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去吧…別管我…” 知曉自己剛剛四名狙擊革命軍進來,相比已經將那革命軍得罪了夠嗆,心里已存死志的他也做好了打算,若是能以自己一命獲得手下弟兄安危,也算將功補過了,畢竟若是之前他沒有一怒之下斷去了投誠的念頭,想必日后這革命軍若是成了氣候,手下一干有功之臣多少能夠混個豐厚待遇…現如今卻給他斷了前程… “嘭”的一聲跪在了地上,已經被捆綁上了的吳兆麟呆呆的抬起頭望著那血火中居然印出了幾分黎明之色的天空,口中喃喃自語:“天……亮了……要…亮了…”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七章 吳兆麟 “勝利了……勝利了……” “勝利了……勝利了……” 軍械所之內燈火通明、熱鬧喧天,自從那吳兆麟下了命令投降之后,那原本守衛軍械所的一隊八營士兵立刻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選了兩位善言之人分別同那被阻了半天的熊秉坤等人跟已經殺到他們屁股后面的李漢跟鐵一營道了投降,然后前面帶路引了一群已經放下了武器的士兵前來投降。 收編了一眾的武器之后,那熊秉坤到底是個人物,雖然之前的交戰中他愛玲的一隊沖鋒在前的士兵死傷慘重,再加上其他各隊心里也難免有些怨氣,不過考慮到局勢不穩,之后難免還要接受戰俘,此時若是順了大家伙的意見‘交代’了這群降兵,這人多口雜的,難免會有走漏風聲之人,到時候可就沒人再敢投降與他們革命軍了! 因此他才強人怒氣,臉上換上了一副微笑的表情接受了一隊人的投降,并且還特別留下了那吩咐人綁上了自己手臂跪在那里等死的吳兆麟,好言相勸不說,口中的拉攏味道十分明顯。 沒辦法,又是一番損兵折將之后,熊秉坤等人算是明白了,他們畢竟都只是些趁亂得了勢的小人物,論起槍術別說李漢了、就是他們手下的士兵都有好多強于他們;而說起行軍打仗之道,鼓舞人氣他們才剛見識了一番,這現在的一個不成氣候的陣地攻堅便令人數數倍于敵的他們連連損兵折將、狼狽不堪。 ‘起義革命新軍需要一位合格的指揮官!’ 不知不覺之間,心中還沒有多少計較,反而一心都只為那革命勝利的一群人心中已是統一了思想,決定找一位懂得行武指揮之道的能人強將,也好指揮這城中各營四散而來的起義新軍士兵。 目前熊秉坤幾人所知曉的擁有這方面能耐的只有兩個半,排在首位的自然是在那二十九標內素有威名的蔡濟民,不過他跟二十九標隨后便要進攻督署,一時半會的估計也走不開,而這才不過一會兒的功夫,就有數百士兵自那城中各處蜂擁了過來,其后還有不少正在趕來。雖說讓大家伙兒瞧見了革命成功的希望,不過隨著起義的士兵越來越多,這軍械所之內也變得噪雜、混亂了起來! 等他顯然不太現實了,于是熊秉坤等人便注意上了那被俘的八營左隊官—吳兆麟。坦白的說,雖然后面還有半個——也就是李漢。不過雖然聽聞他曾經于國外學習過,但是畢竟熊秉坤等人也不過才剛認識與他,并不知道這其中的真假,倒不是不相信與他,而是這事有關起義的成敗得否,當然需要小心一番了! 是故雖然身邊還有他在,不過熊秉坤等人反而更加相信這位相熟的新軍軍官,尤其是其一行人剛剛在他手中吃了個大虧,雖然心中怒氣未消,不過卻也是服氣異常,這也是為什么俘獲了那吳兆麟之后,熊秉坤等立刻便命人為其松了綁,并囑咐手下好生待他,不得怠慢了其。 其中便是打上了將他拉入革命陣營的心思。 “來來來李兄,又要感謝李兄一次了!我等之前受阻于城門口,若不是李兄大才,不嫌麻煩地將那營地中閑置的幾門火炮推來,現在我等還未能攻破這城防高筑的楚望臺軍械所呢!” 瞧見那營地內雖然噪雜,不過卻也有一處不同的地方,正是那李漢收編的鐵一營士兵,之前瞧見了那城中守軍派來的降兵之后,他便吩咐士兵問了一位熟悉這軍械所內各處倉庫補給的軍官,同那熊秉坤等人見了一面之后便快速的去了一處倉庫搬了二十挺機槍出來跟四門同樣是60mm的速射小炮,然后又給士兵們補給了一些彈藥,又搬了五箱炮彈,方才來到這北門附近的空閑地帶暫且駐扎了起來,不過卻也命令士兵們繼續持槍警戒,不得放松警惕。 熊秉坤帶上兩個近衛過來的時候,他正在給已經初步信服與他的一營士兵們分析之前攻城的成敗經驗。說來也是他幸運,之前熊秉坤等先走了之后,打掃戰場的一位士兵前來報告詢問營中的四門還未來得及搬進軍火庫內的火炮該如何處理。 當下李漢帶人過去瞧了一眼,見到乃是方便移動的小炮,又詢問隊中可有炮兵見到有人應了之后,方才命人帶上了,連帶的還帶了兩箱炮彈一起搬來,卻沒想到等他們趕到那北門處時,就發現了地上躺著的幾具尸體,看那手臂之上包裹的紅布帶,顯然犧牲的都是革命新軍。詢問了其中的一個傷員之后,才知道那城頭上還架設了兩門機槍炮。這才有了之前的那般一人未傷就拿下了北門的壯舉。 也因為他的這番作為,手下那一營士兵雖然還未完全收心,不過對他卻也暗暗佩服了起來,因此現在指揮起來也比之前利索了許多! 熊秉坤瞧見一支殘兵、俘虜能夠被他調教成現在這般光景,心中也是暗暗佩服,畢竟現在軍械所內的雜亂局面,除了李漢手下的鐵一營之外,根本就沒有一人還有些警惕,天曉得他們還真以為攻下了這楚望臺便是勝利了嗎?! 不過,唉……心中深深嘆了一口氣,他熊秉坤雖然瞧出了這李漢乃是不凡之人,不過手下的不少軍官都對這位突然冒出來的歸國華僑不甚信任,之前見那北門遲遲不穩槍響的時候,手下便有些個的軍官罵得十分難聽,若不是之前也見了他為舉義出了力,指不定還要罵得多難聽呢! 也正是因為如此,熊秉坤之前也提議了請他前去指揮著越聚越多的革命新軍,不過都被不同的聲音給壓了下去,便是那一向與他意見一致的程正瀛也私下勸他再多考慮一下,顯然也是不甚贊同。最終…最終大多數人還是將信任票遞給了他們知根究底的吳兆麟,雖然一干人剛剛在他手中吃了個不小的虧。 不得不說,歷史的慣性還不是現在的他能夠阻擋的! “快些隨我來李兄,等會我為你介紹一位咱們工程八營的才人,之前便是他指揮的這軍械所內的防御工事,他便是原八營的左隊官—吳兆麟、吳畏三?!?/br> 熊秉坤方才一開口,李漢的臉上便多出了幾分苦澀,照說遇到了吳兆麟這位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是上佳的民國元勛,他都應該過于拜訪一番,便是不能成為相交甚熟的朋友,至少也要混上幾分交情不是,可是現在的他卻唯恐躲不及了!原因嗎,之前他已經自那手下的士兵口中知曉了那死在了自己手上的黃國云乃是那吳兆麟相交莫逆的結拜兄弟,這個年代的國人對于友情的看法可不像后世那般淡薄,一怒殺人只為朋友報仇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可以說還沒見面兩人便已經被劃入了敵對行列。 說起這吳兆麟,此時也不是一般人物,能夠混上北洋政府跟國民政府都承認的陸軍上將之位,其能力自然可想而知了。 吳兆麟字畏三,號寬元,譜名錫敏,湖北鄂城人。十六歲投武昌新軍工程營當兵,先后考入工程營隨營學堂、工程專門學校學習。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加入革命團體日知會,1906年在工程專門學校畢業后,以第一名考入湖北參謀學堂。他參加了1906年及1908年河南彰德、安徽太湖兩次秋cao,并手編各秋cao紀事,還編著了《戰術實施》、《參謀旅行》等兵術書籍,被印發各軍參閱。1909年,以最優等生畢業于參謀學堂,仍回工程八營任左隊隊官。 若是沒有李漢的進入,就在今晚的武昌起義之夜,正當值楚望臺軍械庫的他便會在熊秉坤等沖擊軍械所的時候便開了城門邀他進來,又因素有德望、加上能力不凡被起義士兵推為臨時總指揮,整合了城中集結的革命軍之后便指揮起義部隊進攻湖廣督署,占領武昌。湖北軍政府成立后,任第一協統領等要職,參加陽夏保衛戰。南北議和時,出任民軍戰時總司令,籌劃北伐。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任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后調北京,授陸軍中將,成為湖北將軍團首要,并任首義同志會理事會主席。不久因對國內政治失望便退出政治,致力于社會事業,曾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捐資修建武昌首義公園。晚年潛心佛法。1938年日軍侵占武漢,誘以高位,不為所動。病逝后,重慶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 “我看還是算了吧……”李漢苦澀的一笑,“你也知道那黃國云與他之間的關系…我去了反而更加尷尬起來……” 對于不能與這位清末民初的軍事牛人相交實在是有些不甘,還在軍校的時候他曾經買過這位先生所著的《戰術實施》、《參謀旅行》兩書,對于清末來說這兩本軍事著作雖然還略顯稚嫩,卻也不得不贊一句此人大才,所以他才不想得罪了對方。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八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 李漢已經明白了他是什么心思了,只怕人家心里早就準備了拉攏這位未來的起義總指揮了。說來也是,若不是他誤入了這個時空引起的蝴蝶效應,只怕吳兆麟也不會像如今這般的地位尷尬,死傷在他手中的革命軍不下百人,便是等會熊秉坤等扶他上位,恐怕內里也要有上一番的口水之爭了! 那些沒能在此時來這軍械所集合的革命軍,準確說是革命軍領袖恐怕以后要后悔的,因為他們不但要失去了武器彈藥的補充,僅靠手中的槍械、就算付出巨大的犧牲也不一定能夠攻破那城中的幾處重兵把守的軍事要點。何況曾經看過后世的吳兆麟等人傳記的他可是知道的,從陰謀學上來說,等會的整編與其說是整編,倒不如說是一場所有當事人當時都沒有在意的利益劃分,即熊秉坤等人各自獲得了職位上的飛躍,或管帶或隊官甚至標統都有,而吳兆麟也因此獲得了大家的支持,得到了那起義總指揮的位子。 熟知這些的他當然想要混個彩頭,即便不能再上一籌,自己的隊伍再多帶了幾百人,還有免費的槍支彈藥補充,等到明日的湖北軍政府成立的時候,混個臉熟也好。他心里還是知道的,今天之后只怕用不了多久那袁大頭就要復出了,到時候南北議和之前繼續待在武漢不但要經歷一番爭權奪勢,好日子顯然也沒有多少了,所以心里早已經打定了注意要遠離湖北這個是非之地,占領他所屬意的四川為根據地才是王道…… “咳咳……” 熊秉坤也沒想到他已經知道了這內里的世道了,心中更感覺虧欠與他。想想也是,那黃國云帶兵前來平亂,結果差點導致某些起義士兵的士氣大衰,斷送了這舉義的大好局面。當時的他們幾人那可個個都是心中怒極,舉槍想要槍斃他的可不止一個,只不過人多擁雜,結果反而給那槍法更好的李漢一槍結果了他,方才止住了新軍大亂,成就了現在的起義局面。之前被那吳兆麟的炮火壓制在城門口,又是李漢料中了先機一起推來了大炮方才解了圍,可以說經過了這么一番接觸之后,他的能力自己心中也有了數,可惜… “剛才我聽聞督署那邊還有三營兵馬,僅靠二十九標跟三十標的兩營殘兵,怕是斷難阻擋多久的,這里大勢已定,料來也不需要用到李某了,所以思來想去我決定帶上這一營士兵,前去支援他們吧……” 李漢口中說的急切,也帶上了幾分無奈,更是令那心中有愧的熊秉坤臉上微微紅了幾分,好在夜色已深,便是李漢也沒瞧見他臉上的異色。 “罷了…” 嘆了一口氣,“說來也是我等無能,唉,我見李兄本領超群,又見孫指揮他們或受傷隱養、或遭了歹人毒手,城中起義革命軍指揮混亂,原想推薦李兄當了咱們城中的起義總指揮,不過自那其他處來了不少的同志因為不清楚兄之才能,幾番阻礙令戴乾也是無奈…李兄一心為我革命,此時楚望臺方才攻下便又心憂城中形式,戴乾心中佩服…城中形式比之軍械所更加艱難,李兄雖然擅長帶兵,不過尋常一兩百人恐怖斷難影響局面。這樣吧,我營中陸續也來了數百將士,我這就命人過去點上三百之數,等會補給了槍械彈藥之后,再去支援城中的革命同志吧…” 這熊秉坤倒也是為正人君子,他也知曉自己一個正目,雖然現在有些威望,不過一下便將三百多的革命軍劃入李漢的手下,等會一些聲音自然少不了的,不過他還是如此做了,倒是令有心算計的李漢心中暗感慚愧。 不過又得到了三百的兵員補充之后,他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又高了幾分,因此便沒有拒絕,直接干脆的便應了下來。 一番噪雜混亂,將那熊秉坤安排來的三百革命士兵收編了之后,他又浪費了些時間,按照之前的三三制原則,將這三百人全都打斷混入了之前所編的隊列中,考慮到指揮官的眼中欠缺,他也只能匆忙間將一班編制擴至十八人,這樣不但組建了三連、九排共二十七個滿編班,余出來的十人名額又給他從中詢問了一番之后挑選出了十個曾經接受過不錯的私塾教育、或陸軍學堂教育的士兵,準備貼身領著,以便傳授指點一些后世共和國陸軍的指揮經驗。 又找熊秉坤開了批條,前往軍械庫補給了一番之后,李漢心道這好處他也占了不少,雖然不能跟即將勝任一標統制的熊秉坤相提并論,更是只能仰視即將被推上起義總指揮的吳兆麟,不過手上從無到有的混上了五百來人的一營指揮,能不能指揮得動就要瞧他的手段了,何況手下的這五百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新軍可不是區區萬兩銀子所能替代的,一旦真正為他所掌握,也就成為了他日后馳騁國內的班底了! 整編完畢了之后,李漢入鄉隨俗的抽出一把剛剛自那軍械庫內要來的上好軍刀,鐵一營兵鋒一揮,自己更是帶頭扛上一挺數十公斤輕重的機槍,朝那城中槍炮之聲最密集的地帶趕去… 李漢才剛走過不久,楚望臺上的工程營、29標、30標的幾個革命代表正在研究著軍務,徐少斌又派人給楚望臺送來更大的好消息,南湖炮營所在的炮8標已經全標起義。在管帶蔣明經和隊官張文鼎、蔡德懋、尚安邦、柳柏章、何立國等率領下,和鄧玉麟一起,已經進了中和門。 原來起義槍聲響起后不久,駐地本來城外的何立國所在的炮營當即拿起了武器沖出了營地,就要脅迫他們所在的炮八標響從起義。不想半路上卻遇到了另一隊人馬,而那一隊人馬的領頭者那共進會中素有聲望的鄧玉麟。 原來今日凌晨時分,鄧玉麟見事發之后便想從那城中逃出去,不料啟明將至時那城西的文昌門處依舊搜查嚴密,根本不能攜帶彈藥出城。鄧玉麟在附近轉了好幾圈,也沒有找到出城的辦法,這才不得已把隨身攜帶的炸彈、子彈丟到了水溝里,方才隨著清晨出城采購瓜果蔬菜的馬隊混出了城門。 出了城門后,他急急忙忙趕往聯系南湖炮隊,到了炮隊一看,營門緊閉,周圍更是設有多處警戒,顯然那城中多有擔心這南湖炮隊,沒辦法跟南湖炮隊聯系上的他只能先行潛入早年他曾經待過的炮八標,摸到了蔡漢卿的屋里,叫醒了蔡漢卿。蔡漢卿又召集了共進會和文學社的代表孟發承、王鶴年、杜鼎、王廣聚、張撫國等,悄悄在馬棚里開會。 馬棚里拴著一排排拉炮車的馬匹在安閑地吃草,看到生人來了,它們一匹匹瞪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屁股一股勁地朝旁邊扭動著。鄧玉麟幾個人在滿是草料味、馬糞味和成群的蚊蟲叮咬中蹲下來,緊張地研究著軍情。鄧玉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事變的經過,嚴峻地說:“同志們的花名冊,各種文件都被清軍搜去,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城內原定的起義已經失敗,我們炮隊何去何從,請同志們定奪?” 幾個代表商量了商量,由蔡漢卿代表全標士兵說:“沒什么說的,昨天失敗了咱們可以再重來,我們炮8標將和全城的革命黨一塊兒起義?!编囉聍氪舐暤卣f:“好!”隨即拿出總指揮部的命令讓大家在馬燈下互相傳看。同志們看完了命令,一齊點頭表示服從。大家又商量了幾條具體意見:一是將炮內撞針及炮彈底火裝上,隨時準備起義;二是每尊大炮預備馬夫四名,在何處放置大炮,即由馬夫將大炮拖到何處。 開完了會,各代表紛紛回去準備。哪想到清晨之后駐地旁的三十二標便接令與城外軍營巡邏,除了早早逃出去的何立國之外,竟然連采購的司務長進出都要有專員跟隨,考慮到而且炮兵必須有步兵的掩護才能行動。炮隊的代表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通知部分骨干,在靜靜地等待著希望能夠聯系上城內各處得同志! 這一等便是整整一天。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四十九章 中和門阻敵 下午6時才剛過不久,天還未完全黑透。突然間城內槍聲響成一片,武勝門外大火熊熊,鄧玉麟知道起義已經開始,馬上沖出馬棚,朝天開槍,大聲呼喊奪炮牽馬。眾同志紛紛沖出寢室,有的拖出山炮,在小cao場開炮,表示響應起義,有的撬開火藥庫,奪取炮彈,有的到馬棚里拉出馬匹,準備套車。鄧玉麟從懷里扯出九角十八星旗,叫士兵迅速掛上,有個士兵從屋里找到了兩根支蚊帳的竹竿,掛上旗幟,綁在了大炮上,紅旗立刻獵獵飄揚起來。 這時候炮8標統帶龔光明在北方參觀未回,軍官卓占標,揚起鳳張牙舞爪地跑到cao場上,拿著槍阻止士兵們拉炮??墒鞘勘鴤冋l也不聽他的,該怎樣干還是怎樣干。卓占標,楊起鳳不敢開槍,趕緊回去報告管帶姜明經說:“士兵們已經sao亂,請姜管帶帶兵去彈壓?!苯鹘洷亲雍吡撕哒f:“張彪都沒有辦法,我哪有什么好辦法。我奉勸你倆不要去管,免得士兵們急了,你倆性命不保?!弊空紭酥钡卣f:“士兵們sao亂,長官如果不去干涉,恐怕遭受牽連?!苯鹘涀I諷他倆說:“你倆以為管了就不受牽連了嗎?制止不了,還是要革職查辦?,F在只有兩條路,要不就加入革命軍,要不就趕緊逃命?” 卓占標和楊起鳳想了想,沒膽子加入革命軍,只好逃命去了。 士兵們經過一陣忙亂,大炮掛在了車上,車上裝滿了炮彈,馬匹也套在了車上,只等姿炮彈,馬匹也套在了車上,只等著一聲令下,就要向中和門進發。鄧玉麟和徐萬發突然發現,管帶姜明經、何立國和幾個隊官也站在了隊伍里面。鄧玉麟既高興又吃驚,緊跑幾步,趕緊上去拉著姜明經的手說:“昨日我未聯系上你們,還以為你們出了事情呢?!苯鹘浶χf:“你也知曉咱們南湖炮隊向來都是刺兒頭,這革命造他們滿清反的事情如何能夠少了我們,來來來,我們這里還有多余的槍械,快些分了下去,同去同去…” 鄧玉麟聽了哈哈一笑,“對對對……同去……同去,咱們一同格了他們滿清的命?!?/br> 兩隊人馬匯合了之后,頓時實力大增,不多久便拿下了整個炮8標。 鄧玉麟又命令,連發三炮,以示軍威。一門大炮慢慢地調轉炮口,朝著武昌城的上空,“轟――轟――轟――”地連發三炮,三縷火光呼嘯著,成弧線越過了武昌城,落到了長江里,激起了沖天的水柱。轟隆隆的炮聲震動了武昌城,鼓舞了起義士兵的勇氣,打擊了防守清兵的士氣,震動了方圓幾十里地的人們。在車轔轔馬蕭蕭中,炮8標保持著全標的建制,向武昌中和門英勇地前進。 當時馬隊第8標和步隊第32標就在炮兵第8標的附近。聽到了炮隊里面炮聲隆隆,人喊馬嘶,知道發生了變故,馬隊第8標統制喻化龍和步隊第32標統制孫國安急忙派人騎馬飛報鐵忠。鐵忠聽了大吃一驚,急忙下達命令,叫喻化龍和孫國賓火速派兵圍剿炮8標。 當時騎兵第8標參加革命活動的已有百分之七十,但是沒有一個長官加入。10月9日革命黨準備起義的通知,馬隊革命代表祁國鈞輾轉得知,立刻積極準備行動,未想到焦急的等待了一夜卻連半點消息都沒有,直到天明才知道出了事情。不想今天晚上晚飯時間還沒到,祁國鈞就看到城外起火,城內槍聲大作,炮8標里又炮聲隆隆,知道起義已經開始,急忙召集同志,準備跟在炮隊后面,入城參加起義。 喻化龍接到了鐵忠的命令,還沒有組織部隊進攻,已經看到了標里亂騰騰的,也有站隊集合的,也有在旁邊觀看的,也有少數軍官來找他請示的,自身尚且不保,哪里還能出兵圍剿炮8標,只能是拿著鐵忠的命令在門外轉了兩圈,實在不敢招惹這些就要起義的士兵,裝傻賣呆不執行鐵忠的命令。 32標留在南湖的,僅有第2營左右兩隊,加上其他各營留守的老兵、新兵共有四百多人。32標革命代表孫長福曾和炮隊8標孟發承,馬隊祁國鈞商定,要一致行動。這時候聽到炮8標響起炮聲,革命黨人鄭文斌、王立鵬立刻在廚房內放火響應,不一會兒,熊熊的火光照亮了32標的整個營房。這時候炮8標派來聯絡、發動的金明山,又跑到cao場上大呼:“炮8標全標已經起義入城,特來請你們作掩護?!?2標的士兵們聽了更是為之振奮,革命黨人戴鴻炳在cao場內吹哨集合,各營留守人員紛紛沖出來,要跟著革命黨人一塊兒起義入城。 孫國安雖然接到了鐵忠的命令,要他圍剿炮8標,但他已是無能為力。 鐵忠一看,自己的命令已經不起作用了,十分生氣,又發電報再次催促32標的孫國安,叫他火速追剿炮8標。電報上說:“貴標統如能將炮8標撲滅,我將稟明大帥重賞。如觀望不前,即行問罪?!睂O國安迫不得已,只得派隊官楚英,帶領著倉促集合起來的一隊士兵,前去追擊炮8標。 楚英硬著頭皮帶領著這支隊伍走到了中和門外的武泰閘,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只是命令部隊在該處朝城里放槍。在此處不遠處防衛的正是馬榮,聽到了這一陣槍聲,知道是清兵前來搗亂,立刻帶兵一排朝楚英這邊沖殺過來。革命士兵一個個英勇無比,奮勇沖鋒,只殺得楚英這隊人連連敗退。 楚英本來就怯戰,再加上隊伍里的革命黨人趁機鼓動一部分士兵反水,使楚英再也控制不了局勢,只好領著殘兵敗將退回了32標營房內。剛到了營房里,又碰到了32標的士兵們在孫長福的帶領下前往城里去響應起義,本隊的士兵也跟著嘩變。楚英一看,要是再阻止士兵起義,恐怕性命難保,只得單身逃走。 炮8標在金兆榮、馬榮、徐少斌等人的掩護下順利進城。進了城后,立即關閉了那炮八標按照起義的命令,把四尊大炮安置在中和門城墻上,朝著城外的清軍大營猛烈轟擊。頓時,清兵大營里火光陣陣,炮聲隆隆,炮彈打到了哪里,哪里就墻倒屋塌,密集的清兵躺倒一片。殘缺不全的清兵尸體,受傷士兵的呻吟聲,形勢的不確定性,巨大的心里恐慌,極大地動搖了清軍陣線。頓時阻擋住了受命入城剿滅革命的兩部清兵。 于此同時,城中督署府處,形勢反而越加不利于革命軍一方了。 第一卷 燃自武昌的革命之火 第五十章 惡戰督署(上) “都精神一點,快…快…一定要頂住……” “城中其他各處的弟兄們馬上就要趕過來支援我們了,咱們一定要撐住……” “快…四隊那邊再去幾人,東巷缺口越來越大,快點堵住…” “你們那邊也注意點,快…別讓他們沖過來…” “拉尸體…拉尸體擋在前面……” “咳咳……” 一陣氣促的咳嗽聲,望著四面八方鋪面而來的清兵,右臂中了一槍、喉嚨也已經喊得嘶啞的蔡濟民的臉上閃過一絲悲痛,隨著他的視線望去,又一個士兵中彈倒在了地上,眼看著就要沒了聲息了!隨著那城中被起義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清兵們反應了過來,伴隨著湖廣總督署跟來自督練公所的張彪的一道道調令的下達,先是一營巡防、半營巡警,接著便是城外黎元洪的兩營士兵也跟著反應了過來,雖然有那南湖炮營正在拼命抵擋,不過情況不太理想,至少南湖那邊暫時分不出人手前來支援督署衙門附近死守的二十九標跟三十標的兩個殘營的革命軍! 因為李漢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張彪下午便從城外調了兩營進來,加強了督練公所與湖廣總督署衙門的防守工作,這兩營的士兵乃是他張彪的心腹,不但武器齊全,還填有幾挺機關炮,尋常革命軍的血rou之軀哪能抵擋。再添那瑞澄老賊狡猾,與那后面挑了幾個大嗓門的清兵不斷勸降,二十九營的士兵也就罷了,不過被他們脅迫了起義的三十標還有不少的旗人士兵,這些名義是打著還屬于漢人的軍士們經過了滿清兩百多年的不對等滿漢政策之后,早就將自己漢人的身份看得沒有旗人重了,因此還真給他引起了一番動亂,蔡濟民也給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了一些革命同志之后,方才將之擊潰… “蔡公,二隊那邊缺口快補不上了…” “快……快,二營那邊已經只剩二十多人了……” “蔡公,小洞路失守,我們已經退到南園路口了…” “蔡公,劉隊官他……” 前方各處的不利消息不斷的傳來,手上再無一隊士兵的蔡濟民只能眼巴巴的望著那槍聲已經息去了的楚望臺軍械所,聲音嘶啞的鼓舞道:“大家再堅持一下,就一下就好了。聽,那楚望臺方向的槍聲已經息去了,是咱們的人、城中的同志們已經拿下了楚望臺啦,再一下…咱們馬上就有援軍趕來了…快,咱們一定要為城里其他地方的同志們爭取時間……” 由旁邊肩膀中了一彈的嚴中直攙扶著,蔡濟民勉強站起身來鼓舞道,楚望臺那邊的槍聲已經熄滅了有段時間了,算一算腳程,趕得快一點應該有部隊要過來了……除非…除非除了什么事故… “不,不可能的!” 腦海中剛一冒出一個念頭,他便立刻將它滅去了。想想這武漢三鎮還有戰斗力的清兵,便是算上了巡防營、巡警營之后,也只有不全的六營之數。龜蛇兩山的炮營顯然是不會動的,那么幾乎瑞澄、張彪能動用的軍隊全都在這武昌城中了。巡防營已經在小洞那邊跟他們交上火了,南湖那邊也堵住了妄圖進城支援的兩營。只是,既然如此,為何到現在都還沒見到援軍趕到呢? 嚴中直苦笑,身上多處受傷而失血過多的他現在明顯的精神有些恍惚,看到旁邊留下了照顧兩人的那兩個士兵想要過來攙扶他一下,嚴中直搖了搖頭示意不用了。瞧見旁邊蔡濟民低頭似在思考對策,輕噓了一聲,示意別打擾正在想著應對方法的蔡濟民! 革命黨的頹勢已經盡顯無疑了,或許是因為李漢誤入導致的蝴蝶效應吧,反應原本三十標內該隨著端方入川的一營旗兵卻留下了一隊人來,之前措手不及之下很多革命軍身上都遭了槍。所幸他們人少,加上蔡濟民果斷的選擇了鎮壓,將他們在最短時間內擊潰,不然一旦腹背受敵,到時候他們可就真被敵人從四面八方包圍了! “怎么辦?援軍為何遲遲不來?” 蔡濟民急得臉上冷汗直冒。 “蔡公,要不咱們邊打邊撤吧!往楚望臺那邊去!咱們人手不足,也沒有火炮。便是連炸彈也沒有多少…弟兄們現在都快撐不住了……”瞧見他也沒了主意,旁邊的嚴中直給了主意,聽那越來越近的槍聲,所有人都知道,若是援軍還不來,他們可就真要變成尸體了! 蔡濟民想到沒想便搖頭拒絕了,“不行,咋們這一撤,南湖那邊可就真成了孤軍奮戰了,到時候暫時是逃脫了,可是南湖那邊的近千戰士怎么辦?咱們若是撤退了,那可就真的成了舉義的罪人了…此事休要再談……” “可是……” 嚴中直還要說話,突然見那蔡濟民的臉色已經變得鐵青一片,嘴里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將它咽回了肚子里,不再說話了… 他們二十九標跟三十標的起義士兵本來人數就少于督署守衛清兵,又遭遇了三十標的旗兵反復,哪里還是周圍數倍與他們的清軍的對手,這不,連連傷亡現在就算是之前對革命最看好的嚴中直現在也都悲觀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