管軍事;孫武為軍務部長,專管軍事行政;劉公任總理,專管民政。軍政大權,由孫蔣二人分擔。關于全體重大事件,由三人集合大家共同商議處理。但是這樣劃分,職權不明確,究竟誰指揮誰,也未加以規定。不過當時只有這樣劃分才能使三人矛盾暫時得到統一。事實上三人從此形成了各不相下的惡劣局面。所以,武昌首義成功后,三人明爭暗斗,矛盾逐步發展。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孫武任軍務部長后,利用部長之便,委以部分共進會干部擔任高級軍官。蔣翊武名義上是軍務部副部長,卻無實權,文學社的其他成員更是遭到排擠。文學社與共進會之間早已存在的傷痕再添新疤。 孫武在主持軍務部的這段時間里,權力欲膨脹,專橫驕妄之氣更盛,逐漸的失去文學社甚至他手下共進會的不少革命同志的支持。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他拒絕與同盟會親密合作,將軍政府的全部權利移交給同盟會,并且逐漸開始拉攏黎元洪等一干立憲派。幾年的革命,革命黨人同立憲派前后交鋒何止百次,說是勢同水火一點都不夸張。尤其是立憲派不少都是清流砥柱、改革旗手,相比之滿清宗貴們、革命黨恐懼立憲名流還要更甚一籌,這幾年的無限制暗殺,大多數目標都是立憲派跟改革派??梢哉f兩派早就結下了血海深仇、解不開的矛盾。 這也是黎元洪跟湯化龍走到一起去之后,三武中的兩個都旗幟分明的開始反對黎元洪留任大都督,尤其是在他跟黎湯二人走近之后,更是連他孫武也給恨上了。 這段時間來,幾人沒少為其爭執。 “哼!” 蔣翊武自始至終都沒看過他一眼,尤其是他代表軍務部的言論更是令孫武心中大怒,不過他冷哼了一聲之后便強抑住心中的憤怒,卻對他這清楚分明的分權甚至奪權言論沒有回復。 他如今算是看出來了,今天自己恐怕兇多吉少。軍務部長掌握了軍政府的軍政大權,如今有同盟會跟黃興頂在前面,恐怕有不少人都巴不得他被趕離了軍務部,等會恐怕落井下石的還不在少數呢! 事實上正如他所想的那般,幾乎在蔣翊武坐下的瞬間,他旁邊的另一個位子也動了。只見軍務部的另一位大員,同為三武之一的另一位——張振武也站起了身來,“我沒意見,軍務部隨時歡迎黃先生的到來,伯夔的意見正合我意,我附議,由先生擔任軍務總司令,總管三鎮之軍務!” 他說完之后便直接坐下,同樣是自始至終都沒有理會孫武,倒是跟蔣翊武表現的默契非常。 孫武只感覺手腳一陣冰冷,渾身好似一股寒氣襲來一般。那里還不明白,這兩位心中已是對他極其不滿了。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一十六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 其實比起蔣翊武,孫、張二人直接的摩擦更加劇烈。軍政府成立之初,孫武未抵達武昌之前,軍務部是由張振武以副部長之職代行部長之能,幾日來倒是將軍政府打理的條條是到,甚至不少聲音都有意讓他就任軍務部長。 后來孫武抵達武昌之后,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跟精力,才從他手中奪過了真正的軍政府指揮大權,由于這過程中有些手段不堪入目,結果兩人之間自那以后便隱隱形同陌路,平時便是軍務會議之時也甚少說話,更別提生活之中了。 眼見軍務部連續兩位重量級的副部長站出來表明了支持態度,頓時會議室內明眼人都品出了味道,紛紛出口贊成。 黎湯二人坐的穩穩不為所動,吳兆麟有心開口奈何他也瞧出了人心思變,嘆了一口氣干脆學起了湯黎二人,眼觀鼻鼻觀心、坐實了自己擺設之名。 居正、譚人鳳二人對視了一眼,眼中喜色頓顯無疑。 借著此風,居正直接將箭頭指向了孫武,詢問道:“不知道堯卿兄可有異議?這軍務總司令之位與軍務部有太多傾軋,若是調節不當極有可能引起誤會…” “不必了,既然大家都有意如此,堯卿也沒意見。不過這軍務總司令之名卻是不甚妥當,不如改為‘戰時軍事總司令’好了,由黃先生節制三鎮之兵、一切財物、資源皆歸先生統制!” 他雙掌合攏拖著下巴,臉上無喜無悲看不出任何,令一眾人頓時也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他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以他攬權之手段,沒有人會認為他能輕易放開手上的權力,至少不僅居正不相信,張振武、蔣翊武也不相信,甚至吳兆麟、湯化龍、黎元洪也不相信。 實際上,正如他們所想的那般,孫武自然不愿理那么簡單的就把手上的權力交出去。 不過他今天也算看出來了,居正步步緊逼、譚人鳳穩坐釣魚臺,再結合方才張振武、蔣翊武等得舉動,哪里還不清楚自己只怕已經成了別人砧板上的魚了,覬覦他軍務部長位子的明顯可不止一個兩個。 張景良雖然是他跟同盟會聯手排擠吳兆麟的等首義功臣后妥協的結果,但是居正等卻完全可以將責任推得一清二楚。因為他才是軍政府的軍務部長,掌握三鎮之軍務布置,所以無論如何,這個啞巴虧他都要咽下來。 孫武自知今天若想保全自己手上的權力只怕有些困難了,至少張景良之失、劉家廟失陷這兩樁已發生的事情已經成了居正手上的兩把利劍,讓他想不放血都不行了。 何況旁邊還有二武覬覦、黃興在臥,等下心中一番思量了之后有了計較,暫時的放棄大半的手上權力! 暫時? 對沒錯,這里便彰顯出了孫武的智慧,別看他一開口便應了下來答應將三鎮之軍事大權全部移交黃興,實際上,他卻是暗中埋下了伏筆,比如為何他將幾人提議的‘軍務總司令’改為‘戰時軍事總指揮’,便是因為這軍務總司令乃是要奪他之權利,叫他踢下‘軍務部長’的位子;而那‘戰時軍事總指揮’雖然實權極大,卻令他保住了‘軍務部長’的位子,雖然短時間之內他成了閑職,但是‘戰時’一過,這‘戰時軍事總指揮’可就要過了氣了。 這是他昨晚思考了一夜想出了手段,他也知道自己如今立于‘軍務部長’的位子上,得罪了的人不在少數,何況此次來犯之清軍勢大,他坐鎮軍務部,每日所瀏覽之軍事情報遠非其他人所能想象的,正是因為如此,對于如今來犯清軍之勢早就心中擔心了。 劉家廟之與漢口之重要性,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一旦劉家廟有失,以清軍之兵鋒,漢口半月內必有失,如今只是劉家廟之失,他這個軍務部長便要盯上最大的責任了,實難想象倒是三鎮之一的漢口重鎮有失,軍政府會亂成什么樣子! “這爛攤子你們同盟會想接就接過去吧,等到日后可別后悔了!” 他心中既然有了計較,自然也就不在乎短時間之內的得失了。 不過,不提居正雖然桀驁卻才學不菲,另外一個老狐貍一般難對付的譚人鳳更令他心中擔心,惟恐這二人察覺了他拋出的‘肥rou’中暗藏的圈套,便有心揭過這話題,希望能有人幫襯一把,坐實了黃興‘戰時軍事總指揮’的位子。 而這一人必須是擁有大威望之人! 孫武眼轉一轉,心中便有了計較,站起身來,沖著還在微瞇著眼睛看戲的黎元洪抱拳道:“正如覺生兄所言,如今漢口之局勢卻是等不得,我等已經犯下了一次過錯,如今卻不能再犯一次了!還請大都督裁決,允許由黃先生就任‘戰時軍事總指揮’,總長三鎮之軍事大權,北抗南下清軍!” 給黎元洪使了一個顏色,他便坐了下來,等待黎元洪開口了。 “這匹夫好打算,成心叫我得罪于人!不過,同盟會一向瞧我不起,若真叫他們一家獨大了,我這大都督之位早晚要被去掉,不成,這孫武我必要保他?!?/br> 這會議室內若論其政治經驗,黎元洪、湯化龍、譚人鳳三人必能坐穩三甲,黎元洪自然不必說了,他能在前任湖廣總督瑞澄跟湖北提督張彪的傾軋之中平步高升,無論、手段跟眼力都是一等一的,這屋內,他算是最早看出來孫武打算的人了,見他不給別人反應時間便要自己開口應下來,為他揭過這一話題。 兩人如今隱隱走近,何況他也不能容忍同盟會一家獨大,便起了助他一臂之力的心思。 只見他站起了身來,說道:“各位所說在理、堯卿的提議也很對,戰事不等人,如各位沒有意見,我便正式任命克強兄為‘戰時軍事總司令’,節制我三鎮之軍事大權!” 居正得了譚人鳳的暗示,也品出了這里面的味道了,當下便要站起來反斥。 不過,任他們計較有多高深,卻一直忽略了一個人的看法,不錯,正是處于事件中心的關鍵人物——黃興、黃克強! 甚少有人知道,這位同盟會里僅次孫文的任務,卻不喜歡出席同盟會的會議,他性子最是直爽、看不慣會上為了一丁點的小事便要磨皮許久。這兩年同盟會的‘東京、南洋’會費之爭后,此公愈發不習慣參加這樣在他看來純屬磨皮的會議了。 或許在他心中,與其在這里耽誤時間,還不如盡快趕赴漢口前線考察局勢方為正理! 當下便先了居正一步,站起來道:“各位…各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感謝各位對于黃某的厚愛,在座的各位都是武昌首義之功臣,能否允許黃某說一句話!” 他這一站起來,居正等知道他秉性的便心中暗道不好了,不過此公在同盟會內的威望甚重,居正見他已經表明了要開口,也不好在眾人面前擋他,只好任由他開了口。 “黃先生,您說吧…我等聽著呢!” 黃興笑笑擺了擺手,他揚起的是自己的右手,如今卻只剩下三指了。蓋因其中兩指都在黃花崗起義中失了去。不少人看到他手上缺失的傷口,當下俱是面上一肅,對待這位中華革命的先驅,他們給予了足夠的尊敬。 “各位,其實孫部長跟大都督所說不錯,黃某此次趕赴武昌,乃是因為這里是天下、是我中華如今對抗滿清韃子的頭岸,是我天下革命者所寄托希望之地方。黃某愚鈍,對于領兵打仗略懂一二,但是對于處理政務卻是多有不明之處,倒是各位厚愛,許我繼續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正如幾位所說,如今漢口形勢危急,戰況不等人、韃子朝廷的南下大軍也不會坐等我等爭吵完了,方才有所行動。所以,黃某真心希望各位能夠精誠所至、同心協力,我們肩負著背后四萬萬同胞之期望,斷不能讓三鎮、讓革命之希望毀在了韃子手中!所以,黃某愿意立刻便就任這‘戰時軍事總司令’的職務,并懇請各位恕黃某多有得罪之處,許我立刻趕赴漢口前線!” 他雙目不曾有一點雜質,朗朗之聲中有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正氣,一時之間會議室內大多數人都被他的氣勢所染,說不出話來了。 “諸位還是按照克強兄所言的做吧,他這人最是倔強、聽不得勸了!” 一旁的宋教仁苦笑了一聲,出聲勸住了還要開口的居正。 居正、譚人鳳兩人面皮一陣抽動,尤其是居正、眼睛掃過面無表情的孫武身上時,面露一絲不甘之色,沒想到準備了這么久,還是沒能將孫武從軍務部長的位子上趕下來。 “算了,日后再做圖謀便是了,至少目的之一已經達成了,克強接管了三鎮民軍指揮權!” 還是譚人鳳最先回過了神來,眉頭微微一皺,便示意居正暫且揭過這個話題吧。 第三卷 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第二百一十七章 塵埃落定 黃興的‘戰時軍事總司令’很快便在全員贊同的情況下通過了,自始而終,孫武都沒再多說過一句話,就好似他本人不存在一般。 直到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的冷靜了下來之后,他方才不急不慢的開了口,在居正之前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