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聽到攝政王相招,洪承疇等人不敢怠慢,很快來到攝政王府。 “奴才(下官)參見攝政王?!?/br> 自稱奴才的是寧完我和范文程兩人,稱下官的是洪承疇和馮銓兩人,寧完我,范文程投靠的早,又是破落秀才出身,不用在意臉面,反而為能自稱奴才沾沾自喜,馮銓是在滿清進入北京才投靠,雖然賦閑在家,卻曾任大學士,對于奴才的稱呼還有一點不適應,洪承疇自視甚高,他身上至今還穿著大明的衣冠,自然不會自降身份稱奴才。 對于各人的稱呼,多爾袞也不在意,此時他還沒有下令剃發易服,投降的官員太多,清廷一時準備不了那么多衣服,許多人的官服都是用原來的衣服稍改一下就接著穿,洪承疇倒也不算特例。 “諸位勸本王早日一統中原,本王知道諸位的一番苦心,本王也照做了,只是眼下我兩路大軍皆受挫,必須作出調整先攻一路,諸位以為該如何調整?” 懷慶大敗,多鐸受阻這兩條消息這些人自然早已得知,聽到多爾袞要調整策略也毫不意外,懷慶大敗損失了兩萬多人,雖然這兩萬人除了一千多八旗兵馬外,全是新投的雜兵,損失還不如孔有德大,只是這卻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眼下大清借著擊敗李自成的東風入關,以前和大明交戰又是屢戰屢勝,正是如日中天之時,若是多敗上幾次,即使是沒有傷筋動骨,對于清軍的聲譽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只是這個問題誰也不好回答,清軍消滅了李自成最精銳的部隊,又將李自成從北京趕了出去,讓李自成從有望定鼎天下重新變成了一個地方勢力,可以說雙方仇深似海,而南明對于大清的善意也毫不領情,不但稱大清為蠻夷,南明皇帝還親自發出驅除韃子的號召,讓本來有志于投降大清的士紳重新變得觀望起來。 兩邊對大清的這種態度,顯然不是滿人想打誰就打誰,你不打他,他不一定不打你,若是說錯了追究起來,誰也吃罪不起,一時之間冷了場,誰也不想先說。 多爾袞知道這些人的顧慮,笑道:“各位不必擔心,不管對錯,本王都不會怪罪?!?/br> 寧完我清了清嗓子:“稟攝政王,奴才以為,當先滅李自成,偽明不足懼?!?/br> “哦,怎么講?”多爾袞大感興趣,寧完我的方略正和多爾袞以前的想法相同,只是一時不能決定。 見到攝政王感興趣,寧完我精神一振:“回攝政王,偽明自從建朝以來,內亂不止,先有史可法被馬士英驅逐出朝,又有高弘圖、劉宗周等東林黨辭官,文官如此,武將也不遜多讓,劉良佐,劉澤清被殺,其部紛紛叛亂,左良玉更是高舉清君側的大旗,從武昌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若不是偽明還有運氣,左良玉死的太早,此刻偽明已經換了皇帝,如今這些叛亂雖然已經平定,可是偽明的兵力也大大削弱,從一百余萬到如今的五十余萬,故奴才以為,偽明對我朝暫無威脅,反觀李自成,雖然一路敗退,可是兵力依然有數十萬眾,而且流寇最善裹脅民眾,若是讓李自成喘過氣了,再次裹脅百萬大軍易非難事?!?/br> 寧完我的話聽得多爾袞連連點頭,范文程、馮銓等人也若有所思,只有洪承疇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笑意,恰好被多爾袞捕捉道:“洪大人不知有什么意見?” “回攝政王,下官的意見恰好與寧大人相反?!?/br> “哦,那洪大人也說說自己的意見?!?/br> “稟攝政王,下官以為應當先伐偽明而后剿流寇,有以下幾點理由,第一,地理遠近來講,流寇遠在陜西,而偽明的軍隊已占山東,離京城不過數百里,自然應當舍遠求近,先伐偽明?!?/br> “嗯?!倍酄栃桙c了點頭,他就是考慮到明軍就在山東,才難予抉擇。 “第二,從財力來講,江南賦稅充足,陜西連年大旱,早已殘破;如果先伐明,大清可以取得江南財賦之地,若是先伐流寇,大清不但無法從中收取賦稅自用,還有背上一個包袱,此為智者所不取?!?/br> “第三,流寇雖然有數十萬大軍,但以陜西之地,早已無法養軍,過一日流寇就弱一分,故我軍暫時不用急著與流寇交鋒。反觀偽明,寧大人剛才說偽明內亂不休,倒也不錯,只是卻忽略了一點,無論是劉良佐,劉澤清還是左良玉,三人都是割據一方的軍鎮,向來跋扈,偽明將他們一一鏟除,表面實力雖然受損,卻去掉了內憂,眼下內,朝中馬士英獨掌大權,無東林黨人制肘,外軍鎮已經清除,下官聽說偽明皇帝親自下令招募了五萬新軍,以江南的財力,若是等這五萬新軍訓練完成,偽明的實力馬上會大大加強,故我大清不能坐等失去良機?!?/br> “第四,我大清雖然對偽明不承認,只是大部分中原百姓當中,偽明是大明正朔,一日不將偽明剿滅,中原的人心就會一日不服。而李自成雖然占據了北京,只是時日太短,又因為追贓助餉,大失人心,他們依然是流寇,即使暫時容著他們,也不會得到百姓士紳支持?!?/br> “第五若大清先伐流寇,偽明必定會妄動,若是先伐偽明,若大清能暫時對流寇讓步,臣有把握將流寇引向偽明,到時造成兩家同伐偽明的局面?!焙槌挟犆空f一條就頓了一下,竟然一下說出五條理由。 聽到前面四條,多爾袞已經大為心動,聽到第五條時,多爾袞差點興奮的從位置上跳起來:“洪大人所說當真有把握?” “攝政王放心,流寇目光短淺,見小利舍大義,又善欺弱怕硬,眼下對我軍發起反擊,實仍我軍逼迫太甚之故,若我軍讓出河南,不需我軍挑撥,說不定流寇就會和偽明主動交戰,以河南殘破之地,即使偽明愿意相讓,依然不足供養流寇數十萬大軍,為了糧食,流寇只有南下湖廣一途?!?/br> 洪承疇在松錦之戰前,一直與農民軍交手,自然深知農民軍的根底,他的話可信度極高。多爾袞聽得大喜,先前的愁容一掃而空:“洪學士真仍孔明之才?!?/br> 滿清上下喜聽三國,常常喜歡拿自己或朝中人物與三國人物比較,甚至癡迷到現實與三國混淆的地步,據野史記載,康熙時,皇帝憐憫一名侍衛跟在自己身邊多年,有意對其封賞,將他封到荊州將軍,左右都來道賀,那名侍衛卻愁眉苦臉,人問之,侍衛卻道:“吾此番死矣,荊州仍關瑪琺(爺爺)死地,吾去荊州,豈不被東吳所滅?” 由此也可知,滿人對三國演義癡迷到何種地步,據說許多滿人兵法都是學自三國,多爾袞也不例外,直接拿洪承疇與諸葛亮相比。 “不敢,不敢,攝政王謬贊了?!焙槌挟犨B忙謙讓,寧完我雖然不服氣,但他只是一個破落秀才出身,若是放在大明,根本是一名毫不起眼的角色,雖然經過這么多年的鍛煉長進不少,只是比起洪承疇來格局還是太小,也找不到理由反駁,只能默然不語。 在洪承疇的勸說下,歷史轉了一個彎,原本在懷慶之戰后,多爾袞馬上下令多鐸轉道河南對李自成夾攻,可是此時多鐸非但沒有轉向,舒克薩哈、阿濟格、吳三桂等人也向山東方向撲來,清軍更是派出使者與李自成聯系,想以河南換取兩軍的和平相處,最好讓李自成也加入到攻擊南明當中來。 這一切,南明朝廷暫時還無法知曉,清軍南下的消息雖然傳出,只是有山東作為屏障,朝中上下無人驚慌,反正清軍離得還遠,山東傳來斬首一千多具后,整個南方反而一片歡騰,雖然從戰損比來說,明軍并沒有取得勝利,可是朝中上下依然把他當成一次大勝看待,大明軍隊對陣韃子,只要斬首一百具就算了不得的大勝了,更不要說斬首一千多具。 王福雖然可惜沒有全殲孔有德,對于黃得功敢于主動出擊還是非常欣賞,把這次伏擊戰當成大捷來辦也末嘗不可,至少可以提升一下軍隊士氣,只是看到田雄,馬得功兩人因為貽誤戰機被黃得功重打了五十棍時,不知為什么,心中突然格登了一下,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覺。 他腦中騰得記起了歷史上黃得功死后,自己正是被田雄,馬得功兩人獻給了清軍,不由懊惱的拍了拍腦袋,自己為何沒有早一點想起來。 “怎么辦?”王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會兒想現在大明不是全無希望,田雄,馬得功兩人末必會投清軍,一會兒又想,若是兩人因為懷恨當真投降了清軍又怎么辦,山東丟了尚不可惜,若是黃得功和數萬精銳就此葬送,自己才連哭都沒地方哭。 “下旨告訴黃得功,讓他防備這兩人,不妥,不妥,自己在京城,又怎么知道這兩人會投清軍,何況這一切只得自己猜測。將兩人調離山東,這也不妥,黃得功恐怕會誤會自己對他起了猜忌之心,大敵當前,如何能自亂陣腳?不如直接命令黃得功退守南直隸,只是對士氣影響太大……” 王福連想了幾個辦法都被自己否決掉,偏偏此事又不能找人商議,算了,還是派駐軍法官吧,若是田,馬兩人有異動,直接讓軍法官將其拿下,也省得自己擔心,這雖然可能讓黃得功不滿,可是也顧不得那么多了。王福腦中馬上閃過一個人:“來人,傳楊林?!?/br> “是,奴婢遵旨?!币幻麅仁虘?。 ……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建奴兮覓個封侯?!?/br> 城外校場上,一陣燎亮的歌聲傳來,中間還夾雜著無數的喊殺聲,不時還有槍炮的聲音響起,隔著老遠就能聽到。 由于羽林衛一下子擴充到五萬人,皇宮外的廣場已經容納不下了,王福命人又在城外建了一個大校場,這個大校場因為要試射火炮,占地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廣闊,傳旨的太監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正在訓練的楊林。 “皇上召見我?”楊林不敢相信的問道,他護送田成購買東西回來后,王福讓他和部下都脫離京營加入羽林衛,羽林衛待遇是京營的三倍,楊林當然愿意,只是相比沒完沒了的訓練,楊林還是時刻想上陣撕殺。 “楊大人,快走吧,不要讓皇上等急了?!?/br> “是,是,末將馬上就去?!?/br> 半個時辰后,楊林來到了內殿:“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吧,這次朕讓你去山東,有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你,不知你能不能完成?” “去山東?!睏盍竹R上回應過來,心中大喜:“皇上盡管吩咐,微臣赴湯蹈火,粉骨碎身也在所不辭?!?/br>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九十章 應城風云(3) “行了,老鬼。事情大家都已經挑明了,合作吧……” 四爺小飲了一口茶,眼睛微瞇著,“要不然咱們可都要……見不到明早的太陽!” 鬼頭六點了點頭,沒有說話。要說這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民不與官斗,更不可能跟手握重兵的督軍、將軍之流爭斗了。不過,鬼頭六這也是沒有辦法了,他早就眼紅面前這位手上的鹽井了,可惜縣內除了掌握在官府上手的多數之外,其余大部都落到了他的手中。剩下的都是些一年也出不了幾擔鹽的貧礦了。 官府手上的他雖然眼紅、動心,卻也知道每年官鹽有朝廷定的份子,平時他是眼紅都弄不來的。不過,這要一亂起來可就不一定了。 昨天一晚上他趁亂吞下了九處礦井,本來還能再多一些的,不過奈何已經控制了城內形勢的三營果斷的命令新軍炮擊膽敢趁亂生事的青皮、會眾,令他一時不查之間手下弟兄死傷慘重。 聽到他終于開口同意了合作,鬼頭六原本把玩著拇指上血玉扳指的手兒也是一停。 “不過,老鬼。叫你的人都上去吧,要說這新軍還是有些本事的!” “哼,你手下幾百人都沒拿下人家幾十人守著的城防營,能沒本事嗎?” 聽他諷刺,那四爺也只是低頭不語,卻是沒有理會。 “老鬼,杜家那邊你派人過去知會一聲了沒?” 能讓這能耐通天的四爺在意的杜家當然不簡單了,一聽到這兩個字,那鬼頭六臉上閃過一絲不耐:“你尤老四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應城誰不知道我跟那個老東西不對付,何況人家跟咱們不是一路人,去不去還是一樣!還不如去找老土坯來的更現實一點呢!” 他們口中的杜家也不是一般人家,尤其是杜家老爺——杜南一,那可是當年漢口第一個為英吉利洋行服務的大買辦——杜南一,別說這應城地界了,就是省內多少都要給他幾分面子,別看他二人手下都能隨意組織千數人,但是手上私下藏著的武器還不如人家一家多呢,杜家在這應城從三十多年前就是有名的大地主,如今的杜合集圈養的家丁就不在八百之下,而且還人手一把進口的全鋼好槍! 任他二人如何能耐,多少都要賣他杜家一點面子。 杜南一,祖籍安徽淮北,祖上六代出了1位進士4個舉人兩個秀才,在當地經營個頗有些名氣的私塾,算是一個標準的書香門第吧。從他的字中便能看出父母對他的期待了。博者,多、廣、大也;豪者杰出之人也,太平天國時為躲避發匪之亂而從安徽一路西逃,最后來到了這應城附近安了家。若不是后來甲午之亂后,滿清朝廷將巨額的賠償分擔落在了各省民眾的身上,再加上在這應城地界上隱隱受到當地人的排擠的杜家終于經營不下去了,索性由他已經過世的大哥帶著他跟兩個弟弟一同來想要南下去上海灘混當口飯吃,卻不想路上遭了水匪,結果本該順水而下的大船卻被水匪劫持到漢口附近時才被清兵水軍擊潰,獲救了之后杜家兄弟卻因為被搶光了盤纏,只得停留在了漢口! 要說這杜南一還真是塊好料子,他出身敵視西學的封建文人家庭,卻在來到漢口不久后,在英格蘭洋行工作時自學學會了不少的英文,為了方便與國人的交流,那洋行的總經理便慷慨的雇傭了能夠與他交流的杜南一,令他一躍成為了英格蘭洋行的一名翻譯。 這日子一過就是十幾年的時間,經過了十幾年的打拼之后,加上杜南一也的確是個妙人,他能根據自己自那洋行里得到的消息提前做好布局,然后再借著弟弟的手,將洋行急需或者急于出手的東西或高價或低價的買進賣出,轉手間這些年來已經賺進了不下數十萬銀元,更有人稱其所賺銀子當在百萬之數,是當時漢口的一號人物! 當然了,他的財力跟混跡上海灘和天津那邊的真正大買辦席家、沈家、王家等根本沒有可比性。 只是這兩位不知道的是,當他們談到杜合集的那位爺的時候,他們口中的那位杜家老太爺也正在為家中的小輩指點迷津呢! “你們問我為什么不跟兩個老鬼一起?” 杜家四代當堂之上,一須發皆白卻神色爽朗、面色紅潤的老者手上握著一尊上品的紫砂小壺,旁邊自有下人搖晃著蒲扇為他去熱,老者眼睛微閉著頭靠在正堂大座之上,口中微微哼了一句就繼續閉眼神游去了,叫旁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爹,為什么不讓我帶人過去呢!” 大堂之上,一個面色黝黑的中年漢子神色有些不耐的發問著,這他們杜家自老太爺辭了英吉利洋行的買辦位子之后,這幾年雖然也置了許多田產,不過家道比起早些年老太爺還在漢口的時候差了不止一籌,這叫杜家的一幫心高氣傲的年輕子弟如何能夠接受。 不過老太爺還未開口,就有與他面色有幾分相似,不過身上書生氣卻更重一些的中年人站了起來,訓斥他道。 “年成,坐下。怎么跟爹說話的,快坐下!” “大哥,怎么你也!真是,一個個都傻了嗎?這么好的機會,都叫那幫四川佬跟那死老鬼搶走了!” 黝黑大漢想不明白,當下氣得面色發紫,不過這屋內一眾都知道他是個混人,倒是沒人與他較真。 “呵呵,你這混小子,多動動腦子吧!” 良久,聽那縣城方向隆隆的炮聲一直沒有斷下來過。那杜家老太爺似乎終于拿定了主意一般,口中對那黑大漢輕斥了一句,方才將手中的紫砂小壺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你呀,也學學你大哥多動動腦子,我老了,怕是沒幾年活頭了,日后杜家這么大的產業還都要靠你們這些小字輩打拼呢!” 他搖了搖頭,面上難掩失望的神色。 對于鬼頭六,不僅是他、一樣出身于書香門第的四爺同樣瞧不起他口中的那個馬賊出身的老財主,他太貪婪了、手段也太惡毒了。 “咱們這位四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官督礦井他要一半,他也真敢夸下???,也不怕吞下后傷了胃。你們兩兄弟我可跟你們說清楚了,小礦井你隨便吞,哪怕跟彭水社甚至老鬼對上了也沒關系。但是官鹽一個也別碰,否則別怪我交代了。湖北一旦亂起來,朝廷勢必要有動作,到時候盯著這里的眼睛會有很多……而且,兩個老狐貍也太高看自己了,就他們還想跟新軍出身的亂軍斗,誰給他們吃的熊心豹子膽,都混了嗎?” 老太爺端起茶杯,淡飲了一口,“鬼頭六這老東西這次可是掏了家底了,尤老四城南那邊的那處宅子動靜鬧得有點大,據說集合一千多號袍哥,不過,他們也就只能欺負欺負過往的商號,想跟擁有大炮、機關槍的新軍動手,有他們好看的!老三家的牙子今天上午不是才從漢川回來嗎?一個個都沒聽清楚嗎?” “哼~~” 那黑壯漢嗤笑一聲,“三叔家的小鬼怕是嚇瘋了吧,數十門火炮轟城,新軍入川的時候我可是剛巧在武昌的,那個時候怎么沒看到多少火炮,就連機關炮也只有一些。他還真敢吹了……” “你這小混蛋還說呢,老三家的牙子我看著長大的,什么時候說過一句謊話。就算是他自己說了謊,那為什么一同回來的其他人都這么說?你趙六叔跟了我多少年了,什么時候出過慌亂,刀口舔血的日子他過的比你可多得多了,連他就面色蒼白的點頭,難道還有假嗎?我看那,這應城以后是姓‘朝廷’還是歸軍政府還說不定呢,都給我放老實一點了,最近別給我鬧事!” 老太爺真是氣憤了,手嘭得一聲輕響,將剛剛旁邊小廝給填滿了水的紫砂小壺又放在了旁邊。 那黑漢子的臉上閃過一絲不以為然,先不說老三家的孩子是不是吹了牛,就是又如何,他手上有八百武裝家丁,哪里輪到他一個小小的亂軍在這里跳動。 國人無論何時,地域觀念永遠高于國家跟民族觀念,杜南一也不例外,要不是人老思定、加上擔心這舉義真要是成功了之后被革命黨秋后算賬,他會不會加入尤老四跟鬼頭六的行列中還是個位置數! “都下去吧,把我的安排吩咐下去,都記住了,最近都別給我鬧事……” “是……” 第二卷 血戰中原 第85章 試槍 “很好,朕要你去山東靖國公手下任軍法官,明天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山東” “軍法官?!睏盍执袅舜?,他當然聽說過軍法官,作為一名武將,知道軍法官的職責后,絕沒有誰會去喜歡軍法官的道理,畢竟那是用來對付自己人的,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卻要做軍法官。 “怎么,有問題嗎?” “沒有?!笨v使心中不愿,楊林也沒有勇氣當面拒絕,他想通了,軍法官就軍法官罷,反正只要到了戰場,軍法官也可以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