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禮物,什么禮物,朕倒是要看看?!蓖醺PΦ?。 老工匠快步走到一個木架子前,仿佛手腳一下子麻利了許多,從木架中間掏出一支用布層層包裹著的長形東西,任誰都看得出老工匠對這件東西很是重視,包裹的布一層層解開,從中露出一支火槍來。 幾名侍衛大吃一驚,連忙檢查了一下,見到火槍上沒有裝火繩彈藥才放下心,將這支火槍送到皇帝身邊。 一支火槍,原來這老工匠也有收藏槍支的愛好,王福將槍接過,馬上就感到了這支槍不對,他找不到槍上夾持火繩的彎鉤,板機上卻連著一根撞針,這……這是燧發槍? “這是誰做的?”王福有點急切的問道,他雖然還不能肯定這就是燧發槍,但已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回皇上,這是一位姓畢的大匠所制,已經制成了十年,只是一直沒有得到軍器局大人們的重視?!?/br> “姓畢的大匠,他在哪里,快,把他找來,朕要見他?!?/br> “回皇上,畢大匠已經去世五年了,他生前與小民交好,這支槍才由小民保管?!?/br> “去世了?!蓖醺D樕先沁z憾的表情:“這可是燧發槍?” 老工匠搖了搖頭,正當王福心中一沉時,老工匠道:“這支槍制出來還沒有取名字,燧發、燧發,皇上,這個名字取得好,小民就將它取名燧發槍吧?!?/br> 宋應星也看出這支火槍和前面的不同,問道:“這槍比前面的好嗎?” “當然好,這槍不用火繩,里面裝有火石,只要裝好彈藥,扣動板機,鉛彈就能發出去……”老工匠滔滔不絕的介紹起這支火槍的好處來。 沒錯,這就是燧發槍啊,大明竟然十年前就有人發明出來,可惜了這十年的時光,如果自己有一支數萬裝備燧發槍的軍隊,還怕滿清個屁啊,直接將他們轟到深木老林去,王??粗娖骶执笫?,目光不善起來。 那名大使在軍器局待了多年,對于火槍多少也了解,聽到這支火槍好處如此多,又看到皇帝的眼神,哪還不明白,連忙跪了下來:“皇上恕罪,十年前微臣還沒有擔任軍器局大使?!毙闹袑瞎そ称瓶诖罅R,這個老東西,有了這樣的好東西在自己上任后也不拿出來,偏偏這時候才拿出,這不是明罷著找我的麻煩,只是看皇帝對老工匠的態度,他只能在腹中誹謗一下而已。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七十九章 發兵漢川 瞧見李漢臉上已經明白了過來,孫國安放下茶杯點頭,“是第八鎮,張彪余部顯然在出了我革命軍占領的武昌三鎮不久后便下了船,只是不知道他是如何跑到那漢川去了……” 李漢臉上一怔,眼神隱晦的看了李東來一眼,見到他微微點了點頭之后方才回過神來,不過臉上并無表現出來任何異色。 “哦?不知武昌那邊的意思……” 他借口詢問了一句,相比起孫國安等人,他的根基是在太薄了,就比如這情報,若不是孫國安前來知會一聲,至今他還被瞞在鼓里,李東來的情報司畢竟才剛組建,如今很難形成什么勢力,雖然無奈,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他為何昨日并沒有讓情報司在武昌城內留人的原因。 “不清楚……現如今黎宋卿被推上了軍政府大都督的位子上,不過他乃被俘之將,若不是吳帥一力相助,又言城內無有大威望之人坐鎮已安民心,那共進會跟會黨的那些江湖中人方才勉強同意。只是……內里的軍務之事他都不曾參與,自然說不上什么注意!” 他話說的十分隱晦,但是屋內局勢聰明人,哪里不明白這話里的意思。 “共進會的意思?” “共進會的意思是,我三鎮若論戰力,第一標當屬諸軍之冠,加上第一標曾與張彪多次交手,想必一出馬必定馬到功成,便提議由第一標前往漢川支援?!睂O國安強忍笑意,顯然他也知曉了昨夜李漢所做之事了。 李漢臉上表情無比淡然,仿佛那個十幾小時前命人自那楚望臺搬出三十五門重炮之人非是他一般,倒是令知曉了武昌那邊一群被氣得七竅生煙、連連罵娘的一幫革命軍大佬們丑態的他心中無比佩服,不過武昌那邊也沒有追究的意思,因為漢陽兵工廠因他之故提前落入了軍政府手中,此時已有滿載軍火的兩艘三千噸貨輪??吭诹宋洳a頭,其中就有數十門才剛褪去了炮衣的重炮補給,只是李漢以后再想從那革命軍政府獲得補給,已是難上加難了! 但,他會在乎嗎? “只是共進會的那幫人嗎?” 要說只有共進會,李漢絕不相信,不過雖然與他的計劃有些差異,但是無疑卻更加穩妥,因此他心中已有了主意,這活計,怎么也要爭取過來。 “當然不,”孫國安倒是十分佩服他的淡然,這樣的苦差事,若真落在了他的身上,沒準他會找遍借口推脫不去的,哪能像他這般平靜!“那些老江湖,還有吳帥,他們都有這個意思,李兄這次可有麻煩了!” 有衛兵提著水壺進來,李漢要了一杯熱茶,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什么,這時大帳簾門又被掀開,快步走進了一個臉上略顯稚氣的年輕士兵,只見他拿著一封電報走了進來,剛要開口說話卻被一旁的李東來用眼神止住了,便將手上的電報給了他,然后敬了一禮后邊退了出去。 “如此,李某多謝孫兄相告,東來,去庫房叫人提上百桿新槍給孫兄送去,來來來,孫兄,咱們以茶代酒,李某敬你一杯!” “是,先生!” 旁邊的李東來微微一愣,似乎想要開口說些什么,不過最終卻什么也沒說,敬了一禮便出了大帳前去安排,倒是那孫國安明顯臉上驚訝異常,連忙站起說道:“李老弟這是何意,我孫某人前來拜會,完全是覺得你這人可交,莫要如此,莫要如此,否則可真是羞煞了孫某了……日后還哪敢登門拜訪!” 當然,他心中想得是什么就不知道了,畢竟一百條新槍,在這亂世可沒有比槍更能保證自己權勢與地位的存在了! 李漢當然知道,不過他也是有心交好此人,因此倒也舍得! 見到李漢執意與他,那孫國安臉上又是欣喜還有幾分慚愧,以他這樣的出身,只要還是他掌握三十二標一天,這三十二標的補給就要難上一分,畢竟他乃清軍降將出身,背后的一群革命黨人多少對他要防備一些,不過他之所以聽到了些許風聲之后便前來相報,一是武昌那邊一旦做出了決定,估計最遲下午命令就會送到李漢面前,二是的確想要多交個朋友也免自己勢單力薄,三則也是打了點小心思,有心想要借他之手,清理掉三十二標之內跳動起來的某些人。 “孫兄客氣了,區區一百桿槍,倒是李某應該多謝指點,否則給人打了個措手不及,到時可就狼狽了……” “這……也罷,他日有用得上孫某的地方,定鼎力相助!干……” “干!” 兩人舉起手中茶杯以茶代酒干了一杯,待他親自為自己又倒了一杯茶水后,臉上方才顯露一絲愁容,開口說道:“這次卻要麻煩李老弟了!” 這孫國安畢竟混跡清末軍旅十數年,對于人情世故何其擅長,收了李漢的好處,他馬上的語氣變得親密了許多,他虛長李漢十余歲,張口便是改成老弟。 “請講!” “唉,某出身清軍編制,昨日投降革命軍也是因為起義新軍勢大,只是老哥我當時雖然心機不純,但是此時卻是真的心向革命了!可嘆那黨人咄咄相逼,我已讓出三十二標內的一營編制,未想他們還不滿足,昨夜我因老弟之故提前回營,結果剛巧撞破了一樁禍事……唉……” “怎講?” “有人盯上了老哥我的腦袋,昨夜我若再晚一些回去,興許才一出資議局,恐怕連性命都要丟了!” 他連聲嘆氣,雖然捉拿了一眾密議者,不過一番探究發現其中半數參與之人具是來自共進會,而他也不似李漢這般奇遇,更知曉未來百年大勢,便是捉住了他們也只能命人將其暫時關押起來,甚至連追查從者都不能,非是不敢,而是不能,因為一旦他若動了那些人,勢必如李漢一般,徹底得罪了此時已經占據了軍政府中大半權力的共進會,成了他們的眼中釘、rou中刺,以后少不了什么危險的事情都要沖鋒在前,面前的這位就是最好的證明! “共進會的暗殺團?” “是……” 李漢嘆了一口氣,不知道該同情他還是該感慨南方黨人這些年來的暗殺手段,說來也是,自1905年孫大炮組建了同盟會暗殺團以來,各第革命組織紛紛效仿,至今日折損與南方會黨手中的滿清官員已經不下百位,其中雖然多為地方官吏,也有不少如五大臣之流的朝廷重臣,甚至張之洞之類、還有滿清的宗貴王爺們也有不少險些遭了難,也難怪孫國安會心中惶恐了,昨天他還不是受到了一樣的待遇。 不得不說,這是個狂熱、躁動的年代,只因政見不合便出手暗殺,死于這無辜與黑暗的政治斗爭中不乏名人,比如至今還在上海忙碌,不過早已上了同盟會暗殺團名單前五位的某位光復會大佬,不就是因為他與孫大炮的政見不合,才遭了毒手嗎? “老哥我也知道這事有些麻煩,加上我之三十二標半部都已失去了控制。所以,我希望老弟你北上的時候,能夠幫我個忙……” 他見李漢不語,只能硬著頭皮開口道:“那漢川處張彪部人馬約有兩千之數,經過一天整編之后,勢必軍心大定、戰力得以恢復。老弟你雖然用兵如神,不過手上第一標先是幾番苦戰折損了不少人手,又要日夜兼程趕路,軍中士氣必然差上一些。何況一標此時人數不足千二,一旦交起手來,難免落入下風,所以,老哥我愿意派上一營兵馬隨行,約有五百之數,槍械備齊,助你一臂之力,你看如何?” 李漢這下已經徹底明白了他的意思了,心中頓時暗罵這廝要求有些過分,他雖然已經得罪了共進會,但是那也是別人也出手對付與他,此時正是革命最關鍵的時候,自然不會與那共進會鬧得太過不可開交,前番那般作為正是為了震懾共進會,因此哪里愿意接下這得罪人的差事。當下便要拒絕。 不過孫國安顯然看出來了,連忙追了一句,“這營內大半共進會中成員已被我控制了起來,老哥我不要求你解決了他們,只要將他們暫時帶出武昌三鎮,給我留出時間重新掌握三十二標!算老哥我求你了,李老弟!這一營雖然大多是新兵,但也基本入伍兩三年了,都是經過西式訓練的新軍那!” 四五百人?李漢心中一動,這么多的接受過西式訓練的新軍士兵,以后便是他擴軍,老兵帶新兵,也要簡單的多了! 只是,他雖然心動,但是還沒有給人白做的想法,考慮了一下其中自己的得失之后,發現自己根本得不到半天好處,就要拒絕! “這一營聽你指揮,永久!” “成交!” 正在這時,大帳門簾被人掀開,已經派人前去聯系三十二標提槍的李東來進來了,手里還拿著那封之前那個測繪學堂的學生兵帶過來的電報,將它遞給了李漢! 李漢接過掃了一眼,臉上頓時露出一絲諷刺笑意,“東來,去通知第一標所有編制退出防御線休整,現在漢口的所有防線將由三十二標跟即將到達的炮八標接管,第一標休整五個小時,五個小時之后咱們啟程,趕赴漢川!” “是,先生!” 第二卷 血戰中原 第74章 歸來 聽到此人當時不是軍器局大使,王福的目光和緩下來:“好了,既然如此,朕不怪罪就是,老人家,你獻火槍有功,朕賞銀一百兩,以后凡是有人對兵器制造作出貢獻,朕都有重賞?!?/br> 一百兩銀子與這支火槍的價值當然不可同日而言,只是對于老工匠,一百兩銀子已經不少了,足可以使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一下子變成衣食無憂起來,老工匠卻搖了搖頭:“皇上,這火槍并非小民所做,小民不要,畢大匠尚有后人在軍器局,小民斗膽,懇請皇上將此賞給畢家后人?!?/br> 所謂君有賜,不得辭,這位老工匠面對皇帝的賞銀卻敢外推,不但自己得不到好處還有風險,為的只是提攜以前的故人之子,王福自付若是自己肯定無法做到,笑呵呵的道:“都有賞,老人家也不必推遲,那畢家后人在哪里,把他傳來見朕吧?!?/br> “回皇上,畢工匠今天放假,不在軍器局?!避娖骶执笫惯B忙回道。 “那就算了,傳朕旨意,也一并賞銀百兩就是,老人家,這種火槍你可會做?” “會的,會的,當初畢大匠做成此槍時,小民曾給畢大匠打過下手?!崩瞎そ尺B忙回道。 “那好,從明天起……對了,老人家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小民賤名戴忠生?!?/br> “戴忠生,這名字好?!弊约号扇巳ふ疑谱骰鹌鞯慕洗骷?,沒想到這個戴家沒找到,倒是在軍器局找到一個能做燧發槍的戴忠生:“傳朕旨意,從明天起,戴忠生升任軍器局副使,負責燧發槍的制造,一切物資優先供應,戴愛卿,天下末靖,朝廷需要這款火槍,不是需要一支,而是數萬支,數十萬支,愛卿要抓緊時間,將這款火槍的制造傳授給更多的工匠,到時如果有可能,火繩槍將全部改成燧發槍?!?/br> 軍器局只有一名大使,兩名副使,副使雖然是從九品的官員,卻是管理著數萬名工匠,權利可以說非常大,王福一下子將老工匠簡撥到如此高位,軍器局的大小頭目眼睛都要直了,他們知道,自己從今以后頭上又要多一個上司。 “小民多謝皇上宏恩?!贝髦胰鞠胪七t,可是皇帝剛才言之鑿鑿,要在最短的時間制造出更多的燧發槍,沒有權利當然不行,只得應承了下來。 從軍器局回來,王福心懷大暢,自己還想田成到澳門能不能買到燧發槍,沒想到完全是舍近求遠,如今田成去了數月還沒有回來,早知如此,就不用耽擱數月時間,沒準現在已經生產出不少燧發槍。 對了,有了燧發槍,還需要紙殼子彈才對,有了紙殼子彈,無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所用,都能大大加快裝填速度,王福隨手在一張白紙下刷刷寫下數筆,字跡有點歪歪扭扭,不過,好在弘光原本的字就不怎么好,也沒人對皇帝的字詫異。 “來人?!蓖醺M鴳暥鴣淼膬仁?,交待道:“將這個傳給陳瑞,宋應星兩人?!?/br> “奴婢遵旨?!眱仁踢B忙將白紙收好,這張白紙圣旨不象圣旨,更象是一張便條,他匆忙間將白紙上的字瞧了一遍,心中暗自奇怪,這個紙殼子彈是什么東西?值得皇上特意派自己去傳,納悶不已。 內侍下去后,王??吭谝粡埍骋紊厦?,心中雖然覺得輕快,雙腿卻是火辣辣的痛,不禁感嘆騎馬看似瀟灑,其實并不是一件簡單之事。 數天之后,王福得到一個振奮的消息,田成終于從澳門購買軍火回來了,由于購買的東西太多,加上又招驀了不少葡萄牙人為雇傭軍,葡萄牙人專門派遣了數艘軍艦運送,目前已經到了上海的吳淞口,請求朝廷允許葡萄牙軍艦通過,將所購貨物送至南京。 與后清長江上盡是列強船只不同,這個時候,長江上還從來沒有過西洋船只通行的先例,他們的船只一到上海,就被大明吳淞口總兵黃蜚和副總兵吳志葵兩人攔下,雖然田成拿出了皇帝交給他南下購買各種軍火物質的旨意,指明船上所載都是皇上親自下令購買的貨物,兩人還是以番船不得進入長江為由,拒不放行。 王福當然知道葡萄牙人打的小算盤,他們之所以愿意派軍艦運送物質,恐怕更多的原因是想進入大明的腹心窺探一下虛實,最穩妥的方式當然就在上海御貨,再由朝廷的船隊將貨物運到南京。 只是這樣一來,勢必會耽擱不少時間,王福連一天也不愿耽擱,何況大明還沒有輪到要擔心葡萄牙人的地步了,王福馬上寫好圣旨,讓吳淞口總兵給予放行。 兩天后,南京外圍的江面上數艘大船徐徐駛來,這數艘大船外形明顯與大明的船只不同,不但高達數層樓,而且每艘大船上都露出數十門黑漆漆的炮口,沿途過往的船只見了,無不膽戰心驚的避開到一旁。 船上人影晃動,雖然里面有不少大明軍士,但眼尖的人還是可以看到不少碧眼高鼻,頭發卷曲,長滿粗毛的,身材高大的人影夾雜在其中。 雖然每艘船上都有大明軍士監視,這些葡萄牙人不敢太過份,行船也一直規規矩矩,但看到周邊的船只紛紛走避時,許多葡萄牙還是紛紛吹起口哨來,讓隨行的楊林大為氣悶。 楊林是京營中的一個異數,作為禁軍,他們的待遇比地方和藩鎮的軍隊要好一些,可是相應的,也沒有地方上的油水,反正餓不死,也撐不著,數萬京營,大多是混吃等死過日子,只有楊林一人認認真真的練兵,也不吃空餉,為人擔當任事,深得部下的信任。 楊林如此做,自然有自己的追求,他渴望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沒想到機遇很快來臨,皇帝視察了軍營,他一下子脫穎而出,只是皇帝交給他的第一件任務卻讓他感到怏怏不樂,竟然是跟隨一名內侍跑到數千里遠的地方向佛郎機人買東西。 第二卷 虎踞鄂中 第八十章 漢江之上 漢江又稱漢水,古代也稱沔水,發源于陜西省西南部漢中市寧強縣北的米倉山,東南流經陜西漢中、安康;湖北西部和中部,進入鄂西后北過十堰流入丹江口后繼續向東南流,過襄陽、宜城、鐘祥、沙洋、天門、仙桃、漢川等縣市,在武昌口匯入長江。全徑長1770余千米,流域面積17.81萬平方千米,位居長江水系各流域之首。 紅日已經完全沒入西方,九艘高懸德意志帝國國旗的千噸貨船排列行駛在那漢江之上,在那平靜的江面之上破浪行駛,由于其中四艘皆是架有艦炮的武裝商船,加上又是懸掛洋人國旗,所到之處便是有那江匪、水鬼之流覬覦,也只能眼饞著目送幾艘吃水甚深的貨船遠去。雖然悲哀卻不得不承認,這個年代,在這片遠東大地之上,便是它的主人們,也絲毫不敢去招惹那些外來的洋人! “角度修正12°,炮彈退去。宣布危險解除,重復,宣布危險解除!” 立于其中一艘一千五百噸級的武裝商船梅爾先生號上指揮的是一位高大、健碩的中年白人,正指揮著船上的德國水手以及一部分前來幫忙的奧匈帝國水手退掉艦炮內的炮彈,因為是改裝的武裝商船,安全性難免要比軍艦差上幾籌,瞧見那船隊周圍游蕩、覬覦的幾艘明顯不懷好意的小船退去之后,他也宣布船隊的危險解除! 他是這艘武裝商船—梅爾先生號的船長,也是暫時代理這支運輸船隊的指揮,便是李漢也在卡爾好心的提醒之下選擇了不做聲,從漢口至漢川的全程全都交給他打理! 李漢立于船頭有些好奇的看著他,至今他還不知道面前這位白人先生的名字,船上的水手交談用的是德語,他雖然勉強能聽懂幾句,不過若要交流卻是遠遠未達到那個水平,所以只知道卡爾稱呼他為‘布施坦少?!?,看樣子,也是軍人出身。 不過這位布施坦少??瓷先s不太待見他們,漢川雖然位于漢江口地帶,可行駛的船只噸位稍大一些,不過洋行的幾艘數千噸級的貨船顯然是進不來的。雖然不曉得卡爾是如何說服德租界的領事幫忙支援了幾艘千噸貨輪支援,畢竟對于革命新軍,德國領事跟英、法、俄三國一樣敵視,聽說武昌軍政府那邊已經被叨擾了好幾次了,不過人家顯然瞧不上他這位一標標統,因此他擔心的有人前來尋茬挑事的擔憂卻是沒有發生。 李漢對這位卡爾口中稱贊曾經得到過德皇威廉二世接見過的布施坦少校十分感興趣,因為據說他乃是海軍世家出身,卻在軍校畢業之后加入了德國陸軍,后來不知因何原因到了南非,曾經幫助布爾人訓練過炮兵跟游擊隊,只不過他也在那場號稱幾乎拖垮了大英帝國的布爾戰役中被俘,不過德國方面卻自稱其早就退役離開了陸軍,是以雇傭兵身份為布爾人服務,與德國無關。后來雖然在戰爭結束之后被引渡回國,不過,在國內待了半年之后,他便帶著幾個同樣被俘的德國軍官,來到了遠東,幾年之后就混上了某家德國洋行的武裝商船的指揮了! “又是一個被那骯臟政治犧牲掉的可憐人!” 李漢嘆了一口氣,知曉國際大勢的他腦中僅僅一陣思索,便明白了內里的骯臟、齷齪了,看他的眼神也隱隱多了幾分同情,他們都是一類人。比起這個年代的‘日不落帝國’、德國雖然野心勃勃的妄想取代,但是真要應對起來,那個幾乎占據了半個地球,潛力數倍甚至十數倍于自己的國家,德皇雖然狂妄,卻也明白德國遠遠未準備好,他們只能通過犧牲一個或幾個人來獲取時間,一段令國家能夠盡快追趕上那個龐大日不落帝國的發展時間! “東來,還有多久?” 聽到背后有腳步聲,發現被他支去詢問時間的還要多久才能抵達漢川的李東來已經回來了,李漢頭也沒回的問了一句?!八臓I情況如何?那些人還老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