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禧大玩家 第641節
羅唯仁冷冷一笑:“可能嗎!有這種可能嗎!空口無憑,有本事拿現貨來賣啊?!?/br> “咳咳,各位,我曾有幸去過邏輯的實驗基地,親眼見到那臺刻蝕機,我可以作證?!?/br> 高啟全面對著對復芯和陸飛的種種質疑,毫不猶疑地站了出來,“而且不只是刻蝕機,還有很多驚人的產品和設備,不過不好意思,我簽了保密協議,不能說?!?/br> 臥槽! 你特么說話倒是說全??! 頃刻間,一片嘩然,眾人被吊足了胃口,心里就像有貓在撓癢癢一樣,到底復芯還藏了什么秘密武器! 第549章 華夏需要100個陸飛 頒獎禮雖然結束,但影響才剛剛開始。 65nm芯片工藝首次突破、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90nm刻蝕機,任何一樣都足以引發圈內的大地震,何況兩樣都發生在同一家公司。 復芯的座機,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陸飛兩個手機也是,既有行業內,也有行業外,像任正飛、董名珠,全是恭喜和祝賀。 甚至王傳福被點燃斗志,下定決心,比亞迪無論如何也要搞半導體,造車規級芯片! 除了商界,更多的電話來自相關的領導,熟悉的不熟悉的,見過的聽過的,退休的沒退休的,還有的壓根連名字都沒聽過的,一個接一個。 無不滿口叫好,連聲勉勵。 陸飛重復重復再重復地匯報復芯突破65nm工藝和90nm刻蝕機的情況,重復得詞都能背出來,但仍然不厭其煩,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這些想法,隱晦地提了一遍又一遍。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更何況像陸老爺這樣別人家的好孩子呢! 自從千禧年以來,內地半導體能拿的出手,跟國際上第一檔、第二檔比肩的,有且只有中芯和復芯兩家而已,連97年就已經成立的華虹都不夠格,隱隱有掉隊第三檔的征兆。 關鍵復芯不像中芯、華虹,享受方方面面的扶持,研發經費既不靠撥款,也不靠融資。 而現在,復芯領先了中芯。 一切順利的話,或許只要兩三個季度,又能成為國內首個掌握65nm量產的晶圓代工。 這還是不依賴資源傾斜的結果。 要是得到和中芯一樣同等的支持呢? 畫面太美,簡直無法想象! 一個個領導主動找上陸飛,讓他放心大膽地提要求,說得口干舌燥,喉嚨像火燒一樣沙啞,好在電話頻率慢慢地減少了。 “咕嚕,咕?!?/br> 他仰著脖子,把滿滿一杯茶一飲而盡,痛痛快快地哈出口氣,然后快步離開辦公室。 剛一起身,手機鈴聲又雙響了起來。 看了眼號碼,緊皺的眉頭立馬上揚,來電赫然是已經調任滬市的沙領導。 先是恭喜,然后肯定復芯的成績,最后圖窮匕見,試探性地想讓復芯挪到滬市來。 和中芯雙頭驅動,打造輻射江浙滬芯片產業鏈網絡,反正鵬城的高科技企業夠多了,又有華為、邏輯這樣的技工貿巨頭,又有企鵝、網藝這樣的互聯網巨頭,相比之下—— 滬市在高精尖這塊得支棱起來??! 為此,他開出一堆優惠條件,要錢給錢,要地給地,簡直可以說不惜任何代價。 雖然很心動,但是,陸老爺拒絕! 不過拒絕歸拒絕,卻也沒有完全拒絕。 復芯正著手設立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尹志堯親自坐鎮,本來打算選址在燕京,現在就賣給沙瑞金一個面子,改在滬市。 “好,很好,有陸總這句話就夠了!” 沙領導變得好受多了。 要不來復芯這個制造巨頭,來個刻蝕巨頭也不賴,怎么著也是全國首個自主研發出刻蝕機的公司,出道即巔峰,儼然是兩岸三地半導體刻蝕設備的第一把交椅。 “說到搬遷,我倒有一家想搬到滬市?!?/br> 陸飛眼珠骨碌一轉,又獻上一份大禮。 財付寶的總部會從燕京,遷到這個國內最大的金融中心,跟企鵝聯手,制霸網絡支付。 “哈哈,歡迎之至,有什么困難,有什么需要,隨時都可以打給我?!?/br> 沙領導滿意地發出笑聲,話鋒一轉,提到次貸,“我找小龔同志了解了一些,但不夠具體,她說很多見解和資料其實都來源于你,陸總現在有空嗎?方便的話,我們就聊一聊?!?/br> 我的榮幸??! 陸飛清了清嗓子,他問什么,自己就答什么,小心斟酌措辭。 談了二十多分鐘,要不是沙領導晚上臨時有個會,非繼續說下去不可。 “可惜,可惜,改天我們找個時間接著聊?!?/br> 沙領導欲罷不能,還想再嘮10塊錢。 “完全沒問題,另外我和別人正在合寫一本關于次貸的書,一定稿,我第一時間給您一份?!?/br> 陸飛掛斷電話,舔了舔發干的嘴唇。 不得不感慨,這么多有份量的電話,直接把平平無奇的研發成果上了難以想象的高度。 華夏強“芯”,方能復興! 秉承著領導們的意志,工信部、科協等多個部門百分之兩百的重視,立刻組織聯合考察團,由林嘉慶的親自帶隊,一周之后,來到復芯的大本營。 “90nm刻蝕機,雖然只是一小步,但是全國芯片產業的一大步!” 林嘉慶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是剪彩,如今故地重游,感覺倍兒有面子。 “完完全全是尹教授還有復芯全體員工的功勞,是他們的血汗和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復芯,當然也離不開領導們的支持,地方上的政策,沒有這些,復芯是絕不可能有今天!” 陸飛一本正經,鏗鏘有力。 “放手去干,希望你們能再接再厲,我們永遠是復芯最堅強的后盾!” 林嘉慶慈眉善目,“除了這些要求,資金上、設備上、政策上,有沒有什么困難?” “比起這些,最困難的就是人才?!?/br> 陸飛瞥向形影不離的央媽記者,面對著鏡頭憂愁道:“三星、臺積電它們之所以領先,最根本的還在于人才,明明我們有著世界上最多的大學生,卻沒有多少半導體可用的人才,實在說不過去?!?/br> 魏部長等人的臉色瞬間凝固,紛紛緊張地望向林嘉慶。 陸飛語氣認真說:“我記得錢老有一問,為什么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我覺得應該試著去解答,學無止境,大學不應該是學習的終點,企業也可以是一所大學……” 林嘉慶皺著眉說:“我沒記錯的話,邏輯是不是已經有一所大學了,難不成你想再辦一所規模更大更綜合性的民辦大學?” “不不,我沒有這個意思?!?/br> 陸飛挑挑眉,他可不想作死搞個“西湖大學”,只不過把水木京大這些大學納入邏輯的產學研體系當中,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在其它企業的前頭,優先挑走苗子。 臺積電一個晶圓代工,就有上萬工程師。 三星就更不用說了,成均館大學最大的金主就是三星,重點投資的理工學院就是人才儲存庫。 “是啊,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你打算怎么做?” 林嘉慶嘆了口氣,心里不禁感慨。 如果能有一百個邏輯、華為這樣的企業,何愁華夏不強大! “我一直信奉一點,只要錢給到位了,不是人才也是人才?!?/br> 陸飛底氣十足道:“復芯未來需要幾萬十幾萬的人才,華夏整個半導體需要百萬千萬的人才,當著各位領導的面兒,我把話放這里,只要是人才,我甚至愿意給他開百萬年薪!” “嘶,年薪百萬??!” 魏部長等人被他的魄力給驚到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感覺不可思議,甚至驚了個呆。 頃刻間,鴉雀無聲。 “咔!” 這一幕,被清晰地拍入相機、攝像機里。 第二天,新聞準時準點地在央媽的財經頻道播出,《人民報》也沒落下,雖然并沒有重點報道陸飛個人,卻洋洋灑灑寫了篇社論,標題就叫—— 《陸飛之問:半導體人才都去哪兒了?》 《華夏青年報》更是找準切入點,用了一條奪人眼球的霸氣標題。 《陸飛發布全國招賢令,百萬年薪求人杰》。 一下子,轟動全國。 實在是,百萬年薪,過于震撼!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關注,復芯突破65nm制程、全國首臺90nm刻蝕機,這些僅僅在小圈子里引發震動的消息,很快就被好事者重新翻了出來,立刻猶如野火般,蔓延到全國。 輿論嘩然,徹底沸騰! 媒體們緊跟熱點,也徹底瘋狂! 相比起傳媒的矜持,網媒就突出一個刺激,標題自然是怎么有噱頭怎么取,怎么夸張怎么來。 《震驚!內地首富豪擲百萬只為尋找有緣人》。 《西方壟斷刻蝕機的局面,竟被一家不知名的半導體公司打破,它就是……》 《陸飛的高考往事:我就是想看看這屆有沒有以后給我打工的員工》。 《華夏的未來需要一百個陸飛??!》 媒體的熱捧,不可避免地把陸飛又一次登上熱搜。 貼吧、論壇、博客、門戶、q群,網友們的討論炸開了鍋。 【我二十五歲的時候還在讀研考博,人家都已經開出百萬年薪招人了,淚奔……】 【我和陸飛的資產總值,說出來嚇死各位?!?/br>